第1章 鸭汤面

早早就入了春,可正逢倒春寒,比起那淡薄春意,冷冽的风和极低的温度总让人觉得还在过冬。

车里开了空调,汪霁拿手背贴了贴有些发烫的脸,把车窗打开了一点缝隙。早起下了场雨,此刻空气潮湿,他看着远处群山云雾缭绕,心跳都渐渐加快。

“最后一个隧道了,真的回来了。”他喃喃,最后几个字和云雾一般轻。

司机误以为是在和他对话,热情回应:“这个隧道过去再开几分钟就下高速了,小哥你去哪?县城里我直接给你送到家。”

汪霁听见声音回神:“不麻烦了,您下了高速找地方把我放下来就行,我不去县城,去云岭。”

“哟,那还有一段路呢,小哥你这是来探亲?”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眼后座温和隽秀的年轻人。

“嗯,回老家。”

不过不是探亲,是回来种地。

下了高速,汪奕扬已经开车在路口下面的公交站台旁边等着了。

等到汪霁拿着行李箱站到他面前,指责汪霁不够义气到了市里居然不打电话让他开车去接是不是没把自己当发小的话就在嘴边,肢体却更快一步地上前抱住了他。

“总算是又见着面了。”他拍了拍汪霁的肩。

汪霁笑着拍回去,算一算他俩有一年多没见过,上一次见面还是汪奕扬去上海办事情,两个人在汪霁公司旁边的一家冒菜馆里吃了顿不到二十分钟的饭。

汪奕扬这边被一颗手打牛肉丸辣得够呛去自助区端来两碗冰粉,那边汪霁已经放下筷子在回工作电话了。

两个人在公交站台旁的深情拥抱引来等车人群的注目,汪奕扬在大爷大妈们探究的目光中缩回手,说:“走,上车!先去吃个早点,然后就回家。”

月林县是个四面环山的小县城,早些年穷得叮当响,后来靠着绿水青山发展旅游业,经济好了不少。

县城里的早饭吃不出什么花样,汪霁和汪奕扬停好车,随便找了家早餐店填肚子。

周末早上八点半,整个县城还笼在睡意里,街上行人都懒洋洋的。

避开车把上挂着小笼包骑得晃晃悠悠的电动车,两个人进店找了张桌子坐下。

“老板,两碗鸭汤面加煎蛋和豆腐干。”汪奕扬和老板点单。

老板利索地答了声好,汪霁想了想说:“麻烦再来一笼汤包。”

无他,刚才那辆电动车上挂着的在塑料袋里颤巍巍流着油的包子实在太香。

因为就开在小区门口,店里的生意很好,几张木桌都已经坐满。

旁边一桌是对夫妻带着小孩,小女孩看着上幼儿园的年纪,两个小辫子上扎着粉色蝴蝶结,蝴蝶结上还带着钻,正拿着筷子和醋碟乖乖吃汤包,冷不丁被汤汁烫一下,小圆脸皱成一团,妈妈忙着拿纸巾给擦嘴,爸爸边乐边拿手机拍照。

对面一桌是对年轻情侣,两个人外套里面还穿着睡衣,大概是这小区里的住户,刚睡醒下楼觅食。女孩一手虚挽着头发一手拿勺子舀甜豆腐脑,男孩边看游戏直播边嗦面条,吃了两口放下筷子:“我去旁边小卖部给你买根皮筋去。”

女孩嘟嘴:“不要,皮筋扎头发有印子,头发该不顺了。”

“你那头三天没洗了,今天礼拜六更不会洗,管它顺不顺呢。”

“滚蛋。”

角落那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安静许多,桌上放着两碗红豆稀饭并小咸菜,两个茶叶蛋再加两只菜包子。

两个人细细吃完,掏出折叠得整齐的现金放在前台装钱的盒子里,老板娘说:“今天还去遛弯?下雨地上滑呢。”

两个老人笑得和蔼:“不遛弯了,去菜市场买点菜,孩子们中午回来吃饭。”说完并肩走了。

汪霁看着看着就笑起来,一早上过快的心跳渐渐平稳。

汪奕扬刚准备问他一个人傻笑什么,老板娘把面条和汤包端上桌。

汪霁伸手去接:“谢谢您。”

“小心烫,”老板娘嘱咐,“醋和辣椒桌上都有,小咸菜在那边台子上,自家腌的豇豆和萝卜,随便加不要钱。”

“您客气。”汪霁说着从筷篓里抽出两双筷子,递给汪奕扬一双。

老板娘看了他一眼,笑着说:“小伙子第一次来吧。”

汪霁抬头:“啊?”

汪奕扬也说:“哇,老板娘你生意这么好,客人的脸都看不清吧,居然还记这个。”

老板娘笑:“长这么帅,说话还那么斯斯文文的,来过一次我肯定就有印象,想着以后要往你碗里多捞几块鸭血。”

“老板,这你都不吃醋?”汪奕扬开玩笑朝老板喊。

老板边扯面边哈哈大笑。

汪霁脸微微红,低头捞碗里冒着热气的面条。

鸭汤面看着汤汁清淡,但入口极鲜,浓浓的鸭肉醇香,手擀出来的面条筋道爽滑,裹着汤汁送进嘴里,雨天早晨的几分阴冷都被这一筷子热腾腾的面驱散。

汪奕扬呼噜噜地吸溜面条,汪霁被汤烫到,微微张嘴散热气。

他拿小碟子调蘸汤包的料汁,多醋少辣椒,还顺手帮汪奕扬也调一碟。

汪奕扬有样学样:“您客气。”

被汪霁一筷子抽在了手背上。

他嘿嘿笑:“你真是上班上久了,说话那股子社畜味改都改不掉。”

汪霁夹起一只胖胖的汤包:“当社畜当了快十年了,哪那么容易改。”

他读书早,研究生毕业进大厂时23,今年32,已经饱经风霜。

小心地咬开一个小口,吸一口汤包里油香浓郁的汤汁,汪霁满足地眯起眼,待汤汁吸干净,他把包子皮放进料碟里裹满醋和辣椒油,一口包进嘴里。

虽已步入中年,但他看着还嫩得跟大学生似的,风霜只鞭打了他的心灵,没舍得对他的脸下手。

两碗面条和一笼汤包吃得丁点不剩,付过钱,两个人转身进了旁边的一家连锁超市。

汪霁老家的房子自三年前他爷爷去世后就没人住过,汪奕扬爸妈听说他要回来,几天前就开始帮忙收拾,水电网络燃气都是通的,家具电器也是全的,卫生也已经打扫好,他只用再买些生活用品就能住。

买了整整两辆购物车的东西,大包小包的拎上车,两人人开车回云岭。

山区的盘山公路一面靠山,一面是山崖,公路盘绕在青山之间,阴雨天山里尽是水汽,云雾缓缓绕着山体,烟雨濛濛。

汪霁靠着车窗发呆,车里太过沉默,汪奕扬看他一眼问:“怎么,后悔了?”

汪霁摇头:“不后悔。”

汪奕扬说:“后悔也正常,那毕竟是上海,大城市,又是在大厂,一年赚的顶我们好几年,别说村里,就是我们那群高中同学,没谁不羡慕。”

汪霁笑:“真没后悔。”

他拿指尖在车窗上随意勾勒两笔,认真道:“太累,想歇歇了。”

半个月前,汪霁的顶头上司Amanda找到他。

汪霁入职九年,当初校招时他一个理工科985本硕被调到非技术岗,在p5待了三年升p6,p6三年升p7,很快也很顺,但毫不夸张地说是他累死累活拿命换的,然后就不动了。

都说p8是普通人的天花板,汪霁离天花板就只差那么一步,但p7待这三年,上升和普调与他无关,转岗更是天方夜谭,看着同职级的陆续有人升上去,汪霁不得不承认自己混得挺惨,起点不低半路蹉跎。

又是连续五天加班,一个会接着一个会,灌下今天第不知道多少杯浓缩咖啡,他看着Amanda一张一合的精致红唇,已经听不清她在说什么。

大概又是在同他说要多多学会看领导脸色,想要升职就要把握住每一个机缘。

汪霁觉得自己像块电量耗尽的电池,在即将报废的前几秒他终于听清Amanda的话:“汪霁,我们现在就是在一趟全速前进的火车上,要么积极主动抓紧上车,要么就被淘汰到火车身后去吸尾气……”

上周的体检结果并不明朗,拿手捂着自己跳得不太正常的心脏,汪霁在那一刻,决定做一个被淘汰的人。

云岭是乡里的一个小村子,整个乡不大也不富,一共只有三个村,都挤在一处。

汪霁和汪奕扬先开车到了乡政府,从乡政府再往山上开,还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一路都是人家,到了乡政府这条街上才有店铺和学校。汪霁以前没留意过,这会儿细看过去,发现这条小小的商业街种类居然很齐全,但毕竟是在乡镇,店铺规模都不大,最大的那家小超市也不过三个门面大小。

“乡里家家都有地,怎么还有卖菜的啊?”汪霁好奇张望。

“现在乡下也不是家家都种地了,好多人都出去打工,挺多地都荒了。”汪奕扬说着看他一眼,“就比如你家的。”

“那看来我有的忙了。”汪霁转了转有些僵硬的脖颈,脑子里盘算着如何开荒。

“不是,你还真要种地啊?你要吃菜上我家地里拔呗,我家菜地里的菜都吃不完。”

“说好了回来种地的,回头我上你家找汪叔汪姨要点种子和秧子。”

汪奕扬只当他是觉得好玩,点头说:“行。”

云岭村依着青山,村里原先分三个生产大队,后来上头改革成了三个组,组的名字取得简单直白,从山脚往上分别是下岭,中岭和上岭。

汪霁家和汪奕扬家都在上岭。

三十年前汪霁爷爷还在乡里干党委书记的时候,好多人都劝老爷子把家迁到山下来,汪霁他爸汪云江都这么劝,反正都是公家的地,迁下来省的每天翻山走泥巴路,但老爷子正直无私的一个人,公家的一针一线都不愿意拿,更何况是地,为此汪云江还和老爷子闹了矛盾,直到后来老爷子被调去县城工作,单位给分了房,才停了抱怨。

车顺着水泥路往上开,村里早些年青瓦泥巴墙的老房子如今都已修成了二三层的自建小楼,村里人少,家家户户都不挨着,独门独院的过。

等车快开到山顶,就更看不到几户人家了,只稀稀落落掩在花草树木之间。

汪霁家的房子还在上面,车先经过汪奕扬家门口。

汪奕扬爸妈知道他们要回来,早早就搬着板凳坐在屋檐下等着,看到车子忙围上来。

“啊呀,小霁真回来啦?”

“嚯,又长帅了!”

“汪叔,汪姨。”汪霁刚下车就被夫妻俩转着圈的看了一通,待他把烟酒和补品拿下车,又被夫妻俩围着“数落”一通他浪费钱。

村里姓汪的人家多,算起来汪霁和汪奕扬两家还是正儿八经的亲戚。

大概是汪奕扬提前给他爸妈提了醒,汪叔汪姨两口子绝口不问汪霁为什么回老家,回老家待多久的事,只一个劲给汪霁倒茶递果盘。

“虽然还是过年那会儿买的,但都是好糖,我先准备称点金丝猴大白兔你叔都没让,说那些糖便宜,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吃了。”汪姨把果盘端到汪霁面前,没忍住慈爱地摸了摸他的头,“瘦了。”

雨水顺着屋檐滴在院子里的青石板上发出滴答声响,汪霁顺从地垂颈,笑着说:“没瘦,衣裳显的。”

又说:“我叔这话错了啊,我就爱吃金丝猴和大白兔,打小不知道在您家吃了多少。”

汪奕扬插嘴:“那是,大半都是我贡献的,你小时候长得和面团一样,看着就乖,我爷奶分糖都是你两颗我一颗。”

四个人听了这话都笑,又想到已经走了许多年的老人家,都生出些岁月如梭的感慨,

一时沉默,最后还是汪叔开口道:“等我明后天下山去乡里,给小霁买金丝猴和大白兔去。”

喝完一杯热茶,汪奕扬开车把汪霁送回家收拾东西,汪姨跟在后头说:“小霁中午来吃饭啊,我给你做好吃的,那么瘦,得好好补。”

“好嘞。”汪霁摇下车窗回应,乌黑柔软的发丝被风吹得凌乱。

车从汪奕扬家往前开一段路拐个弯,汪霁就看见了自己家的屋顶。

二层的小楼带庭院,一砖一瓦都用得是好材料,汪霁当时拿出自己两年的年薪来建这套房子,没让汪云江插上手,处处都只按他爷爷的心意来。

老爷子清苦一生,到老了孙子花钱给建了一栋这么气派的新房,乡里没人不夸,那段时间乐得每晚都多倒一小格酒,到最后在上海的医院里,汪霁每天下班去陪他,他也一心念着要回老家孙子给建的房子里去。

车渐渐驶近,小楼的面貌也清晰,院子里的樱桃树和红山茶今年依旧开了花,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娇嫩而亮丽。

把行李箱和满后备箱的购物袋卸下车拿到客厅里,汪奕扬说:“我先回去,中午等你吃饭。”

他知道汪霁有事要办,体贴地开车回了家。

家里上下汪姨汪叔都打扫过,连衣柜里的床单被套都洗好晒好给铺上了。

一楼是他爷爷的房间,老爷子去世后房间里的摆设没动过,依然保留着原样,床头放着两个老式的木头箱子,是他奶奶当年的嫁妆。

他奶奶走的太早,记忆中他爷爷每隔两天就要擦拭一遍箱子上的灰,木头在阴雨天总透着股潮味,汪霁闻着这味道,突然就踏实了。

打开行李箱和购物袋,扫把拖把放到院子里,油米盐糖碗筷拿进厨房,洗衣液沐浴露拿去卫生间,等把东西全部归置好,他提着从超市买的糕饼和酒,沿着屋后的一条小路上了后山。

乡下没有公墓,人去世后都是葬在山上,汪霁踩着泥泞小路走到他爷奶墓前,摆好糕饼倒好酒,微微喘着气低语:“许久没回来了,险些没爬上来。”

后山上的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细雨洇湿他的肩膀,在眼睫上覆一层水珠。

他伸手抹去碑上的泥,在全世界他最亲的两个人面前,抬起头,轻轻笑了,远处青山如黛,山间清风吹起他细碎额发,在通红的眼角漾开柔软的纹。

原本想全文存稿后再开,可一旦没有了更新时间的限制,我对着大纲会写得很长,最初设定就是篇短文,所以还是先开了。

存稿不多,怕到后面更新速度赶不上,所以暂时隔日更,会努力存稿的,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等到完结再来看,不会太久。

很久没写东西,对写文已经完全丧失信心,大家随便看看吧。

希望大家看文开心,天天开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鸭汤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