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集《闻法仪轨》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

今天是我们佛学院第一学期的上课,我想利用这个地方我们简单的说明,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听闻佛法,才是一个最恰当的方式?为什么我们今天听闻佛法必须要有一定的仪轨呢?我们加以说明。

大乘佛法的基本思想说是: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

一个法,到底是一个功德法,还是过失的法,基本上是不决定的,是从它的整个生起的因缘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佛法的修学是重视过程。在整个过程当中,你内心的造作,会决定这个法的一个相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譬如说同样是水,牛去喝水之后,牠产生牛奶,因为牠的内心非常的温顺,所以把水转换成牛奶。蛇也去喝水,但是牠内心是瞋恚的,结果牠喝水产生了毒液。所以同样的水,我们说水无自性,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因为不同的心态的造作,就产生不同的结果。

所以宗喀巴大师说:同样来听闻佛法,有些人会得到很大的利益,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有些人听闻佛法,因为他的过失,而产生了障道,他听完以后,反而障碍他的修学。所以闻法的一些仪轨,是非常的重要的,会影响到我们听闻之后,到底是不是能够受用,或者是产生障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将述此义,大科分三:甲一、思惟闻法所有胜利。甲二、于法、法师发起承事。甲三、正闻轨理。

甲一、思惟闻法所有胜利

首先我们要在听经之前要思维,我们听闻佛法的这些殊胜功德。这是第一点。第二点, [于法法师发起承事]。

那么当我们对法,产生殊胜的功德思惟之后,对于所教授的佛法以及法师,要生起一种承事供养的心。

前面这二段,都是在听法之前的基础,叫做道前基础,是听法之前的准备。

第三科,正闻轨理。这个就是正式你到了讲堂以后,你面对法师、面对法,你应该有的态度,第三科正式说明听闻的轨理。好,我们看第一段甲一思维闻法所有胜利。我们在求法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态,就是一种善法欲。

佛法是你要主动去追求的,你才能够得到利益,而不是被动的配合。说:诶!佛学院排那么多课程,反正你排我就来听。那么你这样的心态是种被动的,你很难得到大的利益。

所以,我们在听课之前,要先思惟:到底听闻这个法,对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殊胜的好处?先去思惟这个道理,而产生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追求的心态。

这当中有三段文,我们先看第一段,龙树菩萨的《听闻集》:

《听闻集》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内,纵然有众色,具眼亦莫见。如是于此中,生人虽具慧,然未听闻时,不知善恶法。如具眼有灯,则能见诸色,如是由听闻,能知善恶法。

这段文,龙树菩萨把闻法的功德跟不听闻法的过失,作了一个对比。

首先我们先看,假设我们不听闻佛法会有什么过失呢?说唉,我们出了家,好好修行就好了,为什么要闻法呢?

龙树菩萨说:就像一个人到了一个善覆蔽的黑暗障室内,就是整个四面都有墙壁、有障碍的房间当中,这个人在完全黑暗当中,即便房间里面有很多很多差别的色法,比如说,这个房间有珍宝,能够让我们产生安乐;有很多的刀剑会伤害我们,那么我们到了那个房间,即使我们有眼睛,我们也不知道判断什么是珍宝、什么是刀剑?我们没有办法判断,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缺乏光明的引导,我们即使房间有珍宝、有刀剑,我们也不知取舍。

这个地方这样的譬喻,我们看合法:

如是于此中,生人虽具慧,然未听闻时,不知善恶法。

那么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得到人身,一个非常珍贵、能够修学法器的人身,而且我们第六意识的智慧很正常。你看那个畜牲道的第六意识是不正常的,是非常愚痴暗钝的。所以我们得到一个很正常的一个非常清楚的一个明了性的智慧,但是我们没有听闻佛法,我们的结果会怎么样呢?[不知善恶法]。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也不知道什么是错的,问题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产生一种自我反省的力量!

比如说,唉你今天造了错,你学了佛你还是会造错,但是你学佛之后你能够,善知善恶法,你就能够从这样的正见当中,产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如果你没有听闻佛法,你对于你自己的行为身、口、意完全不能反省,当你一个过失出现的时候,你就一辈子错下去了,因为……为什么?因为你不知善恶法。

所以了解善恶法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我们不能马上让自己完全清净,但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以这个标准不断地要求自己、以这个标准不断的调整自己,我们才有进步的空间,所以这个了解善恶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了。那么当然这个了解善恶劣法是什么?从听闻而来的。那么这一段是先说明:假设我们不听闻佛法产生的过失,最严重的过失就是[不知善恶法],这个是过失。

那么这以下我们看听闻佛法的功德:

如具眼有灯,则能见诸色,如是由听闻,能知善恶法。

你能够听闻佛法,就像一个人有了眼睛,眼睛就是我们有第六意识的明了性,而且有灯光的引导,灯光就是佛法的正见。那么这样子有第六意识的清楚的明了性,再有法的引导,就能够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是珍宝,我们应该追求的;什么是刀剑,我们应该远离。那么这个道理就是说:[如是由听闻,能知善恶法]。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要经过听闻,才能够分别善恶法。

宗大师: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说无量无边的善法都有一个根本,就是正见。所以可以这样讲,我们刚开始学佛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听闻佛法,建立整个修学的正见。那么在禅宗来说:就是[认清路头]。你开车开了半天,还在都市打转,还上不了高速公路,那就完了。

修行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你错认消息!

这个车子开半天,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正见,没有正法的引导。所以我们一定要经过佛法的引导,才能够产生正确的修行。看第二段:

又《本生论》云: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

这个地方讲到修学这个佛法的三个次第:

一、听闻:闻所成慧。

当然现在有一些文字的档案,但是从《楞严经》的观念来说,我们学习佛法,六根当中听闻的效果最好,听闻的效果比你自己用看的效果来得好,因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一般来说,这个佛教在娑婆世界的流通,我们叫做音声佛事。佛法是把这些圣道放在音声当中,让我们经由听闻,就把这个音声的佛事转成我们心中的道,所以你刚开始,六根当中是以听闻来当作一个根本。

二、随转:思所成慧。

这个法义你听进去以后,你心中不断的思惟,心随法义而转,去消化这个法义叫[随转],产生一种思慧,这个思慧会产生一个胜解,坚定的理解。

三、修心要:修所成慧。

我们开始去修正、去对治我们内心的烦恼。

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听闻随转修心要],是讲因地的修学,这以下讲到果地的功德:[少力即脱生死城]。

我们能够掌握这样一个修学的心要,就用很少的时间,就能够解脱生死的痛苦。我们可以这样讲就是……其实外道也是有很强烈的出离心,凭良心讲,他们也很努力的用功在修学,但是他们跟我们佛弟子最大的差别,就是缺乏善巧,缺乏善巧慧,没有智慧的善巧。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它那个九十六种外道,《楞严经》有讲到其中一种苦行外道,苦行外道他也知道生命的痛苦是罪业产生的。你为什么会有痛苦?因为你有罪业。但是他认为这个罪业是真实的不能改变的!所以你要赶快离苦得乐、赶快把自己的业障消除,最好的方式就是修苦行,因为它是真实的,你不能改变它的。那怎么做呢?那就躺在有刺的荆棘上面,或是泡在冰冷的水当中,或者是倒挂在树上,那么他的整个苦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快速的消除罪业、快速成就安乐的涅槃。

当然我们佛法认为这样子是不善巧,因为你这个车子它走错了方向,你把这个车子打坏了也没有用,因为它是牛,牛车这个牛,前面那只牛有问题,你对这个车子,你打这个车子是没有用的。我们的身心世界有痛苦,跟色身没有关系,你折磨你的色身没有用,因为问题不在这个地方,你的问题是那个牛,那个牛要调整牠的方向。

所以我们从佛法的修学当中,我们听闻随转修心要。我们听到龙树菩萨说: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龙树菩萨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修学的两个重点:

第一、我们刚开始修学偏重在断恶,就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从假入空观。从因缘法的观察当中,知道它缘生无性,当体即空。

第二、[亦名为假名]:那么当我们入了空观之后,我们干什么呢?开始第二步,从空出假。大乘佛法是不能忽略因缘的假相,因为它的假相有它的作用。

比如说吃饭,饭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但是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你看那个发生了山难以后,那个人被埋在泥土里面,被救出来之后,几乎是奄奄一息没有生命现象,赶快救起来以后吃个饭,休息几天,诶!容光焕发,这个饭对我们色身的确有滋养的效果。

所以大乘佛法也知道说每一个因缘法当中你只要善加利用,我们都可以积功累德!所以龙树菩萨说[亦名为假名],所以菩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你不要忽略了因缘所产生的这种差别作用。

那么[亦名中道义]:当你把真空跟因缘法加以平衡的时候,这个就是中道思想。

所以我们整个修学,不管是从假入空或者是从空出假,都是经由[听闻]的引导而来的。佛法的修学没有人说,你一出家,两个眼睛一闭,你就知道怎么修行,没有这种事情!佛教是有传承的:

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

没有人说自己就去爬山的,没有人这样子的。所以说在这个蕅益大师他说啊,他说啊,我们每个人种树的目的都是想要得到水果。他说外道种树是有花无果!外道种那个树开了很多的花,到最后一个水果都没有。花是表示因地,你看外道的苦行,什么花式都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方式都有。但是最后一个结果都没有,没有什么样的功德。所以外道的树是有花无果,无益的苦行。

小乘佛法,是一花一果。小乘佛法对于因缘法、对六波罗蜜没有兴趣,但是他专门修习无常、无我的智慧,成就偏空的涅槃,所以一朵花结一个果。

大乘佛法是多花多果:因地广修万行,在果地上成就万德庄严。而这样的一个关键点,都必须由[听闻]来作引导的。所有的修学,都是从听闻来产生一个正确的修行。

所以说这个,我们整个身口意的修学,是由[听闻]而产生随转、而产生修心要,最后才成就解脱生死城。它是一贯的,一个一贯的一个作业的方式。好,我们看第三段:

《瑜伽师地论》云:须以五想听闻正法:一、珍宝想。二、眼目想。三、光明想。四、大胜利想。五、无罪想。

这个地点作一个总结了,就是我们今天在听佛法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去思惟这个佛法对我们的一个产生的作用呢?你要把佛法当珍宝的一种感觉,就像一个贫穷人去追求珍宝。

一、珍宝想:谓佛出世极罕难遇,其法亦然,由稀贵故,作珍宝想。

这珍宝是世间很少有的,你看世间上有很多石头、很多沙,但是珍宝很少。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佛法必须有佛陀的出世才能够产生,而佛陀的出世是很难遇到的。你看我们今天释迦牟尼佛的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到了末法一万年。这一万二千年之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就完全消失掉,人类就进入一个黑暗时代,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菩萨才出世。这一段出世的众生完全搞不清楚东南西北。所以说呢,佛陀的出世、教法的生起,都是很稀有难得的。我们讲实在话,我们今天能够遇到佛法的住世,虽然说是末法时代,但是还是有[法],还是有文字的佛法,但是这个机会是很稀有难得的!

二、眼目想:时时增长俱生慧故,作眼目想。

我们应该把佛法当做是我们身体里面的眼睛。我想我们一天当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眼睛,有时候我们没有去动手,也没有动脚,但是我们眼睛一般来说,只要醒过来的时候,眼睛是一定要动的。那么这个眼睛的意思就是[时时增长俱生慧故]。那么我们听闻佛法的道理也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去增长我们内心的善根,内心的善根。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时时]。我想我们一个佛弟子,要有一个基本观念:你听闻佛法,你绝对不要怕重复!

你说诶!我听过了!你听过了你再听一遍!我们要思惟一个道理:我们内心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一个烦恼,有些人贪烦恼重,有些人瞋心重,有些人情执重……贪瞋痴各式各样。而这些烦恼的背后,是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慢慢慢慢累积而成的,烦恼是由[思想]产生,错误的思想。而我们内心当中,面对这种错误的思想、颠倒的思想,我们过去生中,不断的重复、不断的重复,所以这个烦恼才会那么重。

你看我们面对烦恼的时候,我们一再的纵容它,但是我们面对正法的时候,我们却不愿意重复,这力量就薄弱了!

所以佛法它跟我们看报纸不一样,唉,看过就好,没有这样的事情,它是要一次的听闻、一次的听闻,就像你印刷一样,每一次听闻当中,都增长一次观照的智慧,每一次的听闻,慢慢的善根的增长,这个叫做[时时增长俱生慧故]。

三、光明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见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故,作光明想。

我们不但有眼睛,还必须要有光明,能够见到呢,这个[如所有性]是讲诸法的空性、诸法的总相;那么[尽所有性]是讲到诸法的别相,讲到因缘法,十法界的因缘果报。那么这个就是把佛法当光明想。

四、大胜利想:于究竟时,能与涅槃菩提果故。

那么佛法它跟世间法最大的差别,

古人:一入耳根,永为道种。

我们听了很多的佛法,其实很多的道理,我们今生不一定用得到,真的是有的用不到,我们大概一般来说,真正今生站在求生净土的角度来说,我们所听闻的佛法的部分,可能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而已,很多东西今生都用不到。但是我们还是要听闻,因为……为了你以后的菩提涅槃做一个布局,因为你还有来生。这个佛法听进去以后,什么叫金刚种子?就是它永远都不会消失掉,即便你以后到三恶道去,都不会消失掉。

而这样的一种大乘善根呢,跟着你的生命不断的运转,它就会慢慢的带着你跟三宝结缘、继续的听闻佛法,慢慢慢慢的趋向于菩提涅槃的果报,它对我们的生命有一个引导的作用。

你看有善根的人跟没有善根的人差很多。有善根的人,他一时做错了事情,诶!他就会遇到一个好的善知识来开导他,就会有好的环境,使令他改变。那么你今天跟三宝没有结缘,没有善根,当你产生过失的时候,你就一直下去了。所以我们讲,你听闻佛法,对着未来来说,你终究会跟菩提涅槃的果报相应的,因为它可以做你一个非常好的引导。

五、无罪想:现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观乐故,作无罪想。

前面的大胜利想,是约着我们来生的利益,无罪想是说,我们今天内心当中,那么顺着这个法义去思惟,我们心中有很多很多的挂碍,心有千千结,我们思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其实这世间上的成败,都是缘生缘灭的,没有真实体性的。那么你这样子内心当中就会产生一个寂静的安乐,就能够把这一念心,从心有千千结的角度跳脱出来,而产生一种开阔的安乐。那么这个就是讲到今生的,我们听闻佛法去思惟佛法的一种快乐的感受。

总而言之,我们今天在听法之前,要把它当作贫穷人追求珍宝;一个瞎子追求眼睛;在黑暗当中追求光明;乃至于成就菩提涅槃、成就身安道隆的这样一个殊胜的功德,那么产生一个殊胜的理解。

好,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加以说明,在《贤愚经》当中,讲到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长者。这个须达长者在佛陀教法当中的修学证得了初果,所以他有四不坏信,对于佛、法、僧、戒,产生坚定的信心。那么他就发愿要无条件、尽形寿的供养僧团。所以他今天来到僧团就白告大众师说:我对于僧团但有所求,必能如愿!只要僧宝来跟我乞求,我一定满他的愿。那么这个当然这个时候,比丘们听了之后,很多比丘,好,需要一个杯子,就到他家乞求,就要一个杯子;那么少一件衣服,就跟长者乞求,拿一件衣服……

那么这个整个乞求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呢?那当然大富长者有钱人门庭广大,那么大富长者他们家门进去以后,有一棵大树,这大树上面两只鹦鹉,这两只鹦鹉非常聪明,善解人意,看到穿黄色袈裟的比丘来,就很高兴的叫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就飞到后院去通知长者。长者就很欢喜的出来迎接比丘,把比丘所要的东西,供养给比丘。所以这两只鹦鹉就经常扮演一个通风报信的角色。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跟阿难尊者说:你今天到长者家去托钵,顺便为这两只鹦鹉说法,如是如是的交代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就秉持佛陀的慈命,来到长者的家里。走进大门,这二只鹦鹉又很高兴的飞过来,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又要去通报了。

这时候,阿难尊者说:诶!你先下来先下来!我有话跟你说。那么就跟这两只鹦鹉说,说这个[苦集灭道]的道理。他说:你应该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那么这个鹦鹉听到这个苦集灭道的道理,讲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后,这个两个鹦鹉非常的欢喜,就从地上飞到树上,那么也是念着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这样子,再从树上飞到地上,辗转七次,然后再飞到后院去通报那个长者。

那么报告以后,那么当然长者就出来了,也满阿难尊者的愿,就供养阿难尊者,就回去了。到了晚上的时候,有一只狐狸跑到树上,把这两只鹦鹉给吃掉了。吃掉以后,当然比丘们就觉得很伤心,平常我们去长者乞求,都是牠们两个去通报的!那么比丘就问佛陀说:这两只鹦鹉死掉之后,往生到哪里去了?

佛陀说:这两只鹦鹉,因为听闻佛法产生欢喜的关系,它死掉之后生到四天王天去了;那么四天王天死了之后,又到夜摩天去了;夜摩天死了到兜率天,辗转到了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死了之后,再回到四天王天;如是的在六欲天辗转七次,七次以后,死掉以后,来到人世间做一个人,那么享受了一生的安乐以后,到了晚年感到苦空无常去修行,在今生当中证得辟支佛果。那我们讲,诸法因缘生,这只鹦鹉它经过辗转的天上,它为什么会证得辟支佛果呢?因为它过去生听闻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理。

所以我们内心当中,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不可能,你说诶,这句话我暂时用不到,你以后用得到,总有一天你用得到!我们可以这样讲:只要这一句是佛法的道理,进入到你的心中,第一个、它永远不会消失掉;第二个、它绝对不会白白让你听闻的,它总有一天会产生效果,这个我们叫作[乘]。所有的教法,只有佛教有资格叫作[乘],大乘、小乘,因为它有这种到彼岸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把听闻佛法做一个总结:

第一、你所听闻的佛法,你今生用得到的,就是会让你今生分别善恶法,让你今生修学的时候,产生种种断恶修善的这种安乐的感受,现世的利益。

第二、特别是在大乘佛法,比如说我们马上讲《楞严经》,很多中道的思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思想,其实我们在操作上,今天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把这种大乘的圆满的善根种子先种进去,就是我们讲第二个,来生的利益,它会引导你趋向大般涅槃的,那种趋向的力量,你也要把它准备好,也就是说你必须为来生做好准备!

所以我们听闻佛法,第一个,为了今生的灭恶生善、为了今生的离苦得乐;第二个,你要考虑一下你还有来生,你不是只有今生而已。你到来生准备来不及了,所以你必须为来生作好准备。就是我们讲跟菩提涅槃的大果相应。

所以,我们在听闻佛法之前都要思惟,第一个,这样的法进去你心中以后,对于你今生跟你来生,都是有很大的增上的效果。而这样的一个佛法,我们是在无量劫当中很难听闻到的,是非常稀有难得、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这个都是我们在听法之前,应该有的一个认识。

好,我们看第二段,那么第二段就讲到这个,当我们了解到佛法对我们的好处以后,第二个我们应该生起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呢?

甲二、于法、法师发起承事。

我们在听闻佛法之前,我们要对于这个所听闻的佛法跟教授的法师发起这个承事,这个[承事]就是一种很虔诚供养的心情。这个地方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如《地藏经》云:

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

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那么我们今天听闻佛法的心态,第一个对法的态度是什么呢?有三个:

一、你要专心,你不能打妄想。

因为你好不容易,过去在三恶道当中,你根本没有因缘听闻佛法。你在三恶道里面,经过这样子的罪业的力量打滚,好不容易才得到人身,又好不容易遇到释迦牟尼佛佛法的出世,那么这样的机会难得,会让你今生得到很大的利益,会让你来生成就解脱的因缘成就了,你要把握机会。身为一个人,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你一定要专心。你平常打妄想也就罢了,这个时候要专心。

二、要保持信心

佛法的修学,跟世俗的学术研究是不一样的,学术研究是抱着怀疑的心态来学习一切的世间法。佛法是以信根为本,我们讲信、进、念、定、慧,以信根做根本。

所以佛法很多不可思议的真理,我们经过历代祖师的传承以后,第一件事情,当我们这个颠倒妄想的心,跟真理接触时,第一件事情,你先要求你自己相信,这个菩萨戒就是强调这个观念。先相信,仰信真如法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第二个很重要,信心!

三、要产生恭敬心。

不要产生轻慢佛法的心态。那么以这个专心、信心跟恭敬心三种心来听闻佛法,那么应该要避免,这个地方是讲应该做的。第二个应该避免[不应于彼起毁谤]。我们应该知道一个观念:佛法的安立,是约着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

蕅益大师说: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

所以佛法基本上,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我们没办法说,广学一切法门,你只能能在今生当中,选择你自己适合的法门,但是你千万不要对其它法门产生毁谤。你修净土宗的,你对于禅宗的、天台宗的,保持随喜赞叹,因为你迟早还是要通达一切法门,只是你今生的因缘选择这样的一个因缘。所以我们产生毁谤,对我们未来会产生障道。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千万不要对任何法门产生毁谤,这是应有的态度!那么这个地方是讲到对法的内涵。第二个是讲到这个法师,讲到人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

那么我们对于这个法师的身口意供养呢,包括身业的问讯礼拜,包括口业的赞叹,包括意业的虔诚恭敬。而对于这个[师],授课的法师最好的态度,是把他当作像[佛]一样的观想。

宗大师说:你每一堂课、你遇到一个法师,你就把这个法师当作[佛]一样看待。这样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你就等于是佛陀对你的加持是一样的!我想我们有一个观念:身为一个法师,你心中怎么想,对他是无所谓的,但是重点是:你自己得到最大的加持!你自己得到最大的加持!那么关于这个观念,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那为什么我们在听法的时候,要把法师当[佛]一样的转想呢?那么这个观念是很重要的,这样子想过以后,对于我们这堂课会产生,你这样子听下去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我们下一堂课再加以说明。

好,休息十分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