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棚羽扇歌声起

宣和三年,上元节前夜,开封府依照旧例早早的搭起了山棚。

上元节的山棚是一处极尽奢华的景观。灯山的主体由作将监的工匠精雕细琢的数十座仙宫组成,仙宫的建筑雕梁画栋,金箔做瓦朱砂为墙,金光闪烁,熠熠生辉,在花灯和月色的映照下,灯山仿佛是一座闪闪发光的黄金城堡,令人目眩神迷。每一座仙宫殿之间,都用丝绸的彩旗、彩缎点缀其间,每一面彩旗都是由文绣院的女工们绣制而成,上面绣着各种吉祥图案和精美纹饰,金线银线交织,色彩鲜艳,随风飞舞,给整个灯山增添了一份轻盈和灵动的美感。

装饰山棚的宫灯更是巧夺天工,每一盏灯都是由将作监的名匠亲手制作而成,金线银丝在宣纸上勾勒出各种山水、花鸟、神仙、传奇的故事场景,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灯饰的表面点缀着各种珍珠、翠玉等宝石。宫灯的骨架用金箔包裹铜线制成,在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最后再装饰上彩绸、璎珞,使得整个灯山更加华贵。

在山棚的底部,有一池清水,池水中有用金箔制成的各种河灯、花卉,近灯山的一侧设有翻水车,下有四名禁军轮番踩踏翻车以汲水到到山棚顶的水桶之中,山棚顶上水桶不时放水,宛若瀑布再汇入山下水池,水花飞溅间,形成了一道道华丽的水幕,为整个灯山增添了一份神秘和优雅,流水与花灯形成了一幅水火相融的奇妙景象。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山棚顶部的二龙戏珠的龙灯,龙身雕刻精细,龙眼生动有神,随着龙头的摆动,龙嘴吐出泉水又流入山下水池,龙鳞上涂满金粉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龙爪随风摆动,仿佛随时要从灯山上腾空而起,给整个山棚增添了一份威严和敬畏。整个山棚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每一盏灯、每一面旗、都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使得元宵节夜晚的汴梁城更加璀璨夺目。

在宣德楼前的广场上,搭起了一座华丽的表演用露台。灯笼悬挂在露台的四周,以保证露台的照明,每一根柱子上都用彩缎缠绕着并且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露台上,教坊司的艺人正在做最后的彩排。穿着紫衫的禁军在忙碌的检查着露台四周的安全,他们手持兵器,警惕的注视着四周的百姓。还有一些身着短服的禁军三五成群的在练习蹴鞠,以便应付即将到来的比赛。

御道两旁的由御沟、红叉子等隔开御廊,御廊里早早的聚满了各色游客、市民,他们身穿各色新衣,聚集在御廊下,一边注视着露台上的表演期待可以看到皇帝的御驾,一边在御廊下购买美食参与观看民间表演,有的人早早的占好了的御廊靠外的位置以便观看表演,有的人则趁机聚众表演、买卖或是关扑等等。

负责治安的厢军穿梭期间,负责防火、治安等事。上元节前后五日,汴梁城四门昼夜不闭,四方百姓都汇聚到汴梁观灯,今年正值方腊始兴、河朔一带盗贼风起,因此今年负责城防治安的开封府及禁军、厢军格外紧张的注视着每一个游人。游人则由依次穿过南熏门、朱雀门汇聚到御道两旁。

在这向北行进的人流中,有两人逆人流而行,一身着圆领大袖,革带扎腰头戴幞巾五十余岁的老人。老人身后配带着成对的鱼符,手牵一身着帽衫的十二三岁的少年,少年腰间佩一条饰以行虎配宝相花的犀带。

少年手拿用葫芦装的麦门冬饮边喝边与老人说“适伯、不用着急,一会咱们从后门溜进去没人会知道的”老人“要不是你非要去买什么熟水饮子。咱们早就到了五岳观,况且参加宴会哪有走后门的道理”少年反驳“还不是您不让非要排队才耽误这么久的嘛”老人正颜说“我不是教导你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么,怎么能随便插队呢”少年小声嘀咕“哪有插队,大家也没排队...您非要站在最后面的”

老人便是苏仲南,苏辙之子,因元祐党祸而数次遭贬,今年因赦回到汴梁。少年是河南郡公燕达之孙,閤门祗候燕恪之侄,燕不语。

二人沿御廊过朱雀门、龙津桥到快到南熏门时转进东街直行,便远远的看到了五岳观前搭的高高的彩棚和树立其上的龙旗。两旁站满了头戴软脚幞头,身穿红色狮子衫,腰系金色天王带,手持金瓜锤的禁军。

还未至观门前便听得百鸟、凤鸣之乐。老人急切说到“看来还是来晚了一步啊”疾步走到观门前,被一名身穿紫色宽衫的禁军首领拦下,核验身份后说到“鱼符没有问题,只是宴会已开,禁止入内!”

苏仲南面现难色,燕不语上前道“谁说我们晚了,我们只不过嫌等的时间太长了,从后门出去逛了逛而已!”

正在此时,由内走出一个头戴貂蝉笼巾七梁冠,身着红袍红裳,趾高气昂官员,正是禁军殿前都指挥使高俅,问到“因何喧哗”在检查了鱼符后,突然换了一副和蔼可亲的嘴脸“哎呀,原来是小苏先生的后人。快请进吧,宴会还没开始呢,适兄可有座位?不如与在下同席吧。”

燕不语心想“这人变脸好快啊”。苏仲南见此人甚是热切又是高官,正不知如何拒绝之时,观内又走出三人,正是同为閤门祗候燕恪、种溪和刘锜。

燕不语喊“恪叔、我们在这!”苏仲南也趁机说道“这位大人,我们已经约好同席了,抱歉。”

高俅连忙道“大苏先生当年有恩于在下,我府离此地不远,就在太平桥一带,请适兄过几日一定要来我府上相聚啊。”

这时燕恪三人已到近前和高俅见过礼,互相寒暄后便带着二人入观,苏仲南一面向高俅表示感谢一面向禁军首领“我们确实是晚到了,抱歉”而同时燕不语却做了一个鬼脸。

燕恪对苏仲南说到“仲南兄,一定是此子贪玩所致,还请仲南兄海涵。”

“哪里哪里,是愚兄久离帝都路径不熟所致”

燕不语反驳“都是适伯,非要排队,结果前面的人只是站在店铺前休息的...白耽误半天”燕恪略尴尬的摇头说到“若是家兄尚在...看看教不教训你”

苏仲南“刚才的那位如此热情的官员是谁啊”

种溪略有不满的说到“曾经给大苏先生做过小厮的那个高俅啊,现在是殿前都指挥使了”

苏仲南“原来是是他啊,我说如此热情呢”

燕恪小声补充“这高太尉对苏先生倒是一直念念不忘恩情,对于苏门后人也是一向很尊重的,就是这练兵和为官就...”

几人说着,沿回廊走到五岳观大殿外的廊下,教坊司的乐人就正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的彩山后模仿百鸟和鸣,同时奏起了风、雅之乐;

此时廊下已经坐满了宾客,种溪和刘锜各自回归自己的位置,燕恪三人坐到一红色毛边条席之上等待宴会开始。

燕不语好像不倒翁一样左顾右盼,“恪叔,这院子里也没有梅花树哪里来的梅花香呢?”

燕恪说“你没看到院子和大殿里的暖炉么,香药局在里面加了梅花合香,这样既能驱寒又能熏香”

燕不语一边点头一边环视四周,发现在大殿的廊下有几个服装与宋人迥异的人“恪叔,那几个人怎么服装那么奇怪啊?还有发型”

燕恪用眼睛示意他小声“那些人是各国的贺旦使,有夏国、高丽、大理、交趾、占城、真腊...中间那几桌...只留了两侧头发的是辽国使者,只有中间和后面有头发的是金国使者,怕他们二人发生矛盾中间隔开他们的是种副使,你看你溪叔不也在中间坐陪呢么”

燕不语笑着小声道“他们两个的头发真是互补...”苏仲南轻轻咳嗽两下,燕不语才吐了一下舌头,不再出声了。

此时宴会虽然还没正式开始但在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各种美食。

桌子的中央摆好了由蜜煎局用香橼、柑橘等花果组成不能吃只能看的“簇飣看盘”,在看盘的四周摆好了四行又银质小碟盛放的开胃小食,每行八碟,蜜煎一行:雕梅花的蜜煎樱桃、金桔、乌梅、橄榄等;砌香一行:梅花脯、橙、雪梨等水果;点心一行:栗糕、五香糕等;脯腊一行:八宝肉圆、肉干、鱼虾干等;

燕不语心想“怎么没有人吃呢,我先动筷子不好吧,想个办法才好...”挠了挠头,夹起“梅花脯”问到“适伯,这也没有梅花啊,为什么叫做梅花脯呢”

苏仲南回答“这是山栗和橄榄片,二者一同入口嚼食能产生梅花的香气”

燕不语回应到“诶,这么神奇么”随即放入口中,接着说“果然有点像梅花的香气”,心中暗想“这不就吃到了么”。接着又把栗糕拿到面前“适伯,这栗子糕上面的面塑看起来挺好玩的,这是什么”

苏仲南看了一眼回答“蛮王骑狮子啊,这个是装饰品不能吃,只能吃下面的栗子糕”

燕不语回应到“好的,了解了。”顺势熟练取下狮蛮面塑和其他装饰,拿起栗子糕吃。

燕恪拍了一下燕不语的头说“别装了,你又不是没吃过,就你会耍聪明...”转头对苏仲南说“仲南兄,你别理他,他就是看没人动筷子,找个理由开吃呢”

苏仲南笑到“这样么,这孩子还真是机灵呢”

燕恪道“就是都用在投机取巧上了...”

燕不语一边吃一边说“我这叫做...子曰:君子以道谋食...”

燕恪说“吃就吃吧...别乱改《论语》了,那叫做“君子谋道不谋食”吧”

随着宣徽使、合门使的致辞宴会正式开始,尚食局准备酒菜,教坊司伶人准备上菜和斟酒,协律郎准备指挥乐部演奏每盏酒相应的乐曲,廊下赴宴的众人也纷纷调整坐姿准备迎接美食的到来。

随着身着红色窄袖长袍束带着靴的教坊司侍女给众人斟满第一盏御酒,与第一盏御酒相配合的菜食也摆放在各自的桌子上了:绣吹鹅、大鹏卵;

燕不语作为陪同亲属自然没有御酒,看了一眼御酒想“又是这油腻腻的白羊酒啊,不知道有什么好喝的”看到巨大的“大鹏卵”时,问到“适伯,大鹏不是传说里的么,怎么会有卵呢”

燕恪故作神秘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大鹏自然是没人见过了,不过这卵还是可以有的”

苏仲南回答“这其实是用数十只鸡蛋,将蛋清、蛋黄分别装入羊胞、猪胞之中制成的”

燕不语应声到“原来如此。”内心想“切~不就是假蛋么,还最重诚信呢...”

大殿中徽宗皇帝举杯,随后宰相王黼年举杯,之后百官纷纷举杯,开始饮酒第一轮的御酒。

教坊司奏乐,由一名眉间贴翠钿的领舞,此所谓“翠钿金缕镇眉心”,带领数十名两颊绘花钿的舞女开始起舞,众舞女裙式及首饰皆以梅花为题。

舞者身着白色衣裙上绣着红色的梅花,披帛亦为白色,用红白两色呈现出寒梅傲雪地视觉效果;头差一枝梅花代替步摇,随着舞蹈的进行,片片梅花飘落,与香炉中散发出的梅花香相呼应,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恍惚之感,此谓之“赏梅”。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第一盏御酒饮毕,撤下第一轮的酒杯、酒壶和相应的菜食,重新又上第二盏御酒及相应的菜食:红煨鹿筋、玉带羹;

燕不语喝了一口麦门冬饮,心想:鹿筋嚼不动,菜羹不好喝;兴致缺缺的左顾右盼,发现盛菜的碗碟和精细程度是有区别的,银质的碗碟送廊下百官,金质的碗碟则送入大殿。辽国的使者一手抓着带骨的熟肉一手端杯畅饮,金国的使者则正襟危坐的注视着四周众人的举动。燕不语想“这两个使者一个看着好像没头脑,一人看着好像不高兴,真是有趣”。

随手拿了一颗雕梅花的橄榄放入嘴中,觉得味道不错外形也精致,决定装一些带回家。看到左右没人注意,将蜜煎橄榄、金桔等偷偷放入袋中,突然听到一声轻轻的咳嗽,抬头一看...原来是旁边梳着双垂髻,面颊点花靥的男装侍女,正看着他在笑。

燕不语被发现后有些尴尬的小声问“姐姐贵姓”并把一碟蜜樱桃榄推了过去表示贿赂之意,同时食指放在嘴前示意不要告诉别人。女子一边笑说着“姓梁”一边快速拿起一颗樱桃放入嘴中。

燕不语有些诧异想“这个姐姐有些不同,不似其他伶人那样死板。”

第二盏御酒饮毕,如同前次一样,又重新摆上第三轮御酒及相应的菜食:羊头签、五生盘;殿前的表演也由舞蹈变成了百戏;舞蹈换成了百戏,燕不语瞬间恢复了兴趣,聚精会神的看着表演。

苏仲南则给燕不语夹了一个羊头签,并主动解释“这个是用羊头两颊之肉,裹羊网油,再炸制而成,一只羊也不过能出四五签”

燕恪道“仲南兄,在美食的研究怕是不逊于令伯父了吧”

苏仲南摆手“岂敢岂敢,愚兄只是好吃而已”

燕不语则是专注的看着表演,将由猪肉、牛肉、羊肉、鹿肉、熊肉组成的五生盘直接倒在醋脍里囫囵着吃,苏仲南则是轻轻摇了摇头大有暴殄天物之感。

第三盏御酒饮毕,摆上第四轮御酒及相应的菜食:猪肚江瑶、金玉羹;殿前的表演则由百戏变成了滑稽的参军戏;

宴会的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辽使傍若无人的大笑和金使城府极深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宴会进行到第五盏御酒:荔枝白腰子,香螺煠肚;第六盏御酒:酒炊淮白鱼,素醒酒冰;

饮宴的间歇期,朝中最显赫的两位人物——太尉高俅和梁师成,联袂前来,和苏仲南敬酒,一个自称苏门之后,一个则以叔侄相称,这一举动足见苏门后人在朝中的影响力和声望。

燕不语则趁着这个间隙,和吕大器、吴拱、向千帆等几个年龄相仿的少年一起,兴致勃勃地前往观看参军戏。

戏台上,参军和苍鹘用滑稽的动作和机智的对话,引得观众们哄堂大笑。

燕不语等人也被他们逗得前仰后合,笑声不断。

吕大器笑着对燕不语说:“这参军戏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好看!”吴拱也附和道:“是啊,甚是好笑。”

向千帆拍了拍燕不语的肩膀,笑道:“不语,你看得也太入迷了吧?高俅和梁师成都不去见见了?”

燕不语笑道:“那两个老头有什么好见的,还不如在这里看戏来得有趣!”便和几人继续投入到观看精彩的表演中去。

第七盏御酒:浑羊殁忽,莲房鱼包;而表演又变成慢速的舞蹈,于是燕不语等又回到原来的席位上去了。

燕不语坐下后不解问“适伯,这叫做浑羊怎么是只烧鹅呢”

苏仲南解释到“这是这道菜做的时候需要用到一只全羊,所以称“浑羊”,先在在鹅腹中填上饭、肉等,再将这个鹅放入全羊的腹中,然后将羊烤熟,最后去掉羊,只取鹅上桌,吃的时候只吃其腹中的饭、肉,美味是美味只是这做法有点靡费了。”

燕不语嘀咕“这么麻烦...要在多套几层是不是宴会开完了还没吃上呢...别叫浑羊殁忽,直接叫套...哇!恪叔你打我干什么”还没嘀咕完就被燕恪拍了头一下,说“好好吃饭,乱起什么名字,套什么娃”

燕不语小声反驳到“谁说叫套娃了,我是正想叫套什么呢,你拍了我一下,才“哇”了一声的...”

第八盏御酒:鼎煮羊,蟹酿橙;最后是第九盏御酒:雪天玉牛尾,二十四节气圆子;

燕恪对苏仲南说"雪天玉牛尾可是出自令伯父的诗句么"

苏仲南点头吟到"风卷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泥深厌听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

燕恪说"这诗句还真是符合现在的意境呢"

燕不语问到“所以这牛尾...其实是牛尾狸了?”

苏仲南点头称是,燕不语缩回了夹菜的筷子,皱眉说到"我觉得还是这圆子符合现在的时节,我还是吃圆子吧"

第九盏御酒饮过之后不多时,随着宣徽使宣布宴会结束,徽宗先行离席,随后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长官及宗王子弟离席,陪同皇帝一起沿御道至宣德楼观看表演。百姓则在御廊下蜂拥相随观看皇帝的銮驾,但若是大声喧哗、越出御廊或者触碰红叉子的,都会招致禁军的拘捕。

徽宗御辇以教坊司乐队奏乐、天武卫手执贴金红纱灯笼、玉琉璃灯为先导;之后一排禁军鸣鞭开道,头戴笼巾的的龙旗直执龙旗随其后,之后才是由御龙直护卫的御辇,徽宗皇帝头戴朝天幞头,身着黄团龙绛罗红袍,腰束通犀金玉带,御辇后由内侍举一柄绣九龙红罗伞,御辇左侧是三衙太尉等诸官,御辇右侧是宗王及子弟皆骑马相随,随驾护卫皆手执红纱灯;后跟身穿金丝望仙花袍,身佩弓剑的御马直、金枪直等殿前诸班禁军随后护卫,马匹皆为红色装甲,马首带兽面,项下垂红缨,身甲皆遍布排钉,甲边为皮毛。御辇行至灯山绕灯山一周后入宣德门后登楼观看楼下露台的表演,宗王子弟等至左阙入座、三衙太尉诸官至右阙入座,谓之与民同乐。

除去三衙太尉等,赴宴的诸官亦可跟在御辇队伍之后,由御道至宣德楼下的看棚观看表演,亦或是自行归家也未尝不可;

燕不语等三人出五岳观往回走,苏仲南问燕不语“是去宣德楼看表演,还是回家呢”

燕不语回答说“今天表演应该没什么意思,反正明后天还有,我明天还有约,先回家了,适伯、恪叔你们去吧”

苏仲南点头“也好,今天有陛下亲临和各国使者参加,表演和比赛都有所收敛,是没有明后天热闹”

燕恪说打趣到“是不是又约了张尚书家的小姑娘?”

燕不语面红小声答到“要你管!”

苏仲南问到“哪个张尚书?”

燕恪答“仲南兄不知,就是去年十一月升为尚书左丞的张子能,张尚书啊”

苏仲南点头“听说此人能面折童贯,倒是有些美名...”

三人一路欣赏上元节的热闹景象,过州桥、入朱雀门、过汴桥,燕不语正要西转回家,与燕恪、苏仲南拜别“适伯、恪叔,我就先回家了。”

燕恪好像忽然想到了些什么对燕不语说“正值上元节,你常自夸诗词做得好,今日若作诗一首,便放你回家”

燕不语“恪叔,这是故意为难孩子吧”

燕恪用眼睛示意“谁让你常自夸嘛,今日就当着你仲南伯父作诗一首!”言下之意是说若是诗词受到苏门后人的推崇或是点评,日后仕途定有先声夺人之势。

燕不语说“适伯在此,我怎么敢先作诗呢”心想“若适伯做不出诗,我就也不用做了,这就回家了”,并用眼睛示意适伯:不要做诗词了,快放我回去把~

苏仲南看到燕不语的示意,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说“好,既然贤侄如此期待,我就作一首次吧”说罢向前走了几步,将手背后吟到“满月如霜,正上元,火树银花明彻。街巷喧闹,人潮涌,笑语欢声不绝。宝马雕车,香风拂面,夜色尽欢悦。烟花璀璨,漫天流火如昼。盛世繁华如斯,良辰美景,沉醉难分别。夜色阑珊,思旧事,多少情怀堆叠。岁月悠悠,时光流转,往事心头越。上元佳节,且将诗意吟阕。”

燕恪附和道“好个念奴娇,好词,好词”狡黠的看着燕不语道“该你了吧”

燕不语心想“谁期待了...这苏大爷什么理解能力啊...”绕绕头说"让我想一想,适伯作词那我就做诗吧"说罢也学着苏仲南的样子向前走了几步“烛影摇红楼,元夕夜未眠。山棚垂彩线,客醉汴河边。勾栏瓦肆歌,艮岳赋诗鸣。山呼载御街,绮罗满天汉。”

苏仲南拍掌到“好诗,不语这诗对仗工整,直抒胸臆颇有唐诗遗风,且山棚、汴河、艮岳、天汉桥都是汴京名胜,让人顿感置身于上元节的汴京城中”

燕不语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到“那...我能回家了么”

燕恪见得到而来苏仲南的称赞,颇有得意之色却又故意板着脸“走吧,走吧,别去别的地方玩直接回家”

苏仲南亦点头说“路上注意安全,我们看完演出就回”

燕不语如闻大赦的拜别了二人,轻快的跑回了家。

主要参考了《东京梦华录》元宵节的记载等;《宋史》徽宗本纪、礼志、职官志、舆服志等;《山家清供》梅花脯等条;《大宋衣冠》等;

菜品的主要做法和名称参考了《山家清供》《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

服饰等是参考了《宋史》和《中国历代女子妆容》等。

文中出现诗词大多是自己编写的,难免会有一些用词不当的错误...有的则是从《全宋词》上抄的...

然诸书所记互异者有之,取舍不得其法者有之;兼之能力之所限,不得尽观诸书,唯取其中一说而从之。难免纰漏之处,若得指正不胜感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山棚羽扇歌声起,繁华盛世赋诗鸣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