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贺明珠去副食品商店找赵大哥。
她这次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其一是采购棒骨,其二是商量增加棒骨供应量的事。
现在她每天备餐时除了准备订餐的份量外,还额外增加了一桶,用于向没订餐的顾客出售。
现在围墙外的街上客流量增加,贺明珠的小生意不但没有因为多了竞争对手而收入降低,相反,因为土豆泥好吃量大,买的人反而变得更多了。
一些原来只吃食堂的职工,在周围同事的带动下,也忍不住走出了围墙。原本只是打算只逛不买,但在闻到香味后,一个个没忍住,都加入了排队的行列。
供不应求,即使贺明珠已经努力增加供应量了,但还是不够卖。收摊时,顾客没看到刮得干干净净的桶壁的话是不肯走的。
贺明珠也想扩大产量,但土豆好说,棒骨就费事儿了。
她和赵大哥商量,对方却露出一脸难色,不仅拒绝了增加供应量的请求,还表示以后不能把棒骨卖给贺明珠了。
“哎呀,我之前和你说过了,要提前准备起来,谁让你不听我的劝,现在好了,人家也来买棒骨,买的比你多不说,价格还比你高。我们领导已经决定了,以后都卖给另一家。”
他话里话外一副遗憾的样子,但表情却不是,眉梢眼角流露出看好戏的意味。
贺明珠不动声色地问:“我们合作了这么久,能不能通融一下?对方是什么价格买的,我也按同样的价格收购,你看这样行吗?”
赵大哥推搪:“我们领导决定了的事,我一个小职工怎么好变动?我也很想帮忙,但实在没办法。哎,都叫你早做准备,你怎么就不听我的呢?”
赵大哥拿领导做借口,实际领导只管分钱,并不参与实际运作,万一要是出了事儿也方便脱身。
虽说卖棒骨收到的钱是作为红利分给了全店职工,但毕竟是和私人做买卖,要是政策改了方向,以后要秋后算账,卖棒骨的人就得担责任。
赵大哥没意识到这一点,还在拿着鸡毛当令箭,仗着手上握着棒骨的分配权,就想拿捏买家。
老贾生意不好做,没想着怎么提升厨艺,光觉得是因为贺明珠舍得下棒骨,土豆泥油大肉多,所以顾客才去她那儿买饭。
他每次出摊都卖不完东西,拉回家吃不完,又不舍得倒,干脆回锅热一热,旧菜混着新菜一起卖。
本来就不好吃,现在还变难吃了,买的人更少,生意入不敷出,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老贾急了,他可是借钱摆的摊,只能挣,不能赔!
狗急跳墙之下,他就想出个损招。
贺明珠不是舍得在菜里放棒骨吗?那他就断了她买棒骨的渠道,看她还怎么和他抢生意!
老贾找到赵大哥,以每斤棒骨加价一毛钱的条件,要求他只卖给自己。
赵大哥心里一盘算,贺明珠买棒骨的价格是八毛,他给店里报的价格是七毛,每斤能多挣一毛钱的回扣。
如果是卖给这个人的话,一斤九毛钱,每斤就能挣两毛钱的回扣呢,直接翻了一倍!
赵大哥自然没有不愿意的。
因此,当贺明珠来采购棒骨并商量增加采购量时,赵大哥打着领导的旗号,毫不犹豫拒绝了。
“领导已经决定的事,我也做不了领导的主啊。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个消息,人家买棒骨的价格是一斤一块钱,要是你愿意再多出点钱,我可以替你和领导说一说。”
一斤一块钱?这么高的价格?
贺明珠再问一次:“真的没办法了吗?都说买卖是做生不如做熟,我们合作一向很好,我也没拖欠过货款,每次都是钱货两清。如果换了收购方,岂不是要重新开始磨合?且不说对方的需求量有没有我这么多,如果拖延付款,难道不会影响副食品店的福利发放吗?”
这不得不说是个问题。
但赵大哥想到家里放着的老贾送他的烟酒,原本有些动摇的心重又坚定起来。
“没办法,真没办法。要不你别卖土豆泥了,换个生意吧。”
贺明珠定定看了他一眼,看得赵大哥有点心虚。
她没再纠缠,多说无益,干脆利落地收了话尾巴,直接告别,这反而使赵大哥有些不适应。
不是,她就这么走了?
赵大哥对着贺明珠的背影百思不得其解,但想到从此以后每次卖棒骨挣的钱可以翻一倍,这点小疑惑就被丢到了脑后。
一个小姑娘而已,没了重要原材料供应,量她也翻不出什么花样。
出了副食品店,贺明珠回家推上自行车,毫不犹豫地骑向了矿务局的方向。
一电厂家属院。
孙向前在家看书时,忽然听到有人在楼下喊他的名字,声音还挺耳熟。
他疑惑地起身走到窗前,看到楼下是贺明珠,眼睛顿时一亮。
孙向前连棉袄都顾不上穿,急匆匆开门下楼,一阵风似的冲到了贺明珠面前。
他喘着气,眼睛亮亮地看向贺明珠,脸上是藏不住的笑。
“明珠,你找我?”
贺明珠顾不上少男心事,开门见山地问道:“你知道咱们班梁志胜同学家住哪里吗?”
大概是问题问得有些突兀,孙向前哑然无语。
怕他没想起来,贺明珠就贴心地补充了一句:“就是那个家长在肉联厂工作的同学。”
梁家今天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梁志胜的两位同班同学,带着一套据说是市里重点高中老师出的中考模拟试卷,来家里找他学习。
梁家妈妈在听到客人来意后热烈欢迎,二话不说把窝在卧室里看小人书的儿子揪了出来,并殷勤给两位小客人准备了糖果饼干,还泡了两杯麦乳精。
梁志胜看到在客厅里坐着的贺明珠和孙向前有点惊讶,怎么会是他们?
他一向和班里的好学生没交集,别看大家同在一班,实际隔着楚河汉界,你学你的,我玩我的,互不来往,怎么今天这俩人来家里找他?
贺明珠笑眯眯地和他妈聊天,见他出来也只是点点头示意,转头又和梁妈妈聊了起来。
“……是,中考也很重要,是读高中读中专还是带着初中学历出来工作,都看这次考试的成绩……”
梁志胜坐到拘谨坐在沙发上的孙向前身边,压低声音问他:“你们怎么来我家啊?”
孙向前一言难尽地看他一眼,反而问他:“你和明珠同学很熟吗?”
梁志胜奇怪道:“不熟啊,我和她都没说过话。”
贺明珠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漂亮姑娘,学习也好,是老师们的心尖子,他这种差生只配仰望,根本没机会接触。
孙向前叹口气:“她今天要来你家找你。”
这边两个小男生一头雾水,那边贺明珠和梁妈妈已经从学校学习谈到了个人生活。
“我家里是希望我考高中考大学的,但就现在我家这个情况,我宁愿上个中专,早点赚钱,给家里减轻负担。而且中专毕业后包分配,其实也不比上大学差……”
贺明珠捧着杯麦乳精,轻轻叹气。
在这间有着电视冰箱沙发的楼房内,她朴素的衣着显得格格不入。
哪个家长不喜欢好学生,梁妈妈就安慰她:“中专挺好的,毕业出来就端上了铁饭碗,还是干部身份,一辈子不用发愁。要是梁志胜能上个中专,我都要烧高香了”
贺明珠认真地说:“一定可以的,我带了试卷过来,那个老师说了,只要把试卷上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吃透,分数至少稳上中专呢。”
梁妈妈先是一喜,又是一愁:“他这成绩,连考中专的资格都没有……”
话音未落,她看向贺明珠,像是想到些什么,要开口,又硬生生止住话头,试探性地问:“明珠,你是不是有名额啊?”
八十年代时,中专不是想考就能考。
由于中专学制只有两年,学校主要是工商农林、医卫师范这种热门领域,而且毕业包分配,进单位就是干部身份,能拿到行政二十四级或技术十五级的工资。
如果是农村户口的话,毕业就能将户口迁入城市,鲤鱼一举跃龙门,从此吃上商品粮。
与之相比,大学虽然也包分配,但要先上两年高中,再上四年本科,前期投入大,回报时间晚,远不如中专性价比高。
而且当时大学录取率非常低,高考前还要参加一次预选考试,即使以破釜沉舟的勇气选择高考,但结果往往也不能尽如人意。
早毕业,早工作,早挣钱,因此,中专报考非常热门,对于一些人来说,甚至宁愿考中专也不考大学。
因为报名人数实在太多,各个初中在考试前还要进行一次筛选,只有全校前五十名的学生才有报名参加中专考试的资格。
梁志胜妈妈问的就是这个报考中专考试的名额。
贺明珠没隐瞒,诚实地说:“有啊,我是全校第八名,当然有中专考试资格。”
听到回答,梁志胜妈妈的眼睛一亮。
“明珠啊,你有没有把名额让出去的打算呢?”
作为作者,本人从来不担心剧透的问题
——因为我只比读者早五分钟知道剧情,挺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第 27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