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啊,我又剁手了,只能够庆幸还好我不混汉服圈。”
B:“……”
B:“不要混。”
B:“为了你的钱包,请看一下我真挚的眼神。”
A:“看不见,戏不要这么多,谢谢。”
A:“我这个人,买过。但是买了不会穿,我就买了两个,有个穿过几次,有个一次都没有。而且我嫌麻烦,还有一堆人说山不山的问题。还有…我一直觉得,我好像跟你说过?我觉得买好看的衣服用太多钱在衣服上是一种罪恶,所以我只要读书或者读历史,有谁是崇尚节俭的,我就会对那个人有好感,嗯,当然,我只是自己不会花大量钱在衣服上,并且对跟我一样的人,甚至做得更好的人有好感,但是这不代表我要去阻止别人花钱。”
B:“嗯……”
A:“我对自己有一套约束,但是不用这个约束其他人,所以我注定无法跟一些人相处,有些人自己约束自己就算了,还要用他的那一套来约束我。”
B:“嘛,很多人都无法做到,毕竟在一些人的眼里,自己能够做得到的别人也一定要做到。”
B:“虽然很多时候他自己也不一定能够做到……”
A:“其实这样的也还好呀。”
B:“唔?”
A:“有些人是自己做不到还要让别人做到呢!”
B:“这…怎么回事?”
A:“你还真别不信。”
B:“愿闻其详。”
A:“为了那个人的名声考虑,咱也不说她的名字,这人跟我是一起住的,不是亲人不是朋友,不然咱也不会吐槽。”
B:“嗯…你继续说。”
A:“那天俺的耳机坏了,俺就外放,你也知道公共场合外放不好,其实俺也知道,但是那天坏了,就想着能不能够将就一下,然后那个人她就说不能够外放,我这一想也是,那就不放了,第二天买了个耳机,放了。”
A:“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B:“……啊,懂了,我们两个同一个舍友。”
A(耸肩):“没办法。”
A,B:“谁让我们两个本来就是同一个人。”
B:“说真的,她是傻逼。”
A:“没错,本人深有此感。”
B:“既然如此,何不放过自己?”
A:“我喜欢,我乐意。”
B:“你不放过你当然没问题,问题是你也是我,你不放过你,我也不好过。”
A:“安啦安啦,有些事情,搞着搞着就放下啦~”
B:“事实却是。你不会忘记,更不会放下。”
A:“诶呀,别说出来,对自己好一点,也对我好一点。”
B:“彼此彼此。”
A:“诶,看来我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A:“其实一直都搞不懂一件事情。”
B:“什么事情?”
A:“你说为什么有些人就总是能够让我觉得哭笑不得,我也知道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我甚至觉得有些人他是不是压根就没有跟人相处过,到底是怎么做到把所有人都给得罪完了的,尽管这样说很不好,但是我希望那些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是自己有意识的还好,如果是无意识的事情,那我觉得没救了。”
B:“有救没救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B:“你又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A:“也是,人总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的。”
A:“就是我也是会有好为人师的时候呀。”
A贴上一张纸,B抬头看去。
「很多人时常疑惑自己为何突然间就把人给得罪了,冥思苦想却又找不到理由,鉴于此,决心以本人经验写出一个短文。
当然,经验不一定有用,如何不得罪人更多凭借的也不是经验,而是一个人他本身就有的能力,更多的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第一,切忌自以为是。
很多人都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一定也喜欢,却只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甚至于是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我劝你如何如何也是为了你好。这样的心态是极容易得罪人的。
第二,切忌好为人师。
有的人自以为得意,特喜欢指导人,一旦别人有什么话觉得不对了,或者什么词用错了,定然是要去“高谈阔论”一番的。
然而,在座的各位也没有什么是专家学者的,有什么资格教人去听你的意见的呢?纵然是专家学者都有人不爱听的呢,更何况是身为普通人的你我?
第三,注意分寸。
很多人都有一个距离,跟熟人和跟陌生人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发动态自嘲说自己多么丑陋多么浅薄无知,或者自己如何如何不起眼,其目的并非是得到你的附和,就我个人而言,是希望有人来说,“你当然不是这样,你是神仙,你很好,我很喜欢你”。
尽管是一些很浅薄的句子,但是真的能够鼓舞人心。
总结就是别以自我为中心。」
B:“啊,张贴小广告,差评。”
A:“写的还不错吧?”
B:“嗯,不错。”
A:“我总是想要写些什么。”
B:“那就去写,别让自己留下遗憾。”
A:“但是经常是写着写着就会问自己:我真的有必要写吗?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不必要的事情,我不能够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其他人也无法轻易地改变我的看法,我们就像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或许能够短暂碰到,但是注定不在一条路上。”
B:“那就做相交线吧。”
A:“可是相交线注定也只是短暂地相会而已。”
B:“嘿,这不像你。”
A:“那你说,怎样才像是我?”
B:“乐观积极向上。”
A:“嗯,很中肯的评价,符合那些人对我的看法。”
B:“但是你自己却并不这样看。”
A:“当然。”
B:“然而外部表现出来的才是真实,没人能够深入你的内心,只有你自己,但是就算是你自己,你也无法说出你的内心到底怎样。”
A:“没办法。”
B:“说起来,如果只是你自己有一套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那其他人无所谓遵守不遵守,毕竟那只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已,可若是一些必要遵守的准则呢?”
A:“是什么必要遵守的准则?法律法规吗?”
B:“差不多吧,譬如说交通规则,这个也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遵守的吧,但是,事实上,违背交通规则的人特别的多,你怎样看?”
A:“还能够怎样看?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即使被撞死也只能够自认倒霉,他们那些人不吃点苦头是不知道什么的。”
B:“其实这么久,我发现年纪大的人是最爱翻护栏的,明明是最需要遵守规则的,却是最爱藐视规则的一群人。”
A:“说不定是活够了岁数想着骗点钱给家里人……”
B:“谁知道呢?不过翻快速路护栏还是有点厉害,快速路都很宽,双向6车道还是8车道的我记不清了,当中的护栏是有绿化带而且护栏很高,我有次在市区一条主干道,碰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翻护栏,我开过去时她正好翻了过来,好家伙,牙都没剩几颗……”
A:“为什么越是需要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越是这样漠视规则呢?我记得我家里长辈也是,每次我姑父开车还有一堆人劝酒的,后面说了好几次开车不喝酒他们才不劝了。”
B:“还是因为无知和麻木吧,遇到过有护栏的路骑普通自行车慢悠悠逆行在左边车道的,有骑电动车在高架上逆行的,但是我唯独不能理解是把孩子放在自行车车筐的。”
A:“可能孩子是捡回来的吧!”
B:“是嘛,看到的人都会这么想,但是事实上孩子确实是亲生的,也只有亲生的才能够做得出来。”
A:“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倒是归根结底,规则还是只能够约束遵守规则的人,不是吗?”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