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巴黎(1)

【她既想死,又想去巴黎。】*

安满为什么想来巴黎,完全没有人问。

当你想去诸如巴黎、纽约或是伦敦这样的城市,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当飞机降落在戴高乐机场之后,所有人感受到的,是巴黎相较于都柏林来说,更温和的天气与更长的日照时间。安满倚在座椅上,静静地凝视着这座城市。

“这里看着很破。”成栖的镜头对着窗外,一边喃喃自语道。

的确很破。

安满扫了一眼导航,“这里是圣丹尼区,是巴黎一个比较乱的区域。”说话间,四人就目睹着一个黑衣黑帽男子猛烈地敲打着前车的车窗,模样分外吓人。

众人皆屏息,汽车里只有广播声,含糊不清的法语透过含糊不清的信号传了出来。

直到车拐了弯,安满才松了口气。

“欢迎来到巴黎。”她说。

回到民宿已经迟了,夜幕已然降临,远处的埃菲尔铁塔灯光闪烁,让安满回忆起上海。这个狭窄的民宿,出人意料的拥有不错的风景,整个巴黎都在眼前。房屋彼此紧挨着,安满一时间意识不到,自己也是这些房屋中的一部分。

“说起来,如果用影视作品表达对巴黎的印象,你们会选择哪一部?”

成栖坐在地毯上,紧紧贴着墙壁。

这间狭窄的民宿里,只并排摆着两张双人床,没有床头柜或是茶几,休闲空间仅限于一小块地毯。而四人就这么随意坐在地毯上,面前摆着几听啤酒,正开始她们的夜聊。

——不得不说,自从汪其玉在都柏林跟她们吐露心事之后,她们之间变得密切了许多。

“《Before sunset》。”汪其玉先说了。

她一直以来都对三部曲颇有好感。

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尚未进入婚姻的时候,她看了第一部,只痴迷于那种令人向往的艳遇里。等待离婚之后,她才恍然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间与主角走过相似的路。

婚姻眼睁睁地分崩离析,她试图去挽救,却发现最终年轻时的眷恋没有办法支撑起庞大的家庭责任与长久的未来的压力。

“电影里的莎士比亚书店很有名,我想过去看看。”安满插嘴道。

“所以你呢,你对巴黎的印象——”

安满:“《午夜巴黎》,时空穿越、20世纪初、文艺,我喜欢的所有元素都集中在里面了。”一边说着,她打开易拉罐,气体喷射到她的瞳孔上,让她眨了眨眼。

“所以,你就是传说中的文青?”

安满笑了,不置可否。“对于文青来说,我有点太富裕了。”

成栖失笑。

“你呢?”她的视线落在刚洗完澡、湿漉漉走出来的柯靖元身上,“用一部电影浓缩你对巴黎的印象。”

“戏梦巴黎?”

显然,柯靖元的嘴比脑子更快一些,等到她意识到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气氛已经尴尬下来了。

“……”

“你们很显然也都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嘛。”柯靖元一屁股坐在床上,拎出一包薯片分发起来,“谁都不比谁高尚,宝贝们。”

说的也是。

安满首先笑起来,随后几人都窸窸窣窣地笑了。

这部电影放在今日必然是□□,法国人能将情/欲包装成文艺,包装在现代美学里。

“都是成年人,其实知道也很正常。”柯靖元说着,从安满手里接过啤酒,冰凉的泡沫浸润着她的口腔。“也没什么的。”

“不过通常来说,女演员的形象是被束缚的。”安满说道。

青年女演员,尤其是从青春校园剧里走出来的女演员,通常是不被允许恋爱的。

她们将永远是处女。

“说起来,你当时进入演艺圈,是因为什么?”汪其玉看着她。作为老一代演员,她是稳扎稳打的科班出身,持续走这条路似乎是一种必然,因此她更好奇半路出家的安满。

“说来也巧。”

巧合则是所有人都爱听的。

简单来说,就是安满忽然“疯了”,她开始进行一些全新的尝试,开始体验崭新的生活。也就包括了参与一场面对高校学生的试镜。

手表震动了一下,安满低头看了一眼,立刻合上笔记本电脑,背着包就往外面走。

等到离开暖融融的、惨白的机房,呼吸了些新鲜的空气,她才再次打开手机,读了一遍刚刚收到的短信。

【亲爱的安满同学,

恭喜您通过了我们的一轮审核,第二轮面试将有试镜环节,请提前做好准备。时间与地点安排如下:

……】

就跟找工作类似,安满顺利通过了简历筛选的环节——她的“演员”简历空空如也,便只随意把工作简历粘贴了几行上去,又按照要求附上了几张生活照和影像。

在拍摄的时候,室友一边帮忙举着相机,一边调笑,只等安满成了大明星,摇身一变成为她们娱乐圈的线人。虽说安满并不觉得自己能通过,但还是满口应下。

“不过你怎么想到要去做演员的呢?”室友问。

“想多挣点钱。”安满想了想,说道。

如今,这样的赚钱计划似乎更进一步了。

安满没什么“势在必得”的念头,她不觉得像自己这样的普通学生能有机会竞争过那些正儿八经学表演的学生;即便是样貌,她也并不觉得自己存在什么优势。唯一支撑她走下去的,只不过是一种遥远的期待,一种不切实际的向往。

——万一就是她呢?

试镜的时间正好安排在考试周,安满仔细计算了一下,自己只要提前交卷,就能够刚好赶上下午的试镜。不过以防万一,她还是给对面发了条干巴巴的短信:

【您好,我是参与面试的安满(ID:42365)。

您安排的面试时间和我的考试时间有冲突,12点考试结束。地图预计赶到面试地点需要1小时30分钟,也就是刚好13:30,因此能否麻烦您稍许推迟一下安排?如果放在14:00会更好。

谢谢,麻烦您了!】

即便是经过润色,安满的语句仍旧显示出一些生硬,左看右看都是命令的口吻。安满叹了口气,最终放弃了进一步修改,直接发送了出去。

那头的回复来的很慢。

直到面试前一天,信息才姗姗来迟。

【没问题,安满同学,我们已经把你的时间调整到下午两点半了哦!你安心考试,路上注意安全!】

回复倒是很亲切。

安满掏掏耳朵,继续投身于繁杂的学业。

*

《我20岁》的剧组一致盯着这条短信,导演关贺的目光望向编剧苏珊,又看向小说原作者岸上的鱼,欲言又止。

“她的性格……”

岸上的鱼嗫嚅几下,似是察觉到自己的发言引来众人目光,便不知是否要继续开口。

“嗯?”

在关贺的视线下,她终于接着说,“这性格跟我设定的楚杉一模一样。”

楚杉?

“那可是女二,这么重要的配角,她担当得起吗?”关贺有些犹豫。虽说演艺圈不乏有初出茅庐的新人做主演的经历,但是成功率其实也并不是很高。他虽然最终艺术,但最终还是要走进市场。

岸上的鱼皱眉,“让我来看看她吧,让我们一起决定。”

后面的故事烂俗且在预料之中,安满符合了所有人的期待,顺利拿到了女二号的角色。

然后她又拿到了岸上的鱼另一部作品的女一号。

顺利的一塌糊涂。

这个时候,一种强烈的不现实感再一次侵袭了安满。在演戏的过程中,她的躯体短暂地和灵魂分开,就像是童年的每一个毫无记忆的片段;记住的事情越来越少,抽离的时间越来越多,滚雪球一般把“无她”的日子累积起来。

——她不觉得痛苦,或许是所有痛苦的片段都被删除了。

这个时候,安满碰巧推开了新华书店的大门。

“她既想死,又想去巴黎。”福楼拜的译者兼评论家坐在台上,和众人讲述着这句经典名言——这句话已经逐渐成为巴黎的城市宣传。

安满戴着口罩,找了个边缘的位置坐下来。

“法国人很爱这本书,马克龙曾说这本书代表了法兰西的灵魂。也正是出于好奇,我再次翻阅了一遍《包法利夫人》。”评论家的语言相当诙谐,“结果我看到的东西,跟我以前看到的一样。”

安满抿唇。

这本书她看过,但读的是青少版。

往日阅读最多的时候,是在漫长的小学和初中,她有无数时间可以留给自己,留给挚爱的另一种世界。后来,热爱抵不过现实,时间不足以支撑她高强度阅读;而浅尝辄止的读书是没办法陷入进去的。

而上大学之后,虽然一年也看了三五本书,但对安满来说,手机与电脑象征着无穷无尽的花花世界,她几乎已经忘记读书这件事。

——命运在这时给她第三个机会。

重拾的机会。

她买了一本包法利夫人,还顺利要到了译者的签名——很显然,译者也并不是很有名,排队买书的人也并不多。

重新开始自己的爱好,就像是把破损的、**在岁月里的自己捉迷藏一样重新找回来。躲在十七岁的书桌前,躲在二十岁的宿舍床上,躲在十五岁哭哭啼啼的书房里。

然后。

《爱丽丝穷游仙境》就找来了她。

“世界上,你最想去哪里?”成栖问安满。

那一瞬间,脑袋里蹦出来的是那个书店的下午,那个戴着口罩误打误撞的自己。

“巴黎。”

安满说,又再次重复,“巴黎。”

*摘自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巴黎(1)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