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了,各地的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来参加十月的朝会。
当时的仪式是这样的:天亮之前,首先是谒者执行礼仪,叔孙通带着诸侯大臣们按次地进入殿门,院子里排列着保卫宫廷的骑兵、步兵,陈列着各种兵器,插着各种旗帜。这时有人喊了一声:“ 趋。”于是殿下的郎中们就站到了台阶的两旁,每个台阶上都站着几百人。功臣、列侯、将军,以及其他军官们都依次站在西边,面朝东;丞相以下的名种文官都依次站在东边,面朝西。九行人设立了九个傧相,专门负责上下传呼。
最后皇帝的车子从后宫出来了,他贴身的人员拿着旗子,传话叫大家注意,然后领着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们依次向皇帝朝贺。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诚惶诚恐,肃然起敬。群臣行礼过后,又按着严格的礼法摆出酒宴。那些有资格陪刘邦坐在大殿上头的人们也都叩伏在席上,他们一个个按着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给刘邦祝酒。
等到酒过九巡,谒者传出命令说:“停止。”哪一个稍有不合礼法,负责纠察的御史立即把他们拉出去。整个朝会从始至终,没有一个敢喧哗失礼。这时刘邦才心满意足地说:“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皇帝的尊贵。”于是立即提升叔孙通作了太常,赐给他金五百斤。
叔孙通也趁此机会对刘邦说:“我那些弟子们都跟我好多年了,是他们和我一块儿制定的这套礼仪,请陛下也能给他们一些官做。”刘邦一听,立即任命那些人都当了郎官。叔孙通出宫后,把刘邦赏给他的那五百斤金都分给了那些儒生。儒生们都高兴地:“叔孙通可真是个圣人,他能把握住形势的需要。”
汉高祖九年,刘邦又调任叔孙通为太子(刘盈)太傅,这也为以后废太子增加了阻力,叔孙通不愿意刘邦废刘盈。
咱们再说回来。这年十二月,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刘邦问左右大臣,大家争着抢着要去攻打韩信。其实韩信真的想要谋反了吗?应该是没有。
那时候他刚到楚国,首先就是跟一帮老相识们打招呼。比如曾经给过他一顿饭的漂母,他赠与了千金。养了他几个月,但是老婆不乐意故意不给韩信留饭还出言讽刺的南昌亭长,他给了一百钱,还说是因为人家做好事有始无终。另外还找出了那个当年让他承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其实看看,韩信这些做法也带着点随心所欲,给他少量好处的他狠狠报答,狠狠侮辱过他的,他给职务(这可能还有一重阳谋,壮士啊,忽然得了高位啊,有人不服气挑战你应不应?不应怎么服众?应了下手没了分寸,也不能不军法处置);长期给了好处但态度不好的,他刻薄的不得了。当然,由此我们也要认识到态度的作用。
韩信到了楚地首先的安稳住地盘,根基不稳的话造个屁的反啊。
但是他也确实干了件让刘邦不高兴的事。就是收留了项羽的老部下钟离眜。
钟离眜(?—前201年),钟离氏,名眜。生年不详,东海郡朐县伊庐乡 (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手下将领。
钟离眜被陈平评价为项羽的“骨鲠之臣”之一,多次替项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陈平用反间计,范增钟离眜都遭到项羽的猜忌。后来钟离眜据守荥阳,楚汉相争期间曾与汉军多位将领有过交战,被刘邦所记恨。
项羽败亡以后,钟离眜逃奔韩信。刘邦得到消息很生气,下令搜捕项羽余党,韩信后来没办法打算交出钟离眜自保,钟离眜被逼自刎。但是要讲韩信这时候就要造反是没有根据的。
为什么有人告发呢?很可能是有人觉察到了刘邦对韩信的忌惮,同时也有人可能眼馋韩信那么大一块地盘。
所以那时候想去打韩信的人那么多,义愤填膺的人可能也有,但是尸体堆里爬出来的人们,道德底线可能没那么高,更多的是利弊权衡。
刘邦本来也打算去攻打韩信,心里还有点不太稳当,就咨询陈平。
陈平这个人是非常谨慎的,他先谦让推辞了一番,问刘邦:“诸位将领都说了些什么?”刘邦就把这些人很踊跃地想打仗的事全部告诉了他。
陈平问:“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的事还有人知道吗?”刘邦说:“没有。”
陈平继续问:“韩信本人知道他被告发了吗?”刘邦说:“不知道。”
陈平接着问:“陛下的兵跟楚国相比哪边更精锐?”刘邦说:“比不过楚国。”
陈平又问:“陛下的将领有用兵超过韩信的吗?”刘邦说:“没有。”
陈平说:“兵没有楚国精良,将没有楚国的厉害,却要发兵攻打楚国。这跟我们交战,我认为陛下这样很危险。”刘邦说:“那该怎么做?”陈平献计:“陛下您可以假装巡游云梦泽,抵达楚国西部边界陈县的时候召集诸侯来会见,等韩信拜见时,您便可趁机将他拿下。”
刘邦要到楚国的时候,韩信也感到了威胁,他想发兵反叛吧,又自认为没什么罪过;想谒见刘邦吧,又信不过刘邦,怕被擒获。于是有人建议韩信说:“大王不如杀了钟离眜再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韩信找钟离眜商议(有什么可商议的呢,就是想说你去死成全我吧,你又不准备盘缠让人家跑去别的地方,别的不说,赵佗那里人家自己独立呢),钟离眜也觉得自己眼瞎了,跟韩信说:“汉军之所以不来攻取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您想捕杀我去讨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着灭亡。”
这话有没有道理呢?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钟离昧能打,多次搞得刘邦及手下屁滚尿流,跟刘邦誓死敌对,万一韩信任用他,给刘邦不知道能添多少麻烦。
但是韩信就是要当狗,还拿钟离昧做投名状,钟离昧大骂韩信说:“您不是一个有德行的长者!(你小子不是东西!)”最后只能自刎。
韩信果然就带着钟离眜的首级去见刘邦。而且是提前去的,刘邦还没抵达陈县,韩信就在郊外的道路上迎接他。
到底是殷勤还是想伏击,刘邦心里也没底儿,刘邦也预先安排了武士,一看见韩信来了,就让人逮捕韩信,把他安放在后车上。韩信大喊着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绝良弓藏。’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当然也就该被烹杀了!”
这种言论影响很不好的,刘邦手底下还有好多人呢。为了逮住韩信,刘邦把能带的将领都带了比如专职司机夏侯婴、铁杆连襟猛士樊哙、还有名将灌婴、老跟班靳歙(白马之盟后封的十八侯排十一)、灵常(原项羽部下后投降刘邦),谁知道别的人会不会也兔死狐悲。
“有人告你谋反。”刘邦回过头对韩信说:“你闭嘴!你要谋反,姿态已经很明显了!”于是让武士把韩信反绑,给韩信戴上械具,闭嘴吧,再说多了。然后当天大赦天下,传个信号,皇帝其实很宽容大度的,也可能是因为刘邦高兴,少了一大祸患。
回到洛阳后,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状,削去王位,将韩信改封为彻侯(列侯),号为淮阴侯,封地在韩信故乡淮阴县。
其实很多人在中间给韩信周旋了,刘邦也切实考虑到没有确凿的证据,还要考虑到手下人会不会寒心,尤其当时梁王彭越也来朝拜了,后续也会看刘邦的态度,彭越要是跟别人串联一下谋反,刘邦屁股底下的位子就怕坐不稳了。所以刘邦也就没要了韩信的命。但是放是一定不会放他走,本来没想反,这么一折腾变得想反了呢?就把他带回了长安。
有位叫田肯(田姓,应该是齐国王族后裔,生卒年事迹不详)的人就给刘邦道贺:“陛下您现在捕获了韩信,又在秦中建都理事(离齐地很远)。秦地呢,是形胜之国,地理形势优越,有山河之险(易守难攻),又与诸侯国悬隔千里,持戟武士高达百万,秦比其他地方好上百倍。地势便利,从这里出兵诸侯,犹如高屋建瓴。要说齐地,东有琅邪、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的险固,西有浊河这一天然界限,北有渤海鱼盐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武士也有百万,也同样与各诸侯国悬隔千里之外,齐比其他地方好上十倍。所以秦地和齐地实际上相当于西秦和东秦。不是陛下的亲子弟,不要派他在齐地做王。”
这种说法刘邦当然高兴,韩信一倒,多的是人馋他的地盘。田肯这是给刘邦找台阶,刘邦自然说:“好。”赏赐田肯黄金五百斤。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以后,他的属国楚国也成了无主之地,那得给分下去啊。刘邦就把楚国给分成两半了。其中一半刘邦以将军刘贾多次有战功为理由封刘贾做荆王,封地在淮东;弟弟刘交做楚王,在淮西称王。至于齐国,刘邦把大儿子刘肥封为齐王,下辖七十多座城,凡是说齐地口音的,都归刘肥管。
然后论功行赏,跟各位列侯们剖符为信(有仪式有信物),分封食邑。
另外刘邦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把韩王信又给改了块地盘,给迁到太原去了,太原在战国时期长期属于赵国,挨着匈奴。
从中原之地到发配边疆,韩王信不高兴也是必然的,尤其这时候匈奴的大单于是冒顿单于。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