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乔很快就将宋辰昀抛到了脑后,她和宋辰昀的账以后还有的算,现在最重要的是纺织厂的事,引进岛国的技术哪怕再艰难,也势在必行。
林乔回了家,林守业还没有睡,他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看到林乔回来说了一句:“回来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林乔嗯了一声:“今天有点事耽误了,下次不会了。”
林守业取下眼镜,将报纸放在桌上:“小宋没送你回来?”
林乔正将外套脱下,准备挂在衣架上,闻言动作一顿:“没有,我自己回来的。”
林守业有些奇怪,自从女儿和宋辰昀谈对象以后,几乎每天都是宋辰昀送林乔回来的,今天怎么回事,两个人吵架了?
林守业还来不及多想,就听林乔说道:“爸,国外的设备是不是很好?领先我们很多吗?”
林守业虽然很讨厌国外设备公司的傲慢,但还是实事求是道:“他们的技术确实很好,也领先于我们很多,哎,领先的很多啊。”
林守业想到这一点又是惆怅,又是落寞。
纺织二厂在五十年代开工建设,七十年代就成为第一批24项配套改造试点厂,很多设备都已经更新过了。
可是即使已经更新了设备,却还是比不过现在岛国的机器,像是纺织厂最基础的机器,织布机,纺纱机,捻线机等等,国外的这些机器,都比本土的机器要好的不少。
这些好,不仅体现在技术革新上,还体现在实际生产上。
国外的设备让生产效率和原料的利用率都大大的增加了。尤其是设备的配套,从前期的原棉处理,到后期的后加工整理,都不是本土机器能比较的。
看来老林虽然反对引进设备,但还是很客观的,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就能劝的动。
林乔故意问:“爸,既然国外的机器设备那么好,为什么有机会我们不引进呢?”
林守业听了这话,有些不耐烦说:“上次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他们态度那么傲慢,跟他们做生意就得装孙子,而且还要花那么多钱去装孙子!”
“我林守业不是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也绝对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向他们低头。”
“这话你以后别说了!我不打算引进国外的设备!花那么多钱干什么,再说,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外汇额度!这些事都是没影子的事,时候不早了,你赶紧睡觉吧!”
林乔明白林守业的心情,她没有反驳林守业,而是问道:“爸,你知道现在有多少家私人的纺织厂吗?”
林守业不知道林乔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还是回道:“私人的纺织厂,从市场开放以来就挺多的,只是那些都是小厂子,不成气候,跟我们的纺织厂比不了。”
林乔说:“所有的厂子都是从小厂子慢慢发展壮大的。而且五个私人的小厂,跟我们比不了,那么十个呢,二十个呢,一百个呢?”
“这些加起来足够冲击我们纺织厂的市场了,如果这些厂子的产品投入到市场,那我们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减少。”
“他们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林守业眉头紧皱:“你今天突然问我这些,到底想说什么?”
林乔耐心道:“爸,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我们占据优势,别人只能买我们的布料。而现在市场活跃了,我们的优势不存在了,要想顺应发展,我们必须得求新求变了。”
“爸,我们也引进国外的设备吧,没道理好的技术在眼前,我们却不用啊。”
林守业表情凝重,如果是别人这么说,他肯定会一口回绝,但是是自己的女儿提出的,林守业不得不考虑一下。
察觉到林守业的情绪,林乔说:“爸,纺织一厂已经引进了设备,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结果是好的。”
“那些设备生产出的布料质量你也看到过,比我们现有的设备做出的产品,质量要好很多,而且效率也高很多,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成本。长远算下来,这笔买卖不亏。”
林守业也见过那台机器,当然也摸过那台机器生产出来的布料,即使林守业不愿意承认,但是那台机器生产出来的布料,就是比他们厂子的布料质量要好。
只是引进设备这动摇了林守业根深蒂固的想法,林守业一时没有回答。
林乔乘胜追击:“爸,难道你不想体验体验那种先进的设备嘛?”
“你做纺织业做了这么久,一直都走在前头,现在有一个新的技术就摆在那儿,你不想试一试吗?”
这几句话戳中了林守业的心,他当然想。
他去纺织一厂参观的时候,王开发把那台机器宝贝的跟什么一样,林守业只是凑近看了看,王开发就咋咋呼呼的,让他不要乱动乱摸,如果搞坏了修都不好修,还得花钱请国外的技术员来检查,十分麻烦。
王开发那副样子,林守业想起来就牙酸,不就是一台机器,至于那么宝贝吗?
王开发看的紧,林守业只能围着机器转圈,根本没机会上手。
被林乔提起来,林守业也忍不住幻想,如果他们厂里也有这样的设备,他还用得着去求王开发,而且二厂也引进了设备,他王开发就不是独一份,到时候,也嘚瑟不起来了。
只是引进设备是一件大事,林守业不可能头脑发热就答应,他想了想说:“你说的这件事我会好好考虑,时候不早了,去睡觉吧。”
林守业说完站起身,转身回房,林乔也知道这件事情,林守业不可能这么快就拍板,她话已经说到这里,就等着林守业想开了。
林守业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半天没有睡,郑巧娟正靠著枕头看书,察觉林守业双眼发直,瞪着天花板,奇怪的问:“老林,你怎么了?平时一沾枕头就睡着了,今天怎么半天都没睡?”
林守业心里装着事,睡不着:“你说我是不是一个胆小的人?”
郑巧娟觉得不对,放下书本一脸诧异:“老林,你怎么问起这个问题了?发生了什么事。”
林守业盯着妻子,继续问:“你就说,我是不是一个胆小的人?”
林守业问的这么慎重,郑巧娟也只能认真的想了想说:“当然不是了,老林,这么多年你领导着纺织厂,说不说你是一个好厂长!
“衡阳纺织二厂,从一开始的小厂,慢慢的发展成了这么大的一个厂子。这期间度过了多少困难,又进行了多少次的技术攻关,还不都是你领导着大家扛下来的。”
“你还记不记得,有一年原料缺的很,大家着急的不得了,你带着一小组的人挨家挨户地去收棉花。最后终于完成了生产任务。”
“那时候哪怕是在深山老林里,你也敢去,所以你怎么能说是胆子小呢?你明明是一个锐意进取,大胆敢做的人啊。”
林守业也记得那件事,当时上面下达了生产任务,布料又是重要的必需品,全国人民都等着用。
但是厂里却没有原料了,上面也没办法,全国的纺织厂都缺原料,短时间内根本就没办法供应给纺织厂。
原料不够,林守业急得嘴角都起了泡,最后没有办法,林守业才带着一队人去乡亲们家里收棉花。
山路很不好走,林守业又是第一次去,他带着一队人手里拿着木棍,一步一滑的往山里走去。
当时林守业心里就一个念头,哪怕遇上熊瞎子,哪怕遇到野猪,他都不怕,只要能收上棉花,完成生产任务,他林守业就算是葬送在山里也无所谓。
最后终于在林守业的努力下,收购到了足量的原料,也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
林守业当时满腔的豪情壮志,不做成一番事业不罢休!国家投入了那么多的成本,他要对得起国家!
现在想来林守业还是觉得身体发热,只是这种感觉,很多年都没有过了。
这些年在他的领导下,纺织厂按部就班地发展着。
纺织厂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也是省里的重点项目,所以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林守业不需要拼,也不需要争,这些好处都会落到纺织厂里头。
林守业的身边也全是认可和赞美,在今天之前,林守业也觉得他做的挺好。
可是今天女儿问他的话,如同当头棒喝,让林守业有些担心,林守业皱着眉头,回想林乔的话。
“一个两个私人的纺织厂不成气候,那么一百个两百个呢?”
“小厂子虽然不起眼,但是聚集在一起,却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对衡阳纺织二厂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林乔说得对,现在不比以前了,所有人都能做生意,所有人都能开厂子,以后如果那些厂都起来了,还有纺织二厂的余地吗?
纺织二厂最大的依仗是上面的支持,最大的优势,也是计划经济下的独一份,如果以后,这些独一份没了,那么,厂子又该何去何从?
林守业越想越不对,最后惊的一头汗。
他发觉自己进入了一个误区,他总觉得纺织二厂是铁饭碗,金饭碗,会有组织和国家兜底。
但是现在市场变了,没有兜底的人,那就只能靠着产品的质量硬拼了,而他们厂的产品质量,如果维持一成不变的话,未来……
林守业虽然有一些保守,但是做了这么多年纺织厂的厂长,也不能说是没有眼光。
就这这个疑问,林守业又回想起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
万元户陆续出现,都是做生意赚的钱,那些人能成为万元户,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意有人买账,市场就这么大,买了他们的东西,就不会买纺织厂的东西……
林守业当即想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明白要让纺织厂在未来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更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林守业得出了这个结论,又是眉头紧皱,将笔记本翻出来,不断的写写画画。
这一夜,林守业辗转反侧,直到后半夜才昏昏沉沉的睡过去,起来之后,林守业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