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义和拳风暴

第一幕:山雨欲来——(1-10)棋局开幕,旧秩序的裂痕

【第六卷义和拳风暴开始】

第6章义和拳风暴

内容: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瓷的力量因民气而短暂复苏,但失控的洪流将带来更大灾难。美冷眼旁观,认为这是旧秩序崩溃的前兆。

出场:瓷,美,俄(侧面)

关键词:民气,混沌,风暴前夜

1900年,夏。华北平原,热浪蒸腾,但比天气更炽热的,是一种弥漫在底层民众间的、近乎狂躁的情绪。

“助清灭洋!”“神功护体,刀枪不入!”

无数的声音汇成洪流,从山东、直隶的乡村野陌间涌起,汇聚成一股名为“义和拳”(后清廷称义和团)的庞大力量。他们头裹红巾,腰扎黄带,手持大刀长矛,焚烧教堂,攻击教民,破坏铁路电线——一切与“洋”字相关的事物。

紫禁城内,瓷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力量。这是一种原始的、磅礴的、充满愤怒和排外情绪的民气。多年来积压的屈辱、贫困、以及对洋人洋教的不满,在这一刻如同火山般喷发。这股力量涌入他的身体,让他久违地感到一种灼热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能量。原本体内因割地赔款而带来的虚弱和刺痛,似乎被这股蛮横的力量暂时压制了下去。

他站在宫墙上,望着城外隐约可见的烟柱,听着隐约传来的呐喊,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一方面,这股力量让他震撼,甚至有一丝病态的兴奋。这是他的子民,是他们脚下这片土地最原始生命力的体现。被列强欺压太久,这无疑是一种反抗,一种民族情绪的宣泄。朝廷内部,以端王载漪、刚毅为首的顽固派,正极力主张利用义和团来对抗洋人,“民心可用”的呼声甚高。连慈禧太后,在废立皇帝问题上与列强产生尖锐矛盾后,态度也愈发摇摆,倾向于对义和团采取默许乃至支持的态度。

瓷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这股民气的支撑下,似乎恢复了一些往日的“硬度”,脸上的裂痕甚至都隐隐有些发热发胀,仿佛被粗糙地修补着。这是一种充满力量的错觉。

但另一方面,一种更深的不安和恐惧攫住了他。这股力量是混沌的、非理性的、不受控制的。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其中混杂着大量的迷信、愚昧和暴力。它正在摧毁的,不仅仅是洋人的产业,还有近几十年来艰难开启的现代化萌芽(如铁路、电报)。更可怕的是,它正在将整个国家推向与全世界列强正面为敌的深渊。

“这是饮鸩止渴……”瓷喃喃自语。利用民气对抗洋人,如同手持双刃剑,未伤敌,先伤己。他能预见到,一旦这把火彻底烧起来,引来的将是列强联合的、毁灭性的报复。这短暂的“复苏”,代价可能是万劫不复。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美正通过驻华公使和各类情报网络,密切关注着华北的乱局。

华盛顿,白的宫办公室。美看着地图上标出的义和团活动区域,嘴角带着一丝冷峻的笑意。

“一场巨大的、来自东方的排外骚乱。”他对他的顾问们说,“看看,这就是老牌殖民帝国们肆意妄为的后果。他们用枪炮打开市场,强行传播宗教,掠夺资源,却从不考虑当地人的感受。现在,反弹来了。”

他走到世界地图前,指着中国的位置:“这个古老的帝国,它的内部机制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其庞大的躯体。民众的愤怒像野火一样燃烧。慈禧太后和那些保守派贵族,试图驾驭这股力量来维护他们摇摇欲坠的统治,这是极其危险的玩火行为。”

“您认为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先生?”一位顾问问道。

“后果?”美挑了挑眉,“后果就是,由欧洲那些帝国主导的、建立在武力压迫和势力范围基础上的旧秩序,将在这场风暴中受到最猛烈的冲击。清廷如果彻底倒向拳民,与所有外国开战,那么,它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存在可能都会终结。”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一直倡导‘门户开放’,维护中国的行政实体完整。但现在,如果这个‘实体’自己崩溃了……”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我们需要做好准备。”美继续说道,“一方面,要保护我们在华公民和商业利益,必要时参与国际社会的行动。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无论结局如何,远东的格局必将重塑。或许,在经过这场彻底的混乱和洗牌之后,一个更符合我们利益和理念的新秩序,能够建立起来。”

在他看来,义和团的爆发,是旧中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是清王朝腐朽至极的证明。这团混沌的风暴,虽然危险,却也是扫清废墟、为新建筑腾出空间的必要力量。他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看着风暴在远方积聚,既警惕其破坏力,又期待风暴过后可能出现的、可以被自己塑造的新天地。

华北平原上,“扶清灭洋”的旗帜在热风中猎猎作响。瓷站在风暴眼中心,感受着体内那股汹涌而危险的民气,进退维谷。他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正在步步逼近。而这股看似让他“复苏”的力量,很可能正将他推向彻底崩溃的边缘。风暴前夜,空气凝重得令人窒息。

【第六卷义和拳风暴结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