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世界

1991年的8月,苏联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即将瓦解的两极格局,使北美与亚洲举世瞩目。

中国正进入改革开放的黄金期,年轻人们由内地向沿海、由北向南淘金致富。

黎江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展起来的,知名的外企、新生的国企层出不穷,遍地都是飞黄腾达的梦。

早晨徐清旖说今晚公司在勃艮第路新开的那家酒店有个聚餐,所以让他先回去。

沈翌太了解徐清旖了,如果不是想让他去接她,一开始她就不会说地址。

等到夜色渐沉,他收拾好店里的东西,检查过新进的相机编码及位置,锁好小门从最左侧绕道离开。

相机店也在勃艮第路,这里是黎江市最工业化的一片区域,第一家在这里建厂的外企因生产勃艮第红酒而知名,这条路也因此而得名。

不远处有一个小广场,在靠近喷泉的地方有一张长椅,印象中一位大胡子的流浪汉夜夜睡在这儿,他已经好几天不见人影。

万师傅说他被警察带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穿过长长的街道,踩着雨后的青石板路拐进一条小巷,再往北二十米以后,沈翌在一间早已年迈的小店门前停下来。

长着皱纹的老奶奶笑着和他打招呼,沈翌点点头叫了声“阿婆”。

“丫头没跟你来哇?”

“她在加班。”

沈翌笑了笑,洗个手想来帮忙又被赶走。

“边儿去,马上收摊,就等你们了。”

“谢谢阿婆。”他也嘴甜,接过婆婆替他们温好的糖火烧,“上次的有点没味儿。”

“你呀!男孩子嗜甜咧!”

说罢,她随手又将手里的小块摁成圆形的小桃,抹上一层厚厚的糖酱,仔细摆在烤盘里。

沈翌瞧阿婆这动作就知道她给自己重新做定制款了,赶忙道:“就知道您最好了。”

阿婆嗔怪地看他一眼,“嗜甜还不吃辣,一点不像南城人。”

沈翌和她说胡话,“和您讲个徐清旖也不知道的秘密,其实我是捡来的。”

“真的?”阿婆惊呼一声。

“假的。”

又收到了一记白眼。

沈翌也不贫了,轻车熟路从桌堂里拿出一只纸袋给烤盘里的糖火烧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又仔细辨认过手里的两个糖火烧,将特殊烤得很老的那只给徐清旖留下。

他正要把另一只取出来,阿婆一把摁住他的动作,摆摆手,“我不吃你那个加了糖的,你把两个都带走。”

“真的?”沈翌语气上扬,“那我赚了呀!”

“是,我乐意的。”

她一向拿这两个孩子没办法,扭头继续去给人做糖火烧去了。

过了会儿,沈翌拎着东西走了,她慢吞吞回身,在沈翌刚从桌堂里摸出来的那张报纸下找到了几张纸币。

正好多出了一个糖火烧的钱。

“啧。”阿婆叹口气,“这孩子。”

-

沈翌在一家商k楼下等到徐清旖,他从饭店一直跟到商k楼下,又等了没几分钟,徐清旖就跑了过来。

她拽着沈翌往反方向走,一边平复呼吸,一边和他吐槽,“太可怕了,还好我溜得快。”

到了一个大概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徐清旖停下来,沈翌才将糖火烧递过去,然后问她:“怎么了?”

“你今天吃两个?没吃晚饭?”她道:“别提了,社会险恶呀小沈,多亏肖珩,救了我一条小命。”

徐清旖长着一张鹅蛋脸,眼睛圆圆的,长相十分显小。

她穿一条白色布质长裙,外面套一件水洗牛仔的外套,眯着眼睛品尝美食,像一只慵懒的布偶猫。

徐清旖找了张长椅坐下,拍了拍身边的空位,眼睛笑弯了,“今天阿婆放了好多糖啊,你快来尝尝。”

沈翌挑挑眉,反应过来,“你吃错了。”

“你才吃……”

徐清旖咀嚼的动作一顿,怪不好意思的,“好像是。”

“没吃饱?”

接过他新拧开的矿泉水喝了口,“领导谈工作我不敢动筷,领导喝酒我不敢吃饭,领导闲聊我不敢出声。”

“哦~”沈翌拉长尾音,“扮演雕像?”

徐清旖将水瓶还给他,腾出一只手朝他竖了个大拇指。

“所以你也没吃饭?”

“嗯。”

“晚饭也被我吃了?”

“嗯。”

沈翌顺着她的话说,果然下一秒她两眼放光地抬头,“走吧!加餐去!”

“是谁说以后只有遇到升职加薪跳槽这种喜事才能加餐的?”他故意问。

“有喜事啊!”

“什么?”

徐清旖被提起了开心事,凑到他面前反问:“你猜这个月我们公司的转正名额是谁的?”

“我想想啊。”沈翌认真思索两秒,“姓徐?”

“好像不是哎,我们外企哪来的姓徐的啊。”徐清旖暗示。

沈翌恍然大悟一般,“那个新来的Yi?”

“你也听说过她!”

“当然,据说那个很难搞的老板最满意的就是她的方案,现在公司里最神气的就是她了。”

徐清旖骄傲地偏偏头,“那确实挺厉害的。”

“是啊,所以转正名额给她我认为是……”

“是什么?”

“众望所归。”

徐清旖没憋住,笑出来,又从长椅上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走吧小沈,你旖姐请你吃饭去!”

黎江市的贫富差距很大,有钱的资本家们疯狂建厂压榨劳动力,纸醉金迷是上三层的假象。

高楼大厦之间多的是贫民窟,只是大家都被挡住了视线。

沈翌前几个月刚来这儿的时候,坐着公交车把黎江逛了个遍。

同一天内,走过商业区,也走过郊区,像是一天之内看遍了人生百态、市井千味。

他们都是西南边陲的南城人,他大学也是在本地念的,如果不是徐清旖在黎江读大学,毕业后又邀请他过来工作,可能这一辈子他也不会主动来到这里。

吃饭的时侯他们闲聊了起来,沈翌问她要调去哪儿。

“在新区那边。”

徐清旖回答后又叹了口气。

“最开始我是想面试香港那边的分公司的,但那边努力的聪明人太多了,也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顶得住那样的压力。”

“你很喜欢香港吗?”

“对啊,她是一位东方美人。”

徐清旖捧着脸,眼神艳羡地飘向外面的高楼,那其中黄白色的灯光交错,繁华极了。

“以前有一次放假,我和同学一起去那边玩,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旺角的大楼,还有维多利亚港,太震撼了。我就想,如果我以后有机会来这边实习,那我拼了命也要留下来。”

“可是……”

她叹出一口气,又忽然抬起头,“没关系啦,黎江挺好的,前几天市政府的宣传口号还是建设第二个香港呢。”

沈翌也看着她,等了几秒钟后才开口说:“等以后香港回归了,可以多去那边玩。”

“好啊,我们一起去。”徐清旖笑了笑,“不过回归啊,应该也快了吧,你说到时候维港会不会改名?会改成什么呢?”

“你觉得呢?”

“不知道,好难啊。”徐清旖说:“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就觉得香港好可惜,真的好多年了。”

沈翌偏了偏头,初中学历史讲到割地赔款,那时候年纪小理解不到“香港岛”三个字代表着什么。

只是历史老师红着眼睛说:“是苦难让香港这颗海上明珠更加璀璨。”

“迟早会回来的。”沈翌说:“到时候可以一起去。”

后来徐清旖去过很多次香港,那座港口城市里有人一夜成名发家致富,有人投海自尽销声匿迹。

旺角永远繁华,西贡却似乎永远在底层。

那是一座兼容的城市,无论是谁都可以找到共鸣。

-

他们的出租屋在同一栋楼,楼上楼下的距离,沈翌总是会把她送到楼上再回自己家。

他有一个室友,是来自山西的小年轻,叫李其深。

回到家的时候,李其深正在客厅收拾东西,听见关门声,挠了挠后脑勺,头也没回。

“你回来啦,我妈找人带了甜辣酱,你要尝尝吗?”

沈翌把手里打包的东西放在桌上:“我不吃辣。给你带了胡记的蹄花汤你尝尝,我先去洗个澡。”

李其深这才去把蹄花汤拿过来,他运气没有沈翌那么好,现在只是在流水线上做一个小职员,每个月的工资少得可怜,在客厅搭了张小床将就着。

其实每晚躺在这个逼仄的小屋的时候,他都会有明天就打包行李回家的冲动。

但是等到天一亮,看见外面的高楼,又忍不住期待自己会不会有一天在这里闯出个未来。

沈翌把自己的双肩包放在床上,里面装着今天相机店的工作记录。

刚来黎江的时候,找工作四处碰壁。

他大学的专业太过冷门太过学术,技术性不高,只是恰巧碰见一个和外国人沟通不善的中年人,后来这人就成了他的老板万师傅。

万师傅有一家自己的相机店,但他从来不收新式的电子照相机,展柜里摆的都是早期的徕卡、哈苏等等。

时代发展太快了,仅仅几年时间,黎江市就可以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的一线城市。

怀旧的人走街串巷只为找到一间有年代感的店。

今天上午沈翌还帮人拍了一套照片,那是一家四世同堂。

为了照顾老人的愿望,特意来这里找民国时的那种相机。

最后他们选定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四镜头tintype相机,这也是沈翌最喜欢的一款。

大学的时候,老师讲到暗箱理论,当光线穿过针孔进入黑暗区域,就会产生倒立的图像,和高中时候学的小孔成像是一个道理。

-

夏季的黎江湿润多雨,空气都很黏腻。

第二天,沈翌穿着一件浅咖色的polo衫来到店里。

万师傅来得很早,正伏在工作台上研究一款相机,见他来了连忙招呼他:“小沈,小沈,快过来!”

沈翌收了伞,把包放在前台,走到万师傅身边,见他手里的相机应该有好多年头了。

“认得出来吗?”万师傅问。

“型号吗?”

“对,猜猜。”

“折叠镜头看起来有点像Eastman View,但大小不太像,我没见过这款,这是你找的新品种吧?”

万师傅笑眯眯地说:“算你小子聪明,这的确不是Eastman View,这个可比它宝贝多了。”

“是什么?”

“柯达。”

“柯达?”沈翌皱皱眉,不太理解的样子

“这个啊,是一四年柯达出的口袋相机,而且就我手里的这一台,里面全都是抗战时候的照片,所以可宝贵了。”

沈翌点点头,“这我倒是理解了。”

“你来学学技术,你大学又不是这个专业,不学点手艺以后怎么生活?”

沈翌没说话,搭了个凳子在工作台旁边坐下。

万师傅突然说:“哦对了,今天早上接到一封电报,徐说晚上有事不和你吃饭了。”

“好。”

“是你那个小女朋友吧?经常看见她过来等你,还在读书?”万师傅问。

“不是女朋友,和我一样今年毕业了,在创业园那边一家公司实习。”

“创业园?知识分子啊?你们怎么认识的?哦对,你也是大学生。”

“以前的同学,我们都是南城人。”

“一起过来的?”万师傅一边拧着相机上的螺丝,一边说:“喜欢人家吧?”

沈翌沉默了一瞬,然后说:“我们……关系很好。”

“年轻人呐。”

万师傅用一旁的布擦了擦后盖,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它。

“喜欢就去争取试试,小姑娘不喜欢你才不会陪你浪费时间。”

沈翌没吭声,万师傅指着相机内部。

“你看,这款采用的是滚珠轴承叶片式快门,这种滚珠轴承呢,是金属珠运转,容易激活,你学数学的应该知道吧?”

“知道,金属珠运转的话,是点的接触,激活相比更简单一些。”沈翌说。

“你觉得和含油的轴承比较起来呢?哪个更好一点?”

“滚珠吧,寿命更长一点。”

“对。”万师傅说:“不过呢,这种轴承体太脆弱了,几乎不能承受外力的撞击,相比含油的来说,噪音也会更大一点。”

“我记得你以前修过一款含油的,实际上后来者永远比前者好一些。”

“干我们这一行的其实都不太喜欢捣鼓滚珠,你看。”

万师傅用螺丝刀指了指机体里的一小块弹簧。

“这个弹簧用来固定金属珠,这一块组装起来是最要命的,每一次弄完我都感觉眼睛要掉出来了。”

“你教我,我帮你装。”

“我就是这个意思。”万师傅笑着说:“年轻人精力好,你来做再合适不过了。”

沈翌也笑了笑,无奈自己钻进去的套就要自己去解开。

19岁第一次尝试写长篇时落笔的故事,雏形产生于我的17岁。

这个故事寄托了很多我的梦想、幻想,前期可能会有点无聊,因为当时初次尝试写作也没什么经验,但是后期开始慢慢改变了。

真的很努力很努力,希望有缘看到的好朋友们能够多给予我一些建议,我想写出更多的故事。

也希望小翌和清旖的人生能被更多人看见。他们都是顶好顶好的人,至于其间他们所不得不经历的那些苦难,我实在抱歉(鞠躬)。

这些困难都不会成为他们被打倒的理由,本来就是坚强且善良的人,好坏都是经历。

这个月中就要去沙漠徒步啦,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体验更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写出更多更好的故事。

以及有可能的话,想去《半生》中的拉萨、香港、伦敦、旧金山……等等都去看一看,如果有可能的话,转角走过的那条街道,或许会偶然遇见平行时空的他们呢。

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他们都不够完美,就像是真实存在过我身边的好友。

他们也切实陪伴了我的整个大学时光。

东北四年的大雪浸润了我一生的潮湿,无论我此时身下的那片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我都很感激以任何形态立于我身边的人。

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大家多多评论或者收藏,你们的支持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谢谢你们~[撒花][撒花][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新世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