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德九年三月半,春和景明。
京城的喧嚣在晨露中便拉开帷幕,伴着春日独有的清香。
寅时五刻的喻清殿,大臣大多都已在这里聚集,分为几团商讨着当前事物——昨日亥时突发的詹州火患。
可他们并非是愿意主动去赈灾的,也更不愿让家中小辈去,毕竟赈灾赈好了确是大功一件,可詹州地处西南偏远之地,在这个时节风向正多变,再加之其多山林,火患易起难灭。
前朝詹州便起了一次大火,代价便是整片山林几乎都被烧尽,詹州幸因国力繁盛才得以恢复发展。可当时派去的官员大多都因办事不利被贬了职。
故而,几十位大臣相互推诿了许久也没决断出由谁去主动接了这个苦差。
正当场面更渐焦灼时,一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份焦灼---洛云王林绎。
林绎相貌看着稚嫩,却已能看出其长大后该是如何俊美的相貌。
可与之稚嫩相对的是,他的眉眼间总冷厉又带着几分阴鸷,大臣们虽都欲与攀谈,可见其脸色便也鲜有人近---自林绎十五岁入朝已过三月,每日都是如此。
镇**统副卫肖案见此,也照常走上前去,对林绎拱手道:“王爷,或与大臣们交谈交谈也好啊。”
肖案是前洛云王隋铖旧部,自连云一战终了就被调回京城做了镇**副统卫,协助统卫顾希恒执掌御林军。
作为自小看着林绎长大的长辈,看他一个人孤零零站着,心理总不是滋味。
林绎皱了皱眉,“嗯”了一声,却依然站在原地,也没再说什么。
肖案见此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得站到了林绎旁边。
*
片刻后,卯时钟声敲响。
太监那不算过于尖锐却极具穿透力的一声传来。
“陛下到!”
众大臣顿时安静了下来,文、武官随即按品级分列两侧,静候锦宣宗上朝。
*
锦宣宗缓步走入殿内,刚过弱冠便即为的他,今也不过31岁,举手投足尽显帝王之气,却也不显咄咄逼人之意。
“参见陛下!”
“众爱卿平身!此次早朝,除日常事务外,重在詹州火患,众爱卿可有赈灾人选?”锦宣宗端坐于皇位,俯视众臣问道。
底下有了写窃窃私语,却无人站出来应答。
锦宣宗似是轻叹了口气,看向云棱“太傅可有人选?”
云棱拱手,走出队列,回道:“回陛下,臣荐工部员外郎阜誉和庶吉士于承讴,二人皆为詹州人士,或更了解詹州情形。”
阜誉一听,便急忙站出拱手到:“陛下,臣虽出身詹州,却也多年未回,早已忘却其事,臣不适合此差啊!”
于承讴心中虽愿前往,但一想到山火的复杂,也有些为难,生了退缩之意:“陛下,臣亦如此,虽有赈灾之志,却难堪此任,无力救詹州百姓于水火啊!”
“你们如此推辞,怕是想让朕亲临詹州啊...”锦宣宗低头揉了揉太阳穴,“罢了,不强求你二人。”
朝堂就此陷入寂静,各部官员左看看右看看,却也都不敢发言,生怕此事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可就在此时,站在最前方的林绎对着锦宣宗拱手道:“陛下,臣愿担此任!”
锦宣宗有些意外地抬起头,看着稚嫩的少年,问道:“洛云王去过詹州?”
“未曾,但儿时便听父亲提过詹州山火,臣自认可治此灾,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林绎顿了一下回答道。
锦宣宗点了点头,又朝安阳王看了眼,挑挑眉,明晃晃的就是:你看看人家,看看人家,知道帮朕分忧。
安阳王隋致远也给锦宣宗使了个小眼色,意思是:就是不喜欢管事儿怎么了!
但他也随即正色道:“陛下,臣虽不愿前去詹州,但亦忧心詹州百姓,幸善经商,愿捐五万两赈灾银,以助詹州恢复民生。”
言毕,又看了看锦宣宗,意味不言而喻:看吧,我帮忙了!
听此,底下大臣也陆陆续续的捐了银两。
户部尚书程度看此幕,心中微微松了口气,拱手对锦宣宗和安阳王行了个礼---洛云王前去詹州可说是年少想立功业,朝臣不会有什么大反应,可安阳王这一捐银,两位王爷都作出了表率,大臣们又不想前去詹州,又怕落人口舌说他们不重民生,只能仿照安阳王捐银,这么一来户部压力就小了许多。
锦宣宗见此景,也微微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就由洛云王任钦差大臣,负责山火治理,念及洛云王年幼,肖案,跟随一起去詹州,务必护好洛云王安全。”
肖案惊异地看了林绎一眼,同他一起道:“臣领旨。”
*
早朝的后续便没了什么大事,就是往常般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弹劾哪个官员又纳了小妾,哪个官员的公子去赌坊之类的,锦宣宗听过简单作出决断就算结束了。
在众官员准备退朝时,太监总管福全走下高台,到了安阳王隋致远身旁:“陛下请王爷王妃与两位公子一道去饮阁用早膳。”
安阳王似是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笑了笑,回道:“劳烦转告陛下,臣已知晓,回府去接到夫人他们便来。”
“王妃和两位公子皇后娘娘已派人接来了,王爷直接前去即可。”福全恭敬回道。
安阳王点了头,算是知晓了。
有小太监想领他前去,安阳王摆摆手,“这皇宫我也不一定就不比你们熟,我自己去便可。”
小太监有些茫然地看向福全,福全也对他摆摆手,是不必陪着安阳王的意思。
*
隋致远沿着皇宫的小路到了饮阁,先见的便是隋巡隋遇两兄弟与当朝太子隋煜安和小公主隋荧安坐在一张小桌子上,四个孩子却一反往常的欢悦,面目严肃。
[捂脸偷看][可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Chapter 1 请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