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七天之后又七天

谢奶娘和栀月压根就不信。

赵浅予一个奶娃娃,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里的人都没见完呢,哪里去见过朝中大臣的。

还哄着她,“是是是,二娘子连包大人都知道。”

小孩嘛,好哄的。

赵浅予听不出她们话里的打趣,只是简单的能理解她们话里的意思,见状骄傲的挺了挺自己的小胸脯。

说起来包拯在后世有断案如神的美名,只是现在的包拯还不是开封城里的“包青天”,就跟苏轼如今在汴京名不见经传一般,四年后包拯权知开封府后,才会成为那个明察秋毫、执法严峻的包青天。

而真实的包拯身边也没有什么展昭和公孙策,更没有虎头铡、狗头铡。这些只是戏曲京剧的元素。

栀月见他们捧场,大受鼓舞,又悄声说了两位,不过她说的人赵浅予没印象,听着听着倒是睡着了。

逢年过节的时候,宋朝的走亲窜门其实跟后来的走亲窜门没什么区别,郎君们拜访同僚、好友,娘子们也会跟交好的人家走动。

赵宗实好友不多,但赵家宗亲可是不少的,高氏这些日子都在交集走动,家中几个孩子年纪都不大,外边又寒冷,高氏也没带着他们同去。

宋朝的年假有七日,从正月初一开始,各家的郎君和娘子们都在到处奔波走动,年纪小的孩子们无所事事,三三两两的被抱到一处玩一玩。

赵浅予被抱去跟家中的堂兄堂姐们玩过几回,大孩子能玩得多,玩具也更多,甚至还能出门上街去看热闹。像赵浅予这种奶娃娃就不行了,连桌上摆的百事吉都要仆婢给她弄细了才能吃上两口。

百事吉是一种果盘,取百事吉这个寓意是象征万事大吉的意思,尤其在元日这样的节日,从古至今都少不了各种有喜庆寓意名头在,比如一个馒头,拿了红通通的纸一包,这就不是普通的馒头,这就成了喜点。

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过人们也只是图一个吉祥喜乐的名头,图个喜庆罢了,并不是当真就觉得添个喜庆的名字就真喜庆了。

百事吉除了是果盘还是拼盘,是柏树、柿子、橘子组成的拼盘,连盘子里摆的几种果子都各有寓意,大孩子们几口就能吃完一个橘子,赵前予只能眼巴巴看着栀月把一瓣一瓣橘子再分成细节喂给她,而且栀月喂上两口就不肯再给她吃了。

赵浅予再是眼巴巴的她都不肯心软,说是娘子有过交代,她这个年纪只能吃上两口就行了。

赵浅予只能扭头看向打打闹闹的大孩子们,满眼羡慕。

这个时候她生出了所有小娃娃都有的念头——

快快长大!

长大好啊,长大了就能畅快的跑来跑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还能跟堂兄堂姐们一样被领着出门上街,没有人时时拘着。

赵家这些大点的郎君和小娘子们还记得这个小堂妹的,上回守岁小堂妹就跟着四处跑,一点也不认生。

懂事的小郎君平时跟兄弟们往来得多,跟姐妹们反倒走动少,虽说在他们这些人家里男、女都会读书进学,但小郎君和小娘子们读的书不同,规矩也让他们关系逐渐疏远,哪怕是一家子兄妹也是如此。

小娘子们长大后学了《孝经》、《列女传》、《女戒》等略晓大意,也会有自己的圈子,跟别府的手帕交们,跟府中的姐妹们坐一起温言细语,游玩走动。

不过赵浅予还是个小娃娃,不必顾忌年龄大防,堂兄堂姐们觉得她好玩,想邀请她一起来玩。

小郎君叫赵仲珲,是十二郎赵宗愈的次子,比他们十三房的长子赵仲针长两岁,已过了六岁了,赵宗愈同赵宗实一母同胞,换句话说赵浅予跟赵仲珲堂兄妹比起别的兄妹血脉更亲近些。

小娘子站出来的是赵浅芳,跟赵仲珲年纪相仿,头上梳了个小鬓,插了朵珠花,看起来文静乖巧。

赵仲珲邀请她去看兄弟们玩射箭,他说的射箭当然不是指在校场射箭,他们年纪都不大,这个射箭只是一种玩具,性质就跟投壶差不多,只是方式不同。

赵浅芳邀请她去看姐妹们编花样,见小堂妹往她头上的珠花上看,赵浅芳轻轻在珠花上拂过,告诉她待会编的花样会增她一件儿。

小娘子们平时玩得花样也不少,什么插花,听曲看戏,编手串、流苏,弄胭脂水粉之类的,充裕着呢。

赵仲珲朝赵浅芳看了眼,嘟了嘟嘴。

在他看来,小娘子们大都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对小郎君们喜欢的不感兴趣,小堂妹虽然小,但也是个小娘子。

赵仲珲心里已经认定了小堂妹的选择,不过当着赵浅芳的面,赵仲珲可不会甘愿认输,紧紧盯着小堂妹等她选择。

赵浅予眨巴着眼睛,在面前堂兄和堂姐身上看来看去,似乎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两个人都想邀请小堂妹去玩,但赵浅予只有一个。

谢奶娘和栀月也不好开口,在一旁默不作声。不过她们跟在二娘子身边不少时日了,对二娘子的脾气秉性还是知道些的,二娘子的确喜欢花花绿绿的,小娘子喜欢的东西她也都喜欢,但——

赵浅予已经把小手伸到了堂兄赵仲珲面前,让他牵着自己。

赵浅芳年纪小,还做不到淡然处之,小脸上满是诧异,先前她分明看见小堂妹对她的提议十分心动,也很喜欢她头上的珠花,赵浅芳觉得已经十拿九稳了。她朝赵仲珲看去,他同样也非常吃惊。

只有谢奶娘和栀月毫不意外,二娘子的确喜欢小娘子喜欢的东西,但二娘子更喜欢跟小郎君们一块到处疯跑着玩。

上回守岁就是这样,二娘子先头还跟在大娘子身后,最后却跟着大郎君跑了。

小娘子们大都文静,三三两两的坐一堆儿。二娘子个奶娃娃压根就坐不住。

不过这也不是只二娘子如此,小孩嘛天性使然,不分男女。二娘子现在年纪小,喜欢到处跑着玩,等大些懂事了,自然就跟芳姐儿一样能静下来了。

大人嘛总是见多识广的,不止谢奶娘这样认为,赵宗实和高氏也同样这样认为,因此现在并不约束他们赵家小娘子。

赵仲珲楞楞的看着面前的小手,一时没有回过神。

赵浅予蹙着眉心,不高兴的看着呆头呆脑的堂兄,冲他叫了好几声,大有“这个堂兄一点也不精明”的意思。

赵仲珲赶忙拉住小堂妹的手,低声赔礼道歉,争取到小堂妹的谅解后,他冲着赵浅芳得意的扬了扬脑袋,牵着小堂妹往兄弟们中间去了。

兄弟中年纪最大的堂兄低头看了看两个小不点,说了句“怎么把人带过来了”后就不搭理他们了。

赵仲珲有自己的箭,赵浅予来得晚,没有准备她的,赵仲珲玩了会,大方把自己的弓箭借给小堂妹,还教她怎么玩。

旁边跟赵仲珲年纪相当的堂兄们见他们一个教,一个学,也觉得有些意思,围着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起来。

赵浅予这几日玩得很高兴,七日假期之后,“年味”似乎淡了不少,大街小巷又恢复了平时的摸样,朝中的官员们也开始上朝。赵宗实和高氏也分出了多的精力在几个孩子身上。

张秀才写信来请赵宗实过府做客,赵宗实跟高氏商量让高氏过几日带赵浅予去张家玩儿。

赵宗实之前应过张秀才多带着赵家小娘子过去几趟,只是正逢元日,大家都忙,这才耽误了下来。

赵宗实身份特殊,张秀才还是读书人,不好来往过密,张秀才和妻子卓氏也明白个中道理,特意商量过,在信中邀请了高氏,女眷之间走动顾虑少,更方便一些。

高氏对张家的印象不错,一口应了下来。

张家的事先放一旁,正月一过就先到了元宵。朝中上下又放了元宵假。

是的,宋朝元宵还有七日假期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七天之后又七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