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除夕快乐

在赵宗实看来,就算赵浅予不来寻他,他也是要去寻她的。

赵家小娘子实在太大胆了些!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上回赵浅予怂恿张英“撒泼打滚”开始。

在两家长辈看来,两个加起来将将五岁的孩子,还是两个小娘子在一块,原本最是让他们当长辈的安心。

试想,两个小娘子在一处能玩出什么来?

赵家小娘子年纪小,胆子大,但依着她这个年纪,再是胆大包天又能到什么地步?偏偏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两个丁点大的小娘子偏偏就差点捅了天。

张英还当真把这个不过周岁的“小客人”的话给记在了心里。

高氏母女走后,张家还是如同往常,直到张武跟同窗好友们聚过,难得抽出时间来准备教导家中小娘子读书时,张英这才发作。

当着张武的面,张英在地上撒泼打滚,滚来滚去,死活不肯读书认字,又哭又嚎把隔壁人家都给招了来,以为张家出了事。

张武自诩读书人,最是好颜面的,被外人围观了这种事,险些气得昏厥过去。她对两个女儿都有期许,又花费精力想培养她们,本是已经初见成效了。

大娘子张华已经有大家闺秀的摸样了,静坐有礼。二娘子张英原本也是个干净整洁的小姑娘。

现在张英一个打滚的举动把张武的细心培养通通都打破了。

送走了隔壁邻里,张武头一回对张英发了火,提前就让她先体会了一下她嘴里的“挨手板心”。

张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张英骨子里虽然有些叛逆,但对张武这个爹敬重听话,又挨了这一顿手板心,很快就被张武套出了话。

“小客人”的语重心长,在地上如何打滚,如何干嚎不下雨都一一交代了。

甚至连小客人鼓励她的话都老实交代了。

张武自然能分辨出张英话中真假,但正因为是真话才让他情绪复杂,满肚子的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能说什么?

说张英一个四岁的小娘子竟然被一个刚过周岁的小娘子牵着鼻子走?

张武早知道家中小娘子不够聪明,但这件事更衬托得赵家小娘子聪慧过人,小小年纪就有驾驭人的能力了。

他能怪赵家小娘子吗?

更不能了,先不提赵家小娘子是他亲自请来的,也是他亲口说的赵家小娘子能引导张英,十分赞成她们两个小娘子往来。

赵家小娘子才过周岁呢?

跟奶娃娃计较,张武做不出来。

不过张武虽没说什么,却一五一十给赵宗实写了信,一点一滴都没遗漏,十分公正客观,没有任何的添油加醋。

如果他不是张英的爹,在客观的立场上,张武定会长篇大论好生夸一夸赵家这位小娘子的。

写好信,张武又把两个女儿叫到跟前来,仔细同她们说起来:“我知道你们年纪小,或许对我严格要求你们心中会有怨言,会有不解,但是世道艰难,对女子来说尤其如此。张家门户小,你们若是不努力、不刻苦,那你们的眼界就会一直局限在这个“小”字里,只有你们努力了、刻苦了,有了名气,才能往上走,不至于一辈子被困在小门小户中。”

张武在两个女儿身上看过,张华已经是懂事的年纪了,能听明白张武的意思。张英就不行了。

张武问:“你们看文绣娘,她的绣技好,附近的人家争相抢着请她进门授艺,对她客客气气,受人敬重,但大家只看到了文绣娘的风光,却不知道文绣娘学艺的时候日日夜夜钻研女红,苦学多年才熬出头。你们要是不够努力,甚至连一门傍身的技艺也没有,以后只会沦为常人,更不用说让你们的后辈子孙受益了。”

汴京看似繁华,百姓们安居乐业,但张武身为张家人,已经忧心张家的以后,希望张家人摆脱固化阶层,能平步青云,张家能改换门庭。

张英跟赵家小娘子不同,张英是他张武的女儿,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赵家小娘子却是赵姓宗室子弟。

赵家小娘子长大,还有机会得封赏封号,比肩朝臣母、妻,得到女子最高的荣耀。哪怕她什么也不会,但只要她姓赵一天,就能锦衣玉食,富贵无双。

这些她天生就有,却是普通人家的姑娘穷其一生都难以够到的。

何况,赵家小娘子还天生聪慧。

张英不够聪明,要是还不够努力,长此以往,她连跟赵家小娘子来往的资格都没有了。

两个人接触到的、看到的,说的话都不是一个层次了。

“赵家小娘子长大后,会出门交集走动,会有许多擅诗、擅文的大家闺秀围绕在她身边,与她成为好友,这些大家闺秀小有才气,受人追捧,你什么都不会,你能挤进去吗?”

张英虽然才见过“小客人”两回,但已经把“小客人”当成好朋友了。

张武的话张英有许多都不懂,但她却听懂了一句:她要是不努力以后就不能跟“小客人”一起玩了。

张英是真的很喜欢这位“小客人”的,除了长辈外,这位“小客人”是她见过最聪明的人了,她很喜欢同“小客人”一起玩的。

眼中蓄积起了泪花,张英眼里还带着些无措、委屈,以及不能见到小伙伴的惶恐,她撅着小嘴,跟张武保证:“我、我努力的。”

她、她不怕挨手板心了。

杀、杀猪匠的女儿不怕吃苦!

赵宗实收到信,仔细看过好几遍,尤其是好友张秀才描述的赵家小娘子是如何怂恿张家小娘子的话。

等看过信,赵宗实闭着眼,又仔细把他们赵家小娘子从出生后的大小事给仔细想了一遍,心里忍不住又想——

难道这个小女儿当真是天生聪慧?

但不管她是真的聪慧还是一时兴起,才不过周岁就敢怂恿大孩子逃学,以后还得了?

小时候怂恿大孩子逃学,长大了是不是就自己逃学了?

赵宗实自己是十分好学的人,对儿女的学业自然看得更重了,容不得他们怠慢,赵浅予这么小就有“逃学”的倾向了,难免会长成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混吃等死的败家子。

恰恰,城中这些败家二世祖也是赵宗实极为不喜欢的。

赵宗实还想象了下,以后别人说起府上,说别的儿女都是品学兼优的,但一提到赵二娘子,就叹气他们老赵家出了一个异类,汝南郡王府出了个文盲,赵宗实这个当爹的就脸红。

他羞愧啊。

赵浅予还不知道现在被父亲赵宗实给冠了个“败家子”的称号,一听说张秀才写了信来就眼前一亮,围着书桌转来转去的。偏偏她矮墩墩的,什么都看不到。

赵宗实不着痕迹的收回目光,把人抱起来,在赵浅予面前把信重新展开,一字一句的读给她听。

赵浅予听到一半就知道遭了。

她的好朋友张英实在太不坚定了,竟然这么容易就把她供出来了。

赵宗实读到她怂恿张英的时候朝女儿看去,赵浅予小脸一片茫然,还眨着无辜的圆眼看着他,看着倒不像假的,叫赵宗实心里的怀疑又不由得散了。

看来他们赵家小娘子并非是故意怂恿张家小娘子的。

应该是无意当中促成了此事。

不过小女儿有“逃学”这个倾向,这让赵宗实不得不重视,离赵浅予启蒙还有几年,读书认字的事不着急,但“逃学”这个思想可以先纠正,让她养成一个正确的观念。

赵宗实放下书信,认真看着她,给赵浅予讲起了故事。举了许多知道的例子。

他首先举例的是谁呢?

是苏洵。

苏洵是谁?苏洵是苏轼苏东坡、苏辙的父亲,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除夕快乐!新年快乐!祝大家身体健康发大财,啾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除夕快乐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