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潘予安接的绘本出版了。封面上是他画的发廊夜景,暖黄的灯光透过雨幕,隐约可见两个依偎的身影。窦非凡捧着新书,笑得比拿了奖还开心,逢人就显摆:"看看,我们家予安画的!"
老刘头戴着老花镜,把书翻得哗哗响:"小潘老师,你这画的是咱们老街吧?连我家那破三轮车都画进去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绘本在幼儿园引起了轰动。
孩子们指着书里的场景叽叽喳喳:"这是潘老师的发廊!"
"这是刘爷爷的修车铺!"
王太太带着壮壮来买书,难得说了句软和话:"潘老师,您这书出版得正好,壮壮现在可爱看书了。"
窦非凡趁热打铁,在发廊里办起了小型的绘本展。墙上挂满了潘予安的原创画作,每幅画旁边还配着孩子们的观后感。小小的发廊,竟成了老街最文艺的角落。
除夕前夜,潘予安收到出版社的版税汇款。数额不大,却是他第一笔创作收入。他拿着汇款单在窗前站了很久,直到窦非凡从背后抱住他。
"想什么呢?"
"想起我妈说的,"潘予安轻声说,"她说我总有一天会明白,艺术和生活从来不是选择题。"
窦非凡把下巴搁在他肩上:"你妈要是看见你现在这样,肯定特别骄傲。"
年夜饭时,潘予安拿出两个红包。一个给窦非凡:"压岁钱。"
另一个递给窦非凡姐姐:"给小航买画具。"
姐姐推辞:"这怎么行,你的第一笔版税..."
"正因为是第一笔,"潘予安微笑,"才要送给最重要的人。"
窗外烟花绽放,映亮了一室温馨。窦非凡看着潘予安被烟火照亮的侧脸,突然觉得,有些人就像这除夕的烟花——平时温润如水,关键时刻却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这个除夕,没有特别的仪式,却比任何一年都值得纪念。因为他们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
正月十五,老街举办元宵灯会。窦非凡别出心裁,用发胶瓶和推子做了个"剪刀手爱德华"造型的灯笼,引得路人纷纷拍照。潘予安则带着孩子们用彩纸做了一排小兔子灯,挂在发廊门口随风摇曳。
"你这手艺,"潘予安指着那个怪模怪样的灯笼,"真是独一份。"
"那是,"窦非凡得意洋洋,"咱这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
灯会最热闹时,王主任拿着大喇叭宣布要评选"最美灯笼"。窦非凡本来跃跃欲试,看见参赛的都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又悄悄把灯笼藏到身后。
"怎么不参评了?"潘予安问。
"跟孩子们争什么,"窦非凡摆摆手,"咱们大人要有大人的样子。"
结果评选结束时,闹闹举着个小奖状跑过来:"窦叔叔,我们给你评了个'最特别奖'!"
奖状上用彩笔画了把剪刀,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送给会做神奇灯笼的窦叔叔。"
灯会散场后,两人沿着挂满花灯的老街慢慢往回走。窦非凡宝贝似的捧着那张童趣的奖状,时不时傻笑。
"至于这么高兴吗?"潘予安挑眉。
"你懂什么,"窦非凡把奖状小心收好,"这可是孩子们颁的奖,比什么锦旗都珍贵。"
回到发廊,潘予安取出速写本,就着灯光画下今晚的街景。画到窦非凡举着灯笼的模样时,他笔尖顿了顿,在那人眼角添了几道笑纹。
"把我画老了。"窦非凡凑过来看。
"是画真实了。"潘予安轻声道。
月光透过窗棂,在两个相依的身影上流淌。窦非凡看着画中人说:"等咱们老了,你还画我吗?"
"画,"潘予安合上本子,"画到你拿不动剪刀为止。"
"那到时候我就给你当模特,"窦非凡笑道,"天天坐这儿让你画。"
夜风拂过,门口的小兔子灯轻轻转动。在这个元宵夜的尾声,他们许下了最平凡的约定——用余生,为彼此作画。
点击弹出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