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黄叶纷飞,夹杂着一丝桂花飘香,落入茶馆当中。
纪知韵推开门窗,望着窗外落英缤纷,耳中流入一楼底下说书先生的故事,眉心微皱。
“前朝有对表兄妹两情相悦,奈何双方父母阻拦,他们趁着月黑风高私奔……”
她听到这里,脑海中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的一位表哥。
与故事中不同,他们当年是父母之命,谈不上两情相悦。
坐在她对面着鸦青色罗织十二章纹襕袍的男子匆匆看眼一楼,见说书先生周围坐满了茶客,面色一怔。
“阿嫣。”楼下声音此起彼伏,徐景山抿着唇角,询问:“是出来太久了,有些不自在吗?”
纪知韵单手撑着头,目光中满是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
他们所处的地方正是潘楼东街巷,汴梁最繁华热闹的地带之一,到了夜晚灯火照天,人物嘈杂,丝毫不输白日。
“许是秋凉时节,人心惆怅吧。”纪知韵没有说出她心中所想。
毕竟徐景山才是她的丈夫,她爱慕虚荣,贪恋富贵权势,认为那位表哥并非嫡长子难以袭爵,所以哭闹着请父母退婚,选了开国功臣之一的成国公长子徐景山。
成国公是太祖的肱股之臣,为太祖开疆辟土,结束前朝战乱,立下赫赫功劳。大靖朝建立之后,可世袭罔替的爵位较少,大多都是降等袭爵,唯有那群开国元老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代代不息。
徐景山自幼聪慧,饱读诗书,文武双全,前途不可限量。纪知韵曾背着父母偷偷相看,见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决定与其成婚。
成婚之后,纪知韵才渐渐察觉到,徐景山性情沉稳寡言,偶尔有些木讷,却对她体贴入微,常常与她形影不离。他深爱于她,出身武将世家从未上过战场,只在皇城司当职,负责皇宫内巡查。
令她心生惆怅的不单单是这个,无论徐景山有无显赫军功,待成国公百年后,他就是日后的国公。她也能当上风光无两的国公夫人。可是,自从昨日听闻那位被退婚的表哥裴宴修已在边关立功,受封为将威风八面,她内心竟翻涌出一丝悔意来。
很快,纪知韵清醒过来,轻轻摇晃脑袋。
如今的生活很好,旧人不值得她留恋。
徐景山站起身子,刚吩咐仆从过来,纪知韵就看见另一个成国公府的仆从匆忙赶来,对他们二人叉手行礼。
仆从惊鸿面容焦急,“郎君,国公说有要事寻您。”
纪知韵也站起来,“我随你一起回去。”
徐景山转过身子,制止纪知韵:“阿嫣,我身上有处伤口总不见好,你等会儿带着人去马行街北诸医铺,帮我去周边询问有没有治疗此症的创药。”
纪知韵纳闷,“不能唤了碧桃她们去吗?”
徐景山温和一笑,“她们没有你细致。”
纪知韵听了这话心情愉悦,目送徐景山离开包厢,自己重新坐回椅子上,让绛珠给自己上茶,拿着细签挑选切成小块儿的瓜果。
茶馆楼下又响起投壶的声音,纪知韵心里痒痒,跃跃欲试。
碧桃视线往桌边的面具看去,那是先前纪知韵在街上买的,提议道:“大娘子不如戴着面具去投壶?”
纪知韵欣然戴上面具下了楼,在一众护卫开路下,与茶馆的男男女女比拼投壶。
她在闺中时酷爱投壶打马球,鲜有败绩,出阁后也未曾懈怠,投壶技术精湛,轻轻松松赢了与她投壶之人。
眼看着彩头近在咫尺,纪知韵内心得意洋洋,才张开口,就见另一个戴着面具的人从人群中走来,扬声说:“我来!”
纪知韵深吸一口气,克制住脾气,和和气气同他比了一场。
男子第一发未射中,二发散箭,三发同样未中,纪知韵嘲笑道:“这种技术也来同我比投壶吗?上一局我也是连中贯耳了。”
连中贯耳则是从第一发后在贯耳连中不绝,从没有断过,算二十筹。
男子轻笑出声,没有回应纪知韵的话。
五次发箭,纪知韵皆连中贯耳,总计一百筹。
纪知韵心里记挂着彩头,“郎君不如退场吧。”
“等着。”男子淡声说。
纪知韵不以为意。
男子闭目,轻轻一投,箭头插在正中,箭身一动未动。
有人高呼:“倚竿,五十筹!”
“侥幸而已。”纪知韵不太服气,双手抱胸。
男子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挥手一投,再次倚竿,共计一百零一筹。
看着男子拿到彩头离去,纪知韵气得牙痒痒,丢下随身服侍的女使,气冲冲往男子的方向追去。
她一边追一边大喊:“你停下来,我要再同你比试一场!”
这三年来她的投壶战无不胜,怎么能输在一个陌生男子的手上,她非常不服气。
男子停下脚步,回身一望,说:“借一步说话。”
纪知韵离得近了,周围没有嘈杂的声音,总觉得男子清冽如泉的声音十分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似的。
但她顾不了许多,只想迫切跟面前男子再次比拼一场。
男子话音刚落,俨然没有等纪知韵的意思,纪知韵抿唇,提着裙角跟了上去。
“你等等我。”纪知韵扬声道。
道路越走又窄,男子带她走向了一处巷口才停住步伐,并将面具摘下。
纪知韵被他的举动惊住,顿时忘了反应,瞳孔微微张大,好一会儿才问:“你……你到底想干嘛?”
眼下秋高气爽的时节,凉风习习吹过耳畔,看着一陌生男子带自己来到人流稀少的地方,纪知韵后知后觉害怕起来。
“你认不出我了?”男子转过身来,身姿挺拔,一袭月白色圆领襕袍衬得他眉目俊朗,深邃如墨的眼眸中却如同淬了冰,往纪知韵面前投向一道寒光,淡声道:“三娘,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三年未见,当初青涩的少年郎开朗笑容仿佛出现在眼前,纪知韵实在无法将眼前目光冷冽之人,同表哥裴宴修的容貌重合。
纪知韵深吸一口气,看着在阳光下高挺如山的鼻梁,旋即也摘下面具。
“裴逸贤,方才原来是你赢了我的投壶,快将彩头还给我!”纪知韵面色铁青,准备伸手去要。
“怎么?”裴宴修语气轻蔑,“纪知韵,三年过去,你一点儿都没变,还是对我这般颐指气使?”
“是又怎样?”纪知韵嘴上不饶人,却心生冷汗,总感觉面前传来阵阵凉意,双腿不受控制慢慢退后。
裴宴修见状走近她,半低下头:“通汴梁城,唯有我裴宴修能赢了你的投壶。你别忘了,你的投壶技艺,可是我一手教会的。”
“当年是你非要教我的,又不是我跪着求你,你才愿意教。”纪知韵撇过头去,不想看到眼前之人。
裴宴修偏让她的目光正对她,在她耳畔凉声说:“纪三,当年在你这里受到的耻辱,我会加倍讨回来。”
裴宴修的父亲同样出自开国功臣一脉,是太.祖.亲信,受封高阳郡王,爵位可以世袭五代,到裴宴修父亲这一代刚好是第四代。裴宴修的母亲梁晴是续弦,嫁过来时,她的姨母早就生下了大表哥,所以裴宴修与爵位无缘。
母亲挂念早逝的姨母留下的子嗣,逢年节就带她去郡王府游玩,她也因此跟裴宴修相熟。双方父母见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便给他们定下亲事。
纪知韵不喜欢裴宴修,所以能够为了攀高枝,毫不犹豫抛下裴宴修,让裴宴修沦为街头巷尾的笑话。
碧桃和绛珠刚好在此时赶了过来,看着前方身姿如松的背影,绛珠纳罕问:“大娘子,那位郎君是谁?”
“无关紧要。”本来丢了彩头,纪知韵心里就烦闷,得裴宴修变样的挑衅,她更加心情不爽,吩咐道:“我们回府。”
碧桃细心,想到徐景山的话,提醒道:“大娘子,郎君的药。”
纪知韵走向马车的方向,“那就掉头。”
车夫牛叔见纪知韵走来,连忙叉手行礼,无奈道:“大娘子,前边在清路,一时不通——”
纪知韵气不打一处来,用力挥一挥衣袖,重新走回茶楼的包厢,点了茶楼的歌舞来听。
室外传来嘈杂的声音,时不时有百姓欢呼雀跃,盖住了歌女的歌声。
纪知韵眉心紧皱得可以夹死一只苍蝇,脸色越来越差,道:“别唱了!”
“碧桃,开窗,让我看看楼下什么动静!”纪知韵沉下气道。
碧桃叉手应是,上前打开门窗,将木杆立在窗边支撑。
绛珠喜道:“原来是凯旋的队伍!早就听说朝廷打了胜仗,赵将军要带着军队回京,婢子苦等了这么久,终于在今日等到了!”
她没有注意到纪知韵脸色越来越阴沉,指着热闹人群中训练有素的队伍,惊讶道:“大娘子您瞧,国公和郎君也在迎接凯旋的队伍呢!”
纪知韵低垂眼眸,偏偏与一身着玄色披风的将领对上,愤愤移开眼。
“哪里都能看到他!”纪知韵紧闭眼睛,冲散方才眼角斜挑的裴宴修,怒道:“把窗户关上!”
碧桃动作迅速关上窗户,拉走一脸茫然的绛珠,在厢房外低声说:“绛珠,等下看见大娘子,你千万不能提及此事,免得大娘子生气。”
绛珠不明所以,“为什么?”
“裴三郎君也在凯旋队伍当中!”碧桃道。
绛珠下意识看向厢房,骇了一跳:“你是说裴郡王府的三郎君?”
碧桃点头,“自然是他。”
不知过了多久,喧哗声不再,街道上的秩序也恢复往常,纪知韵内心终于平静下来,上了成国公府的马车回去。
一回到成国公府,府内鸦雀无声,与凯旋时的万人空巷简直天差地别。
纪知韵没想那么多,径直走向自己的小院,遇见了行色匆匆的惊鸿。
纪知韵叫住惊鸿,“你不在官人身边随侍,四处跑什么?”
惊鸿听到纪知韵的声音,心放到了肚子里,忙道:“大娘子,郎君不知为何得罪了国公,被国公施以鞭刑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回京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