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3.1】

【日期:联邦星历280年9月15日】

【声音来源:谈焰】

【记录:RC003】

【复核:0830、0902】

【以下内容根据影像资料整理】

嗯?我的眼睛吗?

和血统没有关系,是义眼……不,没受伤,我左眼原本的视力不太好,所以做了义眼植入。

其实是黑色的,你们看到的红色,是内置晶体芯片工作时的光。

我也觉得很漂亮,谢谢。

那么我继续了。

再见到1027,已经是演习结束的三个月后了。

那时它已经通过了安全测试和上线评审,开始投入试运行。当时36军中,有三支部队被选中作为第一批试点,其中就有我所在的一营。

1027当时的工作,是对训练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处理,或许还有别的吧……不过我知道的只有这些。

说实话,那时它给人的感觉,并没有比传统训练辅助系统智能到哪里去。由于只开放了部分功能权限,这个阶段,它甚至不能像之前演习那样在模拟系统中运行,导致很多因为看过演习影像而对人工智能加持战力的作用抱有过高期望的人大失所望。

1027在基地待了近一个月,到后来,时而连我都会忘了它的存在。

直到一个月将满的某天晚上,我从活动室前经过,看到一群人聚在宣传栏那里,兴奋议论着什么,气氛相当热烈——夜训刚刚结束,通常来说,这个时段只有澡堂才会有这样的吸引力。

“该我了没?下一个该我了没?”

“别挤了,后面排队!”

“你都看多久啦?不是能同步吗?存下来回去看不行吗?”

“快快快,下一个下一个……”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拉住排在队尾的一个人问,对方说:“你不知道吗?1027给基地每个人都做了能力评估报告,还有专门配套的训练提升计划,现在刷身份牌就能领。”

——宣传栏是个终端,接入基地总网,因此也可以搭载1027。

个人能力评估报告是对一个人军事素养的综合评价。做一份报告,首先需要全面观察一个人在各项训练中的表现,然后提取数据、套模型或自己建模做分析,这个过程需要花费非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应的,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也极可观。

普通士兵想获得一份个人能力评估报告,途径非常有限,除了削尖脑袋去争某些人才培养计划的宝贵名额、找不知水深浅还死贵的社会机构、或者托关系好的数据分析兵——现如今,有点水平的数据分析兵手上欠的能力评估报告的债大多都能还到退伍。

难怪有这么多人感兴趣。

在这里站这一会儿,我身后已经又排了好几个人。我让开位置,挤出人群,按原计划去澡堂洗了澡。

托1027的福,大部分人耽搁在了活动室那边,澡堂的人比平时要少。出来时还不到9点,我想了想,绕去收发室,登记取了我的个人终端。

部队里大部分人都有两台移动终端。一台军用终端,由基地统一发放,只能连内网,用于内部交流和日常学习工作;一台个人终端,就是正常可通信可娱乐的那种,是士兵的个人物品,有的人还会带不止一台,不过平时都必须寄存在收发室,要登记才能取回,且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

我上到天台,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在终端通讯里找到联系人“妈妈”,拨了个视频过去。

“焰焰?”请求中的提示音响了十几秒,视频才被接了起来。

我妈妈——谈海峡女士的形象出现在终端屏幕上。她的嗓音混在一片嘈杂的机械噪声中,要分辨口型才能大概听清,“……什么事?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

她那边天还没全黑,而且看背景似乎是室外,夕照在她脸上镀上了一层金红的光。

我说:“一定要有事才能打电话?一个月没联系了,你的女儿就不能单纯是为了欣赏你的惊世美貌吗。”

“去,少跟我这贫。深山老林,晒得跟猴子似的,还美貌,”她说,“你呢,钱够不够花?最近在基地表现怎么样?和周围的人相处得还好吗?”

我笑:“放心吧妈妈,我幼儿园已经毕业很多年了。”

这话把她也逗笑了。

她推了下遮阳帽的帽檐,往远离噪声的地方走了几步,声音听上去清晰了许多:“不是不放心你,我只是……”

习惯了。

在这三个字真正脱口之前,她回过神来,话音猝然一住。

“我……咳,你那天都黑了,”几秒后,她近乎慌不择路地转开了话题,“待会儿还训练吗?”

我说:“今天不训了。”

“那你早点休息。”

“嗯,你也是。”

这时,旁边不知谁喊了一声“谈工”。

“谈工,设备那边……”

我不想过多打扰她工作,顺势结束了这有些尴尬的气氛:“你去忙吧。”

她那边确实很忙,不知道遇上什么麻烦,好几个人跟呼叫AI管家似的喊声“谈工”就开始一连串地抛问题。她扭头答应了一声,一边往回走,一边对我说:“那先挂了,改天联系。”

我点点头。

镜头的视角转动了一下,应该是她想去按终端底部的结束通话。却突然又顿住:“焰焰,你……”镜头迎着夕阳,有一瞬间我看不清她的表情。只能听到她的声音带着少有的踟蹰:“……你好好的。我今年过年就回去陪你。”

她去年也是这么说的。

我依然点头,答应:“好。”

谈海峡女士是航空工程师。那几年,她带的一个项目正在关键攻关阶段,所以长期在西北某试验基地内封闭。

对,“天幕”计划——现在已经公开了,不过在当时,连我都不知道她具体是在做什么。

她非常忙,私人时间不多,所以我们通常一个月才联系一次。

用完了这个月的份额。我打开消息列表,回了几个同学、朋友的私聊,点开各种挂着“99 ”的群,粗略浏览后挑着回了几个。才把终端关闭,放回到收发室。

回宿舍的途中,再次经过活动室,宣传栏前的人群已经散了。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士兵,过来同步自己的能力评估报告,不过也都是领完就走,并不多待。

我站在不远处看了一会儿。

直到最后一个人离开,宣传栏前冷清下来,扬声器里传出一个声音:“你不领吗?”

“领。”我说。上前抬手,刷了一下戴在腕部的身份牌,一份能力评估报告跳出在屏幕上。我随手向下拉了一下,发现报告内容做得相当详实,且版面赏心悦目,数据集中出现的地方,基本都做了可视化图表以使之尽可能直观。

我突然意识到——自从上次地下会议室会面时起,1027的语言中就已很少出现精确数字,更多是使用“可能”“接近”“大概率”这一类更接近人类的表达方式。

与当初演习时的表现相比,它的“进化”速度可谓惊人。

我点选将报告同步到军用终端,一边等数据传输,一边问它:“你的这一阶段的试运行,是不是快结束了?”

1027说是:“到这个月底。你怎么知道?”

我是前两天在内网的新闻版块上看的。

信息化作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信战”,信息化军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计划,今年刚刚落地,成立了基金会,拟对入围的项目进行扶持,额度相当可观。其中的金奖项目——即在今年的评审中排名居首的项目,首年资助额度就达到了千万级。

我之前曾听人说起过,1027项目团队来自A级陆军指挥中心科学院下属某研究所,负责人叫程云帆,B大博士毕业,30出头就已经是研究员,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年轻有为。

本次网上公示的“信战”申报名单中,以程博士为负责人的项目就赫然在列。

评审时间在下月中旬。所以我想近期他们团队应该会召回1027,整理这一阶的段测试成果,为最终评审答辩做准备。

“每年批给省里的国家项目,你院占一半。你入围不成问题,”我说,“不过,这次报的还有A级海空指挥中心的‘潜翼X’,和它争第一,难度会很大。”

潜翼——原位A级海空目标识别系统,初代“潜翼”投入使用是在星历262年,凭着其敏锐的视觉捕捉能力和精准的动态处理能力,叱咤战场近二十年。至今仍是大多数海空部队的标配。

和大部分信息系统一样,“潜翼”一直使用数字作为版本号。而本次申报的“X”,则是在原有核心模块的基础上,再开发而成的全域作战辅助系统,适用度上有了质的提升;又沿袭了“潜翼”系列的交互模式,天生自带用户友好度,只要是用过“潜翼”数字系列的人,“X”基本都可以直接上手。

如果“潜翼X”和1027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系统还好,但偏偏,二者的定位几乎完全重合。

想也知道,基金会不会把大笔资金同时拨给两个成果类似的项目,到时候,就不是第一和第二的问题,而是输的那个,会直接失去入围的机会。

面对这样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1027显然也不是毫无准备:“‘潜翼X’其实已经在做第三轮试运行了,数据样本要多一些。我看过前两轮试运行的报告,由于核心算法的差异,它的基础响应速率和精度都略低于我。不过,即使是这样,它也已经能满足一般战场的需要。”

“因此立项初审时,虽然排序我在第一,但评审组的意见更看好的是它。”

初审排序依据的是测试参数,满足条件就有申报资格,是规则里的下限;而终审答辩打分的是评委,是他们决定了最终的上限——尽管评委们未必能做到完全客观。

这对1027固然不公平,它无法回答自己为什么没能早生十几年,像“潜翼”那样靠时间刷用户好感度加分。

但这也是它不可回避的一关。

人工智能总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像人”,可是人,本就是这样被自身的情感和好恶主宰着的生物。

这文里军队分级的设定,只有A、S两级。95%都是A,5%的精锐是S。

没有分很多级,我是寻思着都是保家卫国的给人分那么多三六九等不太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3.1】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