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五章 秘制合香

北宋因为海上贸易发达,有超过三十多种香药从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各国进入中国。宋代上层阶级的官僚和贵族普遍喜欢使用这种昂贵的“舶药”,也就是进口香料药物,以至于香药成为了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注1】

香药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两种,不可食用的用来熏衣、焚香、或馈赠佳品。可食用的则用来配制药茶、药酒,或添加到食物中去。不过龙涎香、马耨香、龙脑香、沉香等名贵香药一般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只有像**、麝香、丁香、木香、藿香、没药、胡椒等比较大众的香药才是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注1】

“我呀,要用这些香药料理膳食。”王文茵道:“郎君可知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曾提到胡椒、陈皮、大蒜等香药作为调味品可使鱼、肉去腥增香?”

赵四郎(赵元宁)家里世代从医,对《齐民要术》自然是了如指掌,点头道:“略知一二。有一道名为‘胡炮肉法’的菜肴便是在煮羊肉时用了胡椒增香,而陈皮用在膳食料理中则更为常见,像鸭汤、羊蹄汤、黑鱼汤等腥膻味重的鱼、肉菜肴更是离不开陈皮去腥。”【注2】

“正是如此。”王文茵道:“单独使用一种香辛药虽可去腥增香,但味觉层次却是不够,是以《齐民要术》中便有了八和齑这种混合调味汁。”

赵四郎又道:“若是我没记错,八和齑是将生蒜、生姜、橘皮、白梅、熟板栗和粳米饭放入捣蒜的臼内捣碎后再拌上盐和醋制成。此种调味品主要是用来蘸切脍(生肉片),以便掩盖肉腥味,并防止腹泻用的。”【注2】

“郎君记得一点没错,八和齑便是混合调味品的雏形。”

赵四郎抖了抖王文茵的采购单打趣道:“莫非小娘子是打算将这众多香辛料一起制成混合调味品?”

王文茵摇头道:“若是将这全部的香辛料一股脑加入膳食中想必不会有人愿意尝试这道料理了。”

“那小娘子是打算用这些香药做什么?”

王文茵坦言:“一部分用来调配十三香,另一部分则是用来做卤水。”

“何谓十三香?”赵四郎感到很新奇。

王文茵故意卖关子:“这十三香乃是我独家的配方,有主香、辅香、导香、定香几类香药混合制成,烹饪时可去臭除腥,还能增香提鲜,从而令口感层次更为丰富。”【注3】

这是赵四郎闻所未闻的新奇料理方式,他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那卤水又是何物?”

王文茵促狭道:“卤水嘛也是一种烹饪用的调味料,除了用上述几味香辛料去膻增香外,还必须加入一味秘制的‘酱油’方才能成。”

赵四郎很想问她“酱油”是何物,但既然王小娘子说了是她秘制之物,想必不会轻易告诉旁人,便道:“小娘子独创的这两味调料听着就很诱人。”

王文茵抿嘴笑道:“待我研制成功必定请郎君前来品鉴。”

吃货赵四郎也不客气:“那我必定赴约。”

两人相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颇有点臭味相投的意思。

最后王文茵花了200文钱买了一大包香药回家。

离开药铺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眼看镇门就要关闭,王文茵抱着香药一路小跑着朝出镇方向奔去。一辆马车从她身旁经过,又在前方不远处停了下来。

文安世身边的小厮陈武探出头来招呼她:“王小娘子这是要去哪儿?”

王文茵认得文家的小厮,快走几步上前回道:“正要出镇回静缘庵去。”

文家小厮热心邀请:“镇门马上就要关了,小娘子快上车来,我顺道载你一程。”

“多谢小武哥,那我就不客气了。”

王文茵将香药递给陈武,自己则手脚并用爬上了马车,掀开车门的瞬间赫然发现车内还坐着一个人,她愣了愣,迟疑着不知该进去还是索性原路爬下车。

文安世皱皱眉:“你若再不进来就赶不及出镇了。”

王文茵讪笑行礼:“多谢七衙内携我一程。”

文安世抿抿唇:“不必客套。”

王文茵将香药抱在怀里,挑了个靠近车门的角落安静坐下,缩着手脚,全身上下大写的紧绷。

马车内部空间有限,为了御寒内壁挂着一层厚厚的毛毡,隔音效果奇佳。在这么个密闭的小空间里,同一个说不上熟或不熟的人待在一块儿,还真不是一般的尴尬。

文安世弯了弯嘴角,打破沉默:“你怀里藏的是什么,怎么有股子怪味?”

王文茵下意识低头嗅了嗅香药包,喃喃自语道:“不怪啊,不是挺香的嘛。”她眯起眼笑了笑,炫宝似的掂起药包给文安世看:“都是些做膳食用的香药。”

“都是哪几味香药?”

王文茵心里奇怪,这文家七衙内平日里看着不像是好奇心重的人,今日这是吃错药了?

她将包裹打开,里面都是用裹帖包起来的小包香药,看不出成分,但仅凭药香味她就能分辨品种:“这是八角,这是肉桂,这是胡椒,这是花椒……”

文安世耐着心等王文茵数家珍般将所有的香药都捋了一遍,他被她发自内心的喜悦所感染,忍不住脱口道:“你为何拒绝祖母的提议?”

王文茵一头雾水:“郎君此言何意?”

“到祖母身边做厨娘不好吗?”文安世研判似的看着王文茵。

原来是这事啊,王文茵在心里吐槽,脸上却带着笑:“奴家的手艺与府里的厨娘比还差得远,若真的进了府怕是要露怯,人贵有自知之明,是以……”

文安世撇撇嘴:“是吗?”

这么没诚意的鬼话他才不信。

为了证明自己没撒谎,王文茵伸出左手,食指上还缠着一圈麻布,煞有介事道:“奴家学艺不精,连刀工都不过关,怎好辜负老夫人的期许。”

文安世不置可否,抬手示意她怀里的药包:“这里头既有辛辣味重的香药,又有芳香性淡的香料,还有部分是香草,可用来做何种膳食?”

王文茵眨眨眼,心说,可以啊文七郎,居然能分得清香料的种类,看来不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书呆子。

“便是用来制一种合香跟卤水,再用这两种调料研发更多的美食和料理。”王文茵一本正经回道。

“这些关于香料的秘方也是从你祖父的笔记上得来?”文安世看她的眼神闪着狡黠。

王文茵被他看得心里发虚,扭头若无其事道:“非也,乃是从一本古籍的残本上学来的。”

“小娘子所学甚广。”文安世这话倒是真心。

王文茵以为他在打趣自己,自谦道:“七衙内过奖了,奴家不过是个粗鄙的乡下丫头,生平最大嗜好便是吃喝,是以才会想方设法阅览一些跟吃食有关的杂记罢了,谈不上学识,七衙内莫要笑话我了。”

“本着兴趣去读书才是正经,小娘子何必自谦。”文安世的语气并无任何戏谑调侃,反而更多的是真诚。

王文茵讶异转头,见他那张清贵冷清的脸上竟含着诚挚的笑,感情这位哥还是外冷内热那一挂的?便笑了笑道:“奴家非男儿身,又不能参加科举,自然是捡点自己喜欢又能谋生的书来读。”

文安世翘了下嘴角,这样率真直白又乐观积极的小娘子还真是有趣得紧。

“小娘子打算今后以卖米粉维生?”

说到自己喜欢的话题,王文茵扬起唇角,眼里闪着光:“只卖米粉自然是不够的,米粉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早晚会有更多的竞争者出现,若是想赚更多的银子,那便需要推陈出新,研发更多的美食和料理才行。”

第一次从一个小娘子嘴里听到对金钱直言不讳的**,文安世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王小娘子即便不是王相公的后人,也是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怎么也跟市井中的俗人一般满身铜臭味。

他不悦皱眉道:“小娘子切莫开口就谈钱,这样对你的名声不好。”

王文茵有一刹那的错愕,继而语气微冷道:“郎君怕是没吃过缺钱的苦,钱很低俗吗?人要活着就得吃饭,没钱从哪儿弄到食物?生病要就医,没钱谁会给你药治病?缺衣少食还在其次,对穷人而言天寒地冻连片瓦遮头都是奢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锦衣玉食谈风弄月的公子哥自然是嫌钱低俗,殊不知自己享受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金钱之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凭自己努力赚银子,有何可耻的?倒是那些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对黎民百姓巧取豪夺之辈才应该感到羞耻!”

王文茵涨红着脸,胸口起伏,一口气发泄似的说完,自己都觉得有点过激了。只是话已出口,驷马难追,索性豁出去不管了。

文安世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从来没人敢当面这般冲撞他,更加不会如此直言不讳、无所顾忌。他虽有些懊恼,可冷静下来细想觉得王小娘子的话却有几分道理。她从云端跌落泥沼,吃过无依无靠、穷困潦倒的苦,却能凭自己的双手打破绝境,给自己挣出一条活路来,这样的人自是不能与一般的小娘子相提并论,终究还是自己唐突了。

他想道歉,可话到嘴边又难以启齿,两人就这么僵持了片刻。王文茵突然拍了拍车门,让陈武停下马车,随后抱起自己的香料包,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就跳下车走了。

望着王小娘子气冲冲离去的背影,陈武不禁纳闷:“王小娘子这是怎么了?脸色突然变得这么难看。”

文安世在心里苦笑,自己怕是把王小娘子给得罪了,不知道明日是否还能吃到她做的鲜米粉。

【注1】文献资料参考百度文章《从中医香药到美食中的香辛料》,《香药消费: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及宋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注2】文献资料参考百度文章《胡椒、陈皮、大蒜……丝绸之路传来的麻辣鲜香》;上海古籍出版社,北朝贾思勰著,繆启愉,繆桂龙译注《齐民要术》;

【注3】十三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始创于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专营草药、香料,其创始人原为官宦之家,善烹饪,后辞官在开封开药铺,取名“兴隆堂”。公元一千一百零一年兴隆堂推出一种秘制调料,因其性能独特而名扬东京,被收入御膳,供宫廷享用。十三香是由十三种甚至十三种以上的香料搭配而成,主要有花椒,八角,小茴香,白芷,丁香,肉豆蔻,肉桂,砂仁,草蔻,木香,山柰,良姜,干姜等等。多用于去腥,增香,提味。二十世纪50年代,王守义老先生在家传秘方的基础上,容纳我国传统调味,结合烹调之精华,针对秘方调料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各种中药材香料的特点、药性和食疗作用,把配料分出了主香、辅香、导香、定香几类香型,经不断地实践研究,制成了一种由多种香辛料秘制而成的调料,起名为“十三香”调料,至此十三香调料基本成熟。(参考文献来自百度文章《每天学习一个调味品【十三香】》作者:爱做菜的小锅;《驻马店十三香历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十五章 秘制合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