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汉子家里出来以后,纪宁问纪松:“爹是想先囤货?”
纪松点头:“是,我估摸着将来税要涨,这些货物的价格也会涨,咱们手里头的货款并不充裕,得提前打算,总不能连生计也断了。”
他在心里叹口气,又开口:“阿爹打算这几天多跑些村子,就在镇边上,等你们的积木马做得差不多了,我再回家一趟,咱们再来。”
生活的重担总不好只压在纪宁一个小丫头身上。
他们这些做长辈的也该站出来才是。
纪宁便转移了话题:“五六天总该做好了,可惜过来的时候不能走路了,得租辆牛车。”
他们这回来镇上也是租了过来的牛车,没法,纪松要挑货担,剩下的那些泥偶、玩具靠纪宁这具身体可搬不动,原先纪爷爷说要跟着一起来,被纪宁拒绝了。
回去的时候也得租牛车。
好在北宋有相当发达的车辆租赁行业,即便是濮阳这样的小镇上,也有固定的车行,当然,也有来的时候坐的那种,普通老百姓经营的牛车。
纪松跑了两三家把货物收齐,扭头带着纪宁往车行问价钱。
地方小,车行也小,接待的伙计愁眉苦脸的告诉纪松,他们这里运送货物的有“太平车”,但车是装大物件的,这种车能装的东西多,价钱也贵。
纪宁问了问价格,扯着纪松走了。
出门直接找散车去了。
嘴里还嘀嘀咕咕的:“跑一次二十文钱!比我们来的时候贵好几倍!他怎么敢!”
纪松哈哈一笑:“他们的太平车是借给过路的商行或者货商,东西比咱们多多了,收二十文可不贵。”
纪宁也知道,但她这个小本生意可请不起,只能找人问问能不能定期去纪家来回,不然每回还要等牛车。
他们经常坐的这辆牛车是在比他们更远的一个小村子里的老丈人驾的,他每天都会在自己村子和镇上来回,但路线并不固定,纪宁和他商量能不能把西店当村当一个固定点,他同意了,但要额外付一点点钱,这样能把位置给她空着,防止哪天带的人太多,纪宁和纪松挤不上去。
一个月五文钱,相当于“包车费”。
纪宁觉得不亏,尤其是和车行的价格对比起来,老丈人的牛车打理得也算干净。
定下来以后,纪松带着纪宁回了村。
王氏照样在等着他们,不过今天他们回来得比往常早,让王氏意外:“路上累不累?东西都卖出去没有?”
她打量了一下纪宁,见她脸不红气不喘,才放下心来:“饭还没做,要等一会儿才能吃。”
纪宁连忙把自己买的东西递给王氏:“阿娘,吃肉。”
她买了点五花肉回来,还有两根大骨头。
王氏眼睛都瞪大了:“买什么肉啊!”
往常他们一家子吃肉基本是镇上的纪青和纪安回来的时候,有时候纪松回来也会吃一点。
这不年不节的,买啥肉。
听见肉,丰哥儿早一溜烟跑出来了:“阿姐买肉啦!”
纪宁揉揉他的脑袋,才对王氏道:“阿娘~你看我最近往镇上跑,腿都跑细了,阿爹阿翁也是,不说我们,你们平常也辛苦,家里挣了钱,当务之急还是要养好身体,才能挣更多的钱不是?”
她拖长了嗓音,像是撒娇一般,没等王氏反应,自己先起了鸡皮疙瘩。
正要站直,王氏早把她扯怀里了,手上也接过她手里的肉:“行,我们宁姐儿最辛苦了,该吃肉补补。”
纪宁也顾不上自己被抱得满脸通红了,连忙道:“阿娘阿奶别急着做,等我和阿爹回来再做。”
王氏站住脚,把她松开了:“还要出去?”
纪宁点头:“回来的路上我和阿爹商量过了,这回挣了钱,先把二叔家的钱给还上。”
王氏愣了一下:“这回挣了多少?”
纪宁比划了一下手指头:“两贯半。”
那群少爷给了两贯,其余零零散散卖的货卖了五百二十七文钱,零头的二十七文钱被她拿来买了肉。
王氏嗬了一声:“这么多?!”
她做贼似的,吆喝丰哥儿去关院门,拉着纪宁进了屋,得意地朝屋里坐着纺麻线的薛氏道:“宁姐儿这回挣了两贯半!”
薛氏和纪爷爷都诧异地抬起头,连带着对钱没那么敏感的兰姐儿也在炕上歪头看她。
纪宁被他们看得很不好意思:“也是巧了,正好有少爷把积木马包圆了,也是一时的生意,除了已经卖掉的三匹马,还有预定的三匹。”
她觉得不能让家里人觉得这钱太好赚:“往后咱们就不能还像这回似的做积木马了,得换别的新鲜东西,牛或者是其他的,镇上能买得起这些东西的人有限。”
顶多满足一点那群少爷们的新鲜感,别人就不一定真愿意花钱买。
结果家里人早都目瞪口呆了,都没想着这东西能挣这么多的钱,哪还能听得进去她说的什么话。
薛氏的织机停下来了,纪爷爷从不离手的烟袋锅也掉在桌上。
“你说多少?!”
纪宁的定价没和家里人说,是到了镇上以后才和纪松说的。
家里人还以为顶多卖个百来文钱。
谁晓得竟然卖了两贯半!
家里做了多少货,他们一清二楚。
纪宁解释道:“泥偶本就涨了一点钱,那几个少爷又多给了一些才有这么多,如今咱们手里头有钱,还是先把二叔家里的钱还上好。”
纪爷爷的喜悦烟消云散,他沉吟一声:“也好,不过这事儿,我和你爹去就行,你一个小姑娘,别去受人家的冷眼。”
纪宁摇头:“二叔他们还能吃了我不成?我和阿翁阿爹一起去。”
*
纪柏家,开门的是二婶刘氏,她见到门外的纪松和纪宁,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扯出一个不算热情的笑容:“哟,是大哥呀,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哟,宁姐儿也来了?快进来坐。”
话虽如此,身子却并未完全让开。
直到跟在后头的纪爷爷开了口:“老二家的。”
刘氏这才吓了一跳:“爹怎么也来了。”
她忙打开门,把三人迎进去。
二叔家的院子比纪宁家里的要大一些,纪柏正站在院子里劈柴,除了他们俩,家里没别人。
刘氏不咸不淡的:“景哥儿他们几个小的去外头玩了,这么晚了也不知道着家!我去瞧瞧!当家的,爹和大哥来了。”
纪柏其实早看见了,只是装作没看见,这会儿才不紧不慢地起身:“爹怎么来了,有事?”
他的目光落在纪宁身上:“宁姐儿身子好多了?”
前段时间纪宁就在村里头卖东西了,景哥儿还回家里闹过要买玩具,刘氏给了钱,等景哥儿把东西带回来她才晓得他是去买纪宁的玩具了,怄得跟什么似的,这几天没少跟纪柏抱怨。
纪宁朝他笑:“谢谢二叔关心,已经好多了。”
纪柏嗯一声,看向纪爷爷:“爹,有事?”
纪爷爷被他这话顶了一下,换作在纪松这里,他多半就顶回去,问他没事不能找你?但到了已经分了家的纪柏跟前,纪爷爷只是冷哼了一声。
他说明来意:“前阵子宁姐儿病了,问你们借了两贯钱,这回来还你们。”
刚刚纪松就把兑换好的铜钱从货箱里拿出来重新装过了。
两张交子拢共兑换了两贯一百文钱,还是纪松讨价还价来的,都藏在他的货箱里,假装是进的货,上车的时候老丈人帮着搬东西也没看出来,只嘀咕了两句怎么这么重。
本来用交子最方便,但前后有一百文的差价,纪松舍不得,必须兑出来。
两贯铜钱,满满的一袋子。
纪松将布袋子放到院子里的桌子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布袋子扯开,里头是干干净净串起来的铜钱:“弟妹,你数一数。”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
纪柏和刘氏的目光都盯在那两串铜钱上,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错愕。
他们两个没有料到,这才过了多久?大哥家里竟然能一下子拿出整整两贯钱来!家里头的人能挣多少钱,他们心里是有数的,光凭着纪松,肯定挣不了这么多。
刘氏最先反应过来,脸上笑容迸发:“哎呀,大哥,你看你,都说了不急的,自家兄弟,这么客气做什么?”
嘴上这样说,手却下意识地往前伸了伸,像是怕钱跑了似的,已经扯开了袋子,把钱掏出来开始数了。
纪柏的脸色则沉凝许多。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扫过纪爷爷和纪松、纪宁:“大哥,这钱来路正吧?咱们纪家是庄户人家,可也不能做那些歪门邪道的事情。”
纪松的脸色瞬间涨红:“二弟,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这钱是我们正儿八经、干干净净挣的!”
纪柏冷着脸:“哦,那是爹又重操旧业了?还是舍得把木匠的手艺传给大哥了?”
纪宁一愣,下意识地看向纪爷爷。
合着分家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内情?和纪爷爷的木匠手艺有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第 26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