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失落的画笔

自由带来的第一个冲动,并非放纵享乐,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补偿”心理——她要找回那些被现实剥夺的可能性

“柯罗,”她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久违的、小心翼翼的雀跃,“我需要…一个创作空间。一个能画画的地方。”

这是一颗被压抑了太久的种子,在2435年的温室的土壤里终于发芽。

画画。这是她童年为数不多能带来纯粹快乐的事情。她还记得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拿着她画画在全班展示时,同学们惊叹的目光。也记得父母看到那张奖状时,短暂的喜悦后的那句叮嘱:

“画画当个爱好就好,别耽误学习,将来找个稳当工作才是正经。”

在这个无所不能的未来,她终于可以重新拾起那支被遗忘的画笔。不是为了生计,不是为了证明,仅仅是为了她自己,为了那份纯粹的、创造的渴望。

她要画出那些曾在她脑海中盘旋的瑰丽景象,她要证明,那份伴随时间枯萎的天赋,是曾经真实存在的。

“环境配置中。‘心源画室’模式加载完毕。”柯罗沉稳回应。

房间的形态如水波般荡漾重组。一侧墙壁变得完全透明,将壮阔的云海天光引入室内。另一侧则化作巨大的、可调节光线的柔性屏幕,旁边悬浮着各种形态的“画笔”工具——从模拟传统毛笔、油画刮刀的触感控制器,到直接操控光影粒子流的无形手环。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和宣纸的淡雅混合气息,真实得令人心颤。

兴奋之余,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在这个时代,该如何学习?如何创作?

她心念微动,尝试呼唤在这个时空认识的新朋友:“阿浣?在吗?”

几乎是立刻,阿浣的虚拟影像带着一阵微光闪烁出现在画室中央,猫耳朵精神地竖着:“阿静姐姐早上好呀~这是你的画室吗,你要画画啦?”她欢快地转了个圈,流光纱的裙摆划出漂亮的弧线。

“嗯,”舒静点点头,带着点初学者的忐忑。

“太棒了!需要灵感小助手吗~我这里有超多素材库和风格模板,还有大师级笔触模拟器,包你画出传世名作~”她飞快地投影出一大堆炫目的图标。

“素材库…大师模拟…”舒静看着那些唾手可得的技术,心中却掠过一丝异样。

她摇摇头,眼神坚定:“阿浣,谢谢。但我想自己试试。从…基础开始。你能告诉我,这里的人是怎么学画画的吗?有没有美术学院或者美术老师呢?”

“美术学院?老师?”阿浣的猫耳朵困惑地歪了歪。

她的大眼睛眨了眨,似乎在庞大的数据库里搜索着古老的名词。

“你说的是那种集中学习‘视觉表达技能’的场所吗?现在不需要啦,你想学什么风格、什么技法,直接告诉全息导师就行啦,它会根据你的脑波偏好、肌肉记忆特征和最终目标,生成最优化学习路径零基础到画出超漂亮的作品,超快的!”她的语气理所当然,仿佛在说喝水一样简单。

舒静的心底掠过一丝微妙的失落。她想象中的拜师学艺、临摹经典、在画室里挥汗如雨的笨拙积累,在这个未来似乎都成了不必要的冗余。但她压下这丝异样,对阿浣笑了笑:

“听起来很方便。不过我想先试试基础的,嗯…写实和一点光影色彩?”

“没问题!阿静姐姐家的系统,启动‘古典写实光影基础’路径!最高效模式~”阿浣像个熟练的小指挥家。

“路径加载。全息导师启动。”柯罗的声音平稳回应。一个光影构成的、气质沉稳的“导师”形象出现在柔性屏幕旁。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舒静几乎把自己封闭在了心源画室。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柯罗调出的全息导师细致入微地讲解着光影、结构、色彩理论,甚至能模拟出不同时代大师的作画环境和心境。

她像一个在沙漠中跋涉了太久的人,终于见到了绿洲,贪婪地汲取着知识。她尝试用触感控制器模拟油画的厚重笔触,用光影手环勾勒水墨的氤氲意境。她画窗外的云海奇观,画记忆中故乡的小巷,甚至尝试描绘那晚将她带来此地的迷幻的星云漩涡。

在强大全息智能体和绘画技巧数据包的辅助下,她的进步堪称神速。几天前还生涩的线条,几天后已能流畅地构筑出复杂的空间;调色盘上的混乱,很快被和谐而富有冲击力的色彩组合取代。

当她完成一幅融合了写实云海与抽象星光的画作时,连她自己都感到震惊——画面上流动的光影、精确的透视、饱满的情绪张力,都远超她过去任何一次练习,甚至超越了她曾经仰望过的许多专业作品。

她带着一丝按捺不住的激动和期待,将这幅画分享给了阿浣和几个在全息艺术社区认识的“网友”。

阿浣的影像几乎是秒回,绕着虚拟画框飞了好几圈,猫耳朵欢快地抖动:“哇!阿静姐姐你好认真,才几天这光影粒子捕捉得好真实,空间感也超棒,你学得真快!”她的赞美真诚而热烈。

而社区里的反馈则更为“专业”:

「@静水流深:符合‘新古典印象派’基础规范,光影算法运用准确,粒子渲染细腻,效率很高。」

「@数据画笔:还不错的新人啊,结构稳定性优秀,色彩和谐度检测也达A级了,建议楼主尝试引入‘混沌变量’,现在有点太单调了。」

「@光韵采集者:楼上两个吹得太过了吧,我的情绪光谱分析是:宁静感75%,期待感60%。你还是兑换一个高级点的情绪滤镜吧,虽然效果不错,但这个已经不入流罗。」

没有她幻想中惊叹于“灵魂”或“天赋”,只有对技术参数、算法运用和情感指标的冷静分析。仿佛她这几天废寝忘食的创作,只是一份合格的技术报告。

舒静脸上的兴奋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茫然。她忍不住再次联系阿浣:“阿浣…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呢?和别人画的比起来,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阿浣歪着头,猫耳朵困惑地弹了弹:“不一样吗?嗯…构图挺大胆的,粒子渲染的细腻度在初学者里算很不错的,是特别的啦!”她似乎没理解舒静真正的意思。

“不,我是说…像很久以前那些伟大的画家,达芬奇、梵高、齐白石,他们的画,那种独一无二,能穿越时间让人感动的东西…当然,我不是说我能比得上他们。”舒静试图寻找词语。

“哦,古艺术史数据库里的那些大师啊。”阿浣恍然大悟,猫耳朵兴奋地竖起来。

“他们的作品是研究前智能体时代人类视觉表达逻辑和历史文化切片的重要样本,超有价值的!不过…”她的语气又带上了一丝理所当然的困惑。

“不过,阿静姐姐,你为什么这么在意‘特别’和‘不一样’呢?技术可以让我们都画出很棒的画呀,感动的话,直接体验情绪共鸣场景不是更快更强烈吗?你想要体验站在星云边缘的感觉,我马上可以给你生成哦,比看画震撼多啦!”

舒静沉默了。阿浣天真无邪的话语,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剖开,让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突然,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求证欲涌上心头。难道这个时代真的没有伟大的艺术了吗?难道所有人的创作都沦为了技术的附庸?她不相信。

或者说,她不愿意相信。

“阿浣,不好意思我突然有点事,等会再找你。”舒静匆匆地和阿浣暂时结束了对话。

“柯罗,”舒静的声音带着一种执拗的冷静,“调取近四百年,不,从公元2000年至今,所有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产生深远影响、能代表人类精神高度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资料。要最权威的学术数据库。”

她要亲自看看,这四百年来,人类的精神殿堂里,究竟供奉着什么。

柯罗沉默地执行着。巨大的光屏在她面前展开,信息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舒静深吸一口气,一头扎了进去。

起初是震惊,然后是困惑,最后是彻骨的冰凉。

没有大师。没有划时代的流派。没有那种能穿越时空壁垒、引发不同文明背景人群灵魂共振的永恒杰作。

她看到的是一部被技术洪流裹挟的、不断自我迭代又迅速自我湮灭的“艺术快消品”编年史:

[2000-2050:AI 艺术时代]:

起源于20世纪末的后现代艺术在解构中渐显疲态,陷入形式游戏,流于空洞。AI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介入创作,在作者性争论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度参与直至主导创作流程。

艺术家角色蜕变为“算法策展人”,AI艺术确立主导地位,传统技艺与深刻生命体验的表达在技术洪流中被急剧边缘化,曾经轰动一时的AI创作家“鹊桥主人”的画作已经淹没在数据的洪流中,只留下艺术史上冰冷的注脚,证明了她的存在。

[2051-2080:感官沉浸时代]:

单纯的视觉体验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追求通过神经接口和全息环境,给予受众极致刺激的感官反馈(触觉、嗅觉、味觉甚至痛觉),追求“百分百沉浸”。

这个风潮很快引发审美疲劳和伦理争议,末期被追求“极简数据流”的风潮取代。曾经的“感官教父”的作品,如今是医学院研究神经反应的样本。

[2081-2120:后人类身体重构艺术时代]:

结合基因编辑和仿生科技,艺术家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画布和媒介进行改造,创造的“**艺术”。

昙花一现后,因伦理、安全性和表达形式过于单一的局限而式微。那些曾惊世骇俗的“**雕塑”,大多成了生物实验室的标本。

[2121至今:动态共生艺术网络时代]:

在复古潮流到影响下,主流是基于AI协同创作、动态演化、并与观众实时互动的庞大艺术网络。

作品不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变化、组合、再生的数据流。“艺术家”的角色被极大淡化,个体的创作印记被溶解在集体智能和算法的汪洋之中。去年的“年度震撼之作”,今年可能已被新的数据洪流冲刷得面目全非,连创作者的名字都难以追溯。

..................

“这一切...太荒谬了。”舒静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

技术可以轻易复制、组合、优化任何已有的视觉元素,可以精准地刺激感官,可以高效地传递信息甚至模拟情绪。但恰恰是这种“无所不能”,彻底消解了“创作”本身的稀缺性和独特性。

当“人人皆可成大师”时,“大师”便失去了意义。当“感动”可以被精确制造和高效输送时,源自生命个体深处的历经挣扎与淬炼而迸发出的、不可复制的灵魂之光,便显得笨拙而“低效”。

艺术,这曾被视为人类精神殿堂的至高领域,在技术洪流的裹挟下,似乎真的走到了尽头。

如同三维生物无法真正理解四维空间,在这个技术万能、效率至上的世界里,曾经意义上的“艺术”已经触摸到了这个三维空间的边缘,像是被倒入观赏瓶里的蜘蛛,供人把玩。而这个精巧的瓶子唯一的出口,已经被堵住了。

它永远无法爬出来了。

讽刺的是,堵住这一切的塞子——就是它赖以存在的本身,就是它得以诞生地基石。

因此,它不再需要承载超越性的精神探索和个体灵魂的独特印记,它变成了精巧的娱乐、高效的信息载体、或纯粹的技术展示。

舒静关掉了光屏,巨大的失望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她。

她不需要再为生存出卖时间,却发现自己被出卖的那份渴望,在这个技术平权的世界里,同样无处安放。

她走到窗边,望着下方永恒翻涌的云海,静默的站立着。

“阿静姐姐,”阿浣的影像不知何时又悄悄出现了,猫耳朵完全耷拉下来,圆圆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声音轻轻的。

“你…你看起来好难过哦,是不是一直画画太沉闷了。”她笨拙地试图安慰,“别钻牛角尖嘛,每次我想不通那些特别大的让人头疼的问题时,我哥就总和我说:别硬想,要么去做点实实在在能摸到的事,要么…”她努力回忆着,“…就去问问不会骗人的石头。对,他老这么说!”

“哥哥?你也有哥哥吗。”舒静从自己的情绪中抽离出一丝注意力。

“嗯!他在地球军服役,驻守在地面云城的轨道防卫平台。是个超级臭屁的家伙!整天搞的自己很严肃一样,板着脸研究什么战术推演和能量护盾参数,装模作样的很。”阿浣撇撇嘴,猫耳朵嫌弃地抖了抖。

“他就总爱说什么数据会骗人,逻辑有局限,但宇宙不会说谎之类的怪话。喏,他上次休假回来,还送了我这个!”她得意地晃了晃手腕上那个精巧的莫比乌斯银环。

“呀,好漂亮的手环~”小光这时也飞了过来,接过了话茬。

“嘿嘿,他说这形状象征无限和循环,跟哲学石追求终极答案的精神有点像?反正我不懂啦!”

“哲学石?”舒静捕捉到这个陌生的、带着古老神秘气息的词汇。

小光颤动的翅膀光芒柔和地闪烁着,状似不经意地说到:

“对呀,阿静姐姐,如果你对‘意义’、‘存在’或者‘为什么这个时代会这样’之类的大问题感到困惑,也许真的可以去问问哲学石,它并非占卜工具呢,更像一个…沉默的宇宙坐标。”

“问…石头?”舒静突然感觉到了什么,好像一些稀碎的片段从手中握住又溜走。

柯罗低沉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种科普式的严谨:

“哲学石(Philosopher's Stone),是对位于‘静默回廊’(The Silent Corridor)星域深处,编号Xylos-7的特殊高密度星体的非正式称谓。

因其异常的物理特性——极端稳定的时空曲率、接近绝对零度的核心、能吸收转化特定宇宙弦振动——成为顶尖物理学、宇宙学及部分哲学派系的研究对象。其名称源于古传说,象征对宇宙终极真理的探求。访问需特殊许可及强时空稳定装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