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在战场的硝烟与火光中,萧峣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他还是个大孩子模样,但双眸中却闪烁着少年老成的光芒,仿佛经历了无数沧桑。他冷冷地看着眼前被俘的匈奴士兵,面无表情地下令道:“大将军常说,久战必亡。把他们绑在马背上,立即撤兵。”

萧峣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决断让周围的将士们感到震惊,但更多的是敬佩。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将领继承了大将军的智慧和胆识,能够在战场上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随着萧峣的一声令下,绥军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把带不走的辎重全部烧掉,火焰迅速蔓延,照亮了半边天空。

奔驰十余里后,萧峣终于回头望向了战场的方向。只见后方烈焰腾空而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仿佛连星辰都为之失色。熊熊的火焰如同恶魔的舌头,贪婪地吞噬着一切,连空气都仿佛被炙烤得扭曲了。

即便是作为这场战斗的胜利者,萧峣面对这样的场景仍然感到震惊。然而,他的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一丝表情,仿佛那漫天的火光、冲天的黑烟,都不能在他平静如水的脸上留下丝毫涟漪。

他知道,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火焰的每一道舔舐,都代表着无数生命的消逝;黑烟的每一次翻滚,都象征着家园的破碎。但这一切,都是他作为将领必须面对的。

同时,他也明白,这是胜利的必要代价。

只有彻底摧毁敌人的物资和补给,才能确保大绥的百姓不再受到匈奴的侵扰。他的决策,不仅是为了战场上的荣耀,更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

望着远方那熊熊燃烧的火焰,萧峣的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另一边的主战场上,柳枫所率领的绥军主力遭遇了强大的挑战。在阴山附近,他们与匈奴本部主力遭遇,这无疑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危、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

正当两军激战正酣之际,左贤王部突然从右翼加入战斗。打破了原有的战场格局。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柳枫迅速做出反应,他果断地命令前军韩亓和右军童晖合并,前去阻击左贤王部,保护自己的右翼不受威胁。

同时,柳枫率主力和左军后军与匈奴本部主力展开激战。他们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在战场上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而前军和右军顶住了来自左贤王部的强大压力,成功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然而,这场大战持续了一天之久,绥军阻击部队以少敌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前将军韩亓原来就是匈奴的小王投降过来的,见情势不妙,再次反水,带着自己所剩的本部兵马重新投降匈奴。

童晖的右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英勇。他们苦苦支撑了一天,为柳枫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然而,这样的代价是惨重的,近乎全体将士都战亡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的英勇和牺牲为整个战局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柳枫率本部兵马大破呼揭单于的匈奴主力,斩杀一万九千余人。

在主战场上,呼揭单于原本信心满满,但在得知应天侯和卜陆奇所率领的两支精锐部队折损的消息后,他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意识到,尽管自己能够击败绥军韩亓和童晖联合的三千骑兵,并迫使韩亓投降,但自己的损失之大已远超预期。这一消息像一把锐利的剑,刺入了呼揭单于的自信之心,使他无心再恋战。

在权衡利弊之后,呼揭单于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下令收军返回王庭。他深知,如果继续战斗下去,不仅可能无法取得更大的胜利,反而可能使自己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而此时的绥军,却因为这次胜利而士气大振,他们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

绥军又一次凯旋,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而这次胜利的光芒,几乎全部集中在了萧峣的身上,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表现,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尊敬。

然而,尽管绥军取得了显著的战果,但绥武帝的战前意图并未完全实现。他原本计划通过这一战围歼匈奴单于本部主力,进而占领阴山全部,彻底消除匈奴的威胁。但实际情况是,柳枫虽然重创了匈奴,却未能达成围歼的效果。

对此,绥武帝并未掩饰失望之情。尽管他对柳枫及其部下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柳枫及所率大部分将领均因此未获封赏。

但是,谁也不曾预料,投降匈奴的韩亓却“意外”地成就了绥武帝占领阴山的战略目标。

韩亓回到匈奴后,凭借其过去的身份和战斗经验,很快得到了呼揭单于的赏识。呼揭单于看重他的能力,封他为“临方王”,这一地位的提升不仅意味着他在匈奴内部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也让他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呼揭单于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韩亓。这一联姻不仅加深了韩亓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也让他成为了匈奴内部的重要人物。这样的转变,不仅让韩亓自己感到震惊,也让外界对他的未来充满了猜测和期待。

宴席上,韩亓向呼揭单于献计,“不如将王庭北迁到大漠以北,这样一来,绥军若想与匈奴主力决战,必然要派兵经过大荒漠地区和沼泽地带。而匈奴士兵则可以在荒漠以北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绥军如果来攻,等他们穿过沙漠已是粮草不济、疲惫不堪之师,然后我们打他个措手不及,不愁打不赢。”

左谷蠡王一听当庭驳斥道:“怎可如此轻易地将阴山让与绥人!”

匈奴王庭内部很快形成了主战派和暂避派。一些骁勇善战的武将坚信匈奴的荣耀不容侵犯,阴山以南作为匈奴的屏障,必须坚守,他们主张尽快组织兵力,再与绥军一战,夺回阴山以南的领地。

而另外一些被战争拖累得疲沓不堪的部落首领,以及那些更注重实际利益的决策者,则更倾向于暂避锋芒,休养生息以待来日。他们认为,目前的匈奴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若再次与绥军交战,恐怕难以取胜。而且,将王庭北迁,可以暂时避开绥军锋芒,给匈奴军队更多的时间来恢复元气,为未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王庭内,主战派和暂避派之间的争论愈发激烈。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但都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呼揭单于最终决定将王庭北迁,这个决定标志着困扰绥朝百年的匈奴,被正式赶出了漠南地区,阴山山脉首次全部纳入了中原政权的版图。

这一胜利对绥朝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自绥朝建立百年来,匈奴一直是绥朝的边境之患,不管侵扰这绥朝的领土和安宁。然而,这一次,绥朝通过坚定的决心和英勇的斗争,终于将匈奴赶出了漠南,彻底消除了这一隐患。

阴山山脉的纳入,不仅增强了绥朝的国防力量,也为绥朝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大军回到长安,萧峣的英勇和智谋得到了绥武帝的极高赞誉,他被封为“骁骑侯”,成为了长安城内最耀眼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朝廷和民间,一时风头无两。

这一日,萧峣从建章宫结束训练后,骑马回到了张府,这座他幼时居住和成长的地方。

阳光斜照,府邸的轮廓在光影中显得庄重而宁静。他心中虽然对母亲的生辰有所期待,但更多的是对即将与母亲相见的一丝忐忑。

萧峣幼时便跟随舅舅柳枫练习骑射,出入上林苑和未央宫的次数比回家的次数还多,和舅舅、姨母相处的时间比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特殊的家庭出身让他过早地成熟,并没有其他孩子跟母亲之间的那种浓厚亲情,他对母亲表现得反而有些生疏,更多的是出于守礼而显得尊重。

柳絮儿,他的母亲,一位温婉而坚韧的女子。自从她被绥武帝赐婚给太子詹事张晟后,就随张晟居住在张府。

张晟,绥朝开国功臣、还逆侯张释的曾孙,身份尊贵,掌管着柳皇后和太子的家事,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

萧峣走到府门口,只见母亲的贴身侍女方晴在那里等候。

方晴见到萧峣,立刻俯身施礼,声音柔和地传达了柳絮儿的吩咐:“少爷,夫人请您先去后院叙话。”

萧峣微微皱了皱眉,他的脸上虽未露出过多的表情,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未知情况的关切。他沉声问道:“何事?”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不耐烦,这是因为他习惯了行伍中的直截了当,不喜欢拐弯抹角。

方晴虽已贴身服侍柳絮儿数年,但面对萧峣这位常年在行伍训练,且周身自带一股杀伐之气的少爷,心中总是有些畏惧。她感受到萧峣的不耐烦,心中一紧,更加不敢抬眼看他,只低声回复道:“回禀少爷,奴婢不知,夫人只说先请您去后院,之后再去前厅用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