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次招惹

“谢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明年九月,我们能在津南大学的校园里再次相遇!”

李斯巧站到讲台下面,朝同学们深深鞠躬。

学术报告厅里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掌声,经久不息。

黄时雨一边鼓掌一边想,像李斯巧学姐这样优秀的人,大概走到哪里都是很受欢迎的存在吧。

黄时雨快速合上本子,把笔插到书页上,“笙笙,快走,时间不等人!”

“去哪儿?”

齐章年好奇地问道。

“她想去要李斯巧学姐的微信。”

来不及解释这么多了,黄时雨牵起吴笙笙的手就沿着阶梯往讲台上走。

学校举行名师大讲堂这几天,黄时雨特意向黄妍女士申请了手机使用权,可以把手机带到学校里,为的就是可以勇敢出击,和优秀的学长学姐建立联系。

李斯巧正在讲台侧面跟学校领导交流,目前看起来还没有要走的意思。

趁着几位领导们聊天的空隙,黄时雨不再犹豫,直接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学姐您好,我叫黄时雨,能不能有幸加上你的微信啊,我特别想报考津南大学,希望能跟你多交流交流。”

李斯巧几乎没有犹豫,非常爽快地从包里拿出手机,亮出二维码,“当然可以,你扫我吧!”

黄时雨的扫码界面早就打开了,她举起手机靠近,“滴”的一声就显示出了李斯巧的微信界面。

“好了,谢谢学姐!”

黄时雨激动得像过年吃到糖果的小朋友,在原地激动地挥动双臂捶了几下空气。

“斯巧,走吗?”

黄时雨抬头,一个穿着短款牛仔外套,黑色直筒裤的男生从外面走进来。他背着一个女士编织小包,手里拿着遮阳伞和白色水杯,径直走到李斯巧身边才停下。

这个男生有点内双,眼尾微微上扬,看起来显得精明又有些勾人的意味,明显的卧蚕又给这双眼睛增添了不少温柔的色彩,嘴唇颜色比较红润,符合网上说的“靠谱男人”的评判标准。

黄时雨不知道怎么想的,看到李斯巧接过男生手中的水杯时,忍不住脱口而出——

“学姐,你们好般配啊,真的!”

李斯巧微微一愣,转头和男生相视一笑,然后朝黄时雨点点头,“谢谢你哦。”

刚走出学术报告厅,李斯巧就通过了黄时雨的微信好友申请。

加上一个人的微信,对于黄时雨来说的头等大事,就是去围观人家的朋友圈。

没想到李斯巧还挺爱发朋友圈的,各种自拍、美食、风景图都有,大部分还是plog形式,边框、花字、表情包都熟练运用,跟网上那些美女博主做得不差上下。

黄时雨把吴笙笙也拉过来,两人小脑袋凑在一起欣赏李斯巧的“人类高质量朋友圈”。

“笙笙,你说我以后能成为李斯巧学姐这样的人嘛,把方方面面都经营得很好,当一个全能型美女?”

吴笙笙偏过头把黄时雨上下打量了一番,摇摇头——

“不能。”

“?”

吴笙笙预感到自己可能要遭打,立刻松开黄时雨的胳膊往前跑,“因为你不是走优雅路线的!”

“吴笙笙,你站住!”

黄时雨在后面疯狂追赶。

一路追到教室门口,黄时雨才终于拽住了吴笙笙的衣领。

“黄时雨,快过来!”

黄时雨抬头,小赵姐正焦急地勾着手指呼唤她,像是有什么大事。

小赵姐坐在教室最里面的倒数第二排,黄时雨迈过好几个横在路中间的大箱子,才千辛万苦地抵达。

还没等黄时雨发问,小赵姐就忍不住脱口而出,“出辩题了!”

“是什么?”

黄时雨凑过去看小赵姐桌子上摆着的文件。

“这个,”小赵姐指着辩题和对手,“辩题为是/否应该以成败论英雄,对手是高二四班、五班代表队,我抽到的是反方。”

按照表格上的安排,还有整整五天时间,可以充分准备。

“行,我知道了,”黄时雨点点头,“一会儿吃完饭回来可以先简单讨论一会儿。”

下午放学,黄时雨没有跟吴笙笙去食堂吃饭,而是跟小赵姐一起去小超市买了一些零食,参加辩论的四人在活动室一起讨论五天后的正式比赛。

排兵布阵跟上一次保持不变,四个人一边吃一边阐述各自的观点,在距离上课仅剩十分钟的时候,终于完成了破题,得到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分论点。

“来!”

黄时雨主动伸出手,手背朝上放在中间。

紧接着祝则溪的手轻轻放上来。

熊毅丰和小赵姐的手也放上来。

“三、二、一,加油!”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只剩最后一个半月的冲刺时间了。黄时雨每次经过小花园,都能听到教室里的老师在苦口婆心地打鸡血,要么是用以前教过的学生来当例子,要么是邀请同学们齐声诵读或宣誓,反正不管哪一种,都是通往高考成功的必修课,也是高中生活里最鲜亮的散文诗。

“学姐,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自从加上李斯巧,除了打招呼外,两人还没正式交流过。

明天正好是周六,不用早起,黄时雨就想着能否借此机会交流交流。

“可以呀,我现在有空,”对面很快传来了答复。

既然有这么好的资源摆在面前,黄时雨就想着能不能向前辈取取经,问问关于大学和专业志愿的选择问题。

“学姐,你当初是怎么确定大学选什么专业的?”

黄时雨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大多源自于小学时期妈妈给报的兴趣班。不管自己内心是否真的喜欢,黄时雨都坚持学了下来,虽然不敢说精通,但好歹也算一门特长。

也许在外人看来,黄时雨多才多艺,似乎能“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于黄时雨本人来说,她还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学什么。

截至目前,黄时雨的人生都是按部就班在进行的,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几乎没有经历任何主动选择的机会。

前两天听到吴笙笙明确表示自己想学人工智能,黄时雨也感觉是时候考虑一下关于大学专业的规划了。

“是这样,我本科就是学金融的,是因为我本身数学很好,跟数字打交道很擅长,同时,我还在高中时看过一点点大学的金融教材,虽然看不大懂,但是至少能感觉到我对这个感兴趣,是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的,所以最后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你呢,你有没有什么大体感兴趣的方向?”

感兴趣的方向?

黄时雨仔细回想了一下。

自己似乎很擅长跟别人打交道,不管跟谁都能很快玩到一起,同时也很喜欢观察别人,了解别人的想法和追求,特别是当某些情况跟自己原本理解的不一样的时候,黄时雨就特别愿意深入思考,并会在心里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有不同。

黄时雨把这些情况如实告诉了李斯巧。

大概隔了接近十分钟,对面才发来新消息——

“我觉得,你可能会愿意学人文社科方向的专业,比如政治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之类的,因为你愿意思考,而且对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有所好奇,所以应该会很适合。”

人文社科类专业,黄时雨用浏览器搜索了一下。

果然,跳出来一个详细介绍页面。

里面说人文社科类专业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称,细分方向涵盖语言、法律、教育、新闻传播等领域,主要聚焦于社会运行规律。

“哦好的,谢谢学姐,那我再多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回完微信,黄时雨又继续搜索,大致了解了各个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把其中重要的部分抄到了一张A4纸上,然后叠好放在了抽屉里。

人文社科……

黄时雨翻了个身,把脸埋在枕头里,又猛地仰起来。她盯着天花板看了很久,直到怀里的小熊玩偶不小心掉下床,才突然从这场思考中抽离出来,趴到床边伸手去捡。

原来了解到自己未来的方向,会让人既兴奋又害怕,窗外的月光悄无声息漏进来,好像给夜晚编织了一场梦。

人的行为……

社会的运行规则……

是有人制定了高中生谈恋爱算早恋的规则吗?

是有人给有些父母灌输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吗?

又是有人让人们习惯于把学习成绩当成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吗?

黄时雨没学过任何理论,只是按照手机上搜到的内容,把这些“常识”在脑海里浅浅过了一遍。

所有这些让现在的黄时雨想不明白的问题,也许就是社会潜在的运行规则,它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把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当作提线木偶一样摆弄,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这些外在因素就在日复一日的运作中被内化为自身思想,从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这个暑假,我也来找一本社会学方向的书读一读吧,黄时雨在心里暗下决心。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