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的战火,从未因一方的暂时沉寂而真正停歇。
沈言澈团队在经历了线下骚扰的失败和法律的反制后,明面上的“深情牌”和煽动粉丝的策略暂时收敛,但暗地里的舆论攻势却转向了更隐蔽、也更恶毒的方向。
几篇看似“客观分析”,实则夹带大量私货的“深度文章”开始在一些娱乐论坛和自媒体平台悄然流传。
文章的标题起得颇具迷惑性,诸如《深度剖析:‘殡葬师男友’背后的光环与争议》、
《爱情还是冲动?理性看待‘白月光’的选择》等等。
文章内容不再直接进行人身攻击或职业歧视,而是采用了更“高级”的黑法。
它们“肯定”周砚在其专业领域的“可能存在的”能力,但话锋一转,开始大肆渲染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
用看似理性的口吻,提出一连串引导性极强的问题:
“选择一个终日与死亡为伴的伴侣,长期生活在那种压抑的氛围下,对心理健康真的没有影响吗?”
“他的情绪如此‘稳定’,是天生如此,还是职业磨砺出的……某种‘麻木’?”
“这样的职业背景,在未来子女教育、社会交往中,是否会带来无形的压力和歧视?”
“爱情固然伟大,但婚姻是现实的,当激情褪去,每日面对的是他身上可能携带来的、看不见的‘负能量’和‘晦气’,这份感情真的能持久吗?”
...
这些文章,通篇不提“晦气”二字,却字字句句都在暗示和放大这种偏见
它们将周砚的职业从一个中性的专业领域,扭曲成一个充满心理暗示和负面联想的符号,
试图从更深的心理层面和未来规划上,动摇林溪的选择,
并引导公众对周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和恐惧。
这一招,比单纯的辱骂阴险得多。
它披着“理性探讨”的外衣,更容易迷惑和误导那些摇摆不定的路人。
这些言论自然也传到了市殡仪馆。
这个平日里外界讳莫如深、内部却自成体系的小社会,并非与世隔绝。
午休时间,员工食堂里。
几个年轻的礼仪师和火化炉操作工凑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刷着手机,脸色都不太好看。
“妈的!这帮人还有完没完!变着法儿的黑周哥!”
一个脾气火爆的年轻礼仪师小陈忍不住骂了一句,把筷子拍在餐盘上,发出不小的声响。
“就是!说我们行业压抑?
他们天天在娱乐圈那个大染缸里争名夺利就不压抑了?”
“还负能量?
我们送逝者体面离开,安抚生者悲痛,这他妈是积德!是正能量!”
“我看他们就是嫉妒!
嫉妒周哥能力强,还找到了林溪姐那么好的女朋友!”
...
众人七嘴八舌,义愤填膺。
他们平日里或许各有各的性格,但在面对外界对他们这个群体、尤其是对他们公认的技术核心和精神标杆周砚的污名化时,同仇敌忾的情绪空前高涨。
“都吵吵啥呢?”一个浑厚的声音传来。
只见老王端着他的标志性大号不锈钢饭盆,乐呵呵地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在小陈旁边。
他依旧是那副憨厚微胖的模样,工作时一丝不苟的西装换成了宽松的工装T恤,但眼神里却闪着精明的光。
“王哥,你看网上这些屁话!”
小陈把手机递过去,屏幕正显示着那篇质疑周砚心理健康的文章。
老王眯着眼,快速扫了几眼,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但并没像年轻人那样怒气冲天。
他扒拉了一大口饭,嚼了几下,含糊不清地说:
“哦,这个啊,看到了。跳梁小丑,哗众取宠罢了。”
“可是王哥,他们这么胡说八道,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会当真的!”
另一个年轻同事着急道,
“这不是败坏周哥名声吗?
以后说不定还会影响他评先进、升职呢!”
老王放下筷子,拿起旁边的保温杯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
“你们啊,还是太年轻。
跟这些人对骂?
那是自降身价,还给他们蹭热度的机会。”
他环视了一圈围拢过来的年轻同事们,压低了声音,带着点神秘的意味:
“咱们啊,得用咱们的方式。”
“咱们的方式?”小陈等人面面相觑。
“没错。”
老王掏出自己的手机,那是一个屏幕硕大、看起来颇为结实的国产机型,
“咱们这些人,别的没有,就是见过的事儿多,心态稳,而且——”
他迟疑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带着点痞气的笑,
“——讲起道理来,那都是一套一套的,都是从生死线上悟出来的实在话。”
他点开几个常用的社交平台和本地论坛APP,继续说道:
“他们不是装理性吗?那咱们就跟他们好好‘理性’一下。
咱们不骂人,不吵架,就摆事实,讲道理。”
老王开始分配任务,像个运筹帷幄的军师:
“小陈,你文笔好,上次那个‘青少年死亡教育重要性’的汇报材料写得就不错。
你去那几个论坛,开个帖子,就用咱们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
说说咱们这行是怎么帮助家属走出悲痛、怎么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的。
重点突出‘生命教育’和‘人文关怀’,冲淡他们搞的那些阴间暗示。”
“小李,你不是经常在短视频平台记录咱们单位的日常绿化、还有那些家属送的锦旗吗?
继续发!
多发点阳光的、正能量的,让大家看看咱们这儿不是他们想象中那么阴森。”
“还有你们几个,”
他指着另外几个年轻同事,
“看到有那种被误导的评论,别急着怼,心平气和地去解释。
就用咱们培训时学的那套话术,讲讲现代殡葬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讲讲我们上岗需要多少心理培训和职业道德规范。”
老王一番话,让众人眼睛都亮了。
是啊!
与其无能狂怒,不如发挥自己的优势,用专业和事实说话!
“可是王哥,”
小陈还是有些担心,
“咱们这些人发声,力量是不是太小了?能有人看吗?”
老王嘿嘿一笑,晃了晃手机:
“别忘了,咱们这行,接触的人三教九流,哪个行业的都有?
我认识几个干自媒体运营的家属,以前帮过他们忙,打个招呼,让他们帮咱们这些‘正能量’内容稍微推一推,不难。
再说了,”
他挑了挑眉,
“你们不觉得,咱们这群‘来自阴间的专业水军’,画风清奇,本身就挺有话题度的吗?”
众人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之前的愤懑一扫而空。
没错,他们这个身份,在网络上本身就是一种“反差萌”,只要内容过硬,态度端正,反而可能起到奇效。
说干就干。
...
午休结束后,市殡仪馆的年轻员工们,仿佛接到了一个无声的动员令。
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开始在各自的网络阵地上,用朴实无华却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分享着工作中的点滴感悟,普及着殡葬知识,回应着那些恶意的揣测。
没有组织严密的控评,没有铺天盖地的水军,只有一个个真实的、来自这个特殊行业的从业者,用他们看惯生死后的通透和乐观,在网络上发出微弱却坚定的声音。
【(来自小陈的论坛长文节选)……很多人害怕我们,觉得我们身上有‘死气’。
但我想说,正是因为见过太多离别,我们才更懂得珍惜眼前人,更理解生命的重量。
每一次细致的修复,每一次庄重的仪式,不是为了渲染悲伤,而是为了给生者一个好好告别的机会,是为了让爱和思念,有一个体面的寄托……】
【(来自小李的短视频配文)今日单位花园,阳光正好。
收到家属感谢信,说我们让他们的父亲‘像睡着了一样安详’。
其实,能让生者得到安慰,让逝者保有尊严,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
这里没有晦气,只有对生命的尊重。】
【(某同事在恶意评论下的回复)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心理影响问题,据我所知,我们单位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和团建活动,员工心理健康指数是纳入考核的。
而且,情绪稳定是因为我们需要给悲痛中的家属提供支持,这是一种专业素养,而非麻木哦。】
...
这些画风迥异于娱乐圈粉黑大战的发言,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但渐渐地,一些被“理性黑稿”误导的网友,在接触到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声音后,开始产生了疑惑和反思。
【咦?好像……他们说的也有道理?】
【我之前还真被那些文章带偏了,觉得这行业有点那啥……现在看,是我想当然了。】
【这些殡葬小哥小姐姐们说话好温柔,好有道理啊!】
【哈哈哈‘来自阴间的专业水军’,这个自称绝了!突然觉得他们有点可爱怎么回事?】
...
老王策划的这次“民间自发正名行动”,虽然规模不大,却像几股清澈的溪流,悄然汇入被刻意搅浑的舆论场,开始发挥其涤荡作用。
他们用专业、真诚和一点点自嘲的幽默,意外地打破了大众对殡葬行业的刻板印象,甚至吸引了一批被这种“反差萌”和生死哲学圈粉的网友。
一种微妙而积极的舆论转向,正在网络的某些角落,悄然发生。
周砚对于同事们的暗中相助,并非全然不知。
他在食堂听到只言片语,也在网上看到了那些风格独特的“科普”和“回应”。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在一次下班时,遇到正拿着手机认真打字回复网友的老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去一瓶冰镇饮料。
“谢了。”
他言简意赅。
老王接过饮料,拧开灌了一大口,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
“嗐,谢啥!咱们‘阴间兄弟’帮‘自己人’,天经地义!”
周砚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点了点头,转身走向他那辆黑色的殡仪车。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身后那栋庄严肃穆的建筑融为一体,
仿佛预示着,这场守护与进击的战役,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