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论进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如两个概念真正构成了逻辑上的对立,也就是说其中的一个含义是另一个的补充,那么,实际上从一个概念就可以得出另一个概念来。
即便我们有限的智力不能一眼就看清这两个概念,不能只是根据它们的对立,就从一个完整的含义中得出另一个完整的概念来,但是这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来说,无论如何也是一个重要的说明,而对它的很多部分来说,是足够的说明。
所以,我们认为《防御》一篇前几章中与进攻有关的各点就是相应地对进攻的充分的说明。
但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是这样,进攻的全部问题在那里是决不能完全阐述完毕的,所以,当概念的对立不是像在《防御》一篇前几章中那样直接涉及概念的基本部分时,我们自然就不能单从《防御》一篇所论述的内容中直接推论出关于进攻要论述的内容。
变换立足点可以令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事物,因此,对于从较远的立足点概略地考察过的东西,自然应该从较近的立足点加以考察。
这样做就可以对思想做全面的说明,而且在这里,有关进攻所要论述的,有不少也是对于防御的进一步说明。
因此,我们在研究进攻时多半会遇到我们在研究防御时曾经讨论过的问题。
但,我们不打算按照大多数工兵教程的做法,在论述进攻时避而不谈或者全部否定在论述防御时所提出的防御的一切积极价值,我们也不打算证明,对付每种防御手段总有某种绝对可靠的进攻手段,这样做是违背事物的性质的。
防御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弱点,虽然它的长处不是不可制服的,但做到这一点要付出得失极不相当的代价,这点从任何立足点来看都必然是正确的,要不就会自相矛盾。
另外,我们也不打算详尽地探讨对付每一种防御手段的进攻手段;每一种防御手段都会引起一种进攻手段,但是后者通常是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先从防御的立足点转到进攻的立足点就可以认识的。
一种进攻手段是随着一种防御手段的出现而出现的。
我们计划在探讨进攻的每一个问题时说明进攻所特有的。
间接由防御引起的情况,因为我们采用了这种论述方法,在本篇中就必然会包含一些在《防御》一篇中没有与之相应内容的章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战略进攻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已说过,战争中的防御决不是绝对的等待和抵御,也就是说,决不是完全的忍受,而只是一种相对的等待和抵御,所以多少带有一些进攻因素。同样,进攻也不是单一的整体,而是连续同防御交错着的。但是,二者的差别在于:没有还击的防御是根本无法设想的,还击是防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进攻却不是这样。攻击或者进攻行动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原来并不需要防御,只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不得不把防御作为一种不得已的下策而加以采用。这是因为,首先。进攻行动不可能持续不断地一直进行到最后,中间要有平静的时间,在进攻行动停止了的这种平静时期,自然而然就会出现防御状态;其次。进攻的军队通过的。为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并不总是能受到进攻本身的掩护的,须专门加以防护。
所以,战争中的进攻行动,特别是战略上的进攻行动,是进攻和防御的不停的交替和结合,但不能把进攻行动中的防御看作是进攻的有效准备和加强,即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有效因素,而只能看成是一种不得已的下策,是一种阻碍前进的阻力,是进攻的原罪,是进攻的致命伤。我们所以说防御是一种阻力,是因为,假如说防御不能对进攻产生有利的影响,那么仅由于它所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就必然能削弱进攻的效果。但是,任何进攻都包含的这个防御因素,是不是可能对进攻不发生实际的不利影响呢?既然我们承认进攻是较弱的作战形式,防御是较强的作战言式,好像就应从中得出结论:防御对进攻不会发生实际的不利影响,因为,当兵力还足以采用较弱的作战形式时,采用较强的作战形式必然会更加绰绰有余。通常说来,也就是从主要的方面来看,这是对的,至于怎样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将在《关于胜利的顶点》一文中再作详细的探讨。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构成战略防御的优越性的理由之一正在于,进攻本身不能不搀杂防御,而且搀杂一种极其无力的防御;进攻从防御中所得到的是防御中最有害处的因素;就整个防御说的问题不能认为对此因素也是适用的,所以,这些防御因素能在实际上削弱进攻是不难理解的。正是在进攻中产生了无力的防御的时刻,防御中的进攻因素才能积极地发生作用。在一天战斗后常随之而来的十二小时的休息时间里,防御者和进攻者的处境是如此不同啊!防御者是在自己选定的。很熟悉的。准备好了的阵地上,而进攻者却像盲人那样摸索着进入行军野营地。当为了重新筹备给养或者等待增援等等而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时,防御者是在自己的要塞与仓库的附近,而进攻者却像是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但任何进攻都不得不以防御告终;至于这时的防御是什么样的防御,这取决于具体情况;若敌人的军队已经被消灭,情况可能很有利,如果敌人的军队没有被消灭,情况也可能很困难。虽然这种防御已不再是进攻本身的一部分,但它的特点必然反过来对进攻产生影响,并且对决定进攻的价值起着一定的作用。
从以上的考察中能够得出结论:每次进攻时,都须考虑在进攻中必然会出现的防御,以便能够看清进攻中的弱点,并对此有所准备。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进攻本身完全是始终如一的,防御却根据等待这一因素减少的程度而可以分成许多等级,所以就产生了彼此极不相同的防御方式,这一点我们在《抵抗方式》一章中已讨论过了。
因为进攻只有一个有效因素,进攻中的防御只不过是一种累赘的阻力,因此进攻不像防御那样有不同的方式。诚然,进攻在威力。速度和力量方面是有巨大差别的,但是此种差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方式上的不同。当然,人们可以设想,进攻者为了顺利地达到目标,偶然也选择防御的形式,譬如占领一个有利阵地,以等待敌人的进攻。但是这种情况极为少见,我们向来是根据现实情况给概念和事物分类的,所以可以不必考虑这种极其少见的情况。所以,进攻没有像防御的抵抗方式那样的不同的等级。最后,进攻中可以使用的手段通常只限于军队,假如有的重地位于敌人战区附近并对进攻起显着作用,当然也应包括在这种作战力量之内。不过要塞的这种作用将随军队的前进而越来越小;而且很显然,自己的要塞在进攻中决不可能起到防御中那样重大的作用(防御时要塞往往成为主要的手段)。关于民众的支持,只有在居民对进攻者抱有好感而不是对本国的军队有好感时,进攻者才能得到它。进攻者也可能有同盟者,但只是特殊的或者偶然的情况使他有同盟者,进攻行动本身并不必然会带来同盟者。所以,若在防御时,我们可以把要塞。民众武装和同盟者都列入抵抗手段的范围,那么在进攻时,我们就不该这样做。在防御中能得到这些手段是防御的性质决定的,而在进攻中,却很少能得到这些方法,即便能得到它们,也大多是由于偶然的原因。
我们已说过,战争中的防御决不是绝对的等待和抵御,也就是说,决不是完全的忍受,而只是一种相对的等待和抵御,所以多少带有一些进攻因素。同样,进攻也不是单一的整体,而是连续同防御交错着的。但是,二者的差别在于:没有还击的防御是根本无法设想的,还击是防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进攻却不是这样。攻击或者进攻行动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原来并不需要防御,只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不得不把防御作为一种不得已的下策而加以采用。这是因为,首先。进攻行动不可能持续不断地一直进行到最后,中间要有平静的时间,在进攻行动停止了的这种平静时期,自然而然就会出现防御状态;其次。进攻的军队通过的。为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并不总是能受到进攻本身的掩护的,须专门加以防护。
所以,战争中的进攻行动,特别是战略上的进攻行动,是进攻和防御的不停的交替和结合,但不能把进攻行动中的防御看作是进攻的有效准备和加强,即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有效因素,而只能看成是一种不得已的下策,是一种阻碍前进的阻力,是进攻的原罪,是进攻的致命伤。我们所以说防御是一种阻力,是因为,假如说防御不能对进攻产生有利的影响,那么仅由于它所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就必然能削弱进攻的效果。但是,任何进攻都包含的这个防御因素,是不是可能对进攻不发生实际的不利影响呢?既然我们承认进攻是较弱的作战形式,防御是较强的作战言式,好像就应从中得出结论:防御对进攻不会发生实际的不利影响,因为,当兵力还足以采用较弱的作战形式时,采用较强的作战形式必然会更加绰绰有余。通常说来,也就是从主要的方面来看,这是对的,至于怎样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将在《关于胜利的顶点》一文中再作详细的探讨。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构成战略防御的优越性的理由之一正在于,进攻本身不能不搀杂防御,而且搀杂一种极其无力的防御;进攻从防御中所得到的是防御中最有害处的因素;就整个防御说的问题不能认为对此因素也是适用的,所以,这些防御因素能在实际上削弱进攻是不难理解的。正是在进攻中产生了无力的防御的时刻,防御中的进攻因素才能积极地发生作用。在一天战斗后常随之而来的十二小时的休息时间里,防御者和进攻者的处境是如此不同啊!防御者是在自己选定的。很熟悉的。准备好了的阵地上,而进攻者却像盲人那样摸索着进入行军野营地。当为了重新筹备给养或者等待增援等等而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时,防御者是在自己的要塞与仓库的附近,而进攻者却像是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但任何进攻都不得不以防御告终;至于这时的防御是什么样的防御,这取决于具体情况;若敌人的军队已经被消灭,情况可能很有利,如果敌人的军队没有被消灭,情况也可能很困难。虽然这种防御已不再是进攻本身的一部分,但它的特点必然反过来对进攻产生影响,并且对决定进攻的价值起着一定的作用。
从以上的考察中能够得出结论:每次进攻时,都须考虑在进攻中必然会出现的防御,以便能够看清进攻中的弱点,并对此有所准备。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进攻本身完全是始终如一的,防御却根据等待这一因素减少的程度而可以分成许多等级,所以就产生了彼此极不相同的防御方式,这一点我们在《抵抗方式》一章中已讨论过了。
因为进攻只有一个有效因素,进攻中的防御只不过是一种累赘的阻力,因此进攻不像防御那样有不同的方式。诚然,进攻在威力。速度和力量方面是有巨大差别的,但是此种差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方式上的不同。当然,人们可以设想,进攻者为了顺利地达到目标,偶然也选择防御的形式,譬如占领一个有利阵地,以等待敌人的进攻。但是这种情况极为少见,我们向来是根据现实情况给概念和事物分类的,所以可以不必考虑这种极其少见的情况。所以,进攻没有像防御的抵抗方式那样的不同的等级。最后,进攻中可以使用的手段通常只限于军队,假如有的重地位于敌人战区附近并对进攻起显着作用,当然也应包括在这种作战力量之内。不过要塞的这种作用将随军队的前进而越来越小;而且很显然,自己的要塞在进攻中决不可能起到防御中那样重大的作用(防御时要塞往往成为主要的手段)。关于民众的支持,只有在居民对进攻者抱有好感而不是对本国的军队有好感时,进攻者才能得到它。进攻者也可能有同盟者,但只是特殊的或者偶然的情况使他有同盟者,进攻行动本身并不必然会带来同盟者。所以,若在防御时,我们可以把要塞。民众武装和同盟者都列入抵抗手段的范围,那么在进攻时,我们就不该这样做。在防御中能得到这些手段是防御的性质决定的,而在进攻中,却很少能得到这些方法,即便能得到它们,也大多是由于偶然的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打败敌人是战争的目标,消灭敌人的军队是手段,无论在进攻中还是防御中都是如此。利用消灭敌人的军队这一手段,防御可以转入进攻,进攻可以占领国土。所以占领国土是进攻的目标,但占领国土不必是占领全部国土,可以仅是占领国土的一部分。一个省份。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要塞等等。所有这些在媾和时都有充分的价值,是进攻者的政治资本,进攻者或者可以占有它们,或可以用它们来交换别的东西。
因此,战略进攻的目标,能从占领全部国土起一直到占领一个最不重要的地方为止。一旦这个目标达到了,并且进攻停止了,就会出现防御。这样看来,好像可以把战略进攻设想为一个有一定界限的单位。但,如果我们实际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现象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觉,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在现实中,进攻活动,也就是进攻的企图和措施,经常不知不觉地以防御为其终点,正如防御计划以进攻为其终点一样。要占领什么地方,统帅很少能。至少不是经常能够预先精确地予以规定的,这要根据事态的发展来决定。有时候,他进攻的进展比他预定的要远一些,经过一段短时间的平静之后,他的进攻又获得了新力量,但是我们不能把平静前后的行动看成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动。有时,他停止进攻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要早一些,但他没放弃他的进攻计划,没转入真正的防御。从以上所说的可以看出,如果说成功的防御可以不知不觉地转为进攻,那进攻也可以不知不觉地转为防御。如果人们想要正确地运用我们关于进攻所作的一般论述,就须注意上面所述大小不同的战略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进攻力量的减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进攻力量的削弱是战略上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具体场合能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决定着进攻者能不能正确地判断当时他能做什么。
绝对力量之所以会削弱是由于:
要达到进攻的目标,也就是占领敌人的国土;
进攻的军队需要占领自己背后的地区,以便保障自己交通线的安全与维持生存;
战争伤亡与疾病减员;
远离补充来源地;
围攻或者包围敌人的重地;
努力程度渐渐下降;
同盟的散解。
然而,同这些削弱进攻力量的原因相对的,还有一些能加强进攻力量的原因。很明显,只有把这两种不同的原因比较一下,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例如,进攻一方力量的削弱可能部分地或者全部地为防御一方力量的削弱抵消,甚至比防御一方力量的削弱要小得多。不过后一种情况是很少见的。我们进行比较时,绝不该总是考虑双方在战场上的全部军队,而是应该考虑双方在前面或在决定性地点上相对峙的军队。譬如法军在奥地利和普鲁士的情况,法军在俄国的情况;联军在法国的情况,法军在西班牙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章 |进攻的顶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进攻中取得的胜利是已经存在的优势的结果,确切地说是由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共同造成的优势的结果。我们在前一章已指出,进攻力量会逐渐削弱。当然优势也可能是逐渐增长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优势总会是逐渐减弱的。进攻者可像买东西一样获得一些在媾和谈判时对他有利的条件,但是他必须先以自己的军队为代价付出现款。若进攻者能够把自己日益减弱的优势一直保持到媾和为止,那么他的希望就达到了。有的战略进攻能直接导致媾和,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大多数战略进攻只能进行到它的力量还足以进行防御来等待媾和的那个时刻为止。超过这一刻就会发生剧变,就会遭到还击,这种还击的力量通常比进攻者的进攻力量要大得多。我们把这个时刻叫做进攻的顶点。因为进攻的目的是占领敌人的国土,因此进攻必然会进行到优势消失为止。这就促使进攻者向目标推进,而且也很容易令他超过预定的目标。如果我们想到,在比较双方力量时需要考虑众多因素,那就不难理解,在很多场合要确定交战双方究竟谁占有优势是多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一切往往取决于不十分可靠的想象力。
所以,问题在于靠迅速而准确的判断来发现进攻的顶点。从表面上看来,这里好像有矛盾。既然防御是一种比进攻强的作战形式,那么人们可能会认为进攻决不可能超过顶点,因为,当力量还能够用于较弱的作战形式时,它用于比较强的作战形式一定是绰绰有余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章 |消灭敌人的军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消灭敌人军队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应该怎样理解呢?要付出什么代价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意见:
只消灭为达到进攻的目标所必需消灭的那一部分军队;
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的部队;
在保存自己军队力量的前提下消灭敌人军队;
从第三点还可以引伸出一点,就是进攻者只在有利的时机消灭敌人部队。对进攻的目标来说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发生的,这一点在第三章中已谈过了。
战斗是破坏敌人作战力量的仅有手段,当然,它能够通过两种方式达到目的:直接的;间接的(即通过各种战斗的安排)。所以,如果说会战是主要的手段,那就是说它并不是仅有的手段。占领一个要塞,占领一部分国土,这本身已是对敌人作战力量的一种破坏,而且还能够导致对敌人作战力量的更巨大的破坏,也就是说它同时又是一种间接地破坏敌人作战力量的方法。
占领一个未设防的地区,除了直接达到某种预定的目的之外,也可以看作是对敌人作战力量的一种破坏。所以诱敌人离开它占领的地区所起的作用,和我们占领敌人未设防地区的作用很相近,所以只能把它同占领未设防的地区同样看待,不能把它看作是真正用战斗取得的成果。这些手段在许多情况下被估价过高,但实际上它们很少具有一次会战那样的价值。与此同时,在采用这些手段时,往往还有一种危险:人们可能看不到这些手段会令他们陷入不利的境地。由于采用这些方法付出的代价很小,所以它们十分有诱惑人的力量。
这些手段在任何时候都应看作是较小的赌注,它们只能带来较小的利益,只能在条件有限和动机较弱的场合使用。在此种场合,显然它们比没有目的的会战好一些,因为没有目的的会战即便获得胜利,它的成果也是无法充分利用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章 |进攻会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关于防御会战所谈的一切,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进攻会战。
为了让读者能清楚地认识防御的本质,我们研究防御会战时只考察了防御特性表现得最明显的会战。但这样的防御会战毕竟是极少的,大多数的防御会战是半遭遇战,在这种会战中,防御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已消失。在进攻会战中情况却不是这样,进攻会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着自己的特性,且当防御者越不是处于真正防御的状态,进攻会战的特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即便在特性不十分明显的防御会战中,以及在真正的遭遇战中,双方所进行的会战特性总还会有一些差别的。进攻会战的主要特点是一发起会战就进行包围或者迂回。
很明显,在战斗中使用包围确实能带来很大的利益,这是个战术上的问题。进攻者不能因为防御者具有对抗包围的手段就放弃这一利益,由于只有在防御者的其他条件很适于防御者采取对抗包围的手段时,进攻者才不能使用包围这一手段。但是防御者为了要顺利地对包围者进行反包围,就应该占领经过周密选择而且工事良好的阵地。但更为重要的是,防御者并不能在实际上取得防御所提供的所有利益。何况大多数的防御只是一种可怜的应急手段,也就是说防御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很窘困和危险的境地,他是在估计到最不利的情况即将到来,暂时决定在半路迎击进攻者的。所以,利用包围甚至变换正面进行会战。本来是交通线的位置有利时应该采取的手段,却通常成为精神和物质占优势时采取的手段了,譬如马伦哥。奥斯特里茨。耶纳等会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第一次会战时,由于进攻者还在国境附近,他的基地即便不比防御者的基地优越,也大多是很大的,因此他也敢于采取一些冒险的行动。至于翼侧攻击,即在会战中变换正面作战,却比包围更为有效。有人认为在进行战略包围时,一开始就应该如布拉格会战那样,同时进行翼侧攻击,此看法是错误的;战略包围同翼侧攻击很少有共同之处,而且是一种很危险的行动,关于这一点,在论述对战区进攻的问题时要进一步说明。假如说,在防御会战中,统帅要求尽量推迟胜负决定的时刻,以便赢得时间(因为防御会战如果在日落前胜负未定,通常就是一次胜利的会战),那在进攻会战中,统帅就要求胜负决定的时刻马上到来。可是,另一方面进攻者如果操之过急,就会带来很大的危险,由于这会造成兵力过大的消耗。进攻会战的一个特点是在多数情况下敌情不明,进攻会战的确像在陌生的环境里探索。在进攻会战中愈是情况不明,就愈需要集中兵力,就越需要多采用迂回,少采用包围。胜利的主要果实要在追击中才能得到,这一点我们在第四篇第十二章中已说过。因此,追击在进攻会战中自然比在防御会战中更加是整个行动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章 |渡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条横断进攻方向的大河,对进攻者来说经常是很不方便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只能在一个渡河点过河,因此,如果他不愿意留在大河附近,那么他的一切行动会受到巨大的限制。如果进攻者在渡河后向敌人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或者敌人向他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那他就会面临重大的危险。因此,一个将领如果没有很大的精神优势和物质优势,是不应该让自己处于这种境地的。
二、只有进攻者有这种背水作战的困难时,防御者才可有效地防守江河,如果进攻者不存在这种困难,防御者或许就不能如此有效地防守江河了。假如防御者不把江河防御看作是唯一的救急手段,而是很好地组织此防御,让自己在这种防御失利的情况下也还有可能在离江河不远的地方进行抵抗,那么进攻者就不单要考虑敌人通过江河防御对他进行的抵御,且也要考虑到上面第一条中所说的江河给防御者所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我们看到,正是因为这两种原因,统帅对于进攻设防的江河是顾虑重重的。
三、我们在前一篇中已谈到,在一定条件下,组织良好的江河防御可取得很好的成果。假如再看一看过去的事实,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取得这些成果的可能性实际上比理论上预言的要多。因为在理论上只考虑实际存在的困难,但是在实施中,一切情况在进攻者看来通常比实际情况更困难,因而也就成为进攻者行动上的巨大障碍。如果我们说的是一种不求大规模决战的进攻,不是全力以赴的进攻,那我们可以说,在实施当中,理论上根本不予考虑的许多微小的障碍和偶然事件都会给进攻者带来不利,由于他是行动者,他会首先接触到这些障碍及偶然事件。只要想想伦巴第的那些并不十分大的河流也经常能够成功地被防守住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如果说,战争史上也有一些江河防御没取得预期的效果,那是因为人们有时要求这种手段发挥实际上不可能发挥的效果,他们完全不是根据此种手段的战术性能,而是根据单纯从经验中得知的且被过分夸大了的效果来用这种手段的。
四、只有当防御者错误地把整个希望寄托在江河防御上,让自己处于防线一被突破就会陷入极大的困境和遭到惨败的境地场合,才能认为江河防御这种抵抗形式是对进攻者有利的,由于突破江河防御当然要比赢得一次普通的会战容易。
五、从上面所讲的自然能得出结论:在进攻者不求大规模决战的情况下,江河防御具有十分大的价值;但是当进攻者兵力占优势或魄力很大,准备进行大规模决战时,防御者如果错用了这个手段,就可能给进攻者带来实际利益。
六、不能迂回的江河防御是很少的,不管是在通常情况下对整个防线而言,还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个别地点而言,都是如此。所以,如果进攻者兵力上占有优势并寻求大规模决战,那么,他总有办法在一个地点佯渡,而在另外一个地点摆渡,然后以优势兵力不顾一切地向前进(由于兵力占优势,不顾一切地前进是可能的)来扭转战斗初期可能遇到的不利情况。因此,靠优势的火力和超乎往常的勇敢来驱逐敌人的主要防哨,借以对设防的江河进行真正的战术强渡,这是极为少见的,或者是根本不可能有的。强渡这个概念永远只是从战略意义上去理解,因为,即使进攻者在防线上的一个完全没有设防或防御力量薄弱的地点渡河,仍然要克服很多不利的条件(这些条件是防御者估计进攻者在渡河时一定会碰到的)。进攻者可能采取的最不利的作法是,在相距并不太近而且不能进行共同战斗的几个地点真正渡河,这样一来,本来防御者是肯定要分散兵力的,现在进攻者也分散自己的兵力了,他就失去了原本在兵力上占优势的利益。1814年,贝累加尔德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明乔河畔的会战中遭到失败的。在此次会战中,双方军队凑巧都分开在几个地点渡河,而奥地利军队兵力的分散程度比法军还要大得多。
七、假如防御者在敌岸设防,那不言而喻,进攻者要在战略上战胜防御者的办法就有两个:一是不顾己岸有敌人而在某一地点渡河,并利用渡河这种手段战胜防御者;二是向防御者发起会战。在采取第一种方法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基地及交通线的状况。但是我们经常又看到,专门为此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比一般条件更能起决定性作用,如谁的阵地位置选择得较好,谁配置得较好,谁的部下会很好地服从指挥,谁行军速度较快等等,谁就能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抵消一般条件的不利。至于在采用第二种办法时,先决条件是进攻者须具有进行会战的手段。条件及决心。一旦进攻者具备了这些先决条件,防御者就不敢轻易用这种江河防御了。
八、最后的结论是,即使渡河本身极为困难的场合是不多的,但是在不求大规模决战的场合,进攻者也很容易因为对渡河的后果和未来情况的顾虑等等而停顿下来。他或是让防御者留在己岸,或者勉强渡过河去,但还是靠近河岸停留下来,双方长时间隔河对峙的情况是极少见的。
即便在大规模决战的场合,江河也是重要的因素,它总是削弱及妨碍进攻的。在这种场合,对进攻者最有利的是防御者把江河防御作为自己抵抗的主要行动,错误地把江河作为战术屏障,这样,进攻者就会得到轻而易举地进行决定性打击的好处。当然这种打击决不会立刻导致敌人的彻底失败,但是这个打击是一些有利的战斗,它们会使防御者总的处境恶化。1796年奥军在下莱茵地区时的情况就是如此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九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在《防御》一篇中已详细地分析了防御阵地怎样能迫使进攻者向它进攻,或者迫使他停止前进。只有起这种作用的防御阵地才是有用的,才能全部地或者部分地消耗敌人的进攻力量,或者令它不起作用。根据这种情况来看,进攻者对于防御阵地是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它没有办法抵销防御者的这一利益。但并不是所有的防御阵地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如果进攻者发现不进攻防御阵地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进攻防御阵地就是个错误。假如他发现不进攻防御阵地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他首先就该考虑,能否利用威胁敌人翼侧的办法迫使敌人放弃阵地,只有当这样做不生效果时,他才应决定进攻这个良好的防御阵地。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攻击阵地的翼侧一般说困难总是要少一些。至于应该攻击阵地的那一个翼侧,这取决于双方退却线的位置和方向,就是取决于能否威胁敌人的退路及保障自己的退路。威胁敌人的退路和保障自己的退路两者可能无法同时兼顾,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考虑威胁敌人的退路,因为它本身就是进攻性的行动,因而同进攻是相适应的,而保障自己的退路就是防御性的行动。但,对占领良好阵地的强大的敌人进攻是非常危险的,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在这里应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真理。当然也有进行此会战取得胜利的例子,如托尔高会战。瓦格拉木会战(我们不以德累斯顿会战作为例子,由于我们认为这一会战中的敌人还不能称为强大的敌人)。但是,总的说来此防御阵地受到进攻的危险是极小的,如果我们再看到,有无数的事例说明,即使最果断的统帅对良好的防御阵地也敬而远之,那么我们可以说,此危险是不存在的。
但是,决不能把一般常见的会战和我们这里所谈的会战混为一谈。要知道,大多数的会战实际上是遭遇战,在这种会战中,尽管一方是驻止的,但他是驻止在没有准备好的阵地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章 |对营垒的进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们很轻视筑垒工事及其作用的风气曾经风行一时。这是法国边境的单线式防线屡次被突破,贝费恩公爵在布勒斯劳的营垒中会战失败,托尔高会战和其他许多实例所引起的。另外,腓特烈大帝通过迅速的运动和进攻手段所取得的胜利,更加促使人们轻视所有防御。一切防御战斗。尤其是一切筑垒工事。当然,如果只有几千人奉命防御几普里宽的国土,或筑垒工事只不过是一些前面没有障碍的堑壕,那么它们当然是毫无价值的,把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当然很危险。但是,若像庸俗的空谈家那样,因为这一点就说筑垒工事本身不起作用(滕佩霍夫就是这种态度),那难道还不很矛盾,甚至十分荒谬吗?如果筑垒工事不能用来加强防御,那要它们有什么用处呢?不,不是这样的!不仅理智而且千百次的经验告诉我们说,一个构筑完善。有足够的兵力而且防守严密的筑垒工事通常应看作是坚不可摧的,即便从进攻者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假如承认单个的筑垒工事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就不会怀疑,对进攻者来说,进攻一个营垒是一项很困难的。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完成的任务。
营垒的守备部队兵力较少,这是营垒的性质决定的。但是利用有利的地形障碍和坚固的工事也能抗击兵力优势很大的敌人。虽然腓特烈大帝拥有比皮尔纳营垒守备部队多一倍的兵力,但他认为进攻这个营垒是不可行的。后来,常常有人认为腓特烈当时是可攻破皮尔纳营垒的,他们唯一的根据是当时萨克森军队的状况非常坏,当然,这并不能作为论证来否定营垒的作用。同时,那些事后认为不但可以攻破,而且可以很容易攻破这个营垒的人,在当时是否会下进攻的决心也是一个疑问。
我们认为,对营垒的进攻是一种很不寻常的进攻手段。只有仓促构筑的营垒尚未完工,用以阻止敌人接近的障碍物还很少的时候,或如常见的那样,整个营垒只是初具规模,工程只完成一半的时候,进攻营垒才是可行的,甚至还是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的一种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一章 |山地进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第六篇的第五章及其以后的几章中,我们已经详细地讨论了防御和进攻时山地在战略上一般能起到什么作用,我们也尽力阐明了山地作为真正的防线时能起什么作用。由此就能看出,进攻一方应该如何看待作为真正防线的山地。所以,这个重要问题我们在这里就没有多少可说的了。在那儿,我们的主要结论是:在进行次要的战斗时和进行主力会战时对山地防御的看法应是完全不同的。在次要战斗中,只能将对山地的进攻看作是不得已的下策,由于这时一切情况都对进攻者不利,但是在主力会战中,山地却对进攻者有好处。
因此,具有进行会战的兵力和决心的进攻者应在山地同敌人作战,而且,他肯定能从中得到好处。
在这儿我们不得不再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结论很难得到别人的赞同,这个结论不仅同表面的现象有矛盾,且初看起来还和一切战争经验相抵触。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看到,进攻的军队不管是否寻求主力会战,都把敌人没占领位于敌我双方之间的山地看作是不寻常的幸事,于是老是急忙地先敌占领前面的山地;任何人都不会认为这种行动和进攻者的利益有什么矛盾。在我们看来,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但对不同的情况须小心地分别对待。
一支准备发动一次主力会战而向敌人进攻的军队,当它必须越过未被占领的山地时,自然担心敌人可能在最后时刻封锁那些他想利用的隘路。因为假如防御者真的封锁了这些隘路,进攻者就不再能获得防御者占领一个普通的山地阵地时通常为他提供的那种利益。此时防御者已经不再过于分散,不再不知道进攻者要走那条道路,而进攻者则不再能针对敌人的配置来选择自己的道路了。所以,在这种山地会战中,进攻者就不再具备我们在第六篇中所说的所有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防御者就有可能占领一个坚不可摧的阵地。这样一来,防御者就有可能为进行主力会战而有效地利用山地。当然,这一切是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如果考虑到防御者在最后时刻扼守一个良好的山地阵地(尤其是当他事先完全没有占领这个阵地时)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就会发现这种防御手段是很不可靠的,而进攻者所担忧的那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尽管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但担心这种情况会发生却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战争中,通常有些担心虽然是相当多余的,却是很自然的。
进攻者这时候必然担心的另一种情况是防御者可能用前卫或前哨线进行暂时的山地防御。尽管这个手段也只有在极少数场合才对防御者有利,但进攻者很难估计在哪种场合对防御者有利,在哪种场合对防御者不利,所以他会担心可能遇到对自己最不利的情况。
另外,我们上面的见解,并不排除一个阵地借助于山地地形的特点成为坚不可摧的阵地的可能性。这样坚不可摧的阵地是有的,但是并不一定要在山地才有,如皮尔纳。施莫特赛芬。迈森和费耳特基尔赫等。这些阵地正因不在山地,所以才会更有作用。尽管人们可以设想,在山地里(比如在很高的台地上)也可以找到这种坚不可摧的阵地,在这种阵地上防御者能摆脱山地阵地常见的不利条件,但是,这样的阵地极其少见,而我们考察的却只是大多数情况。
我们正是在战争史中看到山地多么不适于进行决定性的防御会战,伟大的统帅想要进行这种会战时老是宁愿在平原上选择阵地。整个战史上,除了革命战争时期以外,就再也没有在山地进行决定性会战的战例。在革命战争时期,在不得不进行决定性会战时,因此也利用山地阵地,显然是错误地用了山地阵地和进行了不正确的推论的缘故。1793年和1794年在孚日山,以及1795年。1796年和1797年在意大利的情况就是如此。大家都责备梅拉斯在1800年没有占领阿尔卑斯山的通路,这是种欠思考的批评,是一种可以说是肤浅和幼稚的批评。拿破仑假如处于梅拉斯的地位,恐怕同样也不会占领这些通道的。
有关山地进攻的部署的事项,绝大部分属于战术性质,在这里我们认为只需要对山地进攻的一般情况,也就是对那些同战略关系密切和同它一致的部分作以下几点说明:
(1)军队在山地不能像在别的地方这样离开道路行进,假如急需分割兵力而由一路变成两路或三路,大多只能拥塞在很长的隘路上,所以军队一般说应沿着几条道路前进,或更正确地说应在一个稍宽的正面上前进。
(2)对正面很宽的山地防御,进攻者当然应该集中兵力实施进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包围敌人整个军队是不能想象的,要取得重大的胜利,主要要采用攻破敌人的防线和击退敌人的侧方部队的方法,而不是采用旨在切断敌人退路的包围的手段。所以,在敌人主要退路上迅速而不停地前进是进攻者的自然趋势。
(3)但是,假如在山地对兵力配置得比较集中的敌人进攻,那么迂回就是进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正面攻击会遇到防御者用最大兵力进行的抵抗。而迂回须主要以真正切断防御者的退路为目的,而不是以进行战术上的翼侧攻击或者背后攻击为目的。原因是:假如防御者不缺少兵力,那他在山地阵地的背面也能够进行激烈的抵抗;只有让敌人担心可能丢掉退路,进攻者才能期望最快地取得成绩。在山地,防御者的这种担心产生得更早,它的影响也较大,因为在山地处境危急时刻是不容易用手中的剑杀出一条血路的。单纯的佯动在迂回时不是有效的方法,这种手段最多只是把敌人诱出阵地,不能带来什么了不起的成果,所以必须以真正切断敌人的退路为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二章 |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攻防双方在单线式防线上进行一次主力决战,那么进攻者就会从中得到实际的利益,因为这种防线正面过宽,比直接的江河防御或者直接的山地防御更不符合进行决定性会战的各种要求。1712年欧根在德南所设的防线就可算是这种防线,那次他受到的损失完全同会战失败时所受的损失一样。可是,如果当时欧根集中地配置了兵力,那么维拉尔恐怕就很难取得这种成功了。若进攻者不具备进行一次决定性会战所需要的手段,而扼守防线的又是对方的主力,那么进攻者就不能轻易地进攻这种防线了,如1703年维拉尔就不敢轻易进攻路德维希。冯。巴登指挥的施托耳霍芬防线。然而,假如防线只由一支次要的军队占领,那,自然一切都取决于进攻者能用多少兵力进行进攻了。在这种场合下,抵抗大多并不激烈,至于胜利的成果,当然也极少会有很大的价值。
围攻者的围攻防卫圈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我们将在论述对战区的进攻时给予讨论。
所有单线式的配置,例如加强的前哨线等等,总是有容易被突破的特点。但是,如果突破不是为了继续前进从而求得决战,那么进攻者只能得到微小的成果,为了这样的成果采用这种行动在多数场合是不值得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三章 |机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我们在第六篇第三十章中已谈到这个问题。虽然防御者和进攻者都可以采用机动,但是,机动总是更多地具有进攻的性质,而不是具有防御的性质,因此我们想在这里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
二、机动同通过大规模战斗的使用强大力量的进攻实施并不对立,它和使用进攻手段直接进行的进攻实施才是对立的,即便在威胁敌人的交通线与退路。牵制性进攻和其他等等场合都是这样。
三、就机动这个词的一般涵义来说,它有种只有诱使敌人犯错误才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好像是从不行动,也就是从均势中产生出来的。机动好比下棋时的头几着棋,因此是一种双方力量比较平稳的赌博,是企图造成取得成功的有利机会,进而运用这种机会造成对敌人的优势。
四、机动所带来的好处,有时应看作是行动的目标,有时应该看作是行动的根据。mhtwx.la []这些利益主要为:
切断或限制敌人给养的供给;
和其他部队会合;
威胁敌人同国内或者同其他军团的联系;
威胁敌人的退路;
以优势兵力攻击对手单个据点。
这五种利益可以表现在当时情况中的最小目标上,并让这些目标成为在一定时间内一切都围绕它活动的对象。此时,一座桥梁。一条道路。一个工事就会起主要作用。它们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它们同这五种利益之一发生关系的缘故,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容易证明的。
一次成功的机动给进攻者,或者更准确地说给积极行动的一方带来的结果便是得到一小块地方。一个仓库,等等。
在战略机动中有两组对立的概念(它们表面看来好像是不同的机动,而且被用来推论出错误的原则和规则),就是四个概念,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事物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一组对立概念是包围和内线活动,第二组对立概念是集中兵力和分散兵力。
(8)对第一组对立概念人们决不能说,其中的某个一般说比另一个更加优越。因为,首先。一方追求这一种行动方式,必然会引起对方追求另一种行动方式,后者好像是前者自然的平衡力和真正的中和剂一般;其次。包围同进攻是同样性质的行动,内线活动则同防御是同一性质的行动,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进攻者更适合于采用包围,防御者更适合于采用内线活动。哪种行动方式用得最合适,哪种行动方式就比较优越。
(9)对另一组对立概念也同样不能说,其中的一个比另一个优越。兵力较强的一方可以把兵力分散在若干地点,这样做可以在很多方面在战略范围造成利于自己生存和行动的条件,同时还能保全自己部队的力量。兵力较弱的一方却必须更多地集中兵力,力求通过运动来弥补由此产生的缺陷。但要获得较大的机动性须有较高的行军技能。所以,兵力较弱的一方必须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就是最后的结论。若我们能始终保持前后观点一致,我们就必然会到处都碰到这个结论,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检验我们论证的逻辑性的试金石。1759和1760年腓特烈大帝对道恩的战局,1761年他对劳东的战局和1673年及1675年蒙特库科利对屠朗的战局一直都被认为是兵力较弱的一方最巧妙地利用这种机动方式的典范。我们的见解主要是据这些战局而得出的。
(10)正如不应该滥用上述两组四个对立的概念而得出错误的原则和规则一样,我们不该赋予其他的一般条件(如基地。地形等等)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重要性与决定性影响。追求的利益越小,地点和时间方面的细节就越重要,一般的或者重大的情况就越不重要,由于它们在这种算小利的计算中是不起作用的。1675年屠朗背靠莱茵河把兵力配置在宽达三普里的正面上,而退却用的桥却是在最右翼,用一般的观点来看,难道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但他的措施却达到了目的,所以,这些措施被认为是一种高度的技巧和智慧的结晶并不是没理由的。只有更多地注意细节,并根据它们在具体场合必然有的价值来评价它们,才会理解这种成果和方法。
(11)所以我们深信,对机动来说,是不存在任何规则的,任何方法。任何一般原则都不能决定这一行动的价值;但巧妙的活动。准确性。有顺序。服从性和大无畏的精神却有利于在具体情况下取得显着的利益,而且要在这个竞争中取得胜利,主要需依靠这些特性。
正在跳转到兵法辑录 《战争论》第七篇 |进攻(1)绿色阅读 - 兵法辑录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