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骑兵策马行驶在黑水城的街道上。
黑水城位于关中,京城以北约五百里外,修建于前朝,因为城北有一条河,是名“黑水”。
因为气候寒冷,周围又以山地居多,黑水城并不繁华,较少有商旅往来。
然而,此地却是由京城通往北方军事要冲,玄铁关外的必经之路,修建之初,便是准备做行军之用,因此主干道平整宽阔,足以容纳四匹马并行。
“殿下。”
骑兵队伍中,跟在为首将军身边的一位随从,忍不住问道:
“按照计划,我们和天罗一同设伏,将那十一名高手的遗体悬挂在北城门。天罗的仇将军也在北门,如果要抓捕黎青,也应该是在北门,为何我们却要向南而去?”
这一队骑兵战马健硕,甲衣以黑色为主,人人手持长枪,马鞍旁悬有刀、盾、弓、弩——正是以冲锋和移动迅捷著称的,轻骑兵的常见装配。
这本该是一支塞外的军队。
率领着这样的精兵,为首的将军看起来却极为年轻,大约二十岁年纪,穿着与普通军士几乎没有区别,也是朴素的一身黑,覆着银甲。
他未戴头盔,骑在马上,更显得身姿挺拔,轮廓英俊。那轮廓里甚至还能瞧出来一种正在由少年意气向着成熟转变的气质,别添了几分好看的味道。
他身后飘扬着一道火红色长幡,上书一个“焕”字。
只有名,没有姓。
因为那个姓是不能写的,是本朝国姓,当今天子之姓。
这年轻将军自然就是天子的亲哥哥,星夜兼程从辽州赶回来捉拿钦犯的陆焕。他在骑兵行进的马蹄声中侧耳听了一会儿,没回答随从的话,反而问道:
“你可知道,先生他为什么要跑来黑水城?”
随从是陆焕的亲信,对于朝中大事、行军打仗,多少都有些了解,便回答道:
“属下猜测,黎王是想由黑水城北上,出玄铁关,与镇国大将军梁项会合。梁将军在塞外驻防,手中有二十万兵马,一旦南下,包围京城,则天下重新落入黎王手中,我们这些旧人,也都要完蛋啦。”
顿了顿,他又道:“殿下在辽州收到消息之后,马不停蹄,千里奔袭赶来,也是为了这个吧?”
陆焕是在五天前接到的急信。
五天时间,这支轻骑军硬生生跨越了一千六百余里,跑死无数匹马,掉队一大半人,拼死拼活赶回来,就是为了抢在玄铁关以南截住黎青。
陆焕道:“我确实不可能放任先生出玄铁关,但梁大将军,他也未必就会被先生鼓动,率军南下的。”
随从听他这么说,就只叹气,“殿下也别把人都想得太好了。黎王和梁将军,那是什么交情?就连造反这事儿,他们都不是第一回做了!”
——黎青和梁项,都是当年一起追随先皇帝,不堪忍受前朝王室贵族欺压,揭竿而起,逐鹿中原,问鼎江山,一同创下本朝万世基业的开国功臣。
如今江山稳固,当年那批老臣,也都死的死,退的退,获罪的获罪。
还在掌权的,就只剩下这两个。
陆焕却说:“梁将军是国之栋梁,没有证据,不可随意诽谤。”
“行行行。”
随从无奈:“这个说不得,说另一个总行了吧?政变失败,黎青一路往北跑,除了镇国大将军,他还能打别的什么算盘?二十万军马啊,真让他拿到手,关中哪座城哪道墙能挡得住?那可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有多狠殿下是知道的,当真干得出——”
黎青不狠,他也做不到今天。死掉的先皇帝,御座上的傀儡,密谋发动的政变,还有眼前的陆焕,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些年,被扔去辽州,在远离京城的塞外苦寒之地蹉跎时间,他们这些陆焕身边的亲信,也会私下里聚在一起偷偷喝酒,议论说:
如果大殿下能学到他老师一半的狠毒,只怕现在早就已经当上皇帝了。
但反正黎青现在也跑不掉,随从摇了摇头,道:
“不说这个了。如今他这样的下场,都是咎由自取。倒是殿下自己,可曾有为自己做过打算?”
陆焕隐约察觉到什么,皱起眉头。
“什么意思?”
随从策马前驱靠近陆焕,倾身过来,抓住他的缰绳,压低声音道:
“抓到黎王之后,殿下有没有考虑过自己要怎么办?黎王一党被打为叛逆,此事自不必多说。只不过,先帝驾崩后,那一道传位于当今圣上的旨意,却是由黎王之手发出;他成了乱臣贼子,圣旨自然也是矫诏。殿下还有机会重返京城……”
陆焕一时没有说话。
所谓“重返京城”,当然不是回京的意思。
——而是要他入主皇宫,坐上金殿之中,那一张九五至尊的龙椅!
“就是杀了我,我也要说,那个位置本来就该是殿下的!论嫡论长,殿下才是正统,况且先帝他老人家也属意殿下。先帝让殿下拜黎青为师,朝中上下,谁看不出来,这就是要立太子的意思!”
黎青此人,并非饱读诗书之士,也不是当世鸿儒,反而精于权术,曾经追随先皇帝一步一步地夺得天下,对于兵法、治国之策,也都有所建树。
更重要的,他是先皇帝一手培养出来的。
黎青与先皇帝的关系,说好听点,是“家臣”;说难听些,那就是“家奴”。
先皇帝本姓陆,自号沉舟,民间也称“沉舟皇帝”,乃是雄才伟略,一代圣主。
沉舟皇帝年轻时,家中是当地的乡绅大族,有着一切纨绔子弟的毛病,不读书,不考功名,反而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高谈阔论,挥金如土。
而他花销最大的一笔钱,就是黎青。
这事过去已有二十余年,中间几度江山破碎,京城易主,朝代更迭,谁也说不清当年声名初显,传闻中以姿容绝色、唱腔婉丽名扬江南的戏伶黎青,到底身价几何——
总之,对于沉舟皇帝来说,那应该是很大的一笔钱。
他把黎青买了回来。
前朝时有“贱籍”一说,梨园、乐伎,勾栏倡馆,富贵人家中的奴婢,买来做苦力的劳工,多半都属于贱籍。
黎青亦是如此。
贱籍记录在主家名下,不得科举入仕,没有主家允许,禁止擅自出行、婚配,不享有私人财产,就算是赚到了钱,也全部属于主家,一切皆由主家定夺。
秦楼楚馆,烟花之地,就是凭着这一条赚得盆满钵满。
除此之外,当奴婢的如果逃跑,被抓回来,都要在脸上刺字。如果不小心打死了,按前朝律法,也不用坐牢,只需要向主家赔一笔钱就可以结案。
倘若打死人的就是主家,连这一笔钱都可以省了。
——在那个时代里,若是不幸落入贱籍,就连人都算不上了,只能算是主家的私产,和牛马牲畜也没什么两样。
然而沉舟皇帝对黎青以礼相待。
他允许黎青读书、习武,跟着家中的私学旁听,甚至是向自己的先生请教。及至后来,天下纷乱,沉舟皇帝高举反旗,黎青也随之加入军中,官位、封赏,也是与众将士等同,从不以他的出身为意。
而黎青聪明机警,也为沉舟皇帝立下过汗马功劳,传为一段美谈。
八年前,天下初定,沉舟皇帝在京城登基,定国号为“夏”。
前朝的许多律法、制度随之废止,贱籍也在其中。
黎青改籍贯到京城,为开国勋贵。
而沉舟皇帝对黎青的信任依然不减。夏朝定鼎第二年,沉舟皇帝正式组建特务机构“天罗”,又是第一个想起来黎青。
黎青执掌天罗之后,提拔刑吏,监视百官,手段狠辣酷烈,朝中众臣对此颇有微词,沉舟皇帝也从来不管。
谁都看得出来,黎青的所作所为,正是出于皇帝本人授意。
那时的黎青还没有封王,官爵并不算第一等的高,却掌握着生杀予夺、直达天听的特权,毫无疑问地,是沉舟皇帝最倚重的心腹。
他手里的天罗,就是皇帝最锋利的爪牙。
——不效忠大夏,不效忠朝廷,只效忠沉舟皇帝一人,只听皇帝一个人的命令,是名副其实的“鹰犬”。
也是在同一年,皇长子陆焕拜黎青为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前朝风流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