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林澈的“降噪耳机”

林澈在欧洲巡演期间,遭遇了职业生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严重的舆论危机。某位颇具影响力的乐评人,发表了一篇极其刻薄的乐评,不仅全盘否定他的音乐融合尝试,更上升到对他“玷污古典音乐纯粹性”的人身攻击。文章被大量转载,网络上充斥着质疑和谩骂。

经纪人急得焦头烂额,团队商量着如何公关回应。林澈把自己关在酒店的房间里,看着窗外异国的灯火,温和的脸上难得地笼罩着一层阴霾。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几乎要将他吞没。

手机震动起来,是他们的五人小群。

赵朝阳:「我靠!那老东西胡说八道什么!澈哥你别往心里去!我找哥们儿查他IP,喷回去!」

苏久:「已初步分析该乐评人过往评论数据,存在明显偏见模式与蹭热点嫌疑。完整数据分析报告稍后发你。」

江尽野:(分享了一首他自己刚做的、极其暴躁、充满工业噪音和失真吉他的电子乐)「刚写的,歌名就叫《送给那个听不懂人话的傻X乐评人》,帮你骂了。」

沈墨言:「声波的本质是振动。不理解特定频率的振动,是接收器的问题,非波源之过。附:《认知偏见对艺术评价影响的神经学研究》一篇。」

林澈看着屏幕上飞快跳动的信息,那些尖锐的、愤怒的、冷静的、学术化的支持和维护,像一股股暖流,汇入他冰封的心湖。他仿佛能看到赵朝阳摩拳擦掌的样子,苏久在屏幕后推眼镜分析数据的样子,江尽野一脸不爽地狂敲设备的样子,还有沈墨言面无表情却认真查找论文的样子。

他忍不住笑了出来,眼眶有些发热。

他没有在群里回复太多,只是打了一句:「谢谢大家,我没事。」

他关掉了嘈杂的社交网络,戴上了耳机。耳机里播放的,不是他自己的音乐,也不是江尽野那首“骂人”的歌,而是很久以前,他们五个人在天台那晚,他用手机随意录下的一段环境音——那时,赵朝阳在啃薯片,苏久在轻声说话,江尽野在不耐烦地敲着栏杆,沈墨言偶尔回应一句,远处是城市的夜噪和风声。

这盘粗糙的、未经任何处理的“录音”,成了他最好的“降噪耳机”。

外界的喧嚣与恶意,瞬间被隔绝。耳机里,只有那个回不去的夏天,和那群无论他走向何方,都会在他身后亮起灯塔的人。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到了钢琴前。手指落下,流出的不再是迷茫和委屈,而是更加坚定、更加包容的旋律。

他知道,他无需向世界证明什么。他只需要,继续演奏给懂得倾听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