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你看了吗

报房,分为民办和官办两种。

如今朝廷邸报基本是官办印刷为主,手抄版本为辅。而民办的报房也发展得较好,完全配得上教科书中曾经描述的“明末资本主义萌芽。”

不管是民办还是官办,邸报还是其他各种小报,因在京城内刊印,统称京报。

早几日,京城内各个民办的报房就得到可靠消息,专案组准备将魏党案件的部份案情刊印成报,民办报房可以实封投状的方式获得刊印权。

今日,在专案组文臣之首,内阁阁臣李国普的见证下,揭晓买朴结果。

所谓买朴,便是自宋时起,朝廷对特定行业、产业进行的税收进行招商承包。实封投状又称“封状承买”,意为在指定期限内,商人将愿出价钱写于状内,封口上交。官府最后将这一权利售与出价高者。

所以当朱元元把招投标的方式一说,和声音说的买朴之法对上了。

李国普自然知晓此法,但他万万没想到,皇帝还能就一项小小的京报刊印,玩出如此多花样来。

官方长期授权、官方联合授权、官方独家授权——

瞧瞧,这都是些什么。

恕他李国普没想到,还有听着皇帝大谈特谈何为“授权”,“联合授权”与“独家授权”本质有什么区别的一日。

好在,此事今日便能结束。李国普回想起自己劝皇帝拔葵去织时的场景,稍微放心。

是了,圣人只是愁于陕西赈灾银的筹措,此举就当是让城中商户出资赈灾吧。

最终,城西的民办报房——箔子报房以每月四百两,外加总利三成的数额,获得了一年官方独家授权,可刊印“晚报”。

另外有三家报房,以每月两百两,外加总利两成的数额,获得一年官方联合授权,可刊印“联合晚报”。

剩余四家报房,以每月一百两,外加总利半成,获得为期两年的官方长期授权,可以刊印“专案组特刊”。

看到这钱数,李国普心中微微一惊。光是每月的授权费,便能拿到一千四百两的收入,还不算分利呢。继而又为这几家报房发愁,一份报能价值几何?至多十几文钱。他们该卖多少份报,才能赚得几百两啊。

唉,陛下还是太年轻了。此举怕是要断了这几家报房的活路啊。

却见这些报房主人,各个脸上喜色连连,相互道贺,不由奇怪。

于是李国普吩咐仆从,去向箔子报房的东家问个中缘由。他家出价最高,想来也应是亏损最多的。

等听完回答,他一拂衣袖,面无表情走了。

呵,他瞎操那份闲心作甚?回专案组去罢。

朱元元但笑不语——报纸是靠卖报纸赚钱吗?当然不是啦,明明是靠广告赚钱的嘛。

早在和各家民办报房通知买朴消息时,便已经将卖广告位的规划宣讲给报房东家。这些商人自然分得清什么赚钱。

要是从前,买什么小报不是买?哪家商铺要来做什么“广告”?

现在知道了,只有获得授权的报纸才能刊登专案组的“独家内幕”,谁人不想买?甚至还能卖到京城外面呢。

已经有商户在联络他们,想要刊登广告呢,就连刻印的木板,人家都准备自己出钱制作。

至于朱元元,并没有为每个月多至少一千四百两的收入而感到开心多少。一千四百两和巨大的财政需求相比,杯水车薪而已。

她更希望报房,不管是官办早报,还是民办的晚报,都能早点走上正轨。

好在借着专案组的名头,普通民众猎奇的心理,众多受到压迫的魏党受害者想要了解案情的急切心态,官办的新早报和民办的各种新晚报一经刊行,即刻售罄。

第一期早报为官办报房刊印,由专案组人员提供资料作为内容印刷。内容主要包括了截止至前一日,专案组的办案成果——主要是能说的那些。比如客氏之子侯国兴,如何欺压百姓,侵占良田,如何谋夺他人家产等等。他本人罪行太多,一份报纸两页都写不完,只好以“下期再续”四个字作为结尾。

好家伙,吊人胃口啊。

民办报房发行的是晚报。几间报房商量好了各自发行的日期,错开刊印。官方长期授权专案组特刊的四家报房,把专案组提供的信息,特别是不方便官方发布的那种——比如说客氏逼死宫妃之事,各自找了民间写手,将这事描写得详细非常,恍若身临其境。标题为“奇闻汇录”,为的就是只对野史轶事感兴趣的群体。

至于联合晚报,除了专案组案情进展概括之外,把侯国兴所做恶行详细刊登出来,其细致之处,连某年某月,某户人家被侯国兴手底下爪牙某某盯上,为了谋夺其家产,献了什么毒计云云。这比那“奇闻汇录”更为可信之处在于,这些人名地方,均是专案组提供的确凿事实。

而唯一的独家授权的箔子报房,另辟蹊径。不去花过多篇幅刊登专案组的案件审理进展,而是刊登政论。此报最吸引众多读书人的注意,皆对这第一期上刊登的文章欣赏不已。此文作者笔名铁胆学生,写的是魏忠贤一党对朝政影响。文辞犀利,内容流畅,令人拍案。

而箔子报房刊出的每一页纸上的末尾,都附有一句“不论身份,欢迎来稿”,更让众多读书人,甚至有官职在身的人心动不已。

当然所有报纸中,最为夺目的,还属早报。谁能想到官办报纸中,还能明晃晃地登出“魏忠贤公审意见征集”这几个大字。下面解释:凭借此张报纸,即可以书信形式,提出对魏忠贤的公审意见,与报纸一起寄送到十王府门口的铜箱之中。

因此两日后,卖的最好的是官办报房。第一天印万份,不到下午就卖完了。官办报房早在卖报时就做好加印准备,果然昼夜不停,一边印出一边就卖出。当然,这也有官办报房还需要卖往外地的缘故,销售量额外巨大。

公审魏忠贤啊,谁不想提出自己的意见?

要是不花个十文钱买一份官报“早报”,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京城人。很快,官办报房外面,逐渐排起了长队。

有哪些对魏忠贤身为痛恨的人,特别能顾得上温饱的人家,许多买了不止一份报纸。拿到之后全部写上“千刀万剐”四个字,装入信封里,让人送往十王府门口,投入铜箱。至于朝中官员,有那些想得较多的,为了凸显自己与魏党划清界限,特地买了多份,写意见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把自己是谁点出——看,我某某和魏党势不两立。

京城的舆论圈子,原本只是小范围的各自有议论话题,那些个针砭时弊的私人圈子,全都被专案组的举动震惊不已。所有与之相关话题炒的沸沸扬扬。

如今大家见面打招呼,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看了吗”。

时间往回拨动。

那日朱元元换完衣服,从骆养性私宅中出来,去找史可法和管绍宁,为的还是报纸的事情。

报纸印刷、报纸广告、新闻来源都已有了,现在要紧的便是——寻找捉笔人。

她把官办和民办报房即将专门印载专案组案件相关信息的事情告诉史可法,接着道,“左公被魏贼构陷入狱,蒙冤而死。但世人知魏贼之奸恶,而不知左公之清正。史兄应当将左公生平事迹写出,刊于报上,传扬四方。”

“朝廷竟也愿意?”史可法蹭地一下站起,简直不能相信。

“史兄,皇帝新设专案组,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彻查魏党所犯之事?左公、杨公等人含冤惨死狱中,应当还他们个清白。且他们高义,狱中严刑拷打不愿屈服,铁骨铮铮,远非常人所能想象。”朱元元想起诏狱那些血淋淋的百般刑具,心中亦是钝痛,“得让所有人知道,他们意志坚定,为了大明,忍受过什么,付出了什么。”

史可法是亲自去过诏狱探望左光斗的,那时左光斗因受刑浑身是血,眼皮肿胀无法睁开,还是用了断指将眼皮拨开,才看清来人是自己的弟子。

“这是你该来的地方吗?国家大事糜烂至此,我以身祭之不足惜。你当珍惜自己,以待来日做朝廷支撑!快走!快走!”

老师临别话语音犹在耳,史可法控制不住胸中悲愤,一双凤目紧闭,落下泪来。

昂藏男儿,流泪不止,朱元元亦是感慨,从怀中掏出个帕子,递给史可法。

一旁管绍宁担忧他情绪过于激动,岔开话题,问道,“锦衣卫能让此事顺利进行吗?当初便是他们……”

当初便是锦衣卫坐下了诸多恶行,如今还能让平反的事情顺当完成,替冤屈者扬名,便是把耳光打在锦衣卫的脸上。

看来还是锦衣卫恶名太过,朱元元解释道,“管兄放心,我这都是内部消息。”

史可法擦了泪,声音闷闷的,“朱贤弟,你尚年幼,又是勋贵出身,不知晓险恶。”他和管绍宁一样,也有这些顾虑。只不过他自己便罢了,为老师正名的文章,定是要写的。只怕袁珠这位公子哥贸然和他们交往,惹出什么麻烦。

“再不然,史兄可借笔名刊发,隐藏身份。”朱元元提议道,这个法子十分常见。

史可法摇摇头,“我并非惧怕。明年就要参加会试,用自己真名,恐有挟名势博取功名之嫌。为老师正名,我自己也得立身持正。”又望向朱元元,“贤弟勿用忧心,我身为老师弟子,自有为大义而舍弃一声皮肉的准备。”

朱元元见此,只得硬着头皮,把糊弄燕侠的那一套拿出来解释给二人听,反正是当天早上才说过一遍的,现在说起来流利得很,“两位兄长放心,专案组中,英国公府与我家有通家之好,许多消息就是从那里听得的。另外,我姨表亲的表兄骆养性,是万历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如今已经升任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他获得提拔,一是为了配合专案组审魏党犯案,另一则因为厘清诏狱积年案件,救治其中关押的犯人有功。”自己现在暂且担任锦衣卫小旗一事,要不要说呢?

还是算了吧,两人对锦衣卫都不太友好,丢了和他们结下的友谊就不好了。

高起潜就在不远处等着,听得他家主子爷爷这些话语,一脸的木然。

什么通家之好,什么表兄表弟,什么两位兄长,什么贤弟?

这是我家皇爷!

2023啦

祝身体健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你看了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