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去年代文里开影楼3

一个村子里八卦就是传得快,崔何平恢复正常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村子。

而他本人也被一家人围在中间,小心翼翼观察着。

崔何平不好意思地笑笑:“爸妈,二弟小妹,我真的好了。”

细究起来也不难圆,崔何平表示自己那天送爷爷去就医时摔了一跤磕到头,那时候脑子就清醒了一瞬。

后来过了几天,在家看看电视,他自己慢慢地想通了,脑子也就不糊涂了。

崔父崔母听得热泪盈眶:早知道买台电视那么有用,他们早就该买了!

圆了谎后,崔何平以后就可以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了。当天他便表示要和家里人一起下地干活,哪有成年男人天天在家干吃不做事的道理。

父母本意是让他再休养几天,奈何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崔何平兴致勃勃拿着镰刀跟家人出去割稻谷,八十年代虽然农田包产到户各干各的了,但淳朴的村里人还是会在各家农忙时互相帮助,一起行动。

崔何平下田农作,就像以前知青下乡第一次干活一样让人新奇,村里人路过或是来帮忙都小小围观了一下,笑着调侃他。

崔何平也大大方方跟人寒暄,存了想表现的心思,稻谷割得很卖力。

然而没过两小时,他就有些受不了了。

他本以为自己小时候也是在村里长大,对农活很熟悉,很快就能适应,至少不会落后太多。

结果他只有最开始速度敏捷,中期渐渐感到乏力,后来开始腰酸腿酸,想要休息;但偷偷看了看身边人,一个个干活猛如虎,他负责的区域落后太多,崔何平只能咬牙坚持。

赵风闲叹气:“虚啊。”

崔何平:“……”

一直干到大中午,太阳移到头顶上,小妹春花终于来送饭了。

崔何平跟着父母兄弟坐在田埂上,拿着盒饭狼吞虎咽。

吃完饭歇半个小时又开始干,还好几十年前农村温度不算很高,但也还是在太阳底下干了一天,直到天快黑才回去。

崔何平泡了个脚,躺在床上的时候感觉身体像损坏的机器零件,哪里都酸。

赵风闲开口:“这不是种田剧本哈,你可不要太沉迷,还是得想想生财之道。”

崔何平嗯了一声,他其实有一些想法,但前提是要有本金。

哪怕他要去海城,也得装点过路钱吧!听说华夏有些地方的人出去务工可以一条扁担走天下,兜里不装钱,一边走一边谋生,直到到达想去的城市。

但他承认他没这样的本事和决心,他怕自己在路上饿死或是出啥意外,兜里有钱才有安全感。

可是,家里才买了电视,崔何平实在是张不开口问家里剩多少钱,能不能交给他,他会带家里致富……这也太自大了吧!

赵风闲再泼冷水:“其实你如果走稳定路线,去海城还得弄到那里的暂住证,因为目前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让城市和乡村人口自由流通,你没有相关证明就想去别的城市,叫做偷渡。”

这个年代因为规章制度等还不够全面,下海经商的一批人多数钻了空子,偷渡去赚钱的并不少。

其实想要突破,有时反而需要一些冒险精神,可见勇敢是人类最稀缺的品质。

当然赵风闲并不是撺掇崔何平去做不合规的事情,而是给他提个醒。如果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提前打算。

崔何平枕着满腹心事入睡,不知过了多久,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

他猛地惊醒,只见外面天色才蒙蒙亮。崔何平打开门,没想到站在外面的是崔父崔母。

他连忙把父母迎了进去,三人坐在一起面面相觑半晌,主要是儿子成年了亲子聊天有点不好意思,不像小时候啥都好说。

正当崔何平忍不住询问父母来意时,崔父突然从裤兜里掏出皱巴巴的一堆零钱,摆在书桌上。

崔母抹眼泪道:“儿啊,这是咱们家里剩下的钱,总共一百多,你拿去吧,不够我和你爸再去借。”

崔父也拿出烟斗敲了敲,重新点烟,一边咂一边说:“回学校复读吧,好不容易读到高中,怎么能回来当泥腿子?”

崔何平愣了半天,猛地低下头,让人看不到他的脸。

不知过了多久,他哽咽道:“可是,我已经不想再考了。”

抛开现实世界他上班几年早把高中知识忘光了不提,这个年代的高考题目和他参与过的高考肯定也不一样。就算从现在开始备考,一年后也未必能考上。

高考是崔何平想过之后最先放弃的路,此时说出口,他以为自己会被恨铁不成钢的父母骂,却不想对面又叹了口气:“你真不想考,那就算了。”

儿子已经被逼疯一次,崔父是真的看淡了:“昨天我和你大伯去喝酒,他家小孩在镇上那所小学读书,你去求求你大伯,让他约班上的老师和你见一面,说不定能让你进那所学校!”

求人帮忙当然要有求人的态度,打点费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不过买东西根本花不了这么多钱,说到底还是给崔何平花的。

崔何平吸了吸鼻子,好半天才开口:“爸妈,我……”

突然,外面传来一声响动,把笼子里的老母鸡吓得咯咯叫。

出去一看,只见院子中心被踢得旋转翻倒的铁盆和少年跑出去的身影。

崔何平大概明白,老二崔文明为什么对他最冷淡。

咬咬牙,崔何平拿了一半钱,另一半不停推让着放回崔父兜里:“我不能让家里一点钱也没有!”

“爸,我一定会找到一条出路的。”崔何平小声保证。

打完谷子田里的活告一段落,但是还有地里的活。

崔何平跟着一家人来到地里,看见一地花生藤灵机一动,兴奋地坐下来拔出其中一株,只见上面结着满满当当的花生:“长得真好!”

他终于想到该怎么积累本金了。

在这座偏僻的村庄里,崔家并不算穷,甚至还是过得很不错的表率。

因为崔家人口多分到的地不少,一家子又都很勤快,十分吃苦耐劳。他们把地办得很好,温饱以上不愁,半个月能吃两顿肉。

一年到头,崔家最主要的营生就在田里的稻谷和地里的麦子和花生上,拥有的钱是卖米卖麦子获得的。

花生反而被他们忽略了,一向收了摘回来,吃饭的时候炒两盘,当美事享受,吃不完送给亲戚,品质淳朴过头。

但崔何平认为,花生才是最关键的货物,自古以来价格都不低,若是能再加工一下就更好了。

一天,他趁父母都不在的闲暇时候把晒干的花生收进麻袋里。

邻居家最喜欢找他的男孩二两也来了,因为生他的时候家里只有二两肉票,应景取了这个名字。

崔何平跟二两说想不想赚钱,二两就唯他马首是瞻,来的时候还挑了两桶沙子进来。

崔何平连忙接过手,“我不是让你每次提半桶沙就行了吗?你还这么小,不能太用劲。”

二两擦了擦汗,笑起来只有牙是白的:“和平哥我没事儿,这样快嘛。”

崔文明挑水回来看到两人在院子里,拿着筛子筛沙愣了:“你们在干嘛?”

崔何平抬头笑得神秘:“把粗沙筛成细沙,有用。”

崔文明:“……”

不懂,不过抱着大哥又在整什么事的好奇心,崔文明加入其中。

筛完沙后,小妹春花烧火,崔文明和二两把沙子倒进锅里,随后观望。

他们像是瞒着大人做什么坏事,除了崔何平,其他人都有点心虚,二两特地站在门口望风。

崔何平拿着锅铲不停翻搅,沙子热了,他把准备好的花生倒进去。

崔文明好奇地睁大眼睛:“你,你这是要炒花生?”

崔何平:“对啊,别看炒花生简单,里面也有大学问,比如这沙子和花生的混合比例,火候都要到位,才能炒出又香又脆的花生。”

其实他只知道小时候家里做过炒花生,细节早想不起来了。不过系统别的用没有,给他当百科全书,找烹饪攻略还是挺不错的。

赵风闲也庆幸自己懂因材施教的道理,要是任务对象没在农村里待过,穿书也是两眼抓瞎。

崔何平让系统计时,翻炒得手都酸了,终于成功炒熟花生,让春花熄火。

“你们都来试试!”崔何平兴奋呼喊。

三小只一起凑过来,崔何平抓住二两急切伸出的手,“小心点,现在沙子很烫。”

轻轻一捏花生壳就开了,里面的花生米也很脆,揉一揉外皮脱落。

四人吃到嘴里,皆是双眼放光。

花生是最普通的食物,可是怎么能这么香?又脆,又香,还有一股柴火味,口感极佳。

而且用沙子掺着炒是为了让花生受热均匀,外面的壳几乎没有半点糊到的黑色,而是金黄的,色泽鲜明。

第一次就尝试成功的崔何平十分高兴,跟另外三个参与者开开心心抱在一起。

赵风闲隐身飘着看着四人,突然也想现身和他们抱一抱。

多青春洋溢,温馨热血啊。

他们一天炒了一袋花生,等崔父崔母回来见面让他们坐好,春花端了盘花生上来。

崔文明挠挠头:“大哥做的,爸妈你们快尝尝,爷爷也说好吃呢!”

一旁的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老大出息啊。”

崔父崔母本来疑惑自家娃在搞什么,听到是崔何平主厨互相看了看,拿起花生。

当然是一致好评。

崔何平趁着全家都高兴的时候说出自己计划:他打算从卖花生开始,慢慢上手做生意。

以后有了本金,生意说不定能越做越大。

崔家父母本来笑着的脸垮了下来,都不乐意。许久,崔父问他:“老大,这个你是怎么学会做的?”

崔何平理解书中父母的犹豫,何况就算在现代供出一个大学生最后去当销售家里都不太接受,觉得不做学历相关的工作书岂不是白读了。

他连忙解释炒花生的方式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他想做的事也是看书给他的启发,并没有白念书。

“爸妈,你们就让我试试吧,我好不容易有一条想走的路。”

晓之以理各种动员,父母终于松口,让他去试试。

他们也在心里感慨,祖国十年又十年发展真快啊,他们的思想快要跟不上时代变化了。

次日三四更,崔何平被弟弟叫起来:“你要去镇上,现在就得走。”

崔何平:“啊?”

走出家门,二两在外徘徊也想跟他们出去,三人于是一人扛着半口袋花生上路。

干花生不重,架不住路程远。

崔何平忍不住吐槽:“这村子到底有多偏啊!”

赵风闲:“实际上八十年代到处都是这样的村子。”

知青,城里工人,甚至一些公职人员都是少数,泥腿子才是普罗大众。

“创业初期总是艰辛的,加油吧!”

“……”

一直到天亮,三人单用脚走到了镇上的菜市口,寻了个摊位。

二两问两个哥哥,“咱们是不是得叫卖?”

和平文明俩兄弟瞬间安静如鸡。

呃,他们不好意思啊!

过了半天,才有人过来问了句口袋里是什么。崔文明连忙把口袋撑得更开,让客人看清。

客人看了看不感兴趣,转身走了。

“……”还是二两上道,扯着嗓子喊起来。

“上好的炒花生喽!大家都来看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等了一会儿,想着有人陪就不尴尬,崔家兄弟也叫唤起来。

花生,这年头谁家不种点?一开始没人感兴趣。

后来行人发现这仨兄弟喊得很卖力,也好奇不就是花生,终于有几个走了过来。

崔何平捧起一捧给他们看:“免费试吃,不好吃不要钱。”

“炒过的啊?看不出来。”

这花生平平无奇,没发现哪里特别,不过色泽看起来不错。

直到吃进嘴里又香又脆,说不出哪里好吃,就是闻着很香,尝着也很香,想买回去下酒。

无论任何年头,掌握一门手艺都足矣谋生,做到极致就能叫座。

崔文明和二两模模糊糊想不起来,他们是怎么把一整袋花生卖完的,甚至没过几个小时。

在他们看来,崔和平卖的花生价格甚至偏高。平常一斤花生一块钱,大哥叫卖时是一块五一斤。

不怎么耗成本的炒花生比生花生一下子高了一半,纯利润算起来已经很高。

崔何平倒觉得他定价还算合理,毕竟要为手艺卖单,他手臂现在还酸着呢!

他们一个人背了二十斤花生,一天居然卖了**十!

崔文明简直想哭,他家以前存款几百块是攒了好些年才有的,现在一天就能挣几十!

卖完东西后,仨兄弟勾肩搭背去隔壁瘫位上买了三碗米粉,吃得斯哈斯哈,总共也才花了五毛钱。

他们还买了糖果和肉饼,带回去给小妹吃。

崔何平再次买了一份,塞进二两兜里,“拿回去吃吧,真的很感谢你。”

二两跟他们家不一样,二两只有一个爸,他妈早年生病死了。

他爸又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大家一起务生产的时候他爸偷懒,倒也饿不着。

承包责任制推行最反对的就是他爸这种人,后面自己管自己家,他爸不是睡觉就是抽烟,活也懒得干。

这种情况下二两野蛮生长,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

他跟着崔家人跑上跑下,说到底就为了自己能从嘴里剩一些给他吃,他都很满足了。

有的人也许会嫌二两烦人甩不掉,崔何平却只觉得他可怜。

三人装上钱财,踏着夕阳回家,路上玩玩歇歇,比来时轻松很多。

二两靠在石头旁揉了揉腹部,他感觉肚子有点痛,可能是吃撑了吧。

崔何平则凑近自家弟弟,拉着他的胳膊说:“我知道你以前讨厌我,觉得父母对你不公平,以后我也会努力赚钱养家的,弟弟。”

崔文明连忙摆手:“谁,谁说我讨厌你?”

他以前心里是不平衡,但也没到心生怨怼的地步,谁让他读不进去书,自己辍学去种田呢?

他现在发现大哥除了读书别的方面也挺厉害的,这大概就是脑子聪明的好处。

崔家兄弟看二两像是积食不舒服,轮流背着他回家。

三个少年的身影在夕阳下渐渐拉长。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