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家长里短

故事的开始,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早晨。

天下承平已久,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的平静、顺利、安宁。

“王娘子。我家老二让我给你带话,你在金玉堂订的簪子和耳环已经到货了,让你有空了去拿。”

一大早,隔壁的闫大娘敲响了卫家的大门。

闫大娘身高5尺,身材微胖,身穿一套淡蓝色的粗布衣裳。他家二儿子正好在金玉堂做管事,所以闫大娘才替儿子来通知王娘子去店里面拿订好的新首饰。

“王娘子置办这新的衣裳首饰,是为了上巳节出行游玩准备的吧?”闫大娘好奇的问道。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这边流传下来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聚集于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日子。

每到这个时节,常常有人家带上全家人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野炊。也有文人墨客游至兴尽处,会煮茶品尝,饮酒谈笑,然后趁着愉悦的心情作诗写赋。也常有女子穿上漂亮的衣服,爱在郊外水边游玩嬉戏、踏歌起舞。

正在屋内整理的王娘子闻言,看着渐渐走进来的大娘,侧过身回望。

只见这王娘子腰细腿长,一身素服却身姿曼妙,曲线优美。脸型是标志性的鹅蛋脸,饱满又紧致,线条柔和,给人一种温润清冷的感觉。尤其是眼睛,呈开似扇形,明眸若秋水。眼睫毛又密又黑使眼睛围着云雾一般。虽然身形纤柔细软,但她神色淡然,使她看起来既柔美又坚强。

“是啊,”王娘子道。都是街坊邻居,买了新衣服、添置了些许首饰。逃不过这些人的眼睛。“还有几天就要到上巳节了,想去城外寺庙上香祈拜,就准备准备一下。希望今年能够风调雨顺一些。”

“王娘子是打算去哪家佛寺游玩?”

王娘子闻言眉头一皱,道。“左右不过是一些往年常去的地方罢了。离上巳日还有几日时间,我家还未定下来。不知大娘可有什么上佳的地方推荐?”

闫大娘闻言一喜,乐呵着道。“我听说南山上鸿安寺的桃花成片的开放了。王娘子,不如我们两家合作一起,去那看看去。”

王娘子眉头皱的紧了。闫大娘家有两个未成婚的成年男子,这有着成年男子却与别家相约一起去踏青,很不合适。

“闫大娘,其实我家郎君受上官知县大人相邀,要去参加太平湖的上巳节春宴。可能没有时间,就无法与你家一起去南山鸿安寺看桃花了。大娘可是有什么事情要说吗?需要帮忙的,你我两家互为邻居,能帮忙的我肯定不会推辞。”

“王娘子家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啦,这都能去参加州知县大人的巳节春宴了。”刘大娘夸赞几句感叹着,穿着蓝色的粗布衣服她,眼睛盯着王娘子家的东西乱看。“听说王娘子夫婿和刘县尉家的交好啊,不知道他家侄女丹娘子是否已许婚配了啊?”

王娘子闻言一顿,打量着刘大娘可能别有心思。她慢慢的说起来,“大娘是问丹娘是否已许婚配了啊?这个啊,我家郎君可不知道这些女儿家的私事。县尉家里的女儿家是否婚配与否,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平民百姓能打听的。大娘这里可是有人来探听风声?是哪门哪户啊?”

刘大娘收回乱看的眼睛,神色有些扭捏:“我听说啊,这刘家闺女年纪大了正在论婚配,不论嫁娶,皆有百两银子做贴身私房。我……我家老二上次在店里看到过一次这丹娘子这姑娘,就上心了,央我去打听打听。我知道我们家不配和县尉家论亲,上门去提亲必会被赶去门去。但是我家儿子多,只要他家多给些聘礼,只要这丹娘子看得上,我家老二他不介意做上门女婿的。”

“王娘子你也是看到过我家老二的,人老实本分。身体健康。如果这桩婚事成了,既成全了我家老二的心思,对这刘家闺女也是多有好处的呀。”

刘大娘悄悄的和王娘子打听消息。“王娘子你看……,你家郎君是不是能给我们去提提呐?”

听完这一席话,粗看是闫大娘家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细细思索确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其实与刘家丹娘子相交好的是王娘子。王娘子知道刘县尉家的实情。丹娘子在县尉家其实并不得宠爱,刘县尉无人操心她的婚事。家里有老有少,不属于刘家的得意人,只是丹娘子现在年龄已到了必须婚配的年龄了,再不出嫁就会变成老姑娘。影响刘家其他姑娘小姐名声。

丹娘子的男子,她并不愿抛弃老弱,随随便便嫁给任何一个男人。刘县尉家不得已,放话会给侄女百两银子做陪嫁。舍不得钱财套不住狼,为了得到这些银子,总会有一些男人出现让这丹娘子愿意嫁。

如今有一自告上门的男子。只要这个男子人品可以,无不良嗜好,确实不失为一桩好姻缘。

王娘子是了解实情的。尽然如此,这件事情就不必推脱了。王娘子应声道:“这个事情传个话不难。闫大娘,让县尉家知道闫二郎有意上门可以,可是如果刘家无意结亲,我可不想在市面听到有其他风言风语。如果事情不如意,不知闫家是否能做到守口如瓶呢?”

话说到后面,王娘子的脸色有点严肃。

“当然当然。”闫大娘吓一跳。“要不是我家二小子一直对那丹娘子念念不忘,非她不可,我这也不敢来说这事呀。”

是的,闫大娘来说这个事情,也是提心吊胆的。就是怕事情万一不成,会被刘家针对。

重要的事情一说完,闫大娘有心关注其他事情了。她停在门旁内,盯着俏丽秀美的王娘子,心里嘀咕:也不知道这贺家,从哪里取来了这么漂亮的小娘子。她都与他们做了三年邻居了,还是经常看见这小娘子不转眼睛。

看着闫大娘还停留在家里,王娘子拍打一下手中的衣裳。“那多谢大娘特意来告知,我待会空了来就去金玉堂取衣裳。至于闫二哥的事情,我会放在心上的,大娘等着消息就是了。”

王娘子叫来小丫鬟拿走一份吃食,给闫大娘送去。让小丫鬟陪刘大娘唠叨。

“行,那你记得这个事啊。”

闫大娘暗暗嘀咕,王娘子郎君在衙门做事,他家所求的事情,只要是有王娘子郎君开口,事情肯定错不了了。

她高高兴兴的和小丫鬟嘀咕着。“丫头,我听说安河郡澜花河那边遭灾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这里。你家在村里头有没有那边的人来投奔呀…… ”

王娘子闻言目光撇上了旁边书室。她家郎君昨天一回家就愁眉不展了。此时正躲在书房屋内不知道在干什么。

“闫大娘啊,我这边要安排一下,就让绿兰这丫头陪陪你聊天,我去收拾一下内务了……”

王娘子站起身来,客气的说了一下,迈步离开了。

随后王娘子转身到厨房拿了些糕点。

丈夫一夜未眠,王娘子的心底有些担心。此时她只想给书房的郎君送茶点,看看郎君是否安稳。

王娘子居住的小城地名常山县,为大顺朝汉阳郡下十三县之一。

本朝名为大顺朝,已建国三十年。本朝皇帝为大顺朝的第二位皇帝,名唤司马杰,在位已有六年。新帝即位后,骄奢淫逸,纵情声色。他滥用大量民力,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奢华的宫殿、园林。在位期间,新帝好大喜功,短短几年先后对外发动了多次战争,动员了数百万士兵,消耗了大量的物资,造成无数的伤亡。大顺朝国力大大削弱。

最近几年,大顺朝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民间也开始有了怨声载道声音。

而常山县地处清水河上游,为清水河源头六神河,三岔河两河水交汇处,襟带两河。

而且此地众多的山峦纵横交错,构成了的壮丽山水。

此地有条条山脉,奔涌的河流穿行其中,如同华美丝绸上的丝线,将山脉和大地连接在一起。

因本地水资源丰富,山川四周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

也由于此处含有独特的地貌环境。常山县河光山色秀美异常,常有名人士子来此游玩赏析,留下了许多篇诗篇和赋等文,使得名为仙铭山的山和太平湖的湖,成为了汉阳郡著名风景地。

常山县县城为边缘山脉和盆底部地势低矮两大部分组成,中间盆地因其独特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边缘位置与高原高山相连,山脉山川隔绝强冷强热气候。外头的天灾旱灾、暴风雨环境形成的混乱奔溃仿佛远离此地,丝毫不影响本地百姓平静的生活。

而王娘子名为王芷忧,父亲王彦昌,为霸城王氏旁支子弟,为著名文人儒生。王芷忧少儿时就好读书,记忆力强,天资早慧。在家跟随父亲读书,因家庭亲情深厚,爱憎分明,讲究仁义礼智信。王芷忧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子。

贺道衡字文远,汉阳郡上禄县人。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读书传家。父早亡,少时就聪颖过人,才智超群,少时作有《广扬诗集》。因辞藻华美,颇有思致,见者奇之,世时称之为奇才。后被王彦昌收为学生。

王芷忧和贺道衡二人自小一起长大,互许婚约。待王芷忧及笄成年之后,与卫道衡完婚。

成婚初时,王芷忧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卫道衡外貌俊美气质温和,二人志趣相投,生活幸福。

婚后起,怀着对婚姻爱情的美好向往,小两口日子过的琴瑟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王芷忧婚后以相夫教子、管理家务为主。

此时,已经是二人成婚五年之后。

贺道衡已在常山县做校书三年。两人膝下有一爱女,刚三岁,长得精致乖巧。大名若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