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亲故

桓不为回到镇国大将军府时,在庭中遇到了江萦扇。

听闻是江萦扇前往彭城规劝成肃,桓不为稍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该是萧群玉的。

江萦扇只是勾唇,道:“镇国在后堂等候多时了。”

桓不为目光微顿,随她去面见成之染。堂前香樟树生得茂密,微风中萦绕着淡淡的香气,鸟雀从檐上飞起,叽叽喳喳地远去。

成之染一身常服,在亲手拨弄沉香。听闻他到了,她微微侧首,将人打量了一番,道:“鞍马劳顿,桓郎瘦损。节哀。”

桓不为摇头,向她禀报了此去见闻。

成之染静静地听着,桓不惑的病情,桓不疑的扰动,大致与她先前听闻的相同。

桓不为略一迟疑,还是道:“虽然彭城生疑,我两位兄长却绝无二意,望第下明察。”

“我知道,”成之染颔首,道,“哪怕桓氏有一丝二心,临汝县侯也不会贸然返回京门。他待在江州举兵,西通湘州,东连三吴,江南之地,岂有宁日?”

似是惊讶于她的坦然,桓不为垂眸不语,半晌才说道:“临汝县侯失手打了王恕,心中也十分过意不去,倘若因此而丢官罢职,未免可惜。”

“他打谁不好,偏偏打王恕,”成之染叹道,“梁公倾心于江左名流,王恕可是他好不容易招揽的能士,他若不护着王恕,难免令佐吏寒心。”

这道理桓不为懂得,可桓不疑想不了那么多,他还在金陵宅邸中悲愤难平。

成之染缓缓转身,桓不为目光落在她腹间,不由得担心。

看这个样子,只怕没多少时候,成之染就要临盆了。

“临汝县侯是我的长辈,我从小便知,如今也依旧这样认为,”成之染轻笑一声,道,“桓郎回去给他说说,我明日登门造访,可否得见?”

“第下……”桓不为站起身来,犹豫了一番,道,“第下身子贵重,何必——”

成之染摆了摆手:“你只管问他,这是我的命令。”

桓不为拱手领命,当即到桓不疑府中相告。

桓不疑闻言,欣慰于这女郎识趣,稍稍缓和了神色,道:“让她来,我倒要看看,她怎么为成肃开脱。”

桓不为皱了皱眉头:“镇国如今身怀六甲,阿兄莫要冲撞。”

桓不疑不以为意,吩咐仆役洒扫庭除,准备迎客。他虽然丢官罢职,往日的体面仍旧要维持,也唯有这一丝体面,能让他稍稍安心。

第二天恰逢晴日,成之染如约而至。

桓不疑不曾失了礼数,客客气气地将人迎到正堂。

两人多年不见,彼此都不是旧时模样。桓不疑鬓发灰白,历经兄弟的丧事,俨然又憔悴了许多,只是在炯炯目光中,依稀能寻到当年南征北战的叱咤风姿。

桓不疑见到成之染,却是愣了愣。她的举止和神情,有时候真的有些像成肃。

这念头令他喟然。

成之染似是一笑:“江州内地,以治民为要。桓侯在江州,果然是殚精竭虑。”

桓不疑知道她在说他的白发,摇头叹息道:“人老了,又嗜酒贪杯,再过些时日,只剩一头白发了。”

“我父亲比桓侯还要年长三岁。”成之染说道。

“是了,是了,”桓不疑想了一番,道,“他与董荣同岁,我与孟元礼同岁。”说罢,他不知想到了什么,叹息一声,道:“可惜孟公死得早啊,若能到今日,也为我评评理。”

乾宁六年海寇进犯金陵之时,固始县公孟元礼在府中服毒自尽。当时朝野上下也掀起轩然大波,他虽是因为海寇进逼而惊惧自尽,却也是与成肃意见相左,忧愤无奈而为之。

桓不疑在此时提起孟元礼,难免让人回想起这桩旧事。

他的兄弟,难道不是被今日的成肃逼迫而死的吗?

桓不疑虽然腹诽,也知道这种话还是不能拿上台面来。

成之染心照不宣,凄然一笑,道:“人命危脆,不能长久。时移世易,实所难言。”

桓不疑盯了她片刻:“我跟你阿父一样,也是个粗人,哪顾得这些大道理?”

成之染摇了摇头,道:“桓侯也知道我父亲与董冀州同岁。我父亲次子和董冀州长子都战死关中,我那个阿弟,才只有十六岁而已。白发人送黑发人,个中哀痛,桓侯设身处地,也能体谅一二。”

桓不疑默然。他的儿子们不怎么成器,好好地留在他身边,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我父亲年纪不小,身边亲故一个接一个离开,他看在眼里,心中岂会不怕?将来的日子难以捉摸,眼下有些事,难免操之过急。”成之染望着桓不疑,缓缓道。

“操之过急?”桓不疑喃喃。

“桓侯与他相识多年,他那个性子,有时并不好相处,”成之染直起身子,道,“倘若因此有什么误会,我身为长女,在此也替他赔罪。”

桓不疑一动不动,只是望着她,道:“误会?你说得轻巧。”

“桓侯难道当真以为我父亲是有意为之?”成之染反问,“他何苦如此?”

桓不疑不答。

“两家数十年交情,当真抵不过人心之变吗?”

“你不该怪我,”桓不疑皱眉,“难道是我的错不成?”

“桓侯有错,一不该擅离职守,二不该击伤国士,可这些在我这里,都不算什么。我所求的不过是桓侯原谅,与我父之间,不必有芥蒂存心。”

桓不疑沉吟良久,道:“我如今丢官罢职,还能有什么芥蒂啊。”

成之染笑道:“将来总会有转圜的余地。”

桓不疑听出她言外之意,越发沉默了。

堂中一时间落针可闻。半晌,他终于说道:“你让我再想想。”

成之染拱手一拜,道:“桓侯离京数年,倘若有什么需要,尽管派人到镇国府找我。”

她与桓不疑告别,打道回府。桓不为一路随行,到镇国府中,他忍不住开口:“临汝县侯……”

“此事颇有些蹊跷,”成之染眸光沉沉,沉吟道,“桓侯并非随意猜忌之人,此番行事却过于莽撞。有劳桓郎再打听打听,其中莫不是有什么误会?”

桓不为领命。

成之染立于廊下,望着庭前来来往往的府吏,不由得低叹一声。

————

七月流火,百虑缠绵,朝廷又是多事之秋。

桓不惑病逝,桓不疑罢官,青州和江州,接连失去了主官。远在彭城的梁公成肃,尚未决定二州刺史的人选,便收到了成雍从金陵传来的密信。

天子有意要东海王苏弘度出任青州刺史,率人马镇守广陵。

这显然并非成肃所乐见。

他授意成雍劝说天子,没想到素来垂拱无为的天子,对于这件事,态度却异常坚决。

成雍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只得如实向成肃禀报。

成之染闻讯,未免因此而烦扰。平心而论,苏弘度并非一方守宰的合适人选,可天子执意如此,似乎又代表了某种微妙的态度。

成肃还在想方设法劝天子三思,桓不为不负所望,当真打探到桓不疑的一些消息。

桓不惑丧讯传到寻阳,桓不疑虽然哀痛,起初也并未多想。然而豫章太守蔡行之从中挑拨,才让他生出疑心。

“蔡行之……”成之染满心疲惫,记得这人曾在她父亲手下,因试图逃避北伐随军而被成肃驱逐出府。

然而成肃也没有对他这等人过于苛责,大军开拔后又让何知己给他安排了郡守之职。没想到如今,这人竟又在背后搬弄口舌。

成之染虽然生气,眼下却了无心思深究蔡行之的事。她父亲仍在与天子僵持不下,成雍哪见过这番阵仗,只管往来传讯,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天子的态度如此强硬,中书令萧璞也大为震惊,这不是他该插话的时候,于是如同极少数知情近臣一般作壁上观。

成之染最终还是决定站在天子这边,再次派江萦扇前往彭城,劝成肃听从圣意。

江萦扇一去数日,成之染日日盼她音讯,终日忧心如焚。

霖雨不晴,寒枝祈祈,淅淅沥沥地到了七夕那日。天阴沉沉的,成之染心中烦乱,在窗前出神之际,忽而听到外间一阵喧闹声。

侍女阿喜进门道:“女郎,外院里落了只白鹤,不知是从何处飞来。”

徐崇朝见成之染神情郁郁,笑了笑,拉她去院中观望。

回廊里站了许多看热闹的仆役,吵吵闹闹的人群之间,一只白鹤立在庭阶前。

深花寂寂,细柳阴阴,周遭的喧闹,它仿佛充耳不闻,闲庭信步,玉树森如。

成之染在檐下望见,郁郁多日的神情终于泄开一道缝,隐约流露出一丝平和宁静。

层云里传来一声闷雷,那白鹤突然振翅而飞,斜斜从檐上掠过,惊得侍从往两旁散避。

成之染抬袖一挡,几支凌乱的羽毛飘飘落下,她正要伸手接住那羽毛,腹中冷不丁传来阵阵抽痛。

她不由得蹙眉,扶住了一旁廊柱。

徐崇朝一惊:“可还好?”

成之染不答,手捂着腹部,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她只怕,是要临盆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