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十二年八月初七,距离中秋只不过几日,已是入秋时分,白日里还带着暑热,不过到了夜里、或者说凌晨天还未亮日头未出之时,已经能感受到秋的凉意了。
距离京城不远不近的一处驿站中,如今正是万籁俱寂之时,入夜时点来照路的灯笼早已经熄灭,只余一片漆黑。
有一扇窗却在这时候亮起,人影绰绰一会之后,着着单薄夏衫的纤细身影提着灯从屋内走出,立在庭院之中,望向无边的夜色。
不一会儿旁边也有人起来了,一道略微佝偻的身影靠近先前那人背后,略显苍老的声音虽然已经刻意压低,但是在黑夜之中依旧清晰:“姑娘?”
宁襄回头:“姚嬷嬷?”
十五岁的少女,声音本该是鲜妍明媚的,此时听起来,却似乎多了一丝苍老悲凉。
这个念头也不过是一闪而过而已,嬷嬷很快摇头心道自己多想,也许是夜色、或者是宁襄为了不惊扰别人刻意压低了声音说话的缘故吧。
“姑娘可是为明日进城的事担忧?”姚嬷嬷估摸着自家姑娘的心事,试着安慰道:“姑娘不必担心……那毕竟是姑娘的亲人。”这话安慰的,她自己都没什么底气。
宁襄摇了摇头:“姚嬷嬷不必多虑,我不是为了这事烦忧。”
姚嬷嬷虽然不信,嘴上却只能应道:“那奴婢便安心了。”
宁襄幽幽一叹,姚嬷嬷好奇地看了她一眼——虽然平日里也不是没听过自家姑娘叹气,但是今日听起来,似乎那叹气声格外惆怅。
或许是因为近乡情怯的缘故吧。
宁家长女离京十二载,如今再回来,却不知道那家中可还有自己容身之处——甚至于那“家”能否称之为“家”也不一定。
姚嬷嬷心想,自家姑娘平日里看着没心没肺,可一个女儿家,怎么可能真的就对自己的处境无知无觉呢,平日里不显,只怕都是在隐忍罢了。
毕竟自家姑娘身份如此尴尬。
国子监司业宁海的嫡长女,还是先元配夫人留下的长女,在如今的宁家,实在是个尴尬的身份。
姚嬷嬷又叹了口气:“离天亮还早呢,姑娘回去再睡一会吧,明日一早还得启程呢。”她没说的是,怕宁襄会因为睡眠不足精神不济被人挑了礼。
宁襄摇了摇头:“姚嬷嬷先去睡吧。”
姚嬷嬷哪肯自己去安寝、就算去了,又怎么睡得着!
见宁襄执着,她便也不再多劝,回屋拿了身斗篷披在宁襄肩头:“姑娘既然不困,那奴婢陪着姑娘说会话。”
宁襄也不再多话,只是抬头望着眼前漆黑的夜空。
姚嬷嬷顺着她视线望了一会,实在是看不出什么端倪:“姑娘在看什么呢?”
宁襄声音幽幽的:“看京城。”
姚嬷嬷本就不是京城人氏,在京城待的时日也不长,又离开京城很多年,记忆早已经生疏,也不知道自家姑娘望那个方向是不是京城的方向,就算是吧,可是这样的夜里,又能看出什么呢,姚嬷嬷谓然长叹,不再出声——大概自家姑娘对于明日进京……还是有些忐忑吧。
她也不好多劝——她对于明日、或者说未来,其实也是迷茫得很,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自家姑娘。
她是宁襄生母身边的老人,宁襄外祖家沈家早已经没落,宁襄生母沈慧又过世了这么多年,如今府中早已经是宁襄继母主事,宁襄自小远离京城养在外边,这次回去,也不知道宁家会怎么对待她们主仆二人。
两人都沉默着,姚嬷嬷年老,到底是有些熬不住,眼皮搭上,将眠未眠。
暗夜之中突然传来了阵阵钟声,钟声幽远空洞,该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到了她们这里,只剩下余音,若不是夜里太静、若是她们睡梦之中,怕是听不见的。
姚嬷嬷最初以为只是报时的钟声,不以为意,可是那钟声响了许久,姚嬷嬷睁开眼睛:“这钟声?”
见宁襄的视线仍保持着之前的方向,虽然不确定但还是问道:“是京城那边传来的?”
宁襄点头,姚嬷嬷顿了顿:“是丧钟?”
宁襄再点头,姚嬷嬷便有些不安:“这么多声……不会是……陛下……吧?”
宁襄摇摇头,不知为何突然笑了:“陛下才弱冠,算起来正是壮年,怎么会是他呢。”笑容却不达眼底。
感觉面上生凉,宁襄抬手摸去,眼角不知何时已经是湿了一片。
姚嬷嬷没看她的脸,自然也没有察觉,只是幽然道:“也不知是哪一个大人物。”
“大人物?”宁襄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也算不上什么大人物,是——”
她斟酌了一下,手指在眼前张开,微微低头,看着指尖的湿意:“是长公主。”
“长公主她——”不着痕迹地将眼泪擦掉,宁襄的声音在夜色之中空泛幽远,“长公主她……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当朝只有一个长公主,提起她,倒也无需过多的名缀,甚至不用提她的封号或者她的名字,长公主就是长公主,不是旁的什么人。
“居然是长公主?”姚嬷嬷有些不敢置信,倒是忽略了宁襄用词的怪异:“长公主宽厚仁慈,如今也不过二十——二十多少来着?”
宁襄声音低沉而又笃定:“二十七。”
“二十七……”如今这年头,女子二十七不算年轻也不算年长,姚嬷嬷顿了顿:“可惜长公主膝下也没个一儿半女的,如今这一走……”
宁襄默然不语,只微微一叹。
长公主那般的处境,没有子女才是寻常,若是有子女……如今反而不知该如何收场。
不过长公主也不可能有任何子嗣。
“这些年奴婢与姑娘虽然远离京城,但是长公主的事迹也是听过几分的,都说长公主跟陛下姐弟手足至亲,长公主这一去,陛下得多伤心啊,”姚嬷嬷如今睡意也消了,顿了顿又道:“还有驸马……听闻长公主跟驸马恩爱甚笃伉俪情深,长公主突然撒手人寰,驸马只怕也是悲痛难当。”
“姚嬷嬷平日里少听那些说书人胡诌,”宁襄嗤笑一声,“那些说书人向来便喜欢夸大其词吊人胃口,其实说的故事都是瞎编杜撰的,根本信不得。”
“怎么会?那些人说得绘声绘色的——”姚嬷嬷不太相信,“再说了,姑娘不也时常听得津津有味吗。”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说书而已,听听便罢了,”宁襄语气里有几分嘲讽,“那些人说得煞有介事,仿佛他们就跟着长公主亲眼所见一般——怎么可能。”
“那倒也是,长公主那是什么人,那些人如何近得身,”姚嬷嬷不再纠结,只是觉得奇怪:“姑娘以前便最喜听说书人说长公主的故事,奴婢原以为……”
“那些故事全是胡诌全是杜撰,偶尔听听只当是逗趣,不可信不必信,”宁襄重复了一遍,似乎不愿意多谈论,“我们回去歇着吧。”
姚嬷嬷却忧心忡忡起来:“说起来,姑娘与长公主也有些渊源……如今长公主薨了……宁家那边……”
“人走茶凉本就是世间常态,姚嬷嬷不必多想,”宁襄倒是不怎么在意,低声道:“再说了,我也没奢望过长公主的身份能长久震慑住他们。”十二年,已经是极限了。
“当初若不是长公主无意撞见了……插手了一下,如今姑娘……”姚嬷嬷将口中那半句“也许早就没了”的话咽下,“长公主不仅救了姑娘的命,还——”
“罢了,”宁襄不置可否,她也不知道自己当年活下来到底算不算是一件“幸运”之事,,“姚嬷嬷再去睡一会吧,天亮之后还要进城呢。”
“姑娘也回去睡吧,”姚嬷嬷不肯自己独自回去,又劝了一句,宁襄沉凝一会,知道姚嬷嬷不会妥协,便也点头,姚嬷嬷跟在宁襄身后,心里还是带了几分期盼,口中念念有词:“长公主那般仁善……希望不是长公主……肯定不是长公主,也许是别的什么贵人吧。”
宁襄没有接话,回屋睡下,姚嬷嬷倒是在外边嘀咕了一会,这才安静了。
宁襄稍稍眯了会,天便也亮了,本就是歇个脚应付一夜,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宁襄带着姚嬷嬷带着宁家去接她回来的人一道出发,不过两个时辰便看到了城门。
今日城门戒严,或者说整座京城都在戒严,整个城门处透着一股子肃穆,进城的人也安安分分不敢多言,宁家来接宁襄的人似乎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们毕竟有些门路,稍稍打听了一下,便得知究竟发生了什么。
长公主薨了。
姚嬷嬷有些发懵,没想到之前听到的丧钟……居然真的是长公主的。
陛下即位十三年,去年才弱冠,虽然说一直都在亲政,可天下谁人不知,过去很多年里,朝廷主事的是长公主。
天下人皆知,当初福王作乱,意图颠覆,几乎成事,虽然先帝最终镇压了福王的谋反,可福王垂死挣扎拼死一搏刺伤了先帝,先帝随即便驾崩了,连一封诏书都没有留下。
因为福王的缘故,先帝子嗣几乎无存,只留下被长公主护住性命的两个幼子以及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皇孙。
那年,如今的长公主——当时的七公主十四岁,如今的陛下——当时的九皇子不过八岁,如今的靖王——当时的十一皇子不过六岁,而如今的昱王——当时的皇孙出生也不过周岁而已。
年纪都太小,似乎都难堪大任。
最终长公主站出来,扶持九皇子登基即位,如今一晃过去,已经十三年了。
从二七到二十七,长公主生在这座城中,最终也死在了这座城中。
宁襄微微一叹,抬眼看了看那高耸肃穆巍峨的城墙——而今日,她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001 钟声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