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三十六章 逃避

不知不觉间,屋外下起了雪。

这是长安今冬的第一场大雪。

夜中的藏经阁依旧灯火通明,陆询舟捂好了笼在袖内的手炉,鼻尖微动,嗅到冰冷的空气中夹杂的一丝酒肉香气。

“陆、陆伴读?”

不远处的书架那头探出一个人影,女子掂量了一下手中酒肉的分量,随即讨好地问道:

“亥时了,你不回去吗?”

陆询舟面无表情地翻开经书的下一页。

“苏守阁放心,在下不会揭发您在藏经阁吃夜宵之事。”

苏钰儿松了一口气。

她是仗着身为皇后的一等侍女的姑姑才谋得这个藏经阁守阁吏[一]的小职。可惜她天生是个不安分的性子,日子久了难免稍有怠慢规矩,若是因此不慎失了官职赋闲在家,怕是还要被尖酸刻薄的兄嫂嫌弃这嫌弃那。

“喂。”

苏钰儿唤了一声依旧端端正正坐在那的人,晃了晃手中的酒肉。

“我看你自酉时过半就待在这了,现下读了那么久的书,不饿吗?”

陆询舟礼貌地笑了笑,道:“不饿。”

“哦。”

苏钰儿自小住在京郊的村里,入宫以后也整日待在藏经阁中,她没见过宫里的妃子公主,而学馆里的学子也几乎不来这。

藏经阁整日来的都是些白须飘飘的老学士或是秃头干瘦的年轻学士,而面前这个人算是她目前为止见过长得最好看的一个了。

听别的宫女姐姐说,她叫陆询舟,是大公主长清殿下的伴读,家世显赫,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待人接物也谦和温柔极了。

苏钰儿偷偷观察过她的眉眼,那人生得玉质金相,又一身温儒矜贵的君子气,如传闻不假。至于待人接物嘛,谦和有的,就是不见温柔,她来藏经阁那么多日了,除了方才那个礼节性的笑容,她甚至都没怎么与她讲话,成天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赎罪的。

一个顶好看的小闷葫芦。

这是苏钰儿这些日子同陆询舟接触后的评价。

守夜班实在是无聊至极,无聊到她苏钰儿居然一边吃夜宵,一边琢磨起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她吃完夜宵后“毁尸灭迹”了一番,随后拍拍身上的长袍,打算去四周巡视一遭,谁知门外有人自漫天风雪中走进,令她不由地定睛一看。

来者是个侍女打扮的娇娘子,红袄夹领,眉眼如画,温婉大方,手上还提着一盏亮堂堂的灯笼。

她见了自己身上的吏服便同她作了一揖,随即问起陆询舟在哪。

苏钰儿指明了陆询舟的位置,然后好奇地同她搭讪。

“这陆伴读当真勤奋好学,日日来藏经阁专注功课,诶姐姐,看你这身打扮,可是哪位贵人的侍女?”

“采薇,长清大公主殿下身边的侍女。”

采薇微微颔首,接着顺着苏钰儿的指示找到了在卷帙浩繁中秉烛夜读的陆询舟。

“小陆娘子。”

采薇走到她身旁,温声提醒。

“夜已深,您该回景春殿了。”

陆询舟揉了揉疲惫的太阳穴,回道:

“我还要再学一会儿,请回吧。”

早料到她会这么说,采薇笑了笑,只是将李安衾的话带到。

“殿下说了,您若不回,就搬回偏殿。”

“甚好。”

陆询舟淡淡地一边翻页,一边提笔在纸上写下见解。

“被子和暖炉不能带过去。”

采薇微笑着补充。

陆询舟听罢还是未曾一动。

好在她陆询舟凭着前车之鉴料到李安衾必有这一手,所以事先已在偏殿的某处藏好了暖炉木炭和棉被。

“还有,殿下说了,小陆娘子您藏在偏殿的东西没收不还了。”

陆询舟翻书的手一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陆询舟你都快冻死了,哪管什么开心颜啊?

“喏,臣即刻回去。”

.

深夜,正殿的书斋内,李安衾端坐在案前,案上宫灯里的烛火摇曳,一旁整齐地堆放好了数十本批好的奏疏。

屋外琼芳霏霏,远处的庭院隐隐传来积雪压枝的清脆声响。屋内暖意融融,炉火烧得正盛,正殿内安静得只剩下一点木炭燃烧发出的噼啪碎响。

捻起朱笔,略加思索,她落笔题下数行批语。皓腕凝雪,随着笔势微动,批罢安然合上奏疏,那张美艳的脸庞上流露出疲惫之色,几根削葱指拾起奏本轻轻放在批好的那堆奏疏上。

她解脱似地呼出一口气。

入冬后临近年关,事务繁多,她近来处理政事愈发得心应手,本着孝心便与李玱一同多请了些奏折过来为父皇分担政务。

她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白日工于学业,晚上处理政事,日日夜夜操劳着身形也多有消瘦。谁知这小伴读却与自己日渐生疏了起来,自深秋入冬,那人不仅在她面前愈发寡言,而且晚上用毕晚膳便借口去藏经阁习业躲着自己。

她不是没问过陆询舟,只是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浅薄得经不起推敲。

前阵子耶娘和离,心情消沉,加之临近春闱,万分不可怠业惘学,故这阵子还是少些亲密之举为好。

李安衾对于这般敷衍的回答当然心怀愠怒,只是这种不满在今天达到了极限。

亥时了还未归,就算因着她的理由要少些亲密之举,可哪有做到这么决绝地步,这躲避自己的意思已然显而易见。

想到这,她两指轻捏鼻梁,只觉得头疼不已。

这陆询舟最近在闹什么性子?莫不是因为后日的冬至家宴在生闷气。

起身走出书斋回到寝室,她上床解衣欲睡。

躺入温暖的被窝,只是身侧空空。

寝室内的小柜上的孤灯油尽,那点微弱的荧光也彻底被漆黑的夜色吞没。

李安衾眉间紧蹙,拉上被子往里侧挪过去了些许。

她已经让采薇去叫人回来,不知为何这么久了也不见那人归来的身影。

那人习惯睡床的外侧,所以每次共寝时她都会自觉为那人留出外侧的位子。

夜深人静,想到这她难免又被勾起了内心深处最隐秘的**。

上次欢好还是在上个月立冬休沐的前夜,是李安衾主动求欢,而陆询舟磨蹭了一炷香的时间都没进去,最后还是她生气了陆询舟才勉勉强强地要了她一次,动作还十分温柔。事后她欲求不满,还想继续,却被陆询舟严厉制止,强行穿上衣服安生睡觉。如果不是经历过初夜那人粗暴的欺辱和一夜数次的满足,她都怀疑陆询舟在那方面居然是个圣人。

所以,那人最近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对自己腻味了不成?

另一边,弥漫的夜色中,陆询舟随采薇匆匆走过长廊,大雪茫茫,如飘絮飞棉般袭来,凉意直入骨髓。

抬眼望去,廊外是是深深浅浅的雪幕。

雪大概是雨的精魂,长安的雪有着孤独而自由的美,它不粘连,轻盈如蝴蝶,纷飞如白茫茫的草原。[二]

走到正殿门口时,陆询舟还是踌躇了一小会儿,转身想再同采薇推脱一下却不见了人影。

大约是先回房睡觉去了。

陆询舟抿了抿唇,悄悄推门而入。

殿内的热烘烘的空气扑面而来,陆询舟阖上门,脱下鹤氅放在小榻上,然后按着白日的记忆摸黑进了寝室。

取下发钗放在床柜上,三千青丝如瀑散落,陆询舟解下棉衣,留了件棉制的里衣便上了床,钻进被子里一下子搂住正在气头上的女子。

李安衾只觉得被中一下涌入一股凉意,随即就是被搂进那人带着清冽初雪的味道的怀抱。

她的一呼一吸间还残留着屋外的冷气,惹得怀中人不但没有转过头来,反而还慵懒地讥讽道:“一身傲骨的陆伴读不睡在藏经阁?”

“殿下使得一手巧妙的空城计。”

陆询舟语气闷闷的。

她也是事后诸葛亮,上了这人的床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藏在偏殿的东西可能还在,采薇方才所说不过是要诈她回来罢了。

毕竟如果李安衾真的收了她的取暖用品并告知采薇,那采薇怎么可能还会对自己多说一句“被子和暖炉不能带过去”,直接了当说最后一句不就得了吗?

所以肯定是李安衾嘱咐采薇,如果说完“被子和暖炉不能带过去”的话后自己还是没什么反应,就欺骗陆询舟说她私藏的取暖用品已经全部被没收了。

可惜为时已晚。

陆询舟只能硬着头皮承受公主殿下即将来临的怒火了。

“陆询舟。”

“臣在。”

“你最近在同本宫耍性子吗?”

李安衾这时才不急不慢地转过头,直视那人的眼睛。

温热的鼻息喷洒在她的脸庞上,公主殿下缱绻之中藏着陷阱的眼神令陆询舟不得不移开视线,装傻充愣。

“殿下莫要胡言,臣只是单纯的忙于学业罢了。”

衣领被冷不防地用力扯住,陆询舟飘忽不定的眼神被迫对上李安衾的挑逗意味十足的桃花眼。

眼波流转,含着不尽的意味,光润玉颜近在咫尺让陆询舟心跳加速。公主殿下含辞未吐,却已气若幽兰,令人意乱神迷。

“询舟告诉本宫,你是要当柳下惠般的君子,还是做那孔孟圣人?”

那人褐色的眸子中涌上一点欲色,纯粹与颓靡交织着,很矛盾,又很自然。

她们对视良久,直到李安衾听见一声很轻很轻的笑声。

陆询舟眼里依旧温和,只是以往清澈的眼神蒙上了一层晕不开的夜色。

她突然用力桎梏住李安衾,让她挣脱不得。

清润的嗓音里带着几分自嘲,她低声问道:

“您知不知道——”

“这样子很危险?”

[一]守阁吏这个职位是我编的,还有就是在古代官和吏是有区别的,官的职位是需要通过科举的渠道来获取,吏的职位的话不需要,其主要获取的渠道类似于引荐。

[二]这里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原文,并稍作改动。

写到这了,我还是想跟大家聊聊我塑造人物的初心的,以及目前为止人物的动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bb一下,没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跳走,不介意的。

PS:重点感谢好基友文科才子老周在我的构思时期提供了大量人物素材,并为我这个文科乐色提供一定的写作指导。接下来历史原型的介绍大部分摘自网上百科。

殿下的形象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来,足智多谋,话少人狠,很有政治才干,主打一个自律严谨(我是指正经的时候)。私下也是知性温柔的大姐姐,不过在陆询舟面前就是绝世诱受。(私下这一面是我自己添加的)

她的历史原型我主要是参考了两个历史名人,太平公主和刘娥。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幺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颇多权略,权倾一时,鼎盛时期实封一万户,朝中广树党羽,权倾朝野,财富如山。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虽然出生寒微,但机敏聪慧、通晓史书,颇具政治才干,为真宗所倚重。垂帘听政时期治国有方,但也眷恋权位。

两个人物的生平和人物性格我都参考了许多,最后塑造出这样一个殿下,当然诱受这个是我私心添加的(莞尔),这两个历史人物都很有政治才干,也都是历史上的杰出独立女性。

后来老周教我列大纲时,在塑造殿下人物形象时,他告诉我人物形象如果要立体的话,就绝不能是完美的人设。所以我为她塑造成一个很有政治才干、洞察人情世故的形象。但她也有缺点,毕竟帝王家的儿女不该动情,她动了,但她爱得又很清醒,毕竟她也是封建帝制下的一个木偶,这一点后面会突出。

陆小山的话会比较复杂一点,有纯粹温和,也有斯文败类的一面(斯文败类是我自己加的哈);人前是温润君子,人后比较摆烂,偶尔会阴暗一下。

我当初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有参照两个历史人物——晏几道(我参照的是人物生平和灵魂性格,性别啥的别在意哈)和李清照(没想到还有我照姐吧)

晏几道生于北宋时期,是晏殊(语文书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那位)的老来子,号小山。他自幼锦衣玉食,平生风流倜傥,14岁参加科举金榜题名,但17岁时父亲去世结束了富家公子的生活。后来由于朋友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牵连,被释放后不久决心远离官场,至徽宗大观四年在寂寞困顿中逝世。

李清照的生平就不用我讲了,千古第一女词人,喝酒写诗打麻将(陆询舟后期也会有类似行为),主打一个潇洒姐。但是在北宋沦亡是她性格的一个转折点,后半生她颠沛流离,词作多怀旧抒悲,也有流露爱国之情。

为什么选这两个人物呢?其实有人评价晏几道是宋朝的贾宝玉,因为从小养尊处优,所以有一颗比较纯粹的心,陆询舟也是一样,她为官之前可以说被父母保护得很好,心思比较单纯,所以她会怜惜许多底层人民,但又不识人间疾苦(后期会体现)。

另外她自幼接受儒家思想,会忠君,但她也比较崇尚侠气,所以会爱民。但我个人认为封建帝制的本质就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所以这两种思想就会矛盾。而且陆询舟的骨子里还是有一点卿家的疯批的,这一点全靠殿下勾引出来,所以当她发觉自己很危险的思想后第一反应就是愧疚自责。

她的梦想是仗剑走天涯,这份洒脱就是出自李清照,李清照在北宋未亡之前心态也是很悠然乐观的,她宿醉,沉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可见少女时代生活的惬意有趣,也见得她的肆意可爱。北宋亡国后,从一首《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我们可以窥见她也有家国情怀的大义。陆询舟也有,不过她会更偏向于金庸笔下儒侠的家国大义。

二者出身名门,少年时代也都无忧无虑,被父母们保护得很好,可都会因为一个转折点,而开始对人生和社会家国有新的见解。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所处时代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屑,但胸中抱负难以实现。

老周说“以情节塑造人物,以人物突出主旨”,我没那么厉害,但我知道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有一个矛盾点,李安衾是封建制度下的一个木偶,陆询舟后期则会对封建制度有所不屑。而这个矛盾点可以作为导火索去作为小说的悲剧点。

当然了,目前小说才写了30多章,两人还在青梅热恋时期,人物性格会在陆询舟为官、殿下参政之后才会有更具体的体现。

好啦,谢谢你看我巴拉巴拉那么多,新的一年,祝你新年快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章 第三十六章 逃避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