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老王

“我曾想在岁月长河中轻描淡写地留下惊鸿一笔,真实地勾勒出人生的沧桑与繁华,可当我站在山顶俯瞰众生时,却不曾想到一山仍比一山高的世间人伦。”

也许我们可以左右某事。

也许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完成某项任务。

但这一山比一山还高的世间人伦是什么?

可以理解为人情世故。

也可以理解为道德理论。

但最本质来说,便是人与人之间的最纯真的情感。

那么。

请您耐心的将这十五篇故事读完。

故事的本身也许只是一个剧情流。

但更希望您可以读出每一篇背后的内涵。

去找寻那人与人真正的纯真情感。

现在,第一篇请您欣赏:

王小山是乡里唯一一位教师,也是第一个考取当地最好学校的人。

王小山在乡里名声远扬。他也有时候种种蔬菜,养养鸡、鸭、鹅。

但要问他为什么不去城市中过着舒适的快活日子,他只回答道:“这里多舒服,我是舍不得的!”

每天天刚亮时,学生就全跑来王小山的家里上课,这一上就是一天。可想而知,小山几乎要教学生所有的课,但学生最爱听的,仍是他的语文课。

学生们有些亲切开玩笑地叫他“老王”。

这天,天还未亮,便有一名学生跑来敲老王的家门。

“老师,您现在有时间吗?”这位学生怀着忐忑的心,小声的在门口下说了一下。

但后来,他心中萌生出了一丝窃喜,因为门开了。

小山走了出来,拿着蜡烛仔细的照了一照。

“啊!小住,怎么是你啊!还没到上学时间,怎么就来了?

你一个人,家又那么远,路上可不安全呐!快快快,进屋说话。”蜡烛的烛芯一直在燃烧着,它照亮着整个屋内,也照亮着小住的心房。

“老师......我......我昨天的课没有听懂,文言文那块,我仍是不解,我当时又不愿意打断您,我就只好在这个时候问您了”

“啊呀!小住,不要害怕在课堂上提问啊,这有什么的,以后你到了社会上,总得需要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走动的吧,好啦,你把你文言文那几道题给我看一看,我们再来一遍!”

就这样,小山与小住两人就在烛光中把语文课又上了一遍,光照着两人面庞,小住的脸上显现着年轻气派的样子,而小山则流露出更多的欣慰和慰藉。

两人一直讨论到其他学生陆续赶来的时候,小住收拾好书包,进了屋内的教室,心里对老师无限的感激。

小山在小住收拾书包时问:“小住啊,下次可以问问同班同学,或者陪你一起学习的朋友,实在不行再来找我啊!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帮助嘛!”小住闷不做声的点了点头,随后叹了一口气,走了。

一上午的课已经上完,学生们暂时先回到自己的家吃饭,然后睡上一觉,继续来上小山的课。

小山呢,中午吃完饭后便会去乡间小路或小溪边走走,他也随身带着笔与本子,诗兴大发的时候便会吟上一首。倘若他觉得十分不错,便再次加以修改,让全诗更好。

“岁月流年花木香!今年这春季时候的花竟比以前的更芬芳!”

“岁月多少回首,半生已过,人情诗意长”

“哎,在这乡里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回想这半生,我好像仍是浪费了不少的时光,哎......”王小山叹着气说。

“王老师,我觉得岁月多少流光走更好。”

王小山回头一看,原来是小住。

小山笑着说:“岁月与流光是一个意思,用了的话就重复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吃饭,下午确定上课不饿吗?居然有时间陪我过来唠叨啊!是不是偷偷去贪玩的啊!”

“王老师,我没有朋友,他们嫌弃我穷,我都是爷爷带的,现在爷爷重病在医院,由奶奶照顾着,他们让我好好学习,不让我去看他们。”

“小住啊,你看看木樨花”

“是木桂花吗?我觉得今年桂花比前几年的要更香”

“对!对!你居然跟我想到一块去了!这样吧,以后有时间你就过来,就当放松一把,我陪你唠叨!”

其实,小山的心里也一直缺一位知己,更缺一个能随便唠叨的人。

虽然小山每天都在给学生们讲课,但学生们除了小住,没有人能与小山如此交谈。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这天小住跑过来跟小山唠叨,同时带了一篮子鹅蛋。

“王老师,我明天就要去考试了,这次考试非常的重要,如果考上了,就可以有机会出城读大学,明天我就不来了。这是我奶奶让我带的鹅蛋,谢谢您!”

“小住啊,明天的考试你一定要加把油,争取读上好的大学,假如你能让我们家乡再光荣一把,那我也不枉费心血咯!”

小山拿着鹅蛋,即兴的吟了一句“青山翠绿鹅蛋黄。”

小住便跟上一句“碧海天遥路漫长。”“小住你这句话对仗不工整啊!翠绿和天遥怎么对的上像我就喜欢白居易,他的诗对仗十分工整,整洁,语言不华丽却诚实质朴。”

“王老师,我和你却不一样,我喜欢辛弃疾,我喜欢豪放的诗,我就喜欢满眼风光北固楼或者弓如霹雳弦惊那样的风格,正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样,豪放又不失其雅致。以后我写的诗可以拿来给您看看吗。”小住满怀期待的看着小山。

“可以啊,年轻人就应该豪放!你看你有时候文言文、诗歌,读不懂就是因为你喜欢豪放,太浮躁,才导致不注意一些小细节。真正的豪放是建立在生活琐碎的小细节都看透彻了之后,抒发自己的壮志的,以后要多注意!”

“王老师那我先去收拾东西了。下午就要离开了,如果考上了回来我一定告诉您好消息!”

王小山嗯了一声,他手里握着两张纸,原本想给小住,但最后也没有给出去,他犹豫了,自己轻声嘀咕道:“还是等小住考完再给吧。”

说着,他转身而去。

他又时不时的回头,看到夕阳衬托着小住的背影愈来愈远,小山看的出来小住真的在慢慢的长大,而自己也在慢慢的老去。

但是,这份忘年之交却永远无法逝去。

小住踏上了考试的路,而王小山仍是在乡里授课。

他偶尔也写写诗,抒抒情。

城市的生活十分的繁重,小住也顺利的进入了城里最好的大学。他爷爷的病也渐渐的好了起来,但是他一直都在疑惑爷爷奶奶为什么一直都没有付医药费。

他考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山,但是总是被生活一些事情打乱,便渐渐的忘却了。

一天,小住下乡看望爷爷,路上经过了一间草房子,门上挂着一副对联:“青山翠绿鹅蛋黄,碧海天遥路漫长。”

“这不是王老师说过的吗!”他脑海中猛然想起了什么,他立即跑进屋内,他只见屋内桌子上放着两张纸。

纸上写着:“小住啊,学习要更努力些才好,你爷爷的医药费我已经帮你出过了,我相信你可以考上,将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颗平淡的心。我已年过半百,你二十未到,你还有许多的机会,我们不仅是师生,还是朋友,更是知己,我知足了!王老师相信你!”

小住心中一阵震颤。

小住看着纸条,流着泪出了门,并在周围大喊:“王老师,王老师!”

但周围并无一人。

小住紧握着那张纸条,一直在这间屋内等待王小山。

时间走的真快,转眼间便是晚上。

那夜晚繁星点点,月儿渐渐地出来,为整个寂静的乡中平添了一份和谐。

王小山回来了。

他现已是身挎着一个皮包了。

“王老师!”小山被吓了一跳,转过头来一看,这人有几丝面熟。

“小住?是你?”

“是啊,王老师,来来来,我烧饭!我们俩小酌一杯。”

菜都烧好,整个屋内弥漫着香味。

“王老师啊,当时事情太多了,真的没什么时间过来看您,还望见谅。”

“哎!没事啊小住,你看我现在已经不当老师啦。”

“不当老师?那?”

“当了个书记,你说人活着也要为其他人找想找想不是吗?当时为你们这些孩子找想,现在呢,为老百姓找想了!”

“恭喜王老师!我敬你一杯!”

两人酒杯相碰,那清脆的声响充斥了整个屋子,也透入了两个人的内心。

“以后别再叫我王老师了。”

“为什么?难道老师你当上书记就可以这样了吗!”小住生气地将手拍向桌子,随后站了起来,好似一幅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人一样。

“不是,你先坐下,别这么激动啊小住。”

“我不喜欢摆着高架子的人。”

王小山也站了起来,他拉着小住的胳膊,拍了拍他。

“我是让你以后叫我王小山,别叫我老师啦!这样谁都不摆架子,是不是?”

小住看着王小山,知道自己错了,他眼前的王小山还是以前的那位王小山,这么多年他居然都没有变,一直都留着那朴实无华的心。

“王老师......对不起”小住抱住了王小山。

酒过几杯就已不行的王小山带着红润的面色笑着拍了拍小住的肩膀。

“哎......小住,你真的长大了。”

第二天王小山醒来,小住已不在。

桌上放着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道:“王老师,谢谢您,第一,当年的那笔医药费我已放在您的书柜第一层抽屉,请收一下。第二,我还是改不了叫您王老师,还望见谅。”——小住

王小山看到这封信后,仍是说:“小住,你真的长大了。”

多年以后,小住牵着自己的孙子来到当时与小山叨唠的那条小路上散步。

他将这些事情与自己孙子说了。

小住拿出当年王小山留下的那两张纸,原来他一直都收着。

孙子笑着说:“没想到爷爷还有这样的童年。”

小住也笑着说道:“你也会有这样的童年。”两人相互一望,笑了。

好啦~老王的故事就到这里了,那么,接下来,请您开始准备好您的微笑,开启下一篇甜甜的文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王小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