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三日,贺大人启程进京,贺景辞也打破转学传言,再次回归书院,且一回来就给苏宜带来了好消息。
叔父回京的同时,盛祈安也于昨日离开金陵回了扬州,他终于又恢复了之前正常的生活节奏,可谓是双喜临门。
苏宜也不自觉松了口气。
毕竟原文中的苏家和盛祈安那是天然对立,有这么一个命运的大锤压在头上,谁能不慌。
而今盛祈安的离开让贺景辞感到轻松的同时,也让她放心不少,只觉生活学习都逐渐都步入正轨,充满希望。
苏宜这晚刚刚放学回家,就见得表妹钟琪蹦蹦跳跳迎上来,一脸愉悦道:“姐,今儿我们都不用给爹爹送饭,表哥已经送过了。”
苏宜一时没弄清情况:“表哥?”
“是啊,苏缜表哥来了!”
苏宜随着钟琪进屋,远远就见得苏缜正端着洗好的茶盘茶具走进来。
他冲她微笑颔首:“姐,你回来了。娘让我到城里找解老板卖几件绣品,顺便来看看你。”
苏宜从钟家夫妇交谈中了解到,苏缜以前住在姨妈上学时很少做活,总把自己关在房中长吁短叹,这会儿一过来就知道挽着袖子帮姨母做活,可见这个便宜弟弟近来不光精神气儿越来越足,人情世故方面也进步不少。
她前几日跟姨母说起,贺景辞对她做的烧肉味道赞口不绝,建议她做一些烧肉出来作为熟食供给饭店,和直接开店相比不光能省下叫卖的功夫,还能省租铺子的钱。
钟姨妈虽然心中向往,但仍觉得这事传出去还是不太好听,同样是做了东西找人寄卖,绣活就比烧肉要好。
只是听苏宜给她算过账后,钟姨妈终归无法无视这样一大笔钱的进账,于是决定在家完成烧制后对外宣称是丈夫所做,自己还是只会在家相夫教子做绣活的家庭妇人。
苏宜:……
行吧。
有偶像包袱没关系,只要能把钱赚回来,怎么都好。
只是随着物美价廉的钟家烧肉名气越来越大,泰丰楼的伙计听说这件事情之后,觉得自家账房先生白天记账算账如此忙碌,晚上还能做出几十斤烧肉给各个酒家供货颇为惊奇。
这样的时间管理大师实在难得,众人纷纷询问钟姨丈究竟吃了什么补品保养,精力怎就如此充沛,希望他不吝赐教……
此乃后话。
苏缜一直想购买附近书肆的一本游记,后来退学之后再没进到城中,这次特意绕到明德书院那边买书,结果却意外听书肆老板说起,周家公子转学,段文翰和韩修杰都出事的消息。
他在退学之前就听说韩周两人的干架是因自己而起,这两家都不是能够轻易得罪的主儿,且对自家孩子都十分溺爱,尤其韩修杰的姐姐韩氏极为彪悍,仗着自己是县丞夫人没少来书院找先生麻烦。
苏缜后来也因此做过好几次噩梦,一次是梦到韩修杰的姐姐大闹学堂,而自己当时并没有退学,被弄得无地自容;一次梦到韩氏来村里找到父母一通大闹,让听到动静的街坊四邻看尽了笑话……先后被吓醒了几次。
如今危机解除,苏缜大大松了口气,可又想到这两个人在学校趾高气昂,从没人不敢惹,但苏宜刚上学一个月,两人就先后倒霉,一个下了大狱,一个则家道中落,读书的钱都拿不出来,只能退学回家。
苏缜心中突然多了一种很强烈的直觉,他凑过来对着苏宜小声道:“姐,他俩能倒霉得这么彻底,你是不是也做了什么?”
苏宜没想到苏缜竟然这样敏锐,刚听到消息便将真相猜测了个**不离十。
只不过不论前世还是今生的她都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凡是心中不想让人知晓的事情,哪怕是至亲之人都不会说。
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前她也听人说过,有些犯了罪的高官在牢狱中依然好吃好喝,因为掌握着一些没有落网之人的把柄,被剥夺政治权利后写张条子外面依然有人愿意为他们办事。
所以即便段家贾家涉案人员都被捉拿归案,也不能保证所有势力都已消失殆尽,虽然她信任苏缜,知道他不会主观上害自己,但难保他不会在得意时同人吹牛炫耀,说姐姐为自己做过什么,或者被人套话不经意间说出来。
前世爸爸去世后,她经历了太多人情冷暖,有人是有意识的使绊子,有的则是好心办坏事,被人当枪使。
所以为保苏家安全,就算对面的人是苏缜,苏宜也没想要和盘托出。
她温和地摸摸苏缜的脑袋:“你别想太多,吃完果子去帮姨妈烧火。”
苏缜顺着她的抚摸点头,乖得像只家养的萨摩:“好嘞,姐,我这就去。”
书院出了这样的事情,教谕很是重视,专程过来学院视察,上去看教学区,下午看教工区,学生们也因此得以放了半天的假。
苏宜便趁着假期将抄好的书送去书肆,近来她抄书行情见涨,这次想来能拿不少。
而上次中秋回乡之时,她听窦氏说起,家中债务已还得差不多,年底有望清账,便打算让苏缜带一些钱回去,也算是为家里清账工程出一份力。
苏缜陪着苏宜去书肆交书,看那老板让账房直接拿了两贯钱给她,瞬间目瞪口呆。
短暂的惊讶过后,他提笔写了几个字后绕到李哲身旁,开口询问:“我这笔字抄书的话,能值多少?”
苏宜想起原文对苏缜的描述,敏感自卑又有些阴鸷,很少主动和人攀谈。
而今苏缜的性格比起她刚穿越时发生了不少变化,看来在私塾当“鸡头”的日子着实过得不错,人也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李哲看了一眼,摇头道:“而今板印书册成本不高,花不了几个钱,这样的字来抄书……我们一般是不收的。”
苏缜顿时泄气。
两人交谈之际,苏宜便在一边翻看着摆在书肆最显眼处的那些畅销书,弄清现在文化趋势,闻言对这苏缜道:“让你在家好好练字,你只当耳旁风,日后上了考场交卷子,也有卷面分,就算是入朝后呈奏疏写策论哪个不要用字?回家可别再懈怠了。”
苏缜闷声应了声“是”,苏宜便不再念他,而是拿了一本小说对着李哲问道:“这样加了评语的读本,是不是要比寻常书籍更贵一些?”
李哲看了那书册一眼,当即给了苏宜肯定答复。
苏宜也是刚才翻看时发现,而今最畅销的几本小说都有加注了书评的版本,形式上有些类似脂砚斋的评语。
传闻《红楼梦》留存的脂评本就是由藏书家抄录传阅,可见在现实历史当中就颇有市场,而金陵一带的经济文化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遥遥领先的水平,会有人出高价买带评语的书册倒也不并稀奇。
前提是评语足够吸引购书人。
苏宜大学时为了解压做过兼职up主,主攻影视区吐槽,写书评弹幕都算是老本行。
“这个什么价格?”她道,“我想试试。”
李哲道:“这要你先把书买回去,写好批注和评语再拿来寄卖,二八分成,我只收二成,可如果没人来买就要赔付上之前买书的钱,你可想好了。”
“那没事。”而今的苏宜已经不在乎这几个小钱,“这个月最畅销的应该就是《醉清风》了吧?先给我来十本。”
抄书虽然也是文化工作,但干的是体力活,点评写字不多,却更多的是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起来,效率应该能够翻倍。
回到姨母家中后,苏宜将今日得来的两贯钱都拿给苏缜,让他带回家去给母亲还债,苏缜抄着手执意不肯:“娘听说你在外抄书赚钱,心疼得不行,就连祖母都说,以前大户人家小姐只有被罚时才会抄书抄经,着实可怜,让我一定把钱给你。”
他想了想,又补上一句,道:“就算你现在手里宽裕,不要家里给的钱,我也不可能拿你的钱。”
正在两人拉扯之间,李哲又找到钟家来,说是还有要事要找苏宜商议。
这才刚刚分别不足一个时辰,苏宜也想不出李老板这会儿能有什么大事要说,但还是将他请了进来,态度极好的询问他有何要事。
李哲激动地搓搓手,压低声音道:“书肆来了个大单,就在方才!”
“什么大单?”
“鸿阳缎庄的秦老板看了你的字之后,说跟他亡妻字迹有七分像,想请你写两幅字摆家里绣屏风上,按字记价,每个字纹银一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014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