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和解

琴声在老房子里流淌,如同《归途》的旋律,带着维也纳的风、多瑙河畔的月光、以及岁月沉淀下的释然与温柔。凌妤和梁蕊的四手联弹,像一种无声的宣告,宣告着这个曾被阴霾笼罩的空间,终于彻底回归了爱与音乐的纯粹。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午后的阳光里,带着蒲公英种子的风轻轻拂过琴谱,留下细微的沙沙声。

凌佩云走上前,将一本略显陈旧的硬壳笔记本郑重地放在琴盖上,封面上是苏雯娟秀的字迹——她的日记。“慢慢看,”凌佩云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柔和,“里面有她,有……梁蕊,也有我们。”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梁蕊,最终落在凌妤脸上,“还有她没来得及写完的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凌妤几乎沉浸在了母亲的世界里。日记本里,年轻的苏雯鲜活灵动:她抱怨凌佩云总抢她的新裙子,偷偷在梁蕊的琴谱里夹画着爱心的小纸条,为第一次和梁蕊在校园音乐会上合奏紧张得睡不着觉,甚至详细记录了梁蕊帮她克服《星光》中某个技术难关的耐心陪伴……字里行间,是浓得化不开的爱恋与依赖。

“原来妈妈这么早就喜欢你了,”凌妤窝在梁蕊怀里,指着一段描述梁蕊在琴房睡着了,苏雯偷偷给她披外套的文字,笑得狡黠,“还偷亲你的额头!”

梁蕊的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手指轻轻摩挲着日记本的边缘,眼神温柔又带着追忆的感伤:“她总是那么大胆又害羞……这些事,她可从来没告诉过我。”

日记的尾声,笔触变得有些沉重。苏雯写下了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凌佩云对她放弃出国深造机会的强烈反对。其中一页,夹着一张小小的、泛黄的乐谱草稿片段,只有寥寥数行,旋律带着一种沉郁的挣扎感,旁边写着几个字:“为佩云而作,希望她能懂……《和解》?”日期,正是她去世前一个月。

“这是……”凌妤的心猛地一沉。梁蕊也凑近细看,眉头微蹙:“她没写完,也从来没跟我提过这个创作。”

那个未完成的《和解》片段,像一个沉甸甸的谜题,也像一个无声的召唤。凌妤将它小心翼翼地誊抄下来,放在自己的乐谱本里。苏雯试图用音乐去弥合与姐姐的裂痕,却未能完成。这份未竟的心愿,如今落在了凌妤肩上。

筹备中的小型音乐会有了新的意义。凌妤决定,除了和梁蕊演奏《归途》,她还想尝试完成母亲的《和解》。她将自己关在琴房,对着那几行零碎的音符,反复推敲、尝试、修改。她回忆着苏雯日记里的情绪,回忆着凌佩云这些年的强硬与孤独,回忆着维也纳那晚姑姑眼中流露的疲惫与和解。指尖流淌出的旋律,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带着她自己理解的、跨越时空的对话——有对过去的哀悼,有对母亲未尽之言的揣摩,更有她与凌佩云之间,那些冰释前嫌后的复杂情感。

凌佩云得知凌妤要演奏苏雯的遗作时,沉默了许久。她没说什么,只是让秦秘书送来了一个包裹。里面是苏雯生前最珍爱的一条丝巾,以及一盒保存完好的、苏雯少女时期录制的钢琴练习磁带,其中一盘标签写着“给姐姐的生日礼物”。

音乐会当晚,老房子的客厅被布置得温馨而雅致。柔和的灯光下,齐颜、顾易安、余老师、秦秘书都已落座。凌佩云坐在角落,神情平静,手指却无意识地捻着那条旧丝巾。

第一部分是凌妤和梁蕊的《归途》。琴声如诉,维也纳的春光、多瑙河的波影、归家的安宁与满足,在两个灵魂的共鸣中完美呈现。掌声真挚而温暖。

短暂的静默后,凌妤独自坐到了钢琴前。灯光聚焦在她身上,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在凌佩云身上停留了一瞬,然后轻轻开口:“接下来这首曲子,叫《和解》。它源于我母亲苏雯未完成的手稿。我想,她最初是想写给您听的,姑姑。”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今天,我试着将它完成,送给我们所有人,送给过去,也送给未来。”

琴键落下。开篇是苏雯草稿里那沉郁的挣扎,带着旧时光的晦暗。但很快,凌妤的演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旋律在低回的徘徊后,渐渐向上攀升,如同艰难地拨开迷雾。她加入了维也纳时期学到的一些现代和声处理,让冲突感更加立体,但冲突之中,又巧妙地融入了《星光》和《归途》里标志性的温柔动机,像黑暗中透出的微光,像冰冷岩石缝隙里顽强生长的藤蔓。音乐在激烈的碰撞与温柔的抚慰间交织、对话,最终走向一个并非完全欢快、却无比辽阔宁静的尾声——那不是简单的握手言和,而是历经风雨后,对彼此伤痕的理解与包容,是对血缘纽带无法割断的深刻认同,是终于将破碎的月光与散落的星光,重新融入同一片浩瀚夜空的和解。

最后一个音符悬停在空中,余韵悠长。客厅里静得能听到呼吸声。凌妤抬起头,看到凌佩云早已泪流满面。她没有擦拭,只是紧紧攥着那条苏雯的丝巾,肩膀微微颤抖,长久以来坚硬外壳下的脆弱与痛楚,在这一刻被这穿越时空的琴声彻底击穿、抚慰。

梁蕊第一个站起身,用力鼓掌。接着是齐颜、顾易安、余老师……掌声由缓至疾,充满了感动与敬意。凌佩云终于抬起手,轻轻鼓掌,目光与台上的凌妤交汇,那里面没有了审视、没有了较量,只剩下一种沉重的释然和深深的、迟来的骄傲。

音乐会结束后,凌佩云走到凌妤面前,声音有些沙哑:“你弹出了她想说,却没能说完的话……也弹出了我想听,却一直不敢听的话。”她伸出手,第一次主动地、有些生疏地,轻轻拥抱了凌妤。“谢谢你,小妤。”

凌妤回抱着姑姑,感受到她身体的微微颤抖,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体温的亲近。她轻声说:“也谢谢您,姑姑。谢谢您把妈妈的日记……和她的过去,带回来给我们。”

夜色渐深,宾客散去。老房子里只剩下凌妤和梁蕊,以及那架承载了太多故事的老钢琴。凌妤将苏雯的日记本、那条丝巾,还有誊抄的《和解》乐谱,一起珍重地收好。

“想什么呢?”梁蕊从身后环住她的腰。

凌妤靠在梁蕊怀里,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我在想,妈妈当年没能走完的路,我们替她走下去了。她和姑姑没能完成的《和解》,我们也完成了。”她转过身,捧着梁蕊的脸,眼神明亮而坚定,“接下来,是我们自己的路了。”

梁蕊吻了吻她的指尖:“嗯,我们的路。想怎么走?”

“继续弹琴,”凌妤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把我们的音乐弹给更多人听。不过……”她狡黠一笑,“这次,我想试着创作我们自己的故事,从《星光》开始,到《碎裂的月光》,再到《归途》和《和解》……把它们都写进去,写一首只属于‘凌妤与梁蕊’的协奏曲。”

“好主意。”梁蕊眼中满是笑意和宠溺,“名字想好了吗?”

凌妤望向窗外那轮圆满的明月,又回头深深看进梁蕊的眼底,声音温柔而充满力量:

“就叫它——《月光长河》吧。有破碎,有星光,有归途,有和解……所有的曲折,最终都汇成一条温柔的河,流向有你的未来。”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琴键上,也流淌在她们相拥的身影上。老房子安静地伫立着,像一位慈祥的见证者。属于苏雯的故事,在音乐中得到了圆满的回响;而凌妤与梁蕊的故事,在这崭新的月光下,正翻开最动人的乐章。她们的手指,将再次按下的,是属于她们自己,绵长而充满无限可能的序曲。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