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的离去,如同抽走了“铭宇科技”的主心骨和最丰腴的肌肉,留下的是一副孱弱而迷茫的骨架。原本还算热闹的办公室,如今只剩下李铭、王浩、刘强和李梓晴四人,空旷得连呼吸都带着回声。那六十万的还款压力,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更压在公司本就干瘪的钱袋子上。
王浩带领的平台项目组,失去了稳定的资金支持,进度几乎陷入停滞。原本计划招募的美工和运维自然泡汤,甚至连服务器续费都变得捉襟见肘。王浩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接一些零碎的技术外包项目上,以换取微薄的收入来补贴公司的基本运营,平台的代码更新变得断断续续。
刘强负责的后勤和对外联络,也因为公司影响力的骤降而变得困难重重。之前一些看在赵振面子上或觉得“铭宇”有潜力的合作方,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李梓晴的财务表格上,红色的数字越来越多, inflows(流入)锐减, outflows(流出)却刚性存在。她不得不精打细算到每一度电、每一张打印纸,昔日首富千金的她,如今却为几百块的办公用品费用反复权衡,眉宇间染上了一抹挥之不去的愁绪。
而李铭,则陷入了更深的焦虑和自责。他白天奔波于寻找新的业务机会,晚上则对着电脑屏幕,反复核算着那几乎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凑齐的六十万。周瑞麟那句“三个月内让你们平台彻底黄掉”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他处境的险恶。
他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他低声下气地去拜访之前“铭晴小店”的一些老客户,希望能获得一些预付货款或短期借款,但回应者寥寥。他甚至想过再次回家向父母开口,但想到父亲李建华那日渐花白的头发和母亲操劳的身影,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重生归来,是为了让父母享福,而不是将他们拖入更深的泥潭。
内忧外患,几乎将李铭逼到了绝境。他常常在深夜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力。拒绝了张雷,是不是真的错了?坚持平台梦想,是不是太过天真?如果当初接受赵振的建议,安心做电商,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
自我怀疑如同毒蛇,啃噬着他的信心。
然而,每当他看到王浩依旧在昏黄的台灯下默默调试着代码,看到刘强毫无怨言地搬运着货物、联系着可能的机会,看到李梓晴即使疲惫也坚持整理着每一份票据、核对着每一个数字时,那股即将熄灭的火焰,又会被重新点燃。
他不能倒下!至少,不能在这些依旧相信他、跟随他的人面前倒下!
就在他几乎山穷水尽之时,一丝微光,悄然从被他寄予厚望、却迟迟未见回报的域名投资中透出。
一天晚上,李铭正在网上搜索着可能的机会,一个来自南方的陌生号码拨通了他的手机。对方自称是“迅捷出行”的创始人程伟,语气急切而兴奋。
“李先生吗?您好!我通过域名注册信息找到您!请问您手上的 ‘kuaidi’ 这个域名,是否考虑转让?”程伟开门见山,声音带着南方人特有的急促。
kuaidi?李铭心中一动!这是他记忆中另一个与未来巨头相关的关键词!他强压住激动,尽量平静地回应:“程总您好,这个域名确实在我手里。不知道您这边是……”
原来,程华的团队正在开发一款线上打车软件,名字就想叫“快滴”,但核心域名 “kuaidi” 已被李铭持有。他们的项目刚刚获得了第一笔重要的天使投资,急需这个域名来完成品牌统一和后续推广。
“李先生,我们非常需要这个域名!价格我们可以好好谈!”程伟的语气带着志在必得的恳切。
机会!又是一个机会!而且,时机比之前的Zoom更加成熟,国内互联网创业热潮正在涌动!
李铭没有立刻答应,他需要判断对方的需求强度和支付能力。他借口需要评估,并询问了更多关于“迅捷出行”项目的信息,约定了第二天详谈。
挂了电话,李铭立刻让王浩帮忙查询“迅捷出行”和程伟的背景。反馈信息确认了这家公司的存在和刚刚获得的融资,虽然规模不及Zoom,但在国内出行领域已经崭露头角。
这一次,李铭决定更加主动。他没有被动等待对方出价,而是在第二天的通话中,展现出了对线上出行领域的深刻理解,从用户痛点、技术难点到市场前景,分析得头头是道,再次让电话那头的程伟大为震惊。
“程总,我很看好出行领域的未来。”李铭在建立了足够的专业形象后,切入正题,“‘kuaidi’ 这个域名,对我来说也具有战略价值。不过,如果它能帮助一个优秀的团队更快地实现梦想,我愿意考虑转让。”
他报出了一个价格:一百二十万人民币。
这个价格,远超之前Zoom域名的交易额,在2006年无疑是天价!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能听到程伟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李先生……这个价格……能否再商量?我们刚刚起步,资金并不充裕……”程伟的声音带着艰难。
“价格体现了这个域名对你们品牌和未来的价值,程总。”李铭语气平和而坚定,“而且,和上次一样,我可以接受部分款项以贵公司期权的方式支付。”
又是一番激烈的拉锯和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创造性的协议:“迅捷出行”以八十万人民币现金,外加未来一年内、按特定估值计算的、价值四十万元的等值期权,收购 “kuaidi” 域名。现金分两期支付,首期四十万在签约后支付,尾款四十万在三个月内付清。
当第一笔四十万现金到账的短信提示音响起时,李铭握着那部旧手机,站在办公室中央,久久没有动弹。
办公室里的其他三人,王浩、刘强、李梓晴,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他。
过了好一会儿,李铭才缓缓抬起头,看向他们,脸上没有任何狂喜,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疲惫和更深沉的坚定。
“第一笔款,四十万,到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多……多少?”刘强结结巴巴地问。
“四十万。”李铭重复了一遍。
瞬间,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办公室内爆发了!
“太好了!铭哥!我们有救了!”刘强激动地跳了起来,眼眶都有些发红。
王浩重重地推了一下眼镜,常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李梓晴则背过身去,肩膀微微耸动,悄悄抹去了眼角渗出的泪水。这不仅仅是钱,这是在绝境中看到的希望!
这四十万,如同久旱甘霖,瞬间缓解了“铭宇科技”的燃眉之急!不仅可以立即偿还赵振的部分欠款(李铭决定先还三十万,稳住对方,保留十万运营资金),更能让平台项目重新获得动力,支付服务器费用,甚至可以考虑给核心成员发放一点微薄的薪水,稳定军心。
“这笔钱,先还赵振三十万。剩下的十万,作为公司未来三个月的运营和研发资金。”李铭迅速做出安排,“王浩,平台项目可以重新全速启动了!刘强,你去把之前拖欠的物业和网络费用结清。梓晴,做好资金规划。”
团队的士气,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资金注入,瞬间高涨起来。希望的微光,穿透了厚重的阴云。
然而,李铭的心中却并未完全轻松。他知道,这四十万只是解了渴,尾款的四十万和那价值四十万的期权能否顺利兑现,还存在变数。更重要的是,周瑞麟的威胁并未解除。拥有了这笔资金,固然增加了抵抗的资本,但也可能引来对方更猛烈的攻击。
果然,就在“铭宇科技”刚刚恢复一丝元气,准备重整旗鼓之时,李梓晴接到了父亲李远山打来的电话。这一次,李远山的语气不再是之前的警告或审视,而是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梓晴,你告诉李铭,”李远山的声音透过听筒,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他最近……是不是又惹到什么人了?”
李梓晴心中一惊:“爸,怎么了?”
“周家那边,动静不太对。”李远山沉声道,“周瑞麟调动了远超他权限的资源,目标很明确,就是李铭和他的公司。而且……这次背后,似乎不止周家一股力量。”
他顿了顿,说出了更令人心惊的话:
“我收到消息,有人……在暗中调查李铭的背景,包括他老家的父母。你们最好,有个心理准备。”
李梓晴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李铭站在旁边,清晰地听到了电话里的内容,他的心脏猛地一缩,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调查他的父母?周瑞麟竟然真的将黑手伸向了他的家人!而且,背后还有别的力量?
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仿佛瞬间被一股来自黑暗深处的寒风吹得摇曳不定。
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成型。而这一次,对方似乎不再满足于商业上的打压,而是要……釜底抽薪?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