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书桌,程潇就翻出了之前记录能力细节的笔记本。他盯着“信息栏可精准识别物品真伪与价值” 那行字,指尖轻轻敲击纸面——升学宴上叔叔手里的假瓷瓶又浮现在脑海,那个被信息差坑走五万块的教训,像根刺一样扎在他心里,也让他突然惊醒:自己手里握着的,何止是辨别古董的工具,更是能打破信息差、快速积累财富的钥匙。
之前规划未来时,他曾想过股票——凭借重生记忆,他隐约记得未来几年几只暴涨的股票。可转念一想,股票需要本金支撑,家里的存款本就不多,万一短期波动让父母担心,反而得不偿失;而且股票操作需要盯盘,开学后根本没精力兼顾。他把“股票”两个字划掉,笔尖顿了顿,目光落在笔记本另一页“升学宴瓷瓶鉴定”的记录上——捡漏,似乎才是眼下最适合他的路。
捡漏玩的就是信息差。别人靠经验、靠眼力,他靠信息栏能直接看到物品的真实价值,门槛低,见效快,还不用大量本金。只要找到被低估的真东西,转手就能赚钱,正好能在开学前赚够第一桶金,为大学的计划(比如买电脑、报培训班)铺路。
想通这点,程潇立刻行动起来。他翻出家里压箱底的本地老地图,在“文化街”“旧货市场”的位置圈上红圈——这两个地方是本地老物件流通最集中的地方,前者有固定门店,后者是周末集市,鱼龙混杂,反而更容易有捡漏的机会。
他先在网上搜了本地文化街的资料,信息栏帮他筛选出有效信息:“文化街中段‘老杨古玩店’常有民间藏品流入”“周末上午摊贩最多,部分摊主急于脱手小物件”“常见仿品集中在瓷器、玉器,真品多为不起眼的杂项(如铜钱、旧邮票等)”。这些信息让他心里有了底,又特意标注出市场营业时间和公交路线,避免跑空。
下午,程潇跟父母说“去文化街随便看看,了解下古董文化”,便揣着两百块零花钱出了门。文化街不长,青石板路两旁挤满了小店,门口摆着铜器、瓷碗、旧书,摊主们或坐在小马扎上喝茶,或跟顾客讨价还价。程潇放慢脚步,目光扫过摊位上的物件,悄悄激活信息栏。
一个摆着瓷碗的摊位前,他停下脚步。摊主热情地招呼:“小伙子,看看这碗?清代的青花碗,便宜卖你,五百块!” 程潇看向碗底,信息栏立刻浮现:【物品:现代仿清代青花碗】【状态:做旧处理,碗沿有磕碰】【价值:30元】。他只是笑着摇头:“谢谢老板,我就随便看看。”
往前走了几步,一个堆满旧铜件的摊位吸引了他。他拿起一个巴掌大的铜锁,信息栏显示:【物品:民国铜制挂锁】【状态:轻微锈蚀,锁芯完好】【价值:80元】。摊主瞥了他一眼:“这锁是老物件,要的话60块。” 程潇心里一算,这锁在古玩市场转手能卖100多,利润虽不高,但验证了金手指的实用性——这里确实有被低估的真品。
他又逛了几家店,发现大部分显眼的“古董”都是仿品,而真正有价值的小物件,往往被堆在角落,比如一家店里压在旧书下的老邮票册,信息栏显示是“1980 年猴票四方连,价值2000元”,店主却标着“旧邮票册,100元处理”。程潇没立刻买,他知道第一次来不能急,得先摸清市场规律,比如摊主的定价习惯、哪些时段人少适合砍价,还要避免一次性买太多引起怀疑。
夕阳西下时,程潇回到家。他跟父母简单聊了聊文化街的见闻,没提捡漏的事,只是把今天观察到的市场信息整理在笔记本上:“民国铜锁利润约50%”“老邮票册溢价空间大”“摊主对杂项定价普遍偏低”。他看着笔记本上的记录,嘴角扬起笑意——第一桶金的路,已经清晰地铺在他面前。
睡前,程潇又检查了一遍精神力状态,确认经过一下午的轻度使用,只需一晚睡眠就能恢复。他把闹钟调到周六早上六点,心里已经做好了计划:明天一早去旧货市场,目标锁定杂项小物件,先用小钱试水,积累经验的同时,赚到属于自己的第一笔钱。
窗外的月光依旧柔和,可程潇的心里,却燃着一股对未来的热切期待——这一次,他不仅要改写人生,还要用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搭建起属于自己的财富基石。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