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程潇就轻手轻脚地起身,把家里那台运行起来有些卡顿的笔记本电脑搬到书桌前。屏幕亮起,密密麻麻的高校招生网页瞬间铺满界面,他的目光却精准锁定在沪市A大的招生页面上——这所985、211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是他重生后笃定的目标。可他清楚,以自己高考后的预估分数,想直接考上计算机专业几乎不可能,好在他记得,这所学校的“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等冷门专业,每年录取分数线都会比热门专业低30分左右,且学校有明确政策:大一学年绩点排名前15%,即可申请转专业。
要让父母接受“去沪市读冷门专业”,光有记忆不够,必须拿出实打实的资料。程潇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的“专业录取数据”板块。下一秒,半透明的信息栏准时浮现:【信息类别:沪市A大 2007-2008 年招生数据】【有效信息:档案学 / 编辑出版学录取分数线、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方向(含跨专业就业比例)】【无效信息:专业历史沿革、师资团队介绍】。
有了信息栏的筛选,他不用再在冗长的文字里逐行排查。比如看到“档案学课程设置”时,信息栏直接标注出“含《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等课程”,这正是他需要的“转专业衔接点”;看到“就业数据”时,信息栏特意高亮“近三年毕业生跨专业就业比例达20%,其中12% 进入互联网、IT 行业”——这些乐观信息被他飞快地抄在笔记本上,还特意用红笔圈出关键数字。
整整一天,他都坐在电脑前,从招生网到学长论坛,再到教育类网站,信息栏帮他剔除了无数无用信息。傍晚时,他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两页:档案学2008 年录取分数线比校投档线低28分,编辑出版学低25分;两所专业的基础课与计算机专业重合度达30%;往届学长分享的“转专业经验帖”被信息栏标注为“可信”,里面提到“只要认真学,前15%不难达到”。
晚饭刚结束,程潇就把笔记本和打印好的资料摊在客厅茶几上,语气带着准备已久的郑重:“爸,妈,我想跟你们好好说说报考志愿的事。”
程建国放下手里的茶杯,程母也擦了擦手凑过来,两人看着儿子面前厚厚的资料,眼神里满是意外。“你这一天,就是在忙这个?”程母问道。
程潇点点头,指着资料上的沪市A大介绍:“我想报这所学校。它是全国顶尖的985,平台比江城大学好太多了。而且我选的档案学专业,去年分数线比校投档线低 28 分,以我的成绩,肯定能考上——这相当于‘低分上名校’,多划算啊。”
“沪市?还是档案学?”程母的眉头瞬间皱起来,拿起资料翻了翻,“这专业听着就冷门,以后能找着工作吗?沪市消费那么高,你一个人去那边,我们也不放心。”
“妈,您看这里。”程潇立刻指着红笔圈出的就业数据,“这专业近三年就业率92%,而且20%的毕业生都跨专业找了工作,有不少进了互联网公司。课程里还有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的课,我正好能提前打基础。”
他顿了顿,又拿出学长的经验帖:“最重要的是,学校允许转专业。只要我大一绩点进前15%,就能转到计算机专业——到时候我读的就是沪市A大的计算机,毕业出来进大厂,薪资比普通本科高好几倍呢。”
程建国一直没说话,这时才拿起课程表仔细看:“转专业哪有那么容易?万一你到时候没转成,读个冷门专业,不还是白搭?”
“爸,我有把握。”程潇的眼神格外坚定,“高中我都能拼到现在,大学肯定更努力。而且沪市A大的平台在那儿,就算最后没转成专业,凭着985的毕业证,找工作也比二本强。您想啊,同样是努力,在好平台上,机会不是更多吗?”
程母沉默了,手指在“92%就业率”上反复摩挲;程建国也放下资料,眉头舒展了些:“你说的这些,倒也有点道理。但这事儿太大,我们得再琢磨琢磨,也得问问你班主任的意见。”
程潇心里一松——父母没直接拒绝,反而说“琢磨琢磨”,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他连忙点头:“好,你们慢慢想。资料我放这儿,有疑问随时问我。”
夜深时,程潇路过父母卧室,隐约听到里面传来讨论声:“沪市A大确实是好学校,要是真能转专业,也挺好……”“就是怕专业太冷门,万一转不成咋办?”他轻轻笑了笑,知道说服父母的第一步,已经稳稳迈出去了。接下来,他只需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彻底打消他们的顾虑。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