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 53 章

第五十三章如此而矣

县政府新上任不久的刘副县长,就是原来县委办那个近乎文盲又不会写材料的主任,力克群雄,在全县人代会上被选举,出任了兰原县政府副县长,分管农口工作。就是这个刘副县长,认为自己是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经常喊他到县政府去帮忙,而且经常都是夜里加班加点,熬灯费人地给他搞材料。

刘副县长为什么经常要喊他过去县政府大院,在县统办大楼三楼写材料?因为这个刘副县长根本就不懂材料,不懂材料就看不出材料的好坏来,所以也就拿不定主意,提不出什么修改意见来,更不要说能像杨副书记,乔副县长一样原来就写过材料的人懂材料,刘副县长是不可能构思出来一个主题突出,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的材料提纲来,所以,他贵为副县长,什么事儿还能难得住他,他就要找高人给他出主意,听了高人的指点,说是县农牧局办公室主任孔家旺,是当今兰原县农业方面写材料的一枝笔,是全县材料写得最好的笔杆子之一,并且此人一直在农口部门工作,对农业熟悉,情况吃得透,有什么大材料,重要材料和关键性的材料,找他来帮忙写就行了。

其实呢,不瞒你们说,按县上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县政府的领导,县长,副县长们,都原则上配备给了一个私人秘书的,专门负责这位县领导写材料的事,都一步不离地跟着自己的领导下乡,检查,开会,甚至出差等。刘副县长当然也是配了一个秘书的,是个年轻小伙子。但这个小伙对兰原县的情况不熟悉,不是学农出身的,也不是干过农业这一行的,都是走了关系,门路子比较大,才进了县政府办公室,并且还跟上了一位县长,虽然是副职,但就已经很是让许多写材料的干部们,尤其是县政府办跟不上领导的秘书们,羡慕的有些嫉妒,有些红眼了。

但县长大人的这个秘书仔子,虽然比孔家旺小了快十岁了,都是隔了年代的人了,但人的本性是造就服的,改不了,他怎么和跟乔副县长的那个秘书一样的毛病,自己不会写材料,还看不上别人写得的材料,跟副县长的秘书,经常有一种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的姿态来,其实他也很想懒得理这个小秘书的,只是刘副县长叫他,坚学达局长安排,没有办法了,才来县统办大楼三楼写材料。

有一次,他和刘副县长的那个小秘书一块儿加班加点,写了一个农业生产的汇报材料,标题下面的署名是兰原县委,县人民政府。加了两天中午和两夜的班,材料第一稿写出来了。他们两个来到拿着材料,来到刘副县长办公室里去汇报,他基本上是跟着,没有多说几句话,主要由刘副县长的那个小秘书汇报。

汇报完了起草的情况,刘副县长的那个小秘书,把他们两个写好的材料,各自把各自负责撰写那一半部分稿子,腾写清抄好了一份,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递上去,呈现到了刘副县长的大办公桌上,意思是请刘副县长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他们两人再进行修改完善材料。

刘副县长并没有详细认真的看材料,看材料对于一个不懂材料的人,尤其是个不既不懂材料,又不领导的人来说,就是一件很苦恼很麻烦很无聊很无奈的事情了。在每一页材料上没看上十秒钟,刘副县长充其量是粗粗地浏览了一遍材料。翻完了就放在办公桌,再翻第二遍时,翻了两页后,刘副县长的眼睛就停在材料上面的一处,盯着睁大了眼睛。

“小王,你看,你们这里写得‘产业结构升级’,这个恐怕不对吧,写错了吧,我怎么从来没有看到那个材料上这样提,这样写,也根本没有听到过会议上,那个领导这样讲过,这样说过。这样的问题以后可不能再出现,会让领导们笑话的。小王,你和小孔把材料再拿回去,好好逐字逐句地再反复修改。”

听了刘副县长大人的高论,他心里在好笑这个不学无术的文盲官员。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可还要提拔重用这些没有多少文化,只会拍马溜须的小人了。像刘副县长这样,岁数并不比他们大多少,然而却不读不书,不看报,不学习,不及时的更新和充实新的知识,他自己恐怕已经落伍了,这样的官员在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越多的话,对国家和老百姓来说得话,就越是危害巨大。

这不仅要真正地笑话领导干部们的素质低下,还有个组织路线和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问题。像刘副县长这样的只会头削尖往上钻,但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无能之辈们,充斥了各级党政机关的话,问题确实就非常严峻了。

只要是经常看书看书,了解和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坚持多看看文件,多仔细阅读学习文件的领导干部,单位干部职工,甚至是一般有文化爱学习的党员群众,绝对都不会不知道“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提法,好说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都成了老得提法,老的说法了,也都被“产业结构升级”逐渐所替代,逐渐所整合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见微知著。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从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兰原这个小县城官场仕途之状况。

对于一个秘书,或者说是想在仕途上混的人,不会写材料时愁,因为不会写材料,看见人家会写材料的人就十分的羡慕,非常的崇拜。会写材料了也愁,先是愁材料写得质量水平不高,怕领导看不过去,过不了关。后来材料写好了更加的愁,因为你材料写得好,领导会让你老是去写材料,写不完的材料,都要你去写。但是殊不知,到了关键时刻,提拔当领导啦等好事,同事和领导就会说,你就会写个材料,你干领导恐怕就不行了。更不留情面的恶毒说法就是,你除了会写材料你还能干什么,你不就会写个材料吗,有什么了不起呢。

我不会写材料时,认为写材料是一门技术,是一门手艺,是一个人的长处。但当你材料写好了时,就不会这么想了。材料会让你痛苦不堪的,好像你制造了什么什么的“丑闻门”,终生伴着你,缠绕着你,为写材料而生,为写材料而死,让你无法逃脱写材料的魔掌,吞下写材料的苦果,饱偿写材料的灾难。写材料不离身,苦难就不会离身的。除非是你当了领导,有秘书和别人会给你写材料,你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审阅,审定,签字,签发文件材料了。

一天,路头巷尾,碰到了一个人,这人在兰原县农工部,农委,农业办公室等农口单位工作了很长时间,一直也是蹲办公室,过去由县委主管农业副书记,副县长安排经常还在一块加班加点搞材料,就是提拔不起来。突然最近就时来运转了,从兰原县农办,提拔当了兰原县法院副院长。他和这人打招呼后,就恭贺这个一齐在农口工作的同事,禄位高升了。

“这一下再不用写材料了,终于跳出苦海了。写材料这个活,那就不是人做的活,能把你给熬死了,真是太恐怖了。”这个刚刚才被任命为兰原县法院的副院长,煞有介事的摇头笑着,对他活颜悦色,非常激动的说道,语气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热烈,那样的绝决。

他何偿不是感受身受呢?这个新任法院副院长,和他年龄差不多,出头之日终于到了,现在可就逃离写材料的苦海了。他的写材料之路何时才能是个尽头啊?何时才能逃出这个写材料的苦海呢?官路弯弯,官路多坎坷,他的仕途上升的通道究竟在那哩呢?那只有高高在上的苍天知道,只有无言宽广的大地明白,只有美丽的绿水青山清楚。

兰原县党史办有个主任,老家是本县河园乡的,与县委杨副书记同姓杨。高中毕业后一直在行政上混,干得还不错,这不是已经提了正科了。此人脑子还是比较好使,县党史办这样一个清闲靠偏的单位,喊叫要搞什么开门办史,得到了主管党史工作的县委杨副书记的欣赏和支持,工作很快就打开局面,这样偏闲的一个单位也让他给搞得风声水起,有滋有味的。

几年前的有一天,党史办杨主任就找到了他们县农牧局来了,在局大楼三楼北头局大办公室里,见到了老同学夏金兰,老同学寒喧了几句后,就由这个老同学夏金兰陪同,来到了他们县农牧局坚学达局长的办公室里。

都是一个小县城里的人,在一条大街上随时都有可能碰面,地方确实是太小的原故。见面多的都能认识,不认识的也能猜出大概在那个单位上班,干什么行业的。这个杨主任是个见面熟,不用过多的介绍,就和他们的坚学达局长谈得很是热乎。

几年来,他们局里坚学达局长大力支持杨主任的党史专题资料选编出版工作,给任务主接受,要材料出材料,要钱出钱,先后撰写了好几篇党史专题材料的文稿,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兰原农业的历史性转变》,《撒播科技绿山川》,《兰原县第一次土地详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概述》,《勇于拼搏,开拓进取》等,都又陇原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三本专辑图书上,入编刊登发表了。

这几篇文稿材料,都是他们县农牧局坚学达局长安排他执笔编写,然后再由局办公室的两个秘书和干部提些修改意见,他再修改完善,经坚学达局长审定把关后,报到县党史办杨主任那里再修改审核,量后交到县委杨副书记手里定稿印刷。

其中要两篇文稿,不仅光暑上了坚学达局长的名字,还有他孔家旺的大名,也还挂上了那两个局办公室秘书和干部的姓名。他感觉很是不公平,因为全是他写得,就包括县委杨副书记,党史办杨主任,坚学达局长,还有那个局办公室秘书和干部,都几乎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

求收藏,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第 53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