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林晓迎来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
从进校第一次月考就开始做文综卷,一年时间训练下来,所有高一生已经完全适应。且聪明的学生常有,适应后学习能力快速往上窜,林晓属于那种普通人,智商一般只能靠后天勤补。
但文科实验班的,前十名之间成绩相差不大,总分差也就在十几分内。
林晓“顺遂”了一年,却在这一次期末考上栽了。
“613?怎么和上次考试分数差了这么多?”章若梅拿到成绩单,眉头直接皱起,这是少了三十多分啊,“你年级排名第几?”
林晓:“第10名。”
章若梅的眉毛拧的更紧了,但是没说什么。
半晌,把成绩单放在桌上,“开学就高二了,你暑假自己好好做安排,高二是最关键的一年,别落下来。”
林晓惊讶抬头,有些不敢相信,按照前世她妈的性格,这会儿少不得要教育大半个小时。
可能接下去的半个月,只要她稍有放松,看个电视剧什么的,期末考差的事情就会被反复提起。
甚至可能更夸张,考虑是不是要把她送去哪个老师家里好好补一补薄弱课程。
“妈,你怎么不骂我?”林晓忍不住问。
章若梅愣了下,回过神一巴掌拍过去,力道却是很轻,“你还讨骂?”
“不是妈,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以前……”林晓没说完,但母女俩都懂。
章若梅也不知道怎么了,搁以前确实难以接受,批评教育的话想都不想就会蹦出口。只要女儿稍稍考差,就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
但近半年,家里买房装修,前段时间和小姑子为了租商铺奔走,忙着赚钱又和许多社会人打交道,反倒是心中那股劲淡了。
“我看了你四门课,成绩都挺平均的,每门课都往下掉了六七分,也就两个选择题的事情。哪有人每次都能全部做对,偶尔也要开小差,人又不是机器。”
章若梅越说越觉得,自己以往十几年,似乎对大女儿的要求太严格了,“晓晓,你是会自主学习的,暑假找一找成绩下降的原因,补上去下次不犯就行。”
林晓心里紧绷的那根弦松了,说不出的畅快。
好似憋了几十年的一口气,终于从胸腔里吐出来。
“妈你放心,我高一基础打的很扎实,这次分数考少了只是个小失误,我调整的过来。”
说实话,三十岁的心态,经历过高考、毕业找工作、考公考编各种打击,一次小考考差了,真不觉得有什么。
之前一直绷着,就是怕再次面对前世她妈的高压态度。
晚上吃饭,林志成带回来一个好消息,林佳和林慧转学的事情差不多能落实了。
“大哥给我打电话,说应该没问题,我抽空去一趟小学找她们老师,把后续转学手续办了。”
林志成说完,章若梅接了句,“带点东西去学校,虽然走正规手续不求人,但态度好点,流程也能走得快些。”
两个女儿转学是一定的,和原来小学的领导老师以后也不会再接触,彼此间留个好印象挺好。
这事林晓不知道,她前段时间一直埋头准备期末考试。
倒是林佳和林慧,小小年纪,知道的还挺多。
林佳:“姐,是妈带着钱和东西去找舅舅的,舅舅好像有认识的人,就请他帮忙,把这件事快点落实下来。”
“你怎么知道?”林晓意外。
林佳:“晚上爸妈说悄悄话,我起床上厕所听到的,不信你问慧慧。”
林慧点头,“是这样的姐,妈说怕舅妈说闲话,要先把钱带去,让舅舅看着办。妈还说怕舅舅不肯收,这事一定要爸去说……”
林佳只挑自己感兴趣的讲,林慧却把“偷听”整个过程完整简要复述一遍。
林晓听完明白了,爸妈还是不放心,托舅舅帮忙找关系。
可能不是很直接的关系,也说不定不起关键性作用,但不找又心里不安,怕事情落空。
小县城关系弯弯绕绕,但来来去去就那么些人,还真是应了“六个人关系网”。
没过两天,林佳和林慧的转学事情彻底落实,只待九月一号去城南一小开学报道,转入五年级。
“要不要找人打听下城南一小的情况,也不知道佳佳慧慧能分到什么样的班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怎么样?”林志成随口说起。
章若梅却摆手,“已经转进去了,也不差这两个月,等开学就知道了。再说佳佳慧慧学习又不差,只要老师不搞特殊,不用担心。”
林志成挺惊讶,“你以前可不这样,先前晓晓说要去三中,你恨不得把三中所有老师都打听一遍。”
章若梅白了眼,“你别废话,现在晓晓成绩挺好,她自己跟得上,又学得进去,老师大差不差。”
这一点林晓挺认同,“妈说得对,好的老师确实教学水平高,但是大部份老师能力其实都差不多,主要是实验班学习氛围好。
“爸你不知道,我们班50个人,每个人都很卷,尤其卷王常心悦,年级第一还卷生卷死,学霸那么优秀还那么努力,我们这些普通人哪敢放松啊!”
林志成听不大懂什么“卷生卷死”的话,但他知道女儿和年级第一经常一起学习,关系很好。
他也觉得,这个叫常心悦的学霸,挺带动自己孩子上进的。
于是说:“那个年级第一你俩关系是不是很好?她帮你挺多的吧,暑假咱不是要搬去县城了么,你多约人出来玩一玩,请客吃个饭啥的。”
“常心悦对吃饭没兴趣,想约她,只能是约图书馆。”
林晓还挺期待去县城住,那样她就可以去图书馆自习了,这在前世只有上了大学才能体验到。
对于图书馆,林晓相当喜欢,因为夏天馆内全天开空调,是免费的。
等搬去县城了,就带妹妹们一起泡图书馆里,中午就在旁边随便找家快餐店吃饭就行。
七月中旬,林晓一家终于入住新家。
林晓的房间在三楼,林志成提前安装好空调,除了费电一点,倒也不会热。
不过林晓觉得待家里一整天开空调还是挺贵的,和妹妹们说好,带着暑假作业去图书馆蹭凉。
当然,还有一点小小诱惑,林晓答应每天请吃一根冰棍。
暑假只属于学生,作为打工族是没有寒暑假的。
林志成照旧要去上班,更不用说租了店铺忙于开业的章若梅,更是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林晓几乎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她妈差不多会全年无休。
但这种情况她挺乐意看到的,她妈的精神越来越足,每天眼里都有光。
果然,事业才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佳佳慧慧,我们该出发了,早点去占位置,一会儿图书馆人该满了。”
章若梅和林志成为了方便工作,各自买了一辆电动车。家里的自行车自然就淘汰下来,林晓选了她妈那辆较小的女士自行车,现在每天骑着带两个妹妹去图书馆。
因为一次只能载一个人,但为了节省时间,就让另一个先走着去。
林晓把一个妹妹载到图书馆,回过头再去接另一个。
零几年的县城,小汽车很少,马路上都是骑自行车和开电动车的,人行道上空荡荡,倒也适合走路。
图书馆离家不算远,林晓一开始不放心,但后面看两个妹妹很适应,也很听话不乱跑乱来,就一直这么骑过来了。
三人两趟,全部抵达图书馆时,刚好八点整。
馆门打开,林晓锁了车,牵着两个妹妹进去。
林佳林慧去儿童区,或写作业或找书看,林晓则是去自习室,自主学习。
没过多久,常心悦进来,很自然坐到林晓对面,顺便把占位置的那本书递过去。
林晓拿回书本,停下来喝水,小声问:“你今天怎么迟到了?平时都是你比我早。”
常心悦同样压低声音,“昨天晚上做了一套高考卷,后面对答案脑子太兴奋,搞到凌晨三点半。”
“高考卷?”
“嗯,就今年刚考完的卷子,我尝试做了下,考的不是很理想。”
“多少分?”
“一般,576。”
“……”
林晓努力保持微笑,“姐姐,你可能忘了,今年高考浙省一本线,文科是541。你这都高出一本线35分了,而且你才高一刚结束。”
高考考察的整个高中段的课本知识,高一结束就能考到这个分数,这得是多聪明的人啊!
常心悦却不满意,“我已经自主学了高二的课程,高三基本上没内容,但自学效果好像不理想,果然还是要配合老师讲解。我昨晚做完卷子,发现很多题型没掌握,我得重新制定学习计划。”
常心悦说干就干,一上午都在对照昨晚的考卷,分析自己的薄弱点。
林晓趁空休息,拿起其中一张数学卷,看着看着忽然发现一件事。
03年的考卷,是全国卷。
“我都忘了这茬,04年高考改革了,浙省开始实施高考自主命题。”
林晓不禁想起前世自己高考那一年,当时的一本分数线,文科568,理科550。
而她,悲催的考了一个549。
一想到这个分数,心里还是怄痛。
“常心悦,你有今年高考卷子电子版吗?”林晓忽然问道。
常心悦点头,有些疑惑,“干嘛,你要?”
“嗯,我也想试着做一下。”
“改目标了,要考浙大?”常心悦打趣。
林晓:“那倒不是,就是想看下自己现在的水平,向你学习嘛,认清自己,重新规划自己。”
549啊549,这辈子,再努力也不为过。
这种可怕的事情,绝不能再发生了。
当晚,林晓和两个妹妹说好,第二天不去图书馆,她要在家里按照高考时间,做完四门考卷。
“一共两天时间,我‘考试’时,你们不准进来打扰。等考完了,我带你们吃肯德基。”
“这两天都吃肯德基吗?”林佳更关心这个。
林晓失笑,“行,两天都吃,前提是你们听话。”
“好耶,姐你放心,我是最听话的乖宝宝,我给姐你当闹钟,考试结束我就来敲门。”
林佳乐颠颠跑下楼,嚷嚷着明天吃肯德基的事情。
章若梅纳闷,询问怎么回事。
林佳:“我姐要高考,我给她守考场,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肯德基是这两天的工资。”
下章入V,请多支持,感谢~
新文《九零重组小家庭》文案,喜欢的加个收藏哈
陆淼十三岁时,亲妈孟娇娇再婚了。
领证后,两家人第一次正式见面。
孟娇娇:“淼淼喊人,这是你新爸爸。”
徐建国:“不用不用!淼淼你不用勉强,喊我徐叔叔就行。”
陆淼干脆利落喊了声,“爸爸。”
徐建国受宠若惊,“淼淼,这是我儿子徐清澜,比你大一岁,还有我女儿杨晶晶,刚满七岁。”
这一回,对面少年先开口,“淼淼妹妹好。”
一顿饭后,重组家庭略微熟悉。
孟娇娇和徐建国牵着杨晶晶的手在前台付钱,陆淼和徐清澜站在后面聊天。
陆淼:“你妹为啥不和你一个姓?”
徐清澜:“同母异父的妹妹,我妈再嫁又跑了,生的女儿男方不要,我爸接了烂摊子。”
陆淼:“哦,和我妈一样烂好人,咱家马上要再加一个家庭成员,我同父异母的弟弟,九岁,我爸喝酒嘎了,他妈改嫁不要他,我妈准备接手。”
徐清澜:“啧,这糟心的生活。”
陆淼:“谁说不是呢。”
两年后,陆淼同母异父(徐清澜同父异母)的妹妹出生了。
陆淼:“唉,生活没有最糟心,只有更糟心。”
徐清澜:“你说得很有道理。”
……
陆淼想过她妈会再婚,但从没想过,重组家庭是个七口之家。
老实的爸,心软的妈,爱哭的弟妹,坚强的她!
哦,还有一个徐清澜,他俩难兄难妹。
陆淼一度绝望,这种奇葩组合的普通家庭,生活还有盼头吗?
但过着过着,发现小日子居然还不赖。
爸虽老实,但无不良嗜好,赚的钱全都愿意花在家庭上。
妈是心软,但护崽,万事以家人为先。
弟妹又多又吵,但战斗力强,哥姐有事撸袖子就上。
陆淼:“日子也是好起来了。”
徐清澜:“充满希望。”
一家五个兄弟姐妹,或有血缘或没有,但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15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