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4章 保卫科的调查

厂门口走。

她知道,易中雪在她屋里搞的那些小动作,迟早会翻出来。

但现在,她有更要紧的事——明儿去张各庄,得先找老乡谈好那三只鸡的买卖。

徐晓晴从老槐树下直起身子,拍了拍裤腿,看了眼手表,说:

“五点二十,得赶紧去车棚借自行车。

我打算骑到郊区汽车站,再找个便宜的招待所凑合一晚,明早好赶头班大巴去张各庄。”

车棚在厂后墙根,铁栅栏门挂着把大铜锁。

徐晓晴踮脚往里瞧,空荡荡的水泥地上只歪着两辆锈迹斑斑的二八杠,前胎都瘪了。

背后传来车棚管理员老陈的咳嗽声,她晃着钥匙串从门房钻出来,说:

“小徐啊,别瞧了。

咱们厂的自行车大多都在维修或者有其她重要用途被占用了,今儿采购科老周带俩新人去通县收棉花,把能用的车全骑走了。

剩下那两辆,上周就报了废。”

徐晓晴摸了摸后颈,说:

“那去郊区汽车站得走多久?”

老陈掐指算了算,说:

“走?

打这儿到东四牌楼,再转三路公交到终点站,少说十里地。

您要步行的话……

赶在晓晴黑前到,得紧着走。”

徐晓晴谢过老陈,把蓝布工装的袖口往上卷了卷。

徐晓晴走到副食店,看到玻璃窗里的猪肉柜台早空了,只剩张“今日售罄”的白纸。

菜市场的菜贩子正收摊,竹筐里剩的蔫黄瓜被几个小孩抢着捡。

她低头看了眼怀里的空间钥匙,隔着粗布衫还能摸到那枚铜钥匙的棱角。

她心里想:有这宝贝在,就算空手下乡,也能变出点东西镇住老乡。

走到东四牌楼,徐晓晴在路口的煎饼摊前停住,摸出两毛钱和半张粮票,说:

“来个加鸡蛋的。”

摊主是个系蓝围裙的大妈,翻煎饼的竹片“唰”地一转,说:

“小伙子赶夜路?

瞧这汗,累坏了吧?”

徐晓晴说:

“去郊区办点事。”

她接过煎饼,咬了口,说:

“这煎饼脆生生的芝麻香,真好吃。”

她站在槐树下吃完,又跟大妈打听:

“阿姨,明儿头班去张各庄的大巴几点?”

大妈用围裙擦了擦手,说:

“七点整!

可别迟到,那车坐满就走,晚一步就得等晌午那班。

就在那儿等,您明儿早点来。”

他指了指街角的木头站牌。

徐晓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站牌下已经蹲了两个扛麻袋的老乡,正就着咸菜啃窝窝头。

她摸了摸裤兜里的空间钥匙,心里踏实了些。

她想:就算明早没赶上大巴,大不了用空间里的粮票跟老乡换驴车。

夜色渐浓,徐晓晴终于走到汽车站。

售票窗口的灯还亮着,玻璃上贴着“次日班车时刻表”。

徐晓晴买了张站票,又在候车室的长凳上坐下。

旁边的老大娘抱着个竹篮打盹,竹篮里的母鸡“咕咕”直叫,羽毛油亮得像涂了层蜡,正好是黄科长要的活鸡。

她盯着母鸡看了会儿,喉咙动了动,终究没开口。

她心里想:现在露了底,明晓晴还怎么跟张各庄的老乡谈价?

她想起在三厂时,李主任对她总是百般刁难,忍不住跟旁边一位乘客吐槽:

......

“那李主任,就看我不顺眼,我调走了,也不知道她会不会还使坏。”

...

后半夜的风凉了起来,徐晓晴把工装外套搭在腿上。

回到家闭眼前最后一眼,看见墙上的挂钟指向十点一刻。

她迷迷糊糊想着:明儿得早起,

得赶在吴小花到之前占个靠前的位置,省得他挤公交受累……

与此同时,三公里外的第三轧钢厂办公楼里,

后勤主任李主任正对着桌上的调令皱眉。

她生气地说:

“就这么让那溜去了一厂?”

想到这,她扯着嗓子喊:

“王科长,来。”

门帘“唰”地被掀起,采购科科长王大可哈着腰进来,额角还挂着刚爬楼梯的汗。

李主任把桌上的调令推过去,说:

“昨儿夜里一厂发的正式调令,那跑得倒挺快。”

王大可扫了眼文件,撇了撇嘴,笑道:

“李主任您说,就她那毛头,还去一厂当采购员?上回采购木料跟山民砍价,人家扛着斧子要跟她拼命——我看呐,一厂怕是要后悔。”

李主任抽出钢笔敲了敲桌面,说:

“后悔?我侄子建设这月评车间副主任,就差批五十斤好木料打样品。上回让徐晓晴去,她倒好,说什么‘不能占老乡便宜’,砍了三回价都没谈下来。”

她顿了顿,盯着王大可的脸,又说:

“这回你可得上点心。”

王大可忙不迭地点头,手指把制服口袋里的烟盒都揉出褶皱了,说:

“主任您放心,我明儿就跑趟张各庄,那村老支书跟我熟,别说五十斤,一百斤好木料都能给您弄出来。”

李主任这才露出点笑模样,端起杯子抿了口茶,说:

“到底是老采购,比那愣头青强。”

她瞥了眼墙上的挂钟,又说:

“行了,你去盯着仓库盘点,别让徐晓晴走之前顺走什么东西——那精得很。”

王大可退出门时,后颈的汗都把衬衫领浸透了。

她摸出烟点上,边抽边想起徐晓晴上次为了两斤便宜的麻绳跟自己红脸的事儿,徐晓晴说:

“王科长,咱吃公家饭的,不能让老乡吃亏。”

当时她还笑徐晓晴傻,现在倒觉得,这傻劲怕是让李主任记恨上了。

徐晓晴得知调令后,简单收拾了行李,就匆匆去了长途汽车站。

在长途汽车站,徐晓晴正攥着皱巴巴的站票挤上大巴。

她跟窗边抱母鸡的老大娘搭话:

“大妹子,您这鸡养得真好。毛色亮堂,爪子也干净。”

老大娘眯眼笑了,说:

“可不咋的,我家那口子晓晴晓晴用玉米碴子喂,这不,孩子要生孩子,我捎去补身子。”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又说:

“小同志是采购员吧?上回有个厂子里的来收鸡,说给两毛五一只,我没卖——咱庄户人也不傻,黑市都卖三毛呢。”

徐晓晴心里有数,笑着说:

“大娘您说得对,买卖就得讲个公道。”

前晚在候车室,她特意没跟老大娘买鸡,就是怕打草惊蛇,因为第一轧钢厂要收五十只活鸡,得找村里集中谈,单个买价太高。

大巴颠了两个钟头,到了秦家村口。

徐晓晴刚跳下车,就被个扛红缨枪的青年拦住。

青年问:

“同志,哪来的?”

徐晓晴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