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牛车晃晃悠悠的载着人到了镇上,几个婶子才止住话头,各自办事去了。颜妍也跟着郭白英下了车,问清了回村的集合时间,郭白英才终于拉着颜妍往镇中心医院走去。
这个年代的医院还没有后世的医院那么大,屋子也就是个两层的低矮平房。外墙刷着灰绿色和白色的漆,走进大厅里面铺着地磨石的地砖,左手边就是挂号处,右手边是药房。
虽然是一个现代人,不过这种医院的装扮在她那个时候依旧有一些医院在使用。
不过作为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颜妍几乎没有来过医院。人生二十四年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小病基本依靠问助理或者老师该吃什么药来解决。到后面她甚至都不用再去问人,自个直接去药店买,或者问药店的柜员。
因此她对于来医院看病的流程甚至没有郭白英这个几十年前的乡村妇女熟悉。
等到一套流程下来,医生最后确定颜妍这是因为换季导致的季节性风寒感冒,一直没好的原因可能与她缺乏维c有关。
“大夫,我们这也不懂,这个缺的维c是要吃什么药啊?”郭白英问的有点小心翼翼的。虽然她家表面有三个壮劳力,甚至大儿子在部队,每月还会往家里寄钱,但是他们家其实比较捉襟见肘。
大儿子二儿子虽然每次都拒绝相亲,但是在她这个当妈的看来,总归是要把彩礼准备起来的。
另外老二老三高中毕业也没赶上好时候,家里那时候没钱,交不出那么多钱供他们读书。只有老大,靠自己本事考上军校,还减免了部分学费,毕业后直接就进部队了。
等凑出了老二老三的学费,大学也不招生了,直到现在也没大学给他们念,同时没个正经工作。
郭白英和颜毅中一直计划着给俩孩子买一个城里的工人岗位,哪怕是一个临时工也好,在他们看来一份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维c就是维生素c,平常多吃点水果就好,去供销社买一斤橘子就行,也不用再另外吃药了。”
老医生在这镇上的医院已经十几年了,看看病人的穿着再一思考,就知道该给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毕竟有时候并不是功效最好的药最合适,像这种病的不是很严重的,用点经济实惠一些的、效果稍慢一点的“方子”可能才更合适。
郭白英听完脸上表情松缓很多,对医生连连道谢后,就带着颜妍离开了。
一出医院郭白英就长出了一口气,“这下子终于放心了,燕燕,咱现在就去供销社看看有没有卖水果的,顺便称一斤月饼,一会去你二姑家看看她。”
颜妍刚穿过来没两天,自然也没见过这个所谓的二姑,不免有点忐忑。不过现在倒是没什么拒绝的理由,只能连连点头应好,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会儿已经是大早上,供销社门口挤了一堆人,几本看不清柜台有什么东西。颜妍看的目瞪口呆,现代生活过的她,对于眼前这种人挤人的场面,除了跨年夜的广场、节假日的旅游景点,那真是没碰到过。
啥时候哪家超市要是有这么多热情的顾客,那老板估计半夜睡觉都能笑醒。
“燕燕你把包拿着,站在这边等我一下,我这就去买。”说完掉头就挤入了人群。
颜妍:这该死的熟悉台词,不过说的人也算是她亲妈,倒也没被占便宜。
“要买点什么?”柜台后的年轻女售货员一脸不耐烦冲着郭白英问道。刚结束中秋假期,歇了没两天又来上班,人还这么多,王芳能有好脾气才怪。
加上这群人每次都抢的闹哄哄的,搞得王芳每次都得板着个脸。王芳觉得自己板着脸,这群人还这么挤,要是自己给个好脸色,指不定要被怎么欺负呢。
郭白英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这年头供销社里的岗位可都是香饽饽、铁饭碗,人家对谁都是这个态度,倒也不是针对她。
郭白英:“同志,麻烦帮我拿一斤橘子和一斤五仁月饼”
王芳:“橘子卖完了,今天没有。月饼只有红枣,你要不要,要就把月饼票拿来,一块钱。”
郭白英:“要要要,就红枣的,来这是票。”
郭白英连忙应下,这可不是什么可以挑三拣四的年代,都是有什么拿什么。不然一会儿可能连红枣都没有了,毕竟红枣还能甜个嘴不是。
“同志,还有什么别的水果吗?”郭白英不死心,橘子没有,有别的应该也行。
“没有没有,下次早点来。”柜员开始赶人了,郭白英也只能默默退后一步让出位置,立即就有人接替了她刚刚的位子。
等郭白英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拎着手上的东西走出来,将手上拎着的塑料袋递给自家女儿,这才有空腾出手扯了扯自己被挤歪了的衣服。
“燕燕,咱今天还是来晚了,橘子已经卖完了,一会儿咱从你二姑家出来,去那个地方转一圈,再看看。”
那个地方?
颜妍有些疑惑,不太理解的样子。不过看郭白英没有解释的意思,也就暂时放下心中的疑虑。
二姑家住在工厂的职工大院里,当年二姑也是她们村有名的学霸,自己考上了大专,还在学校里谈了个镇上的对象。毕业就跟对象一个进了棉纺厂,一个进了机械厂,成了双职工家庭。
等颜妍和郭白英走到二姑家楼下,迎面刚好走过来一个女人:“她二姑”,郭白英喊了一声。
颜妍转头看去,颜家二姑是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身穿着浅灰色的工装,头上还戴着一个白色的防护帽,一看就是刚刚下工回来。
颜二姑:“是英子和燕燕啊,你们今天怎么来了?快进来坐。”接着就一起上楼,掏出口袋的钥匙,打开门让母女俩进来。
郭白英笑着开口:“她二姑,你这是刚下班回来吧?”说着还将手上拎着的月饼递过去,“这不是最近中秋节吗?咱家也没什么好东西,这就给你拿点月饼过来。”
等颜二姑接过月饼后,郭白英又将手伸进包袱,摸出十来个鸡蛋递过去:“这还有几个鸡蛋,都是自家鸡产的,纯正的笨鸡蛋。我估摸你们在城里养鸡也不方便,吃口鸡蛋还得要票,干脆就把这鸡蛋也带了些。”
“哎呦,你们都是自家的实在亲戚,来我这还要带东西做什么?”颜二姑一看见鸡蛋,本就笑着的脸,这下子更真诚了几分。
镇上可不比村里,每个人的吃穿用度都是要用票来买的,每个人的票也都是有数的,超过这个数,想吃点东西另外补补,那可不容易。
姑嫂二人坐在那一阵寒暄,互相询问着最近的情况,颜妍坐在一旁听着,力争当一个乖巧的布娃娃,她最不会的就是应付亲戚之间的这种寒暄了。
上辈子她没什么可联络的亲戚,只在网上的短视频里刷刷那些奇葩亲戚对抗法。很明显,现在这个关系,颜二姑显然不是一个可供实验对象。
“英子,既然你今天来了,就和燕燕在我这吃午饭吧。刚好老吴也还要再等一会才下班,小慧和小宇也还没放学,一会估计也就回来了。我现在去打个电话,让老吴一会多打两份饭回来。”说着,颜二姑就转身准备去打电话。
郭白英一把拉住她:“她二姑别忙活了,我们不在这吃。正好燕燕也好久没来镇上了,我打算带她去国营饭店吃点。”她本就是来有求于人的,怎么还能麻烦人家请她吃饭?更何况是在城里这种每个人粮食都有定量的情况下。
“其实不瞒你说,我这次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想找二姑你帮忙打听一下。”郭白英终于将话题转入正轨,“不知道最近镇上有没有什么工厂招工的消息?”
颜二姑倒也不意外,仔细想想颜家几个孩子基本也都到了可以找工作的年纪:“你这是打算给你们家哪个找工作?”
郭白英:“要是有条件的话,我三个娃都想找。目前最要紧的还是老二。我想着给他找到份工作后,也就好张罗找对象了。”
“现在没个工作也不好找,要是有个工人身份,也能更容易一些。你也知道老二年纪也不小了,再不张罗起来,适龄的姑娘都没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当上奶奶。”
郭白英提起自家儿子,真是恨铁不成钢。自己不过就是想抱孙子孙女罢了,结果一个两个的都不愿意满足老婆子这点心愿。
明明她们全家都是比较出挑的长相,却愣是没吸引到一个女同志。
其实郭白英哪里知道,自家两个儿子私底下不知道偷偷拒绝了多少情书,婉拒了多少女同志,推掉了多少相亲会邀请,然后转个身回家还跟家里人说自己没被人看上,两头拒。
郭二姑答应的也很爽快:“成,都是我侄子侄女,你放心,我肯定帮他们都好好留意着招工消息,等老吴回来我也让他去机械厂那边问问看。”
等约定好要是有消息就往镇上打电话后,郭白英终于松了一口气,跟再三想要留她们吃饭的颜二姑告别后,带着颜妍去了国营饭店。
镇上的这家国营饭店,看着规模并不大,大概类似于现代街边的一个中型菜馆。
只不过墙上并没有写着菜单的显示屏,只有门口的黑板上写着今日的菜色。
今日菜谱:臊子面,一毛六分;红烧肉,一毛三分;狮子头,一毛二分;炒青菜,两分;馒头,五分……
仔细一看,这菜种类其实有不少,不过看着这价格颜妍总没什么真实感。
在现代她吃过很多年的外卖,这种价格的饭菜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随便点一餐,那个价格都要十块以上。
尤其是很多店还有起送价,没满起送价还要单独付邮费,基本一餐要花将近二十。
曾有人举例:你可以接受这顿饭菜它本身价格20,但是不能接受你告诉我东西15,但是要付5块钱邮费!颜妍对此深表认同,于是转头加入凑单大军。
因此对于这个时代的货币购买力,颜妍并不清楚,只觉得看起来好便宜。
旁边的郭白英倒是吸了一口气:这也太贵了。加上刚刚的月饼,这趟来镇上的花销让郭白英想想都有点肉疼。
但是转念又一想,自家闺女从来没来国营饭店吃过,况且最近她又生着病,得吃点好的补一补。
于是郭白英一咬牙,点了一碗臊子面,顺便多要了一个空碗。
还好她出门想着可能的情况,包里还揣着两张烙饼。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面不够吃,烙饼来凑。
服务生把面端过来的时候,态度冷淡:“齐了。”
绿白的葱花飘在汤面上,浓浓的肉香扑面而来,不得不夸一句这年代真实在,面条份量算是相当足的。
“诶,等等,刚刚说过我们还要一个空碗。”
“爱吃不吃,点一份面还想要两个碗。”女服务生上下扫视两人一眼,翻了个白眼。“没钱就别进来吃,装什么阔。”说完转身就要走。
郭白英被她的态度气到了:“你这小姑娘怎么说话的呢?”
“我就这态度,你们要是想多要碗,不如自己多付一份餐具的钱。付不起就老老实实吃你的。”服务生态度依旧嚣张。
此时正是饭点,国营饭店里人来人往。这边突然传出来的争吵声立马吸引了一大波的视线。
身为新时代受过高等教育,自诩拥有良好教养的颜妍,终于忍不住了:“这位同志,我想问你一下,菜单上的价格,到底是这道菜的价格,还是包含了餐具的价格。”
女服务生又打量了一下颜妍,眼珠子一转,下巴轻抬:“当然是包括了餐具的,所以你们点一份,就只包含一份的餐具,想多要就交钱。”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