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宁绍明下班回来,兜头就被这个完全没想过的惊喜砸晕了。
他做出回老家这个打算的时候,确实想过回去后靠着手艺在老家混口饭吃。
但完全没想到过走卖小商品这条路,毕竟拿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他有些不自信。
“我们以前没做过这个,贸然去做真能成吗?万一亏本怎么办?”
他上来就说丧气话,赵如月很想怼他。
但看在他平时对自己那么好的份上先忍了:“没试过怎么知道做不成,亏就亏呗,在老家实在不行还能种地,再亏也饿不死。
不过我知道你对这方面不擅长,以后你还是做你的餐饮,我来卖小商品。”
宁绍明还是不太乐意:“那我们俩不是得分开?”
他看别人做买卖,不管是摆摊还是开店,刚起步的时候都是夫妻档,一家子劲儿往一处使。
“我又不跑外地去,怎么就是分开了?”赵如月觉得不怼一下这家伙真不行,“我们俩以前一个在厂里干活,一个在酒店干活,离那么远,也不见你这样,怎么一说老家就成没断奶的娃了?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断奶,离不开新‘娘’啊?”
宁绍明听到后面没忍住笑出了声,抱住赵如月隔着被子,故意把头埋进她胸口:“我可不就是离不开么。”
被怼还笑得那么灿烂,赵如月算是知道了,男人就是欠,以后该怼就不该忍着。
她伸出一根食指,点住宁绍明的额头,把他推到床的另一边去:“你可给我消停点,现在我们俩都是负伤人员,那些少儿不宜的事,别说做,想都不许想!”
宁绍明顺势躺下,侧头看向赵如月:“真决定了要卖小商品?家里不一定支持我们做小买卖,而且用家里的地方,我那些兄弟嫂子们肯定有意见,除非把这生意做成公中的生意,但你肯定不乐意。”
赵如月说:“那当然,现在看起来是没正式分家,可你们兄弟三个已经各自成家了,按照老家的规矩,那就算三家人,混在一起,以后这事说不清楚。”
“街上的店面不好找,近些年大家都知道做生意挣钱多,临街和靠近即使的房子人家都自己开店做小买卖了,没什么人转店铺,出租的也少。
找不到合适的店面,又没法用家里的地方摆货,你可能真得去街上的集市摆小摊。”宁绍明真正担心的是这个。
他也是出来城里之后才发现,他们老家有些现象奇怪得很。
就说做生意这事,要是谁要是一上来就开店,并且成功站位脚跟挣到钱了,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人有本事,正经是个老板。
要是谁一开始只是摆小摊,没个门面,绝大部分人面上笑呵呵叫他老板,背过身却会在暗地里议论人家,觉得摆摊真丢人现眼,能挣到钱也会被人看不起。
在老家人,尤其住在街上的人眼中,一旦谁摆摊,就仿佛多了一个不能考公的人生污点似的,很离谱。
提到谁摆摊挣钱,给家里添了什么好东西,有些人总会来一句:不就是个摆摊的,有什么出息,在街上摆摊,全家人的脸都让他丢完了。
刚开始做生意就开门店,与摆摊后挣了钱,再开店之间,他们也要比较个高低。
即使刚开始做生意就开店的那个人亏本,他们依然觉得,他就是比摆摊挣到钱再开店的人厉害、有面子。
最后形成了一个奇怪的鄙视链,一直摆摊,挣了钱也不搞店面的人,成为了鄙视链的最底层。
不过宁绍明见得多了,心里很清楚,许多维持这条鄙视链的人,说白了,就是装模作样的穷讲究,外加嫉妒人家能挣钱。
宁绍明对此无法理解,但如果他们以后要长期待在老家,还要做老家人的生意,自家孩子也还要跟街上的小孩玩,有些事就不能别人硬顶着来。
他原先打算,回去后在家里那块空着的宅基地上,先建一个小平房,自己买砖块和水泥,简单搭建,花不了几个钱。
那个空宅基地暂时用不上,他们临时用一段时间,家里其他人不会有意见。
等小平房建好,他就在那里卖吃的,卖吃的有手艺门槛,家里其他人想抢都没法抢。
而且卖吃的,一开始不用多大的店面,建个能做饭、能放两张折叠小木桌的平房就行。
客人多的话,可以在宅基地没用上的空地,多摆几张桌椅,下雨撑篷布挡挡就行。
如果他们夫妻俩分开干,就要多建一间,他觉得划不来。
宁绍明跟赵如月说了自己之前的打算。
赵如月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觉得划不来:“你是担心分家的时候不好办?”
宁绍明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当初去你家提亲的时候,我爸妈亲口答应岳父岳母,以后会给我们分临街的房子,岳父岳母才答应让你嫁给我,但事情过去那么多年,就怕有意外。”
毕竟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分家应该在他结婚之后就进行,最迟也就是他有孩子之后。
可这件事,拖到他小闺女都能上学了。
赵如月斟酌了一会儿说:“其实我们回去就分家,直接要那块空地,自己建房,也不是不行。”
“你认真的还是开玩笑?”宁绍明惊得坐起来,“不怕岳父岳母生气啊?”
她不怕她父母生气,他可还怕老丈人和丈母娘打上门来收拾他!
赵如月好笑地看他:“怕什么,我爸妈又不是不讲理的人,我们好好跟他们解释,他们会理解我们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真选了那块空地自己建房,这事也是我家出尔反尔,就算他们能理解,心里多少也会有点不高兴。”宁绍明心里仍然有顾虑,不过最让他不甘的,还是老房子的位置实在很好。
开门就是街,把一楼简单改一改,直接就能做生意,而这原本是他们可以拿到手的东西。
赵如月想劝他,以后空宅基地那地方,会比现在镇上的几条街更适合做生意。
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说出自己预知的未来。
因为那些当地的政策,不是现在的自己能知道的事,她身边没有任何信息来源的渠道。
她惆怅地关了灯躺下,盯着黑漆漆的蚊帐顶看半天,一点睡意都没有。
宁绍明看不到赵如月的表情,见她不说话,以为她生气了,忙说道:“现在谈这些还早,不管我们要做什么,都要等到过完年才能做,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商量。”
接着又说起孩子,企图用孩子的事转移她注意力:“我们现在该好好想想过年要带回去的东西,给孩子们买的滑板和自行车,是在这边买了带回去,还是回老家县城再带孩子们去买?”
孩子?
对呀,还有孩子!
赵如月福至心灵,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选全家人住的地方,怎么能不问问孩子们的意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