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 42 章

第二天是集日,赵如月找来一个晾衣服的木架子,把围巾、丝巾全都挂到衣架上,又把衣架挂到架子上。

早上天蒙蒙亮她就起床,顾不上吃早饭,赶紧开门架子搬到门口。

他们榕溪镇周围,有像王海燕娘家那个村子一样,距离镇上只需要走半个小时,甚至十几分钟路程的村子。

也有需要走一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路程的偏远小村。

那些偏远村子里的人,每逢集日才会出来镇上买东西。

他们为了当天能在天黑前及时赶回家,需要早早到达镇上赶早市。

按照路程,天不亮就得起床,争取早上六七点到达镇上,在早市上买足家里需要的东西,中午再赶回家。

街上来买东西的人少了,赵如月想尽快把货清掉,今天要做的就是这些偏远村里人的生意。

东西拿出来,挂上一个写了价格的牌子,再让宁绍明弄个灯吊在屋檐上,照明外加吸引人。

宁家在偏远村子也有亲戚,往常亲戚们出来赶集日的早市,他们家都会提前准备一壶热茶或者热汤。

让亲戚们在家里喝口热乎的,歇歇脚再去集上逛。

今天赵如月让宁绍明多准备了一些茶水,还有一包一次性杯子。

不管是不是亲戚,只要过来看货,她都给人家倒一杯热茶。

镇上那些买衣服的店铺,目前很少有像她一样,把东西的价格标得明明白白,都是人家去问,店主才会说价格。

某些店主给熟人报的价格,跟陌生人也不一样,不懂讲价的人去买大概率会吃亏,尤其是不太常来镇上的人,有些甚至不敢主动去问价格。

以至于标价的有可能比不标价的贵点,他们也愿意直接买有标价的东西,反正大部分东西都有大概的价格范围,贵点也不会贵得太离谱。

赵如月把架子摆出来没多久,就遇上了这样的老乡。

人家话也不多说,喝了热茶,就问一句:“老板,同一种东西,不同花色,也都是这个价格?”

得到赵如月肯定的回答,人家选好喜欢的花色,直接就掏钱买下来了。

赵如月看她买的多,给抹了个零头。

这个客人还很高兴地说:“老板你做生意真实诚,抹掉的零头,够我的午饭钱了,以后你会一直在这里开店吧?”

赵如月说:“我这是年底清货,卖完就干别的了。”

那人还觉得很可惜,她很喜欢这样明码标价的老板,不然有时候去问了价格不买东西,会遭老板白眼,每次她都会难受得很长时间都不想来镇上。

赵如月趁机给自家还没影子的餐饮店做宣传:“我跟我老公年后会在石榴林那边建房子,开店卖吃的,你以后上街逛累了,可以去我们店里喝口热汤歇歇脚。”

“好好好,我到时候一定去!”

赵如月卖出去一单就跟人宣传一次,因为对客人态度好,这个宣传效果还不错。

他们家的店还没开,镇上和一些村子里,大部分人都知道年后镇上要开一家新的餐饮店了。

连宁时秋和宁时夏出门玩,也有一起玩的小伙伴甚至路上遇到的大人问到这事。

刚开始被问到还好,后面一个问题回答得太多,把他们都问烦了。

两个孩子干脆不出门,兄妹俩自己在家里玩。

今天一上午,赵如月昨天剩下的大半袋货就差不多卖完了。

只能下一条围巾和四双手套。

客人越来越少,赵如月干脆收了摊,剩下的这点东西留着自己用。

到今天,带回来的货算是全都卖光了,他们夫妻俩才能真正歇一口气,吊着半截的心也能落到实处。

扣掉运费和进货的本钱,还有留给自家人用以及送人的那部分,这一批货让他们赚了两万多,将近三万块钱!

赵如月喜滋滋地在房间里算着账,觉得现在的生活太有盼头了。

按照镇上建房的价格,这些钱,他们建两层楼都够。

只是主体建好,这些钱也会被花光光,别说装修,连买门窗的钱都没了。

所以他们让人决定只建一层平房,房子面积建得大点,以后可以跟老宅一样,隔成两个院子。

以后要是挣了钱,有继续往上建的需求,再加建第二第三层。

算好账,赵如月趁着下午镇上的农信社人少,抓紧时间把钱存好,这才完全放心。

她回到家,看宁绍明脸色不太好,疑惑地问:“怎么了?脸色那么差。”

宁绍明打起精神摇头说:“没什么。”

看出有事,但他不太想说,没跟她商量的事应该不是什么大事,赵如月就没追着问。

“那我去厨房喝口水,你看看今晚吃什么,昨晚大姐拿回来的肉,妈打算怎么处理?”

她这么一问,宁绍明脸色又更难看了点:“她说切出来三斤过年吃,剩下的十来斤做成腊肠。”

听到只留三斤过年吃,赵如月也不太高兴,往常大姐拿回来的肉,婆婆也是这么处理。

过年的时候吃一大家子吃三四斤肉,加上杀的鸡和菜园子里的菜凑一桌子。

剩下十来斤做成腊肠,但那些腊肠一般会让老二家带走大半。

往年他们没出钱,婆婆这么做,他们没有不高兴的立场,毕竟那些肉是大姐带回来孝敬爸妈的,家里谁想多吃点就自己买。

可今年的肉是他们花钱,家里其他人也没出钱,甚至离除夕只剩一天了,家里过年的东西依然只有他们带回来那些。

赵如月:“要不我去跟妈说说?孩子们都大了,吃得多,今年不做那么多腊肠了,过年这几天多煮几斤肉,让孩子们吃个过瘾。”

宁绍明想了想再次摇头:“算了,分家那事还没落到实处,闹出来不好看,最后一年了,暂时忍忍,大不了我们明天带孩子去玩,提前带他们吃点好的。”

“行吧,听你的。”赵如月今天心情好,也不想多纠结这种容易剪不断理还乱,会让她心情不好的事。

宁绍明出门了,她进厨房倒凉白开喝。

宁时夏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跟着她溜进厨房。

“妈妈,”宁时夏扯了扯赵如月的衣袖,“我知道爸爸为什么不高兴。”

赵如月惊讶:“你怎么知道?”

她举着手上的铁皮小青蛙:“爸爸跟二伯说话的时候,我在柴堆里捡玩具,他们没看到我。”

“你爸爸跟你二伯说完话就不高兴了?”

“嗯!”宁时夏重重点头,“爸爸想借二伯的摩托车去县城,他说回来会帮二伯给摩托车加满油,二伯不愿意,说那车的刹车有点问题,要拿去二伯娘的娘家,让她娘家的邻居帮忙修好才能骑,二伯骗人,我没过多久,就看到二伯娘的亲戚骑着那车载着家人,往大伯娘的娘家村子那条路开走了,爸爸也看到了。”

“原来是这样。”赵如月大概知道宁绍明气什么了。

如果他二哥明说那车答应借给别人,他不会多想,可说了刹车有问题要修,转头又有人骑着车带家人去村里走亲戚,说明他二哥撒谎,宁绍明不生气才怪。

“妈妈,你让爸爸别难过,”宁时夏发出豪言壮语,“以后等我有钱,给爸爸买四个轮子的,也给你买,四个轮子那个才威风,以后二伯来借车,我们也不借给他。”

赵如月毫不怀疑女儿这些话的真实性,别看她年纪还小,记性可好了,上辈子女儿真给她买过车,只是她不敢开,一直闲置,后来把那台车给外甥开了,把她闺女气得不想理她。

她轻轻捏了捏女儿红扑扑的小脸蛋夸道:“好,我闺女真有志气,不过你给你爸爸买就好,妈妈不会开。”

宁时夏:“妈妈学就好了呀,妈妈最聪明最厉害,肯定能学会!”

“妈妈不敢学,也学不会。”

“妈妈瞎说。”

“你怎么知道妈妈是瞎说的?”

“还没试过妈妈就说不会,不是瞎说是什么,一般我不乐意干才会说自己学不会,其实我可聪明了什么都能学会!”宁时夏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对自己妈妈也非常有自信。

“别人都说妈妈像我,嗯不对,我像妈妈,我这么聪明,妈妈肯定也聪明!”

“好好好,我闺女最聪明,妈妈还有事要忙,你找你哥哥玩去吧。”赵如月把闺女哄走,也真要忙别的事了。

她娘家三叔这一年对两个孩子很照顾,他们找他看看小病,拿点药,三叔都不收钱。

前两天刚回来,比较忙,没能上门探望还能理解,现在有空了,怎么也得去看望一趟他老人家。

不过她爸兄弟四个,也不能只去探望三叔,另外两个叔伯也要一同探望一下。

红包金额三个叔伯都一样,只是给三叔的礼要重几分。

赵如月在房间里收拾要给叔伯们的东西和红包时,宁绍明也缓过来了,进来看到她在忙这些,就知道她要做什么了。

他爸是独生子,他倒是没有亲近的叔伯要探望,只有同族的两个堂叔,但是那两个堂叔也只是他爸的堂兄弟,跟他关系已经有点远了。

本地的规矩,除非谁家里有红白喜事,不然关系比较远的亲戚,过年时一般不会互相送礼。

宁绍明又转身出去了,没一会儿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回来,给孩子们把脸和手擦擦干净,又换上新衣裳。

两个孩子能穿新衣服高兴得很,宁时夏牵着妈妈的手一路蹦蹦跳跳,直到发现他们去的是三外公家,她才傻眼了。

以为爸爸还记着她说腿疼的事,真带她来看病,死活不肯进去。

还是赵如月三叔从屋里出来,哪怕他笑眯眯的,小孩在他面前也都不敢造次,宁时夏也是。

看到三外公,她才跟个小鹌鹑似的跟着爸妈进去了,发现不是带她来看病开苦药吃,她才又活泼起来。

探望了几个长辈,一家人推辞了赵如月几个叔伯的留饭,跟最后一个长辈告辞回到家,发现家里气氛有点严肃。

不但家里其他人全都在,连他们家以前所在生产大队的大队长,还有村委的人也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第 42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