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 46 章

跟宁绍贤的窃喜不同。

宁绍德听完脸色却不太好看,心里不由埋怨老三多事。

原本不管是按照老规矩给父母养老,还是按照他爸妈提出的养老方式。

等他们无法自理后,去谁家就是谁家负责伺候,他哪需要给什么看护费?

他家只需要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平摊医药费,偶尔回来探望一下就行。

最多每个月再给老人点生活费,但农村老人的生活费才几个钱?

梁文建看宁家老二脸色不对,抢在他说话前,笑着对宁家老两口说:“宁老哥,你觉得你家绍明的提议怎么样?我看他这一补充,你们老两口以后的养老更有保障了。”

宁达当然是非常满意的:“我也觉得好,老三这孩子,从小就懂得为父母着想,孝顺。”

人上了年纪最怕什么?当然是怕子女不孝、不管自己。

他们夫妻俩算计这么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老了之后能过得更好、更自在!

宁达很想以后跟老婆子换换,让老婆子去老大家,自己去老三家。

可惜老婆子最疼小秋,不怎么喜欢老大家的两个孩子,也不喜欢老大媳妇儿。

以前家里是老婆子当家,老大媳妇儿不敢跟她呛声,以后可不一定了,老三媳妇好歹讲点道理,所以她肯定不愿意去老大家。

至于老二家,他们老两口从来没想过要去他家。

毕竟老二夫妻俩常年在县城,而他们老两口在镇上生活几十年,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更无法习惯县城的日子。

更别说老二只有一个闺女,以后老二夫妻俩的养老怎么办还不知道,哪能顾得上他们?

宁达看了欲言又止的老二一眼,转头问黄秀华:“你觉得呢?”

黄秀华擦掉眼角残留的眼泪,清了清嗓子说:“我当然也同意,接下来让他们兄弟三个商量吧,要是还不同意这个方法,那就别分家了,等我们老两口都死了再分!这种情况以前也不是没有。”

最偏向自己的父母都愿意,宁绍德再不乐意也不好再提出意见,毕竟这个方法也不是对他完全没有好处。

他父母结婚早,生孩子也早,现在还不到六十,而且身体健康,看起来还能干十来年的活,至少可以帮衬他十年。

这次两个闹得最凶的都没意见,分家这事终于回到正轨,成为梁文建说的那样,好办的情形。

老两口一共有八千多存款,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好几次社会巨变,吃大锅饭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不富裕。

黄秀华当大队长那时,一个月也就几块到十几块钱的补贴。

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到土地,日子比以前好过很多,但也是除了田地,没有别的收入来源。

他们又要养孩子、供二儿子读书、建房子、买宅基地,还要给儿子娶媳妇儿。

到最小的宁绍明也结婚后,他们才开始能攒下一点钱。

尤其是宁绍明去砖厂工作后,每个月把一半工资给家里,家里的现钱才多起来。

更别说后来他们夫妻俩去打工,每个月还寄回来四百块钱。

黄秀华节省,一个月最多花两百,时不时补贴老大家一百。

一年下来,减掉一月份老三夫妻俩刚出去,没拿到工资的这个月,剩下的十一个月,她足足攒下一千多。

其他人不知道这些,只知道老人能攒下这么多钱,已经比很多老人都厉害了。

镇上有些人家,一家子所有钱凑在一起,也不一定能有三千块呢!

梁文建和村委的几个人,看到他们老两口拿出来那么多钱都很惊讶。

他们见过一些跟宁家条件差不多的人家分家,老人拿出来的存款最多的一家,也就四千多将近五千块钱。

老人不习惯把钱存在银行,黄秀华回房没一会儿,就拿着一个铁皮饼干盒子出来了,钱都藏在这盒子里。

她把里面的整钞拿出来,数了数:“家里的钱全在这里了,零钱我就不拿出来分了,整钞一共八千六百块。”

然后将钱交给宁达,宁达自己数过一次,再让梁文建数一次。

梁文建数完确认:“八千六百块钱,金额没错。”然后还给宁达。

宁达又数出一千六百块钱:“这一千六是我们老两口留给自己的养老钱,你们没意见吧?”

最后那句是看向三个儿子问的。

三人都摇头说:“没意见。”

宁绍德还说:“爸妈,你们多留些钱傍身也行。”

黄秀华听到这话很欣慰,但还是摇头:“我们老两口平时也用不了多少钱,留一点棺材本就行了,再多的钱也比不上孩子有孝心。”

宁达附和:“是这个理。”说着把分出来的一千六交给梁文建,让他再次确认。

梁文建数了一遍点头:“是一千六百块钱整。”再次还回去。

宁达紧接着数出三千八百块钱,再次递过去给梁文建确认。

接着他看向宁绍贤和宁绍德:“绍明在分房上吃了亏,他还要建房,所以在钱上面多给他一点补上,分给他三千八百块钱,你们可有意见?”

两人都摇头说:“没意见。”

他们心里很清楚,这年头物价不如以前便宜,那三千多,哪怕也建砖瓦房,也建不起来老宅这样的院子的一半。

老三说打算建平房,就算他只建两个睡觉的房间,不建堂屋,再加上一个厕所外加一个小厨房吧,也得自己往里再贴三千多。

这还不包括家具和一些过日子要用的锅碗瓢盆等零零散散的东西。

别看那些零散的东西不起眼,平时需要的时候,零零星星地买一两样也不贵。

但破家值万贯,一下子置办齐全,也要花不少钱。

梁文建把钱数好,交给宁绍明:“你再数一遍,确认一下。”

“好。”宁绍明应了一声,认真数一遍,“没问题,刚好三千八百。”

数完他就交到了赵如月手上。

剩下的钱,宁绍贤和宁绍德一人分了一千六。

接着就是家里的土地和粮食,宁绍德户口转到了单位,他的单位又是事业单位,不能分村里的地,所以分地分粮食都没他的分。

不过宁达和黄秀华要自己住,目前暂时不需要几个儿子照顾,他们想自己种地。

所以家里的地和粮食,甚至菜地,依然平均分成三份。

剩下的就是一些过日子用的锅碗瓢盆,还有零零碎碎的东西,当初是谁买的就归谁,是谁的嫁妆也归谁。

宁绍明的房子还没建成,在建成之前,他们一家暂时先跟宁达老两口住着,也就是依然住在他们现在的房间。

不过东西分好,一大家子也要在一起团圆过年,往后老人还在时,过年过节也要一起吃团圆饭。

等到年后,再彻底拆伙各家自己做饭,如果宁绍明一家还跟着他们一起吃饭,得提前给黄秀华粮食和菜钱。

后面分的这些东西速度很快,天色擦黑,王海燕做好饭没多久,分家这个事就进入了尾声。

分家协议写清楚,各自签字盖章。

村委再给宁家三兄弟开证明,等年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上班,他们带着证明去就能去办个新的户口本。

终于完事,各人都松了一口气。

王海燕适时出来叫人:“饭已经做好了,快进去吃饭吧,几天辛苦梁叔和村委的几位了,等下让我家那个敬你们几杯!”

众人推让几回,一起往宁家厨房走去,厨房面积不小,两个桌子也摆得下。

王海燕确实也摆了两桌,喝酒的男人一桌,不喝酒的女人和孩子们一桌,两个桌上的菜都一样。

黄秀华随着大家一起走进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

看到桌上的菜色,她脸上的笑顿时将在了脸上,沉怒的目光隐晦地看向王海燕,又转向赵如月。

最后定在商量分家期间,一直没出厨房的王海燕身上。

黄秀华刚才就注意到了大儿媳嘴巴边上没抹干净的油光,以她只是嘴馋躲在厨房偷吃。

没想到刚分家,她就敢背着自己做这种事!

感受到婆婆的死亡凝视,王海燕紧张得身上汗毛都竖起来了。

偏偏她儿子还夸张地大声说着:“妈,今天我们家提前过年了?这桌菜看起来比过年还丰盛!”

“有的吃还堵不住你的嘴。”王海燕恨不得过去锤他一拳。

“能吃到这么多好菜,你得好好感谢你三叔,肉都是他买的。”为避免婆婆真不顾场合骂自己,让自己在外人面前下不来台,王海燕拐着弯提醒婆婆,那些肉花的可不是她的钱。

说完这句,婆婆的眼神果然离开自己,转而看向赵如月。

赵如月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坐下,只顾着照顾孩子吃饭。

还抽空叮嘱宁绍明:“你别喝太多,不然明天起来又要头疼,我们明天还要早点起来去一趟县城呢。”

黄秀华原本打算晚点等客人吃完饭离开,找机会说这两个儿媳一顿。

听到赵如月的话,她立刻放弃了这个决定。

家里过年的东西还没买齐,骂了老三媳妇儿,老三肯定要恼。

他生起气来,虽然不能对她这个当妈的怎么样,但他一犯倔,真可能什么都不买,摆着空手回家。

黄秀华忍了这口气,问赵如月:“你们俩明天去县城做什么?”

赵如月:“提前去定下建房要用的建材,等年后人家开工,也好早点送来。”

“嗯,提前去定也挺好,你们去县城定好建材,顺便去一趟县城的那个大菜市场,买点家里过年要用的东西,那里东西齐全。”

黄秀华当着一桌人的面说这话,就是笃定有外人在场,老三媳妇儿不敢直接驳回自己的话,让外人觉得她刚分家,就对婆婆不尊重、不孝顺。

没有榜了,我哭死[爆哭][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第 46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