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凌浅陌没想到,陛下竟然……

会知道。

“阿姐,是他吗……?”

“阿姐……”

凌翊乾反复地叩问,却让阿姐泪流满面。

他知道,他猜对了。

自从他染上风寒的那一刻起,温砚秋总在一旁变着花样的劝告他要保重龙体。

当初他并未当一回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他不得不重新对待太医的箴言。

他也想多活久一点。他也想……

看到阿姐喜得意中人。

他知道,历代不论是长公主,还是公主,从未有自由选郎君的权利。所以从来不会拿此时来逼迫阿姐。

因为阿姐为他做的实在是太多了。

生而为人,其次为帝王。

他只想用他的权势,让阿姐后半生得以平安顺遂。于是替阿姐寻遍国都王侯公子的画像。

却被阿姐以国事为由,婉拒了。

当他亲耳听到阿姐说,她心中已有意中人,是在寒山一役之后。

那是阿姐唯一一次兵败。

那也是他唯一一次见过那个人,只见那人身披铠甲,手握长剑,即便脸上沾染鲜血,依旧意气风发。

他在心里暗自为她高兴。

但是他好像,高兴地有点早……

那时候,他听温砚秋禀告,阿姐疯了一般地去琉璃阁寻一物,却寻不得。

听说,是一曲谱。

皇宫内最不缺乐师,只要阿姐大概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乐师定能复刻出曲谱来。

可他万万没想到,乐师刻出整整百谱,却无一谱为真。

阿姐此生愿望不多,只是想寻得此谱。

若是可以,最好能把做谱之人寻得。

他便答应了阿姐,乔装打扮,微服私访,前往民间,寻得此物。

即便如此,依旧不得善终。

这是他头一次觉得,帝王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他实在是不忍看着阿姐日复一日消沉,但又实在是寻不得良方。

后来,他听闻北辰国会派一人,成为质子。

他以为来的人,不过是王侯将相之中的庶子。结果却是阿姐当年的对手。

真是想不到,阿姐当年,会败给一个庶出子弟。

真是想不到,原来那首曲谱,正是他当年所做。

真是想不到,原来阿姐思念的洞箫声声,却是那人所响。

……

原来,阿姐想念的人,是他啊。

难怪阿姐一直不肯说。

……

他的大限很快到了。

他抬手试图擦去阿姐脸上的泪花,可他真的做不到。

阿姐素来要强,若非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接受旁人好意。

即便他是她的亲弟弟。

他主动撒开手。强忍着心力,死守手中笔,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写下此封遗诏。

【朕御临天下十二载,今大限将至,唯有骨肉亲情与未了之愿,故留此诏,以慰心魄。

朕知姊清平长公主凌浅陌,乃性情中人,更乃女中豪杰。

携朕执政,劳苦功高。

昔年两国交兵,大宛国质子江时晏以少年之身入质我朝。与姊曾有阵前对峙之隙,此乃时势所迫,非关恩怨。

岁月流转,怨隙渐消,情愫暗生,此乃人之常情,天意使然。

江时晏入质以来,恪守臣礼。观其言行,非池中之物,亦非负心之人。替朕解百姓饥荒之忧,实乃大善。

姊以金枝玉叶之尊,愿付真心于他。

帝王之家,难得真情。此番勇气与深情,朕为之动容。

二皇子凌承煜,品性中正,性情敦厚纯良。多年跟随清平长公主治国理政,深谙帝王心术,有治理国都之风范。

今朕遗命:

其一,着清平长公主凌浅陌与大宛国质子江时晏择吉日完婚。江时晏可脱质子之身,封“奉宸侯”,食邑千户,留居京城,不必再归北辰国。此后两人当相敬如宾,互携互伴,朕在天有灵,亦会护佑你们平安顺遂。

其二,封二皇子凌承煜为储君,担当大任。愿新君勤政爱民,护好我大宛河山。

其三,朕崩逝之后,丧礼一切从简,勿需劳民伤财,只需各守其地,安抚百姓。朕身后不愿与废后萧氏合葬,废后萧氏,其罪昭昭,不容洗刷。朕与她夫妻情分早已断绝,若死后同穴,必遭天下人耻笑,亦违朕心。

待清平长公主婚事既定、新君根基稳固后,再行安葬,勿使丧仪与国政相悖。

诸君当遵朕遗诏,善待清平长公主与奉宸侯,辅佐二皇子凌承煜,勿生非议。

钦此。

景明十二年秋 御笔】

他依旧紧握着毛笔,用尽半生气力瞪大双眼,努力将眼前看到的,一一记下。

好像这样,就可以一辈子不忘这里……

就可以……

一辈子不忘阿姐。

两人的手十指相扣,这是他此生唯一能触碰的了。

即便病魔缠身,他依旧强撑笑意,实在是不愿让阿姐见他最后惨白的模样。

不——!

凌浅陌的双眼渐渐朦胧,渐渐瘫坐在地。

她此生唯一的弟弟,走了。

陛下,驾崩了。

……

景明十八年初,二皇子凌承煜执掌帝位改元“永熙”,是为永熙帝。

次月,便以雷霆之势整肃吏治。先拿兵部尚书姚怀箴党开刀,连带问责十二人,逐步查抄家产、贬为庶民,朝堂震动。

同时颁布新政,令吏部每半年考核地方官政绩,罢黜官员二十余人,破格提拔寒门贤才十七人。

同时进行科举改革,鼓励有志之士参加科考,男女皆可入朝为官。断不能以性别,年龄为由将其拒之门外。唯“英雄不论出处”论,只认真才实学。

同时,鼓励有志青年为偏远地方县令,为村长,致力于乡间振兴。

正值春耕时,新帝亲赴城郊农田,下旨减免灾区赋税三年,以示重农之心。又命工部改良水车、推广新粮种。

秋收见流民渐归,粮仓盈满,百姓安居乐业。

对待大宛国,永熙帝奉行“和防兼顾”之策。既遵先帝遗诏成全清平长公主婚事,同时带去农具、医书,助大宛发展农桑;又命将领加固寒山防线,与北辰国签订和平条约。

愿大宛与北辰两国,永无战事,和平共处!

最后,原大宛国质子江氏时晏将不复存在,此时身为京城“奉宸侯”,与清平长公主共居京城侯府,来去自由。

他回到先帝经常流连的文渊阁内,望着宫墙外渐浓的暮色,袖中紧握的,正是姑姑交付于他的新帝玉玺。

此时寒风过殿,吹动新帝的明黄龙袍。

登基次年冬,永熙帝遵先帝遗诏,行丧礼。

宫内哭声一片,惊飞了檐角栖息的鸽子。

消息很快传到了朝堂,传到了后宫,传到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清平长公主殿下与奉宸侯紧跟帝王身后,官员纷纷在宫门外跪了下来,哭声此起彼伏;后宫嫔妃们披麻戴孝,跪在庭院里哭成一片。

她们或许从未得到过先帝真正的爱,却都明白是先帝给了她们安稳的生活。

自此,她们定会被暗卫夺命,给先帝陪葬。却未曾料到新帝仁义,愿将她们安置于偏殿,让她们得以后安度余生。

国都渐渐沉寂,唯有呜咽的风声和压抑的哭声在空中隐隐回荡。

凌承煜穿着素白的孝服,望着灵柩下葬的那一刻,只觉得过眼雨烟,终归化为尘土。

……

凌浅陌和江时晏成婚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奉宸侯府,而是前往回元观。

长庚道长似乎早已料到两人回来,特意将两人带到当年那棵千年古树下。

恰逢古树于寒冬腊月盛开,定是认定两人为金玉良缘了。

“长庚道长,好久不见。”江时晏依旧道。

如今的长庚道长,须发苍苍,早已不再执手拂尘,而是拄着拐杖,身侧站一小童服侍其坐于长凳上。

“多年不见,想必江居士一切安好。”长庚道长见江时晏不再如同昔日般无助,心中之弦放下些许。

江时晏听闻长庚道长如此说来,便道:“多谢长庚道长挂怀,阿晏,感激不尽。”

长庚道长看到他身侧陪同的清平长公主殿下,心下了然。

随后,他便收到她的新婚贺礼,正当他试图以“出家人不收俗世礼”为由婉拒时,她却道:“小女还往道长收下,若非道长提示,小女定不能寻得良缘。”

既然是还愿,那他便有理由收下了。

凌浅陌主动提议,想去古树下看一看江时晏写下的所有的许愿牌。江时晏笑着,依了她。

“阿晏,不如……我们去看一看母亲吧,顺便,带上一束白花。”凌浅陌看到了其中一块许愿牌,喃喃自语道。

明明寒风正盛,可江时晏却听得清清楚楚。

“好。”

江时晏答应了。

“阿晏,如果……”

“如果你,能回到北辰国,你,会去看看他们吗?”

江时晏知道,殿下是在问他,他会不会去看江夫人。

凌浅陌见他抿唇不语,并未如同旁人般,劝说着“江夫人是他的亲生母亲,他是长兄,哪有长兄不侍奉母亲的”这番话。

她靠在他的肩头,安静地等待着他的回应。

而他却顺势抬手,轻抚着殿下发尾,只觉发尾柔顺。实在不想墨发沦为情丝。

他想让他的殿下,容颜永驻。

他想让他的殿下,平安喜乐。

他那时摆摊时,就渐渐让恭叔学会了那两样东西的制作法子了。

若是他先行一步,而殿下向来不懂厨房活,至少恭叔会了,不会让殿下觉得食物乏味。

如果他做的那两样东西,能让殿下觉得不难过的话,那他很高兴。

如果……

他的东西会让殿下很难过,那他便让恭叔直接扔掉,从此不要再出现在殿下面前。

殿下已经等他太久了。

而他知晓殿下心意,实在是为时已晚。

……

他真想陪陪殿下,真想在这世间再留下什么。

可惜没有写信笺。

他从未和旁人提及,从他拥有系统的那一刻起,他定会悄无声息地奔赴着一场盛大的死亡。

那时他毫不在意,如今大限将至,他实在是放不下。

情丝若水三千,他愿取一瓢眷恋,成为他此生最后的念想。

可是,他真的不能了。

只觉天旋地转,他仿佛停留在一处,得以喘息。

……

“阿晏。”

“阿晏。”

“阿晏。”

“阿晏!”

“阿晏——”

寒风凛冽,吞没了凌浅陌的哭声,奏响了古树上的许愿牌。

她哭红的眼睛看着长庚道长,却见他摇头,爱莫能助。

她只能一个人抱着阿晏的遗骨回到皇宫。不久,便与世长辞。

……

下葬那日深夜,新帝遂与御史大夫举杯望月。

“你说,姑姑的意思是,她与奉宸侯之间,一字不可提?”

“是。”

“依你看,姑姑与奉宸侯之间,又当如何评说?”

“清平长公主与奉宸侯大人,可谓情深一生。”

往事恩怨,将一一化为尘埃。

——全文完——

感谢阅读。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正文完结了。可我却感觉,有些东西在渐渐失去。

我很感谢,我能在阿晏的一生中,走过这一遭。

也很感谢我的读者愿意看完我的书,谢谢。可能我不是一位很好的作者,但这已经是我能拿出的,最好的。

如果我的书能取悦你,那我很愉悦;如果……我的书让你深感厌恶,我很抱歉,我伤害了你。

我从2024年12月来到晋江,成为了一位签约作者,正式开启了我的创作。

我很抱歉,这一本书我经历过长达三个月的断更,还有……好久的修文。

抱歉,下本不会这样了。

真的还有好多话要说,但我很抱歉,我却不知道从哪儿讲起。

后面会有番外的,可能不会太多。

如果有缘分的话,我的下一本书,会是《再见棠梨花盛开》。

这是一个绣娘和一个书生的故事,结局是HE。

好啦,下本见,晚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