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海藏珠

“明鉴阁”的位置有些偏僻,门面古旧,牌匾上的字迹都有些斑驳。推门进去,里面光线略显昏暗,店面不大,陈设简单,货架上摆放着一些真假参半的古玩,生意显然十分惨淡。

门轴发出“吱呀”一声轻响。

一个留着利落短寸,穿着军绿色长袖的年轻男人正背对着门口,拿着鸡毛掸子,有些笨拙地掸着货架上的灰尘。

他肩背宽阔,肌肉线条流畅精悍,即使隔着衣物,也能感受到那股爆发力。

听到门响,他头也没回,声音带着惯有的爽朗,“今天不营业,要买东西改天再来。”

“是我。”陆砚尘出声。

徐未霄动作一顿,放下鸡毛掸子转过身。他长相俊美,却带着一股军营磨砺出的硬朗锐气,只是此刻眼神里带着点与外表不符的茫然和烦躁,似乎在跟这些细致的活计较劲。

他看到陆砚尘,浓黑的眉毛一挑,“你怎么跑来了,这个点你不是该在学校?”

徐未霄几步跨过来,行动间自带一股雷厉风行的劲儿。

陆砚尘将顺手买的一袋水果放在擦得干净的柜台上,“下午没课就过来看看,你这收拾得可以啊。”

他环顾四周,店铺明显比之前整洁了许多,虽然东西依旧普通,但那股破败暮气确实消散不少。

“闲着也是闲着。”徐未霄拿起一个苹果在手里掂了掂,“老爷子念叨好几次了,让我盯着点,别让你这铺子真黄了。”

他说的老爷子,是徐未霄的爷爷,看着陆砚尘长大,对他颇为照顾。

他早年当过兵,因犯了一些事被迫退役。家里倒是不缺钱,便来帮陆砚尘管理店铺,落得清闲。

“店里情况怎么样?”

徐未霄挠挠头,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唉,还是老样子。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新潮的东西,来逛古玩店的人越来越少,偶尔有几个顾客,也大多是问价的,真正买的没几个。这两个月,一直是亏本状态。”

其实原因也不只他说的那些,店里的古董大多沾染了岁月的痕迹,有些甚至还有破损,缺乏专业的清理和修复,自然吸引不了顾客。

陆砚尘走到徐未霄刚才整理的博古架前,指尖轻轻拂过一件仿清代青花瓷瓶的表面,“会好起来的。”

他转过身,背靠着柜台,姿态放松,语气却认真起来,“哥们儿,我打算在店里加一项业务。”

“什么业务?”徐未霄将苹果“咔嚓”几口吃完。

“古物修复。”

“修复?”徐未霄眉头微蹙,“阿尘,你什么时候懂这个了?”

他印象里的陆砚尘,虽然学考古,但性格更偏向理论,动手能力一般,更别提需要极高技艺和经验的古物修复了。

“这行当水深,不是看几本书就能上手的。咱们玩玩可以,接活可是两码事,弄坏了别人的东西麻烦可就大了。”他语气带着关切和提醒。

陆砚尘神色不变,早已备好说辞,“这两年跟着我们教授做了几个项目,上手修复过出土的陶器和青铜碎片。教授说我有天赋,天生吃这碗饭的。”

他顿了顿,嘴角挑起自信的弧度。

徐未霄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在判断他话里的分量。眼前的陆砚尘,眼神坚定,没有丝毫闪躲,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让他想起了部队里那些身怀绝技的老兵。

“成。”徐未霄不是拖泥带水的人,既然发小说行,他选择相信,“你心里有数就好。”

“把后面的杂物间清出来,做工作室。工具和材料我来列清单。”陆砚尘说着,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打开银行余额的页面,在徐未霄面前晃了晃。

徐未霄刚开了瓶水在喝,漫不经心地瞥过一眼,待看清上面的数字,猛地呛住,“我靠,十八万?你哪来的这么多钱?该不会是抢银行去了吧?”

“去你的!”陆砚尘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捡漏赚的。一块破砖头,其实是明末清初的蟹壳青澄泥砚。”

徐未霄抬头看看陆砚尘,咧嘴笑起来,“可以啊你小子!不声不响干了票大的!”

“工作室的事包在我身上,保证按你的要求弄好!”

“嗯,我们现在先把店里给彻底修整一下。”陆砚尘说着,目光扫过墙角那几个堆得满满的纸箱,“那些是怎么回事?”

徐未霄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解释道:“哦,前阵子有个老先生搬家,处理一批旧书。我看着品相还行,价格也合适,就整批收回来了。花了五百块,总共五大箱。”

他走过去,随手打开一个纸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一排排泛黄的旧书,散发着淡淡的纸墨香气。

“本来想着放在店里当个点缀,或者遇到喜欢的书友能出几本。结果你也看到了,这地方偏僻,连个翻书的人都没有,就这么堆着了。”

“你要是觉得占地方,我明天就找人处理掉。”

“先别急。”陆砚尘走上前,随手拿起几本翻看。

他的动作很专业,先看封面和书脊,再轻轻翻开内页检查版权页和内容,“旧书有时候也能淘到宝,挑一挑再说。”

“挑旧书就像是在跟时光对话,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陆砚尘一边快速浏览,一边给徐未霄普及起旧书收藏的门道。

“《红岩》,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虽然是常见的小说,但这是□□后期的版本,遇到喜欢的藏家也能卖个几十块。”

拿起另一本书,“这本《机械设计手册》就没什么收藏价值了,内容过时,可以当废纸处理。”

“旧书鉴定有几个要点。首先要看出版信息,包括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等。比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些老牌出版社的书往往更受青睐。”

“像这本《宋词赏析》,虽然是80年代的书,但因为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品相又好,就能值个百来块。”

“其次要看装帧和品相。线装书比平装书价值高,精装本比简装本值钱。品相更是关键,有无破损、污渍、缺页、虫蛀,价格可能相差数倍。”

陆砚尘指着一本书脊破损的书,“比如这本《水浒传》,虽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但书脊破损,内页有黄斑,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最重要的是内容和作者。”陆砚尘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拿起一套书,“看这个,《芥子园画传》!这可是学习中国画的经典教材。”

他小心地翻开书页,“这是民国时期的石印本,虽然略有虫蛀,但套系完整,图文清晰。要知道,《芥子园画传》在画坛地位极高,齐白石、徐悲鸿这些大师早年都临摹过。这套书市场价应该在三千左右。”

徐未霄惊讶地张大嘴巴,“就这么几本旧书,值三千?”

“这还是保守估计。如果是清代的木刻本,品相好的能上万。”

“旧书收藏里,古籍善本、名家著作、特殊时期的出版物,都很有价值。”

徐未霄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旧书有这么多讲究。”

就在这时,陆砚尘的手指触碰到一本蓝色布面精装的书。书脊烫金已经斑驳,只能隐约辨认出“饮流斋说瓷”几个字。

眉心的残鉴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悸动。

陆砚尘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

他轻轻取出这本书,虽然有些磨损,但整体保存尚可。翻开扉页,上面用毛笔写着“许之衡”著,民国十三年刊印。

“这本书也不错,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这本书系统论述了历代瓷器特征,是研究古瓷的重要参考文献。”

“那这本能值多少钱?”

“这本《饮流斋说瓷》民国初版,在古籍市场上至少值两千元。”

陆砚尘继续翻看,当翻到书中某一页时,动作微微一顿。这一页的纸张质感与其他页面略有不同,稍微厚实一些。

“怎么了?”徐未霄注意到他的停顿。

陆砚尘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仔细检查这一页。在灯光下,他能看出这一页实际上是两页纸精心粘合在一起的。

取来一把小刀,陆砚尘小心翼翼地沿着边缘开始分离。

“你这是……”徐未霄凑近观看。

“这本书里可能藏着东西。这种夹带私藏的情况在古籍中偶有发现,有些藏家会在珍本书中夹藏重要手稿、地图或信函。”

陆砚尘全神贯注,手上的动作极其轻柔。随着两页纸缓缓分开,一张夹在其中的薄绢显露出来。

这张绢布色泽暗黄,显然年代久远。上面用墨笔绘制着复杂的图案,还有一些难以辨认的古文字。

最引人注目的,是图案中央的一个奇特标记。陆砚尘能感觉到识海中的残鉴正在与这个标记产生强烈的共鸣。

陆砚尘屏住呼吸,仔细端详着这个标记。

它由数个同心圆和放射状的线条组成,中间点缀着星辰般的符号,整体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徐未霄也看出了不寻常,“这图案看起来很特别啊,像是某种古老的标记。”

陆砚尘将绢布拿起来,发现在它下面还压着一张对折的宣纸。展开一看,上面是用小楷密密麻麻写就的文字:

“余穷毕生之力,寻天墟之秘,终得此图。然时不我与,大限将至,特藏此图于书中,以待有缘。得此图者,当知‘神藏现世,必起风云’,慎之慎之……”

落款是“守拙老人”,时间是“甲子年仲秋”。

徐未霄看得一头雾水,“天墟?神藏?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这图案又是什么来历?”

陆砚尘心中却是翻江倒海。

将绢布和字条放好,他强压住激动,“谁知道呢,这神神秘秘的。”继续在箱子里翻找,很快又捞出一套书。

“你看这套《古文观止》,虽然是晚清版本,但保存完好,市场价也在千元以上。”

徐未霄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了,“那这本《宣炉图说》呢?看起来品相也不错。”

他兴奋地翻看其他书籍,完全沉浸在“五百可能变一万”的惊喜中。毕竟对务实的他来说,能立即变现的书籍比一时半会儿搞不懂的绢布更有吸引力。

陆砚尘顺着他的话题接下去,“这本《宣炉图说》也不错,专门讲宣德炉的......”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仔细筛选,陆砚尘从五大箱中,总共挑出了将近二十来本小有价值的书籍。

徐未霄看着那堆“宝贝”,又看看地上准备处理的大量普通旧书,忍不住摇头笑道:“好家伙,我这八百块钱花得可真值。光是一套《古文观止》就回本了,更别说还有其他这些。”

“阿尘,你这眼力真是绝了!”他由衷赞叹,“以前怎么没见你表现出来?”

陆砚尘眉梢一挑,“我不过是默默学习,如今厚积薄发罢了。”

他总结道:“旧书收藏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眼力。很多人只看表面,却不知道一本看似普通的旧书,可能因为版本、作者、内容或特殊的历史背景而价值不菲。”

“在古籍收藏界有个说法:‘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虽然咱们这些书达不到那个级别,但好好经营,也能成为店里的特色。”

徐未霄连连点头,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摆放这些“宝贝”书籍了,“没错没错,这下咱们店里总算有点像样的东西了!”

这个插曲过去,接下来的一下午,陆砚尘和徐未霄都在整理店铺。

把店里的古董分门别类,对于一些品相尚可的真品,陆砚尘进行了简单的清理和保养,原本蒙尘的器物顿时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徐未霄看着陆砚尘熟练地清理古董,手法专业。不禁有些惊讶,“哟呵,看来你还真不是吹牛。”

“那是,也不看看小爷我是谁?”

忙碌到傍晚,店面焕然一新,工作室也初具雏形。夕阳透过擦拭干净的窗户,为满身灰尘,两名身量相仿的青年人镀上了一层金边。

【小科普】

《芥子园画传》

被誉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启蒙教科书”。

清初刊行,初版存世极少,多为公藏。若真品现身,可达数百万元级别。后面的增补原刻初印本仍具高价值,数十万至百万。民国初版石印本,价值数千至数万元。

《饮流斋说瓷》

该书系统论述了古代陶瓷的鉴赏、工艺、窑口、款识等内容,是学习和收藏中国古陶瓷的必读经典之一。

民国时期重印、后印本,市场价位一般在数千到两三万元区间。

《古文观止》

这本的地位太经典性了…

清初原刻与早期版本存世极罕,多为国家级图书馆珍藏(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若在拍卖市场出现,可达数十万至百万元级,是顶级藏家的目标。

一套品相完好,刊刻清晰的清早期翻刻本,市场价通常在数万至十几万元人民币。

《宣炉图说》

专门记述和考证明代宣德炉的专著。

明末或清初的楷书精抄本,在拍卖市场上可达数十万至上百万元人民币。

清中期最早的印刷版本,价格通常在十万元至数十万元区间。

清末民国初印本,价格数万元。民国后期普通石印本则在数千元水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书海藏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