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复赛

五月初的南星中学,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的日子终于到来,校园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

复赛前夜,月光如水银般泻入301宿舍。徐嘉庆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对面床铺的许源也时不时翻身。深夜十一点,徐嘉庆轻声道:“还没睡?”

“嗯。”许源的声音带着清醒,“在想引力波那道题的边界条件。”

徐嘉庆坐起身,月光勾勒出他略显疲惫的轮廓:“我总觉得用扰动理论不够严谨。”

许源也坐起来,床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或许可以尝试用数值模拟做验证。”

两人隔着狭窄的过道,就着月光在草稿纸上演算起来。夜色渐深,他们的讨论声渐渐低下去,最后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

清晨五点,天光微亮。徐嘉庆轻手轻脚起床,发现许源已经整理好书包,正对着窗外发呆。

“醒了?”徐嘉庆压低声音。

许源转身,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睡不太着。”

晨光中,两人的影子在墙上交叠。许源从书包里掏出两个饭团:“还热着。”

饭团的温度透过塑料袋传到掌心,徐嘉庆感觉心中的紧张缓解了些许。

六点的操场笼罩在晨雾中。跑步时,徐嘉庆注意到许源的步伐比平时凌乱。

“最后那道题,”许源突然开口,“我昨晚想到用度规扰动可能更合适。”

徐嘉庆放慢脚步:“但计算量会很大。”

“可以用计算机代数系统简化。”许源说,声音里带着难得的兴奋。

跑到第三圈,林浩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提着保温袋:“我妈天没亮就起来煎饼了!”

煎饼的香气在晨雾中飘散。林浩絮絮叨叨地叮嘱着,比参赛的两人还要紧张。徐嘉庆注意到,许源虽然安静地听着,但手指一直无意识地摩挲着校服拉链。

七点半的校车上气氛凝重。王老师站在车前,目光扫过每个学生:“记住,你们代表的是学校的荣誉。”

徐嘉庆和许源坐在最后排。车窗上凝结的水珠模糊了外面的世界,许源无意识地在玻璃上画着薛定谔方程。徐嘉庆则反复检查文具袋,铅笔削得尖尖的,橡皮擦一尘不染。

省实验中学门口人头攒动。各校的精英学子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硝烟。徐嘉庆一下车就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都是以往比赛中交手过的强敌。

“那是师大附中的李明,”许源轻声说,“他去年发表过一篇关于量子纠缠的论文。”

徐嘉庆点头,手心微微出汗。通过安检时,金属探测仪的滴滴声让他心跳加速。

考场里空调很足,冷气嘶嘶作响。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徐嘉庆深吸一口气。第一题就是关于量子引力理论的开放性试题,题干长得令人窒息。

他思考时无意间抬头,正好对上许源的目光。许源极轻地点头,指尖在桌上画了一个符号——是他们都熟悉的狄拉克符号。

时间过半时,徐嘉庆遇到一道复杂的电磁学题。尝试三种方法未果后,他额角渗出汗珠。这时他突然想起许源说过:“最复杂的题需要最简单的思路。”重新审题后,他换了个基础角度,果然找到突破口。

最后半小时,考场气氛更加紧张。压轴题需要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徐嘉庆看得头皮发麻。他看向许源,发现对方也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这是许源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就在时间将尽时,徐嘉庆灵光一闪。他想起和许源讨论过的一个前沿课题,当时许源提出过大设想。尝试用这个设想作为突破口后,他文思如泉涌。

交卷铃声响起时,徐嘉庆刚好写完最后一笔。走出考场,他看见许源在门口等他,脸色苍白但眼睛发亮。

“最后那道题......”徐嘉庆开口。

“我用了我们的设想。”许源声音很轻,但带着笑意。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两人并肩走在回校车的路上,步伐格外轻松。

回程校车上,同学们热烈讨论着试题。徐嘉庆和许源安静地坐在最后,肩膀随着车的颠簸轻轻相碰。

“不管结果如何,”徐嘉庆说,“我们都尽力了。”

许源点头,夕阳给他的侧脸镀上金边:“这段时间,谢谢你。”

一周后的雨天,成绩公布。徐嘉庆和许源双双进入省队,将代表全省参加全国决赛。消息传来时,他们正在实验室做光电效应实验。

王老师难得地露出笑容:“这是学校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林浩兴奋地抱住两人,其他同学也围上来祝贺。雨声中,实验室里充满欢声笑语。

傍晚雨停,彩虹横跨天际。两人照例去操场跑步,积水的地面映着晚霞。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他们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并肩同行,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个夏天,注定会因为他们的梦想而格外灿烂。而那些深夜的讨论、考场的默契、雨中的欢笑,都将成为青春里最珍贵的记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