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同拜访包大人

“我和阿初去见包大人,水仙姑娘应当也是要去见包大人的,不如一起?”

俞时念今日前来观看包大人断案,并非单纯为了看热闹,而是早已听闻水仙的遭遇,她心中盘算着要借此次机会,助她脱离苦海。

水仙欣然答应,于是三人一同朝着县衙客厅走去,准备去拜见包大人。

见到包大人后,几人一番见好问礼。

俞时念率先开口,言辞恳切:

“包大人,水仙姑娘现在沉冤得雪,可她先前是被秦朋赎出的怡红院,身契还在秦家,若要还她一个自由身,今后做个平民百姓,该怎么办?”

原来,俞时念坚持要来见包大人,就是想通过包大人的帮助,给水仙一个自由之身。

她对古代的户籍制度略有了解,明白水仙想要脱籍从良,必须经过官方许可,还得有一定品阶的官员批准才行。

而包大人,无疑是能帮水仙解决这个难题的最佳人选。

“俞姑娘有所不知,展护卫日前已亲赴秦府,成功取回水仙姑娘的身契。

加之秦朋纳妾之时,尚未将纳妾文书呈报官府备案。

是以,水仙姑娘的女户文书现已顺利办妥。”

公孙策微笑着解释道,随后将水仙的户籍文书递给她,还贴心地递上一包银钱,让她暂时不用担心生活费用。

“包大人,您的再造之恩,水仙永不敢忘。”

水仙双手颤抖着接过文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这轻轻的一纸文书,承载着她一直苦求的自由,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奢望,如今终于实现。

水仙原本以为宋天宝是她的救命稻草,能带她脱离苦海,现在才明白,真正让她重获新生的恩人是包大人。

她缓缓屈膝跪地,挺直脊背,神情庄重。

随着一声清脆的“咚”响,她的额头重重地磕在青砖之上,而后缓缓起身,再次俯身,又一次重重叩首。

三次磕头,一次比一次用力,仿佛要将这些年来所受的苦难、此刻满心的感激,都通过这虔诚的叩拜传递出去。

再起身时,她的额头已经泛红,可脸上那灿烂的笑容,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水仙,明日宋天宝就会伏法,你安心过日子了。”

包大人语气温和,看着水仙的眼神中满是关心和爱护。

稍作停顿,他似是回忆起先前的考量,缓缓说道:

“此前本府曾想过将你挂在宋家二老户籍之下,只是念及宋光夫妇年事已高,倘若他日二老逝去,宋家其余族人恐会借户籍之便对你加以挟制。”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立女户更能保障水仙的自由。

“包大人,这个女户,我可以立吗?”

俞时念看着水仙手中的文书,眼中满是向往。

她也不想挂在谁的户籍下,被称为某某氏,在这个时代她想有名有姓的活着。

“俞姑娘是外来之人,只要在大宋境内居住满一年,便有上户的资格。只是立了女户之后,俞姑娘便要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

包大人先说明了立女户的要求,他虽然可以为俞时念办理女户,但此后俞时念身为大宋子民,就必须遵守大宋的律例。

他希望俞时念能清楚其中的责任与义务,日后在大宋境内生活,莫要违反大宋的律令。

“包大人,大宋律例规定的赋税和徭役,能用银两抵消吗?”

俞时念心中早有打算,她立的女户,就她自己一人,以她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去服徭役的。

所以,她一定要先问清楚,对于女户的徭役究竟是如何规定的。

“俞姑娘立了女户后,若不方便服徭役,将免役的银钱交至官府即可。”

包大人回答道,他心中却也在琢磨,俞时念立了女户后,会选择在哪里定居呢?

似乎两人同时想到了这个问题,公孙策率先开口问道:“俞姑娘,你打算在哪里落脚安家呢?”

“听闻汴京繁华无比,举世闻名,我想去汴京住上一段时间,这户籍便也落在汴京,不知可否?”

俞时念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汴京,历经世人传唱,其繁荣昌盛据说不输后世。

如今她既然有机会,怎能不去亲眼目睹一番呢?

包大人微微颔首,欣然应允。

他心中明镜似的,寻常人办理女户颇为棘手,可俞时念情况特殊,背后又有南初相助——以南初的能耐,立个女户不过是举手之劳。

况且,若能借此机会将俞时念的户籍纳入官府备案,日后开封府若遇疑难案件,说不定还能从这些世外之人处寻得助力。

“自无不可,公孙先生撰写好文书,本府盖印之后,俞姑娘的户籍文书便在官府备案完成了。”

“包大人,念念立了女户,劳烦请将我户籍也落到念念名下,我名下的这些田产、庄子之类全做念念的嫁妆,一同备案。”

南初突然开口,似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说完,他从袖子里拿出他的户籍文书和一大叠财产证明,厚厚的一大叠,可见他在大宋境内的身家之丰厚。

众人听闻,皆是一惊。

在当时的社会,很少有人会主动上赶着做赘婿,还奉上全部身家给女方做嫁妆。

毕竟大家都知道,一旦在官府备案为女方的嫁妆,除非是女方的亲生子女接手嫁妆,否则男方休想再染指这些财产。

包大人接过南初递来的财产证明,厚厚的一叠纸上,墨痕是新墨,朱印殷红,显然是近日加急整理的。

他的指尖翻过纸面,粗细看一下里面的内容。

各项财物清点细致入微,过户文书完备周全,仅凭这叠证明,便可直赴官府备案。

包大人心中暗忖,看来南初早有将家财赠予俞时念做嫁妆的打算。

“公孙先生,劳烦你将这些一一抄录。”

包大人将南初的这些财产清单转递给公孙策,由他在一旁抄录。

公孙策接过包大人手上的一叠财产证明,在一旁执笔抄写,他毛笔挥毫洒墨在纸张的声音,在厅中响起。

展昭忽而开口:"南公子、俞姑娘,若要定居汴京,不知宅邸可曾寻妥?"

他话中暗含关心——汴京乃天子脚下,宅邸选址大有学问。

城中宅院多被权贵瓜分,若无门路,即便腰缠万贯,也难觅一处安身之所。

而内城毗邻开封府的宅子,更是世家大族垂涎的风水宝地,哪怕他们对包拯铁面无私的作风心怀不满,也难掩对这地段的觊觎。

“展大人放心,南初在汴京中有几处宅子。我对比了一下几处宅子位置,就选了在开封府隔壁那所宅子居住,日后说不定还得常来叨扰,讨杯清茶喝呢!”

此言不虚,公孙策正在誊抄的财产清单里,赫然列着汴京多处宅邸与良田庄子。

“如此说来,就是友邻。”

包大人没想到这么巧,开封府隔壁的那座宅子竟是南初名下的。

这座宅子多年来一直是官场热议的焦点,曾有不少官员前来打探,愿出重金求购,却都被宅中仆人以"祖宅不可售,主人远游未归"婉拒。

更有甚者动了歪心思,试图暗中巧取豪夺,可但凡生出此念,家中必生变故。

有人妄图用阴毒手段强占,计划尚未实施,便已家破人亡。

类似怪事频发,不少苦主告到开封府,包拯派人彻查,却始终找不到人为痕迹,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八贤王得知此事,特去相国寺请教老住持。老住持只留下一句箴言:"此宅之主,宜结善缘,强取必遭反噬。"

因与八贤王私交甚笃,包拯也知晓了这座宅子的神秘。

多年过去,从他任职开封府尹到现在,从未见过宅子的主人现身。

“俞姑娘,那宅子一直被庞太师视为囊中之物,你们在汴京居住,怕会有些波折。”

展昭语气有些凝重,显然担心俞时念会遭到庞府刁难,特意出言提醒他们。

"啊?庞太师总不能强抢民宅吧?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俞时念面露忧色,她虽只想过平淡日子,却也明白即将面对这位包青天故事里最棘手的反派。

更何况,她身边还有南初这个"大杀器",若是庞太师行事过分,恐怕会自招大祸。

更可怕的是,庞太师生前若得罪南初,死后在地府恐怕也难逃清算。

"庞太师自是不会留下把柄,他会打着'依律买卖'的幌子。"

展昭话中意味深长,所谓"依律",不过是强买强卖的遮羞布。

汴京寸土寸金,尤其是开封府周边的宅邸,堪称有价无市。

即便有人愿掷千金,屋主也未必肯卖——住在此处,等于手握珍贵的人脉资源,这可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俞姑娘、南公子,庞太师终归是朝堂重臣,日后他若有冒犯二位之处,请俞姑娘念在包拯薄面上,将此事交由开封府处置。”

包大人也是无法,南初看着就不是会忍气吞声的主,俞姑娘虽然纯真善良,也是被家人娇养长大的,庞太师若真为了一座宅子使些下作手段,南初既有可能冲冠一怒为红颜。

他这也是未雨绸缪,与其让私人冲突升级,不如由开封府出面,以律法制衡。

俞时念本来就打算去汴京后,把那些但打她家坏主意的人,全部扔到开封府里由包大人处置,哪里会不同意包大人的请求。

俞时念对着包大人展颜轻笑,眼中闪过狡黠:

"包大人放心!只要是'人'犯下的错,小女子一定原封不动送到开封府,任由大人秉公裁决!"

她特意咬重"人"这个字,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仙魔妖邪之事,自有另一套规矩。

这不属于人族的嘛,自然是他们自行处置了,毕竟这世界妖魔鬼怪还不少,总不能事事都劳烦开封府。

“有俞姑娘这句话,本府就安心了。”

包大人闻言而笑,他心中大石落地。

他何尝听不出俞时念弦外之音?在其位,谋其职。

包拯为大宋官员只问人间律法,至于仙魔妖邪之事,自有天道循环。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