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泛起鱼肚白,还带着些夜间的寒气。
老太太畏寒,棠府主屋内一直烧着银丝炭,怕烟雾熏人,对着门廊的小窗半掩着,好透透气。
老太太裹着皮裘,怀里还抱着暖炉,对着眼前的盆栽发愁。
过年时陛下赏赐给老头子的兰花,她昼夜顾惜,却到现在都不曾开花。
老头子礼部尚书本人不急,反正就一盆花,他知道陛下赏完转眼就忘。
但老太太自认为自己有责任将御赐兰花种好,偏偏越种越不好。
床榻边升起一道怯生生的女声。
“桥报上说,兰花不宜日日施肥,肥料多了反而不易结花。”是二房的女儿棠思,正凑在报纸前看,“还说兰花喜凉,应该放到阴凉处才是。”
棠思年纪尚小,不适应房中暖意,两颊被炭火烧起红云,却还是尽力坐得离祖母很近。
“祖母,我时常来帮您将花盆移到屋外吧,我看报上所言,颇有道理,想必是由经验丰富的花农撰写的。”
老太太已然信了七分,还是端着面子为难孙女,“你倒是容易轻信这新鲜玩意儿,性子到底软了些,将来嫁到夫家去给人搓圆按扁,叫我这老太婆担惊受怕。”
夫家……
脸上红云火烧连营般直通耳后根,棠思含羞带怯,两只柔若无骨的手搭在老太太膝上:“祖母……”
老太太那张走势向下的脸总算提起一丝笑容:“好了好了,知你脸皮薄,我不说便是。那兰花就交予你了。”
棠思大喜过望,她也能在祖母跟前长眼了。
多亏了这桥报。
早上来请安时,刚好遇上张婆子来为祖母请平安脉。
张婆子是祖父的表妹,夫家不太好,只能做医婆帮补家用,两家是正经亲戚,各房女眷的小病小痛,都放心让张婆子来医治。
祖母腿脚不便,也乐得让张婆子时常来坐坐,相互说说话,赏些小钱,有时留她一顿饭,对大家都是很便宜的事。
棠思自己也是张婆子接生出来的,母女平安,也算有恩情在,偶然见到必然郑重行礼。
“哎哟,思思都这么大了。”看到棠思,张婆子露出欣慰的神情,“当初可就这么点。”
“礼数倒是周全,孩子有心了。”祖母坐在榻上,精神很好的样子,也转过头看她,“过来坐吧。”
祖母看着自己,棠思的背不自觉微微弯曲,迈着小步坐到祖母的另一侧空位。
张婆子坐在另一侧,不知道两人刚刚聊过什么,都是眉开眼笑的。
棠思心想,总听下人窃窃私语,说她长得一脸苦相,此时务必要扯出点笑来,万不可因她破坏这份其乐融融的氛围。
张婆子却没有延续刚刚的话题,而是从包里拿出了一小叠纸。
才发现,张婆子还背着个深色的布包,坐着的时候也没有摘下来。
这叠纸折成字帖大小,能像书本那般翻阅,但又没有装订,很容易散开,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墨块般的字。
张婆子自信将报纸保存得很好,一点折痕都没有,咧着嘴招呼:“来看报,外头最近正时兴呢。”
这完全是睁眼说瞎话,外头并没有流行看报纸,不过对面两人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流行”的认知全然依赖上门做客的张婆子。
屋内三人中,只有张婆子习惯在外走动,她肯定是懂“流行”的。
老太太倒是知道报纸,盖因老头子作为礼部尚书,时常在屋中阅读京报。
她曾经在旁边看过几眼,那京报所写太佶屈聱牙咬文弄字,所言也与她无甚关系,所以她对读报是没有多大兴趣的。
老太太将这叫作“桥报”的新鲜玩意凑得很近,可惜老眼昏花只勉强看得到大字标题,便意兴阑珊地将纸叠递给棠思。
棠思小心翼翼地接过,生怕弄散,一边一只手扶好。
版面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叫人不知从哪块开始读好。
好在“桥报”两个大字旁边有索引目录,第一页是社评新闻,第二页是坊间见闻,第三页是连载故事,第四页是梨园评书,第五页是生活技巧……
第一页就看不懂,连载是什么?
祖母还在旁边,万一自己读不好出了丑就完了。
棠思只好翻到第四页。
一看便陷进去了。
文章里分析了几个戏班排演的唱本优劣,又探究了剧本里女性角色的定位和发展,甚至列举了剧情中出现的律法和道德问题。
例如《窃羽衣后双还家》中,董某就犯了盗窃罪、欺诈罪、非法拘役罪、滥用私刑罪和强抢民女罪。
按照大丰律法,应当罚没家产,贬为贱籍,最低劳役五十年,最高菜市场砍头。
棠思看得皱眉。
这出戏过年的时候戏班子来演过一回,祖母很爱看,她看了也觉得心里甜甜的。
棠思悄悄从报纸中抬头,才发现张婆子早就走了,祖母也没留意她,看着兰花发愁。
棠思刚好心虚地翻页,眼尖地瞄到“生活技巧”下面恰好有“兰花种植事项”。
于是便有方才一幕。
棠思得了祖母的差事正开心,却见堂姐也来了。
棠焕先向祖母问安,随后才看见缩在一边的堂妹,微微点头示意。
祖母笑着点头:“嗯,思思今日来得早,替我看报呢,你俩见面少,刚好在我这说会话再走。”
屋里闷热,棠焕在八仙桌旁找位置坐下,这边里窗子近一些。
堂姐身上总带着理所当然的镇定,连父亲都夸她举止有章法,让棠思多学学。
棠思垂下眼眸,听闻上次大公主的宴席排场很大,堂姐更是出了好大风头,领了赏赐,回来的时候向祖母祖父献了不少宝。
“这是什么?”棠焕对堂妹大腿上摊开的纸片产生好奇。
堂姐突然发话,棠思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啊,是早上张婆子来过,给祖母带了桥报。”
堂妹说话的声音总像隔着灯罩,要很仔细去听才能听明白。
棠焕只好坐近一些:“桥报?能让我看看吗?”
堂姐都是去过宫中宴会的人了,竟然不知道现时外头流行读报。
棠思自觉比堂姐更早看到桥报,不免洋洋得意起来,扬手大方地将报纸交给对方。
虽说棠思心中大起大落,但脸上依旧是那副怯生生的模样。
因而棠焕只顾着到手的报纸,首先观察到纸面的文字并不像京报那样是抄录的,而是板印出来,不免对发行的书局产生好奇。
礼部负责春闱,因而尚书家中也是书香门第,棠焕对文墨书籍是很有见地的。
没有相当规模的发行量,印刷品是要赔本的。
然而,棠焕有所不知,书局背后的金主根本不在乎赔本,听说这个朝代有活字印刷,就势在必得地重金购入。
棠焕兴致盎然地翻动报纸,桥报所刊登的文章可谓包罗万象,比经典子集更通俗易懂,比地摊文学又要高雅严谨。
余光瞥到头版新闻,棠焕蹙眉,将报纸合起来看第一页。
《批女诫诸谬误之投石论辩》
头版文章洋洋洒洒,从遣词用句、逻辑推理、结合现实事例,大力批判了《女诫》中前后矛盾、不合实际之处,文章笔走龙蛇,用词奇巧精妙,附带城中虐妻弑母的数字加以佐证,令人信服。
此为投石篇,文末还呼吁各位投稿,欢迎各种论辩文章。
棠焕轻咳,哪怕是状元郎,怕也写不出能辩过此文的篇章来。
底下署名有两位,竟然有一位她很熟悉。
过去只知道“西城何生”爱写志异故事,不成想此人写起论辩更是文采斐然。
还有一位“敲锣笑姑”,是个新鲜笔名。
棠焕翻了翻,桥报上不少部分文章都是被这二人包揽,想来桥报应是二人合办,不知是妻夫还是亲戚。
棠思见堂姐时而笑,时而皱眉,时而发呆,时而在纸中翻找,不知所以。
棠思:“堂姐,你怎么了?”
棠焕折起报纸,带着兴奋问祖母和堂妹看过头版文章没有。
棠思骤然失去血色,低着头摇了摇。
转眼又懊悔,自己太过大惊小怪,让人扫兴。
祖母知道大房嫡女一贯守正自持,只有看到好文章才会情绪高涨,便不失慈爱地说:“我看着字就开始眼晕,你给我们讲讲,都写什么好句子了?”
棠焕便讲起这文章的内容是批评《女诫》。
刚平复好自己的棠思又是大惊。
这是棠家女人个个都熟读的名著,哪房的女人做错事,祖母都要罚她抄写呢。
怎么会有人批评呢?
榻上祖母更是大怒,气得连暖炉都扔掉了,身侧的棠思连忙去接住。
“歪理邪说,休要再读!”
棠焕却在继续,说这文章虽然内容大胆,但是布局脉络,遣词造句都十分绝妙,连当世状元郎都未必能写出来。
又说了文中旁征博引,罗列了不少数据,结合她所思所见,文中所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听到“状元郎”的时候,祖母脸色已经从暴怒变为狐疑。
在听到署名的郎君在文人间有几分才名的时候,祖母已经接回暖炉,一声不吭,让她们拿着报纸走。
棠焕和棠思拜别祖母,又带着报纸到后花园中。
棠府家大业大,凉亭里还坐着二房的小女儿,三房的三姐妹,以及正客居于此的表妹。
众人正无事可做,远远瞧见她手中的纸张,都伸出好奇的脑袋。
棠焕察觉,没有装订的桥报正适合大家分着看,会心一笑,走到凉亭下面。
很快会揭晓笔名背后都是女子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棠家的女人们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