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平原君赵胜乃赵武灵王之子,现赵王赵丹的亲叔父,“战国四公子”之一,广有贤名,门客众多。

先王赵惠文王在世时便对他甚为看重,几度拜相。赵丹年幼继位,更对蔺相如、赵胜等老臣倚赖非常。

前几年蔺相如因病去世后,赵胜成了赵国最重要的支柱,大权在握,可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刚开始赵壤也没想过能攀上这位大佬,只是想凭聪慧的名声给自己争取一点筹码。没想到装过头,传到了赵胜耳朵里,更没想到赵胜会对他一个小辈感兴趣。

这两年爷俩处得不错,赵壤时常来府上拜访,赵胜也不吝对他关照教导,两人既是堂亲也是师徒,颇为亲密。

赵胜的宅邸位于邯郸最好的地段,占地广阔、气象恢宏,其中琼楼玉宇、飞檐斗拱。门前甲士环列、车马不绝,家相在门口往来迎接,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赵胜身为相国,想要拜访他的人不要太多,只是大部分人只能见到家相,不会有面见平原君的机会。

赵壤和嬴政的马车缓缓靠近,在一众豪奢贵重的车马中并不显眼,却越过长长的队伍,径直驶到府门口,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赵壤和嬴政走下马车,出现在众人面前那一刻,嬴政收敛起周身锐气,乍一看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整个人平庸了许多。

赵壤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一幕的震撼,那时嬴政才五六岁,在后世连泥巴都玩不明白的年纪,他就已经学会收敛锋芒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始皇帝!

赵壤印象里的始皇帝鲸吞四海、横扫**,是个乾坤独断、锋芒尽显的人物,没想到也会有明哲保身的一面。

但仔细想想,这样才是合理的,能成大事的人,哪一个不是能屈能伸?

历史上嬴政幼时颠沛流离,归秦后也并非一帆风顺,十三岁继位,大权却被吕不韦和赵姬掌握长达十年,直到二十二岁亲政之前,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无数委屈与隐忍。

只是后来的他太过强大、光芒太盛,让人下意识忘记了而已。

接受了这个设定之后,赵壤并没有觉得崩人设,反而更加敬重嬴政。

*

赵壤拒绝仆臣搀扶,一个跃身跳下马车,把前来迎接的家相吓了一跳:“公子仔细些,摔到了可如何是好?”

“好些日子没见,赵公一切可好?”赵壤仰着小脸,甜甜地问。

赵公便是家相。他是平原君府上管家,深受赵胜信任看重,年纪也不小了,故而赵壤以“公”称之,以示敬重。

家相也很喜欢这位嘴甜贴心的小公子,脸上的笑都慈和了许多:“老仆一切安好,多谢公子惦记。主君正与诸君议事,公子和政公子随老仆来吧。”

家相在前面带路,赵壤和嬴政跟上。

家相:“今儿晌午主君还提起公子,说这几日天儿热了,要遣人给您送些冰去,可巧您就来了。”

赵壤美滋滋:“我和王叔心有灵犀呢!”

这话由别人来说难免有拍马屁之嫌,但赵壤只是个小孩子,一本正经地说土味情话也显得真诚可爱。

至少家相就颇为受用,笑呵呵道:“可不是么。主君说您有些日子没来了,让送冰的人顺道瞧瞧您被什么新鲜玩意儿绊住了脚。”

赵壤:“……”

他有些心虚,实在是最近天气热,他不太乐意出门。

但赵壤毕竟是两辈子加起来快三十岁的人,脸皮颇厚:“我知道,王叔肯定是想我了!我也想王叔,还带了东西给他呢!”

家相方才就注意到仆臣手里抱着的镂空雕漆木盒,以他遍览天下珍品的眼光也没看出是什么东西,听了赵壤的话,好奇地问:“公子又做出什么好玩意儿了?”

“给王叔用的,一会你就知道了。”赵壤小小卖个关子,又问起赵胜近日的身体状况。

家相配合地转移话题,但说起赵胜的身体,脸色却不是很好看:“近日天气燥热,主君白天吃不下、夜里睡不好,人越发虚弱了。”

赵壤皱眉:“还不到六月,怎得这般厉害?”

虽说赵壤也觉得热,但还没到这个地步啊!

“今年本就比往年更热些,主君身体不好,比旁人更畏惧寒暑。照老仆的意思,最好是到别院住上几月,待天凉些再回来。”

赵壤:“王叔心系朝政,恐怕不会答应。”

“是啊。”家相叹息一声,“如今主君只能住在高台之上,勉强抵御暑热。”

赵壤跟着叹了一声。

*

与此同时,外头的人总算弄清了赵壤和嬴政的身份,许多人面露憎恨厌恶之色,甚至有人拂袖而去,连平原君也不想见了。

归根结底只因为两个字——

秦人。

几年前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使赵国一代人几乎死绝,家家挂白、人人戴孝,赵国自此丧失争霸资格,赵人也因此深恨秦国。

虽说嬴政只是个孩子,战争发生时还只是襁褓婴儿,一切与他没什么干系。但他是秦人,还是秦王室之人,就足够赵人讨厌他,甚至迁怒间接庇护他的平原君。

赵壤和嬴政对此并不知情,他们随家相到了一处高台。

高台即在高大的夯土台基上修建的宫室,一般用于登高远眺,很受贵族欢迎。平原君府上有好几处这样的高台,今日来的这处位于湖边,微风卷着湖水的凉气,的确凉快了一些。

但也只是一些,聊胜于无而已。

赵壤和嬴政在外头略等了一会儿,家相先去通禀过再请他们进去。

里面除了赵胜,还有他的几位门客。

二人对这场景并不陌生,赵胜身为相国,日理万机,时常要与门客议事,赵壤来拜见时经常碰上。有时候赵胜会避讳他们,但如果说的事情不太重要,也会允许赵壤和嬴政旁听。

这相当于名师轮番开小灶,时间久了,赵壤这个政治小白颇有长进,嬴政更是成长飞快。

二人遥遥向上首见礼,熟练地到末席坐下,认真听众人交谈。

虽然说的不是极要紧的事,但能被赵胜拿出来商议的也不会小到哪里去,且门客们往往分析时局、针砭时弊,见解精到、干货满满,赵壤二人每次都能学到不少东西。

不过赵壤最喜欢的还是门客各执己见的时候,为了说服对方,他们会展开激烈的辩论,充分展示文人充沛的词汇量,那叫一个热闹!

可惜今天运气一般,大半个时辰后议事结束,什么事都没发生。

赵壤有些遗憾。

坐在上首,将他的表情看得清清楚楚的赵胜十分无奈。

此时门客都已经散了,赵胜改跽坐为趺坐。

跽坐是跪坐,趺坐则是盘坐,是相对不那么正式,但比较放松的姿势,只有在面对亲近的家人朋友时才会使用。

他招手叫赵壤和嬴政过来,温声问:“这个时候过来,路上热吗?”

赵壤:“想到要见到王叔,再热也不觉得了。”

赵胜可不像家相那般好哄,哼笑一声:“油嘴滑舌!什么时候才能有你阿兄的稳重?”

赵壤想想上辈子已经二十几岁,还不如八岁嬴政稳重的自己,诚恳道:“那可难了!这辈子都未必能。”

“你呀!”赵胜摇摇头,“就这点出息。”

赵壤也不恼,比不过始皇大大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他嘿嘿一笑,伸手去扶赵胜:“我看王叔脸色不好,扶您去休息一会儿吧。”

赵胜年纪大了,兼之常年操劳,身体早就不好了,平时大病小病不断,精力也大不如从前。处理这半日公务,的确累得不轻,便在赵壤的建议下去后室休息。

说是休息,但有客人在,也只是在软榻上歪一歪,比坐着舒服些罢了。

赵壤又倒了杯蜜水给他,赵胜润了润略显干涩的喉咙,放下陶杯笑道:“虽然不够稳重,倒也不是没有好处。”

好歹还算机灵贴心。

赵壤立马打蛇随棍上:“那是!咱的好处多着呢。”

赵胜顿了一下,扶着额头笑出了声,嬴政也面露无奈。

赵胜:“既然来了,便让我看看你们读书有没有长进。”

赵壤面色不改,甚至有点高兴。

谁说没人喜欢老师提问?对于平时好好学习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奖励,高光时刻!

赵胜估摸着他们的进度问了几个问题,又从方才议事的内容中挑一些询问他们看法。

赵壤和嬴政一一作答,虽然答案略显稚嫩,但是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在这个年纪已经非常难得。

“不错!看来你们两个最近没有懈怠。”赵胜拈须而笑,十分满意。

又针对二人的回答分别指点,好的地方不吝夸奖,不好的也会分析斧正。

像他这种常年处于政治中心的大佬,理论和实操经验都很丰富,眼光也十分精准,往往寥寥几句便能令人恍然大悟。

放在后世高考届,差不多相当于王后雄一对一指导。

反正赵壤每次都收获颇丰,嬴政也是如此。

赵壤:“谢谢王叔。”

嬴政则深深一揖:“多谢平原君指点。”

“不必多礼。”平原君看着嬴政,目光复杂,“当初你父在赵时便与我有交集,你也不必太过拘谨了。”

此时距他们进内室已经小半个时辰,照理说赵胜应该比刚才更累,但他反而觉得精神了一些。

分出心思感受了一下,这才察觉到不同:今日比往日凉爽许多。

不是用大量冰堆出来的略显刺骨的冰凉,这种凉爽柔和而自然,所以才被忽略了。

赵胜叫来婢妾询问:“变天了?”

婢妾愣了一下,然后莞尔一笑:“是壤公子带来的风轮的缘故。”

“哦?”赵胜含笑看赵壤一眼,“拿来我瞧瞧。”

婢妾应声离开,很快又抱着个东西回来,正是方才仆臣抱着的镂空雕漆木盒。

婢妾轻轻拨弄木盒外面的把手,里面的扇叶便迅速旋转,涌出风来。

“与扇相类,但比扇便宜。”赵胜评价,“结构精妙,颇有巧思,也唯有你想得出来了。”

赵壤挺起胸膛,不是他吹,论机械制造本身,他可能比不上现在的一些大佬,但论起创造力,整个战国他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这不是自负,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钻研数年的自信。

婢妾:“风轮倒是小事,咱们府上原不缺为主君打扇的奴婢。但壤公子还教了妾们一个巧宗:将风轮与冰鉴一起用,不要对着主君吹,便不会有太大风感,却能带动凉气在室内流动,从而变得凉爽。”

赵胜颔首:“果然心思巧妙。”

“只是……”婢妾面露犹豫,“妾失礼,医师再三交代,主君忌讳寒邪侵体,故而不能多用冰,这风轮岂非把寒邪送到主君身边?”

赵壤解释:“姐姐有所不知,寒邪被风裹着绕了一圈,早就散得差不多了,没什么大碍。”

之所以这么这么笃定,当然不是因为赵壤是什么不世出的神医,而是因为他有外挂——

小说金手指顶流:系统一枚。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